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75讲实录-第13 讲 脏象学说概述 五脏:心的生理功能(一).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981741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75讲实录-第13 讲 脏象学说概述 五脏:心的生理功能(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75讲实录-第13 讲 脏象学说概述 五脏:心的生理功能(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75讲实录-第13 讲 脏象学说概述 五脏:心的生理功能(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75讲实录-第13 讲 脏象学说概述 五脏:心的生理功能(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75讲实录-第13 讲 脏象学说概述 五脏:心的生理功能(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75讲实录-第13 讲 脏象学说概述 五脏:心的生理功能(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75讲实录-第13 讲 脏象学说概述 五脏:心的生理功能(一).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3讲脏象学说概述五脏:心的生理功能(一)我们现在上课。上一节我们讲了中医学的科学思维,中医学科学思维的形式,讲了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中国古代哲学的气、阴阳、五行学说为中医学奠定了科学思维方式。中医学的科学思维方式称之为朴素的、系统的、整体的思维方式。在这样的思维方式,在气、阴阳、五行的科学观、方法论的基础上,中医学构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第二章脏象学说我们下面讲第二章,脏象学说,脏象。我们在讲前面科学思维的时候,已经初步涉及到脏象理论的方法论。这一章的目的要求:1.掌握脏象和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2.掌握脏象学说的特点及其在中医学(理论)中的地位。3.掌握脏腑的概念、分类及其生理特点。4.掌握

2、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以及脏腑之间的关系。5.熟悉脏腑的生理特性及其意义。6.了解五脏与形体、官窍、五志、五液的关系。一、脏象的基本概念我们首先讲脏象的基本概念。一、藏与臓、脏。藏,在汉字里面读cng和读zng,两种读音。读cng,它的义项(一)为隐藏、藏匿的意思;二、是深的意思,这个“深”是指由上而下或者由外而内的距离较大。在我们脏象学说里面,当读cng的时候,有这么两种含义。比较一下,读zng(藏),其义项:一、是储存东西的地方;二、是指内脏。有草字头这个“臓”(cng)字,日后汉字演化为月肉这个“脏”,体现了人体的心肝脾肺肾五脏这个脏。汉字演化过程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在我们脏象,历代书籍里

3、面表述脏象这个概念的时候,使用的语言符号可以用这个“藏”,也可以用这个“脏”,月肉这个“脏”是由它(臓)演变而来的,它还体现了汉字的演变形式。那么它的含义,在脏腑的脏的时候,它的含义取其义项之一,它的内涵和外延越来越小,内涵越来越深,专指中医脏腑的脏。月肉这个“臓”是我们现代简化字“脏”的繁体字。现代汉语大词典、辞海、辞源语言文字委员会所规定的,现在都使用这个简体的“脏”。它,原来的就是繁体的“臓”。现行我们国家立法了,语言使用规范了,所以本教材使用这个“脏”,但是为了学习方便,就把原来繁体字的两种不同的语言符号,同读zng一一给大家介绍出来。这个臓(脏),是指人体内脏的通称,在中医学当中主要

4、是指五脏,以别于六腑。第二、讲讲脏器与脏腑。器,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一、在哲学里面,器与“道”相对,器是指有形的具体物质。那么器和道什么关系呢?在中国传统哲学里面讲,“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中国古代哲学有形下、形上这一类范畴,把它再抽象出来,称为“道器”的范畴。那么,器,在哲学上指具体有形的物质;而道,是指这种物质世界所反映出来的规律,(合为)道器。这是中国古代哲学一个最重要的范畴,它在中医学历代文献里面也反映出来,尤其是内经。那么内经在说明世界和说明医学问题的时候,它也引用了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来论述自己的问题。在中医学里面,这个器,一是指躯体,二是指器官。这是其一、什么叫做器。二

5、、什么叫做脏器。脏器,在中国古代的中医文献里面,也常常出现这个术语,但是按照现代的汉语词典、辞海、辞源,我们所说的脏器这个符号,这个概念,是指与内脏通称,也就是说内脏与脏器它俩通称。在解剖生理学上,主要是解剖学的概念,是指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等几个系统的器官的总称,就是人体器官的总称,称之为脏器。它属于解剖学概念,实体性的器官,叫脏器。中医学文献里面,并不是不使用脏器的概念,也使用脏器的概念,它反映出来中医学是有解剖学基础的。现在一般意义上讲,脏器就是一个实体性(的)解剖学概念,有别于脏腑这个概念。三、脏腑。什么叫做脏腑?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它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属于中医学的概念。这个

6、概念基于解剖,又非为解剖。我们前面讲科学思维的时候,中医脏象学是以象定脏,基于解剖,又非解剖。由此我们理解脏腑这个概念,它是基于解剖,但是脏腑的概念不完全是解剖,既是又不是。因此,学习中医脏腑的概念,与解剖学脏器不能等量齐观。第三、讲脏腑和脏象。一、脏腑。脏腑的本义和引申义。就中医学脏象学说里面所提到的脏腑,其本义是人体实体器官。我们现在脏象学说里面所说的心、肝、脾、肺、肾,在中国最早的字书里面,可以找到根据。说文(中)它们同属于肉部,在象形文字里面它们都有具体的形象,它表示了是人体内的、体腔之内的具体的实体器官。它的本义是主要指五脏。但是中医学按照中国古代的思维方式,按照中国文化传统,来阐述

7、医学问题,形成中国传统医学的思维方式。那么在这种思维方式指导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指导下,它所形成的这个概念引申了。我们今天认识脏腑这个概念,本于实体又非为实体。它具有什么特征、属性呢?是形态与功能辩证统一而又重在功能这样一个概念。也就是说我们今天学脏象学说里面脏腑这个概念,必须牢牢记住,它有解剖学基础,但是又非是解剖学的概念。那么怎么样来正确理解呢?它是形态与功能的统一、又重在功能,这样一个概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把握脏腑的内涵。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脏腑概念,我们前面讲思维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在意象思维基础上,中医学运用抽象思维形成概念,那么这个脏腑就是一个概念。它的形成:一、源于解剖学的内脏

8、实体,因此,中医的五脏,大多与内脏的实体非常相似,有的就是解剖学的内脏。但是由于中国传统思维的特点,也就是说,脏象学研究的特殊的方法,是以象定脏,不是以这个实体来定脏。因此,它的认识过程,是(从)整体层次把握它的功能,从而建立脏腑的概念。这是脏象学的方法。这一点,至关重要。它是从整体层次上把握生命现象,以象定脏。总体层次把握生命现象,是指它的生理功能而言的,由此而建立脏腑的概念。从脏腑和脏器这两者的关系来说,如果说解剖学的内脏是实体,是原形,我们就可以认为脏腑是一种模型,是人体内脏的模拟物,是一个思维模型。就这个意义讲,有的学者认为,中医脏腑的概念是思维模型,那么思维的产物就是抽象思维要形成概

9、念。说它是模型,模型是模拟原形,与原形某些部分完全一致。它模拟了原形的某些表征,但是又不仅仅是原形。就这个意义讲,中医脏腑的概念可以认为是一个思维模型。因此,中医学脏象学说所说的脏腑,与解剖学所说的脏器或者称内脏,二者是有本质的区别,它决定了我们研究学习中医脏象学的基本思维方法。二、脏象的含义二、我们讲脏象的含义。什么叫脏象?是人体内在脏腑的生理功能反映于外的征象。关于脏象的定义,到目前为止,有两种定义方法:一、可以称之为经典定义。定义脏象是人体内脏的生理功能、病理现象。而今天我们在这里定义是人体内在脏腑生理功能反映于外的征象。这是第二种定义方法。为什么我们在这里取这个定义呢?经典定义源于内经

10、,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考察脏腑的生理功能,历代中医文献讲述脏腑生理的同时,又把病理讲了,就是生理和病理同时来讨论、来论述。这是一。二、历代文献都没有达到像今天这样建立一个完整的病因病机学,没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因此在定义的时候,就尊重传统,还传统的本来面目,定义脏象是人体内脏的生理病理表现于外的征象。那么随着学术的发展,我们中医理论自身的发展,现在在中医理论体系当中,已经构建了中医学的病理学或者称之为病因病机学。如果现在用经典的定义,定义脏象为人体生理病理表现于外的征象,那么我们的脏象学说这一章,按照这个定义,就应该讲述,一要阐明中医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二要讲述中医脏腑的病理变化。而我们

11、现在的学科体系,现在脏象学说的内容,把原来内经所建立的这个关于病理学理论的这一部分,移到病因病机这一章,构建了完整、系统的病因病机体系。基于此,我们采用现在的定义:脏象是人体内在脏腑生理功能表现于外的征象。如果按照现行的教材体系,按照现在的学科体系,我们仍然用经典的理论,我们在逻辑上势必会出现一个相悖的现象。我们讲述脏象学说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而不讲述脏腑的病理变化,恰恰定义脏象学说,脏象是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表现于外的征象,这在逻辑上会出现问题。基于此,我们在这里没有采用我认为叫经典定义,把生理病理都放在脏象里面来谈。我们在这里面把它的外延缩小,把它的内涵加深。征象是外延,但是我们通

12、过内涵把它缩小了,缩小为仅谈它的生理功能而不谈它的病理变化。脏象的病理变化放在脏腑病因范畴里面去讲。这一点,大家在看书的时候,现在的教材,现行教材都是(持这个观点)。关于脏象的定义,就这两种定义的方法,都供同学们参考。而我们在这里面,是根据本门课程所建立的体系,就这样来定义的,保证了逻辑上的一致性。我们用这个示意图进一步来看,以理解脏象的概念。脏,它的本义是人体的实体脏器。那么它是象的本质。脏和象相比较而言。象:一有形象、形态的意思,就是它的原来的解剖形态、形象。(二)征象或者是现象,是生理、病理表现于外的征象,就是经典定义讲的这个“象”。这个“象”,是脏的外在反映。这个象,第三个含义,有摹拟

13、、象征的含义。咱们引用易经一句话,说“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这个象,是对客观事物的摹拟,印象。第四、脏象这个象,我们讲意象思维,用意象思维,再经过抽象思维建立起这个概念,它有最鲜明的特征,叫意象思维,因此这个脏象的象,它有想象、意象的含义。对于脏象的象,将这四种要素综合起来,才能正确把握脏象的象。这一个汉字就形成一副图画,有立体的感觉。将脏象定义为生理病理表现于外的征象,脏象是内脏的本质和现象的统一、就是经典的脏象说定义。我们这里取生理功能表现于外的征象,是内脏的本质和现象的统一(这个含义),这是我们现在的定义的基本含义。三、脏腑的分类及其生理特点第三个问题讲脏腑的分类及其生理特点。请同学们

14、注意,对于脏腑的分类,我们前面讲了,是以象定脏,脏象更重要的是一个功能的概念,是一个思维模型,因此决定了中医学对脏腑的分类是从功能来分类的,根据功能与它们的功能特点作为划分的标准。严格地说来,都不能用分类这个概念,但是大家已经习用了,(这里)至多属于划分(的概念)。因为我们讲分类,它们之间的关系,必须有严密的逻辑层次,有种属关系,现在大家都习用,如果在讲逻辑学的时候,划分和分类就是严格区分的。我们在这里面使用这个分类,似乎(在为)分类和划分找一个中性词,这样来理解。脏腑包括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那么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脏,它们的生理特点叫藏精气。用内经的文献所说,“脏宜藏”,叫“藏而不泻

15、,满而不实”。这句经典的判断,不要求同学们深刻的理解,都背下来,将来在(学)内经的时候,还要进一步讲述。到内经讲这个的时候,它要讲什么叫做“藏而不泻”,什么叫“满而不实”;满是什么意思,藏是什么意思。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教科书去了解。就记住三个字,五脏的生理特点“藏精气”就可以了。那么六腑呢?包括胆、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它的生理特点是传化物,也就是传导代谢产物,用现代语言来说,传导糟粕,气化以后的产物。用内经的语言来描述,叫“泻而不藏,实而不满”。后世医家把它根据六腑病,再一个(加上六腑的)生理特点,概括出来一个它的生理特性,共同的特性,叫“腑宜通”,就是指它的气机应该通畅。气机就是人体

16、之气运行的形式。升降出入这种形式,必须在正常状态下才能保证六腑的通畅。就这个意义讲,腑宜通,腑气宜通。只要求同学们掌握五脏的生理特点藏精气,六腑的生理特点传化物。同样的道理,教科书关于“泻而不藏,实而不满”作了描述,同学们自己看,理解就可以了。按照藏精气,传化物,是贮藏精气还是传导化物呢?按照这个生理功能的特点对脏腑进行划分。还有一类,它既不象脏又不象腑,在这种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打入另类,称为奇恒之腑。恒者常也,恒,那必须遵守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来划分;说奇者异也,它不同于六腑,也不同于五脏,因此叫做奇恒之腑。奇恒之腑包括哪些呢?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它的生理特点,形态似腑,功能类脏。要求同学们对脏腑的分类和生理功能特点掌握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四、脏象的方法第四个问题,讲一讲脏象的方法,脏象学的方法。再一次加深如何学习脏象学。这是中医科学思维方法在人体结构学理论的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