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年级至初三年级政治的总复习提纲(要重点内容)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976608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年级至初三年级政治的总复习提纲(要重点内容)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一年级至初三年级政治的总复习提纲(要重点内容)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一年级至初三年级政治的总复习提纲(要重点内容)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一年级至初三年级政治的总复习提纲(要重点内容)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一年级至初三年级政治的总复习提纲(要重点内容)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年级至初三年级政治的总复习提纲(要重点内容)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年级至初三年级政治的总复习提纲(要重点内容)人教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一年级至初三年级政治的总复习提纲(要重点内容)人教版 “三个代表”的含义和意义(运用)含义:指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主客观条件(理解)(1)主要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2)条件:工人阶级掌握国家政权;人民政权有能力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改造的对象、完成时间及重大意义(理解)对象:个体农业、手工

2、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完成时间:1956年底意义: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结束了几千年的剥削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主要特点(理解)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解)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6、半个世纪以来,新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巨变(运用)实现了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改变了旧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经过50多年的建设,初步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富强.37、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曲折的探索历程(运用

3、)1956到1966年是探索中曲折前进的十年;1966到1976是空难深重的十年;1978年开始进入建设的新时期.38、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重大意义(运用) 主要内容: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大意义:改革开放由此开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由此开辟;表明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39、“一国两制”的含义和重大意义(理解)(1)含义: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基本方针,简称“一国两制”.“一个国家”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

4、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2)重大意义:是完成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40、我国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的原因(运用) 由于旧中国的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的破坏,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起点很低、基础太差.41、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运用)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4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运用) 由于剥削阶级的残余势力还存在,剥削阶级思想的影响还存在,国际国内敌对势力从未

5、放弃过对我们的渗透,颠覆和分裂活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矛盾在一定范围内还将长期存在,但已不是主要矛盾.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43、确立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依据和原因(运用)依据:基本国情(初级阶段、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等)和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原因: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看,新的社会制度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新的社会制度最终战胜旧的社会制度,归根到底也要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之所以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就在于社会主义能够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因此,社

6、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44、判断所有问题的根本标准(运用)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45、人口现状的特点:(理解)(1)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2)其它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46、人口问题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原因(理解)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47、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和要求(理解)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要求: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48、我国的资源现状和面临严峻资源形

7、势的原因(理解)现状: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原因:人均占有量少,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气候、地形条件的限制,多年来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科学,造成资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49、环境问题的含义、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和造成我国环境问题的因素:(理解)含义:指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因素:来自人口的压力,构成对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威胁;工业的发展往往以损害环境为代价.50、如何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运用)【要求能结合实际对保护环境提出建议】加强资源和环境法规及

8、知识的教育,提高全民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意识;要全面规划,科学布局,保护生态平衡、防治环境污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51、初级阶段的含义(识记)就社会性质而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就发展程度而言,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52、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识记)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53、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和意义(识记)含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

9、是在初级阶段各项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位.意义: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54、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和意义(识记) 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意义:是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是立国之本.55、改革的实质和目标(识记)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目标: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

10、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56、实行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原因和必要性(识记)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封闭只能导致落后;只有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所创造的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推进现代化进程.57、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58、为什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才能不断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建设有中国

11、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我们的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59、“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它们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首先,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保证改革开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顺利发展;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两个基本点,一个是立国之本,一个是强国之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其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经济搞上去,实现社会主

12、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60、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理解)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在实际工作中要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61、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运用) 敏锐地把握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62、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坚持对外开放,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相关知识见教材79面.63、第三课其它相关知识(理解) 当代中国最基本国情和其它几个国情20多年来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使我国经济建设、人民生活、综合国力上

13、了一个大台阶.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64、国有经济的含义及作用(理解) 含义: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作用: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担负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重要任务.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65、集体经济的含义及作用(理解)含义:集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作用:作为分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体现着共同致富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66、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内容和作用(理解)包括个体

14、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作用:在促进经济增长、繁荣市场、方便人民生活,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67、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是由什么决定的?我国分配制度是什么?(理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68、如何理解共同富裕(理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一部分地区,一总分人先富和后富的问题.只有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

15、先富者带动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要实现共同富裕,既要反对平均主义,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又要防止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出现两极分化.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69、十三大制定的我国实现宏伟目标的战略部署(理解)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70、如何理解小康(理解) 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

16、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71、我国21世纪的奋斗目标(理解)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经过一段的努力,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将有较大提高,国际竞争力将大为增强,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明显进展.72、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要求(运用)含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要求: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相关内容见教材90面.73、我国人民怎样当家作主(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