[2017年整理]二十四节气属阳历真农历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09939 上传时间:2017-05-2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二十四节气属阳历真农历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7年整理]二十四节气属阳历真农历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7年整理]二十四节气属阳历真农历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7年整理]二十四节气属阳历真农历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7年整理]二十四节气属阳历真农历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二十四节气属阳历真农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二十四节气属阳历真农历(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文历算卷二十四节气,属阳历,真农历,以此构筑科学日历,创建理想历算模型杨交礼著 内容梗概从二十四节气相看农历和阳历,我国所隐藏着的一个倘待完形却又最为精准的纯科学性日历(阳历和农历) 。为其拟构适用性改造的大体策略与思路,集聚各方历法优点,博采众长,务必做到精度与简约兼顾,科学与实用并举。并于最后指出其背后所蕴含(潜藏)的重大科学理论参考价值和历史指导意义:科学历算模型的构筑与运用,如为研究或定居其它星球制定日历,现在美国研究火星则有一定的必要制定出火星日历以便更好地陈述其科研进展。1 以农历起题,浅谈二十四节气的历算属性和科学价值及其相关日历的发展动态与现状1.1 在阴历与阳历间的“农历”

2、名分之争使用日期,查阅日历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与工作当中必不可少的(例行)部分。出于自身历史文化方面的原因,我国目前仍旧并行两套不同性质的历算(,实质上应该说成三套才是,具体还请见后):一套是从老祖宗那里经由数千年而传承下来的,即自有的所谓阴历,而另外一套则后于近代由袁世凯在其统政期间(,一说是在辛亥革命期间)引进的,当时就已经在国际上通行了的,即外来的所谓阳历。原名本非如此,这只不过是在自产旧历碰上外来新历之后,在国人之间通过较长时期的口舌斗争和较量才逐渐约定俗成下来的一种接受最为广泛、利弊最为权衡的一对相称,既以示区别又予以平等相待(,并没有用新旧等词相称以照顾国人情感) ,可以说这是

3、两者在其使用地位上的历史妥协产物。(虽然已经有所分工(,实则阳历在社会中方方面面广泛地夺到强势地位;而节日假日等隶属于人文风俗,重承袭,主传统,故为阴历的主要退守领域,此外,人自身的生日等也沿用阴历,但生肖属相等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关于这些(与此有关的还有八字占卜等)还得参考后面小节有关采用干支纪名下的节气日历的分析了,阴历可比我们所能想象到的还要复杂得多,中国的历法现实就是多种历法盘根错节地交织在一起) ,但是在农业领域当中(此处农业取广义,应理解为大农业,自然也将牲畜养殖等生产活动包括在内,而不仅指平时的作物种植,如通常所言的对月,满月等,实际上这又已经与人自身的生日年龄等方面的使用习惯联系

4、在一起了)却仍然是个问题,具体见后分析。 )但无论从历史还是从当前来看,这种对立性相称都不是绝对和唯一的,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是否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甚至连央视新闻联播也当属于此类,每晚在其开场白例行性地播报日期时都一直保留着以农历相称阴历的习惯)更加乐意或者说习惯性地称阴历为农历以彰显其在农事时令指导上的功用和价值。而实际生活当中这种在使用上的趋向行为则随处可见,绝大多数国人每每涉及农事农时时都会不假思索地习惯性地抛离日常使用的阳历,重回老旧的阴历。其中不乏高学历者,笔者在攻读研究生期间就遇见过不少这样的人与事,比如当时与笔者关系比较密切、接触比较频繁的一位同班同学,那时我和他之间曾多次谈及家乡

5、果熟等事,比如桃李果实何时成熟等,他次次都用阴历(国人心目中的农历)刻画。奇怪的是,如果真地让他硕士论文也涉及到此, (若立气候、生物或农业领域方面的课题, )不用我问我也坚信,他将甘愿刀架脖子也不会如此用阴历来表述。面对他这种情形,我也曾尝试着让他明白个中道理,这里的一切并不是如他所想象的那样,当时他是懂非懂,但过后又重回了原点,这才有先前所说的他的多次重复性行为。其实在历算领域学术界阴历不当属农历应早已成为定论和共识,但奇怪的是这一科学概念和观念却一直没有在我国人民群众当中得到应有的广泛传播,并最终成为日常生活当中理应有的常识部分。因何,不由得发人深思!奇怪的是,另一方面与日常生活相对立,

6、在科学研究论文(此处专指非历算领域的论文)当中,那些骨子里的东西却又自发不自发,自觉不自觉地消隐得无影无踪(,在科学写作这里一切都已完全让位于阳历) ,又有谁见过什么用阴历来阐述生物繁衍、农业生息、气候变迁等自然科学现象的呢? 涉农事,必阴历(国人心目中的农历) 。这是否已经成为了国人从旧社会那里“遗传”下来的难以根除的痼疾和通病(,一种莫须有的、缺乏理解而形而上化了的、机械习得的惯性和惰性) 。为何如此讲呢?请问农历为何,何又为农历?难道一切都正如国人他们心里所想的那样?难道阴历真地不成是农历,才是真正的农历?在否然之下的另一方面,阴历那么又是如何在国人眼里被误读成农历,并被长期使做农历(充

7、当农历角色,行使农历职能)的呢?究竟何以使然?1.2 二十四节气,当今社会历史中最精准最科学的阳历和农历农历嘛,要想成其为农历,无疑要能够通过其日期(月和日)本身标识和反映其下的任何一天在寒暑年变化周期当中所处的阶段与位置。 (这里的年,自然是指气候年,从后面的讨论当中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知道它就是太阳回归年。 )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是物质的,是物质的层次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复杂综合体,该体系是需要能量来驱动的。我们人类生存的地球家园更需要来自其所在星系中心即太阳的源源不断的光与热的眷顾。地日相对运动及其位置变化的周期性行为(更进一步的讨论则要深入到地轴倾斜与黄赤交角问题)将决定着太阳光热辐射行为

8、在地球表面上的一套具体参数变化周期,进而为地球营造起一个比较稳定的气候年变化周期(气候变化的主体周期,为最基本的):四季更替,周而复始。地球上的生物包括农作物便应其而动,而人类的农事农时自应随其而行。到此我们可以说只要知晓回归年(地球绕日公转行为下的太阳视运动南北回归周期(南北回归线间来回运动) ,此周期并不完全等同于公转周期,因地轴倾斜与黄赤交角等问题主要在太阳的万有引力作用下而存在着地球自转时地轴进动现象,此进动周期则为 25800 年,非常漫长,其中与我们直接相关的则主要反映在周年岁差上,太阳回归运动年西移 50.29 的进动速度致使回归年较恒星年短 20 分 24 秒;事关日照在地球上

9、的分布,与光照角度和时长变化(也可理解为强度和昼夜消长等)周期相关。理论上是否还应该相应地存在着恒星年(真正的公转年日历以及近点年)日历(有如自转周期之于恒星日) ,其以夜空星相年变化为参照构造,可将阿拉伯太阳历疑为此类,它以星图十二“宫”建制。它也可以因为在发现与日照周期有出入而无法真实反映气候年变化之后采用抽象化的方式予以修正,或者说完全扬弃掉原来的本义,日历中的“月”不再对应于星图中的“宫” ,实际上这已将原公转年转化成了回归年,从而达到消除因进动所生偏差的目的。不过太阳历到底有没有向太阳回归方向修正过,到底归属于哪一类,笔者并不知晓,还没有做出任何证实;因为进动幅度不大,不深入调查计算

10、难以做出判断。此章节在无特殊说明时则将阿拉伯太阳历视为准回归年日历;毕竟早期的“年”不乏以恒星为参照进行刻画的,如古埃及,经过后期发展与改造,改恒星年为回归年也绝对不是个例。 ) ,并以此为基础和前提来划分月与划归日(包括拟定日期甚至推算日期)的日历,不仅是阳历,也同属于农历。而且进而可以说在通常情况下一切阳历都归属于农历, (两者不仅概念不同,定义不同,理论上其外延也还是有别的,广义的阳历还应包括恒星年日历等这一类(,早期的不少阳历在理论上准确地说应该归属于恒星年日历,发展到今天又应该多纷纷修正成了回归年日历) ,但后者绝对不是标准或说地道的农历,时间一长所生偏差必然突兀出来,具体岁差见前,

11、 )反之亦然。一切行农历之实的日历都必将包含有相当的阳历性质成分,普天之下最大的例子恐怕就是我国被国人长期误读为农历的阴历了,其中被引入定月并被附标的整套节气原本就出身于阳历(我国的另外一套日历不为常人所熟悉的老黄历) ,是对太阳回归运动周期中状态节段分界点概念定义的完全系列,是名副其实的阳历成分和最地道的农历成分。 (当然关于回归年长的认识就像其它的认知一样,是个不断修正无限逼近绝对真理与真值的历史渐进过程,回归年早期常被测定为 360 天,接下来可能是 365 天,再后可能是 365.25 天,最后才到当前的精度。但这类日历无论如何变异(指年月结构的建制)都将是阳历和农历,代表着不同的认知

12、水平,为历算史上的各个阶段性成果。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与以此建制的老黄历显然也不例外,都同属于阳历和农历范畴。 )纵观历史,绝大多数日历都在其盛行的地域和人群当中指导着,或者曾经指导过农业生产,身负农历职责。我国现用的外来阳历便是,它能够比较准确简洁地向太阳视运动回归周期拟合。 (站在当今的天文科学高度上讲,实际上此公历与将一年划分为十个月的彝族日历、定每二十天为一月的玛雅日历等日历一样,对回归年长的认识并没有什么优势可言,更重要的是它们的年月建制原理无一例外地充满着诸多的历史不可重复性的非科学因素与成分,并没有深入到太阳视运动回归周期当中,完成与此过程细节刻画的结合,因此才造成了年月结构具体各异

13、的纷呈局面。国际公历的真正优势和功绩主要在于它在闰年推算上的简洁便利性质。而阿拉伯太阳历在年月建制上又主要是根据于星图星象,因此从一开始就偏离了回归年,事实上已是恒星年,即使已经完成了向回归年的转化也只能是停留在岁差修正层次(主要与闰年推算有关) ,已无法改变最初以“宫”建年建月的既定事实。要知道周年回归运动轨迹并不对应于整圈黄道,而是在其上持续进动,因此回归周期的区段节点(节气)也就表现为随此进动变化的一系列动点,已与恒星失去了固定的参照关系。而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不然,它们是对回归周期与周年过程本身的细节刻画和状态定义,具有永恒的意义。有关于此的分析即将开始,见后。 )制定它的西方社会同时还对

14、此太阳视运动回归周期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描述,给出了四个关键点,即两分和两至的定义。 (关于这些可以参考一下中学时代的地理教科书,不过那里的表述还是显得比较笼统、粗糙。实际上两分时,沿着天球黄道运行的太阳已回复到了黄赤交点上,跨越天赤道向另一侧偏离,全球昼夜也相应地在完成平分后又开始了进一步的消长过程;而两至时,太阳则已运行到黄赤大距点,到达南或北回归线即视运动边界线上,此时昼夜消长已至极限,物极必反,接着便开始了向天赤道重新回归和昼夜反向消长,重新趋于平分的下一阶段与过程。 )关于这四个关键状态点的定义也许就直接来源或衍生于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不过笔者限于各种条件尚未予以考证) 。而我国的祖先则

15、很早就已将这类科学成果发展到极致,增加到了二十四个节气(,进一步还有七十二候) ,它为十二节气和十二中气的合称。可见我国节气并非阴历自身发展的产物,与其寄主阴历异源,有着本质的区别。它隶属于阳历和农历范畴,因此已广为西方所接受。从高中时期的地理知识当中我们就应该能够比较清楚地意识到二十四节气从属于阳历和农历,而且相比于其它一切日历,它是目前刻画太阳周年回归运动最为精准和详尽的日历了(,但由此生成的完整日历形式则是我国的老黄历) 。与两分两至一样,其实所有的节气都与现用阳历日期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误差通常在两到三天之内) ,在节气歌群体当中就有着一类专门针对于这种对应关系而编制的,很多小型的字典

16、如各版新华字典末通常都会附着一份(。笔者虽然从未去背诵过,但对于它的存在,印象还是很深的) 。此外我们还能够经常在电视广播中听到有关什么在何日何时到达什么经多少度为某某节气这类的话语或者在一些比较复杂的挂历等当中看到相关的文字(,其中牵系到不少非常专业的概念和知识,这里不将予以过多介绍,其实前面已经穿插性地介绍了不少) ,这些都是关于二十四节气刻画太阳周年回归运动最为详尽的文字语言信息之一。正如前般所述,节气行使农历,隶属阳历,早应已成定论,理应成为我国人民群众当中的共识和常识。事实上并非如此,在国人心目当中,二十四节气更多地常被混淆于阴历中,误认为阴历本身固有的不可分割的本性成分,实则不然。1.3 阴历能使作农历无外乎是因在阴历日期本身之外依附有节气注脚文字,视阴历为农历实际上是个不折不扣的误称相比阳历,阴历则不然,由顾名思义便可知,在历史上它通常产生得更早,以我们肉眼更加能够轻易观察到的,要明显得多的夜间月亮阴晴圆缺变化(月相盈亏景象)的周期现象为依据而制定的,本无关什么日照与气候,自无缘于农历。不过我国很早就让原本独立发展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