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建筑分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991545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PT 页数:7 大小:7.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苗族建筑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苗族建筑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苗族建筑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苗族建筑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苗族建筑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苗族建筑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苗族建筑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布情况,黔东南州 苗族聚居的形式 大多为山地吊脚楼依山而上,以剑河、台江、雷山等地最为典型。,湘西苗族 该地区既有山地吊脚楼,也有水岸吊脚楼。以凤凰为典型,位于沱江之畔,吊脚楼一半悬于水面,一半筑于地面。,苗族传统居住聚落分布于广西、湖南、贵州三省交接地,黔东南州和湘西地区较多,以贵州最为典型。,由于历史原因,苗族民居聚落多位于高山地区,“依山而寨,择险而居”。其选址有如下特点: 背山面阔 靠山挡风向阳,面阔开放,有利于耕种,为生产生活提供有利条件 水源方便 苗寨多近水源,一方面方便生活生产、利于生态平衡,另一方面利用自然沟渠排水以防水患,同时还可应禳火之需。 有土可耕 苗族人民珍惜土地,建

2、筑多选址在岩丛乱石地段,让出好的土地,既利于防御又便于耕种 风水与环境兼顾 村落择址讲究负阴抱阳、前后左右山水环抱的“风水宝地”环境模式,住宅选址还常根据主人的生辰八字定朝向,村寨选址,1,分团式,多在山顶台地,形状规则,设外墙,防御性强,2,成片式,就大幅坡面形成,轮廓无定型。,3,成条式,沿沟谷两侧,水岸坡台地,山腰台地,低山河谷较多。,5,附生式,多在溪谷交汇坡面设大寨,对面设小寨且不超过两个。,4,成串式,沿河谷缓坡,地势曲折不大,房屋散落,连干道呈珠串状。,6,群集式,由若干分据山头小寨组成大寨的集合群体,或对峙或毗邻。,聚居方式,游方场 公共性的宗教、交流和歌舞场所成为社区交流的地

3、方,位于整个聚落的中心位置,形成较为有特色的公共场所,寨门 苗族寨门分“有形寨门”与“无形寨门”之分。即便是名副其实的门楼,也只不过是村寨内外的一种标志而已,形如牌楼,状如凉亭,造型各异。,桥 桥在苗族文化中不仅是交通要道,更是一种祈福的象征,桥的由来有两种,有意架桥和无意架桥类型也多种多样。,村寨特色空间,苗族传统建筑的布局一般围绕着公共场所进行建设,遵守着传统的居住理念一切的建设都围绕着公共设施开展,采用聚族而居的组团形式,在整个聚落内部建筑群、周边草木田地、及外界山川风貌之间的关系中都体现出一股内向的家族抱团的凝聚力。,在解放前曾经流行,如今比较少有,而且有也多只用于牲畜圈栏或堆放杂物了

4、。杈杈房就是在建筑上没有榫眼,在建房时,利用砍树时留下顶端树杈用作房柱,另用木棒横搭在杈杈上作屋梁,然后用藤条或竹篾绑扎固定,构成屋架。,杈杈房,井干式房屋没有立柱,四璧都是用木棒横放堆砌如横卧井字而成。 根据房屋四璧的特点,这类井干式房屋解放后,除少数作住宅外,一般都用作牲畜圈。,井干式,干栏”式住宅的特点是在平地上竖立本桩,在木桩距地面约2 米处架设楼梁,铺上木板为楼面,均为穿斗式构架。 “干栏”式房屋一般为两层或三层,楼下为牲畜的圈,而人居其上。,干栏式,苗族民居类型演变,现存苗族民居主要类型,“落地房”在一些平坦地区,中柱直接建立在平坦的地上,没有吊脚。二层出挑走廊,装有美人靠。,“吊

5、脚半边楼“,即每排的最外一棵柱子齐二楼楼板处栽下,成悬在半空状。房屋一部份架空,一部分搁置在崖坡之上。其更重要的是在适用地形。,全干栏式,俗称楼房,房屋架空,以支柱托起上部建筑,主要目的在于防潮,防兽以策舒适安全,坡屋顶 屋顶是苗族民居的一大特点。苗居比较喜欢采用歇山式或悬山式的屋顶,坡屋不大,但出檐较深,面屋脊有举折、生起向心、落腰等做法。,穿斗式构架 苗族传统干阑式民居均为穿斗木构架,苗居的构架独立性很强,因为穿斗式有较多密集的榫卯拉结合和柱枋穿插的做法,立柱也比较多。,退堂 由堂屋退进一步或两步,并与挑廊的一部分共同构成的一个半户外空间。它既是一个堂屋的缓冲地带,又是一个向曲廊过渡的区域。,美人靠 退堂靠边常设置美人靠,并简单加以装饰,有的在前部增加披檐,就此扩大空间,变成一个方正的空间,夏天在此纳凉,冬天在此晒太阳,尤为舒适。,苗族建筑特色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