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走班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970767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7.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课走班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选课走班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选课走班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选课走班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选课走班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选课走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课走班(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考一:新高考带来什么?,新高考改革方案,倒逼,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科目,需要走班,浙江模式,7选3(政、史、地、生、物、化、技术),上海模式,6选3(政、史、地、生、物、化),湖北模式,2017年实施,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课改强调: 要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倾向,将培养的着重点放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层面上,即课堂教学应建立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之上,“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思考二:如何对接?,注重对新课改“形”的追求,而忽视对“神”的理解,

2、致使“自主”成为了“自流”,“探究”成为了“放任”,教师成为了“合作学习”的“旁观者”。,教育部2010年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 “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选课走班制”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组织方式,不仅符合新课改所提倡的教育精神,而且也已被国外的教育实践证明是一种科学的、有效的学习组织方式。,四个环节,课堂 改革,课程 改革,选课,走班,选课 走班,“选课走班”的,基于北京十一学校育人模式的思考,是什么,案例1:北京十一

3、学校“选课走班”制,案例2: 人大附中“走班教学”制,1952年,北京市十一学校在周恩来、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建立,聂荣臻元帅用新中国的诞生日为学校命名。学校占地234亩,建筑面积15.6万平方米,是一所拥有初、高中的完全、优质中学。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2011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深化基础教育学校办学体制改革试验项目学校”。,学校共学生4174人,每人一张课表,有4174张独一无二的课程表,走班选课后,学校共有1430个教学班,每个班人数不超过24人,通过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共开发265门学科课程,共开发分层、分类、综合、特需等不同类别校本教材超

4、过400本,共开设69门职业考察课程,分属30个行业,帮助学生厘清职业目标,共272个学生自组织社团,公益慈善类有30个,商业经营类13个,改建学科教室271间,1200多类图书、1000多种实验器材进入教室,学校改革的成功经验,聚焦课程改革_创新育人模式 (CCTV新闻联播-20140302),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创新及学校转型的实践研究,(北京十一学校),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全国中学中唯一荣获特等奖,教育部首届,创造适合每一位 学生发展的教育,办学宗旨,育人模式,实行分层教学 选课走班,“持续升温式”地 引领着高中学校改革,“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是“选课走班”制的核心思想

5、,一,“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是 教育核心价值追求,“当我们走出森林,让我们描述其中每一棵树的样子,却常常语焉不详,因为我们心不在树木,满目不过一个壮阔的林子罢了”,1,“你是在塑造适合教育的学生,而不是在塑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人的独一无二,既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 -华东师大李政涛博士,李希贵学生第一,学校的校长、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学校的一切应落实学生为中心的地位,学生第一。,2.“学生第一”的学生观应是“选课走班”的起点和归宿。,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通过观念、思维、专业素养之变 影响行为之变,“选课走班”的根本之所在,建立丰富的可供选择的课

6、程,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及多样化发展需求,为每一位学生搭建平台,放飞梦想。,教学改革的核心,王春易(北京十一学校生物特级教师),课堂改革课堂改革是“选课走班”制的有效切入点,二,1.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是课堂改革的新境界,不是学生不爱听的课要改,不是成绩不好的老师要改,任何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老师都要改,越是爱讲、会讲的老师越要改;教师讲得越多,学生自主学习得就越少,教师讲得越清楚明白,学生自主钻研、思考、探索的意识就越弱。,她主张,通过师生观察、推理、测量、调查、建模等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她希望,当学生走出教室时,不仅有满意的成绩,还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个爱护环境的人,一个

7、珍爱生命的人; 她认为,学科教学不能成为教师教育活动的全部,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才是最终的归宿。,2.小班教学是课堂改革的有效方式,3.构建学科教室是课堂改革的有效载体,图书、实验设备、仪器材料等与学科相关的资料、物品搬到教室 教室集上课、阅览、实验、讨论、探究等功能于一体,1.雄厚的师资力量是开展课程改革的前提,一方面,编写校本化教材,需要教师对课标、学科知识等进行重新梳理,考验着教师的专业素养; 另一方面,学校发生了全面的变革,教师除了教书,还要帮助学生描绘愿景、确定目标、指导方法、兼做顾问等进行育人。,课程改革是“选课走班”制的关键,三,2.建立科学课程体系是开展课程改革的核心,分层

8、 分类 综合 特需,国家课程+校本选修课程,国家课程校本化,四大课程体系,书院课程、援助课程、特种体育,特需课程,艺术、高端科学实验、综合实践、游学课程,综合课程,语文、英语、历史、地理、政治、体育、技术,分类课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分层课程,科 目,课程类型,实行分层设计,遵循原则,发展方向 学 制 课程难度 学习方式,(数、物、化、生),数学:人文与社科方向 数学:三年制工程与经济方向 数学:四年制工程与经济方向 数学:数理方向,内容提升 数学:数理方向,且酷爱数学,实行分类设计,遵循原则,基础必修课程 补弱类自选课程 提升类自选课程,(语言与文学类 ),实行综合设计,(艺术领域 )

9、,“全面+个性”设计,(综合实践课程 ),选择性,丰富性,具有优秀特长学生,特长特色类校本选修+大学先修+研究性创新类课程,特长类课程,全体学生,国家选修课程+校本选修课程,拓展类课程,全体学生,国家必修课程+地方课程,基础类课程,对 象,构 成,课程类型,3.“选课走班”让“创造适合每 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目标变成现实,1.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模块; 2.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时段;,全面实施,第一步:选课,第二步:走班,全部走班,学科教室上课 学生走,老师等,分类,1.高二、高三文科数学、英语走班 2.高一部分数理化英走班 3.早陪研修课下午两次走班,年级走班,部分,竞赛课、大学自主招生课、艺术

10、、体育、科技发明课,特长特色类 跨校走班,部分,4.研究性课程:校本+科技实践活动,全体,1.必修类: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体、音、美 2.拓展类:国家选修+校本选修 290门 3.大学通识类:名家讲坛,完全开放模式,对象,课 程,类别,分层 分类 跨校,2015年的变化:,1.小班制:40人/班 2.建立12个学科教室 3.新高一完全走班 4.启黄中学九年级已走班(自报2科自选教师) 5.开设黄冈讲堂 6.与师范学院共享实验室,黄 冈 中 学,全体,1.文科生:科技素养校本课 2.理科生:人文情怀校本课,综合课“补短型”,全体,综合实践,实践课“体验式”,全体,艺术、体育、学科共22个,活动课

11、“个性化”,5-6个班 同上,篮球、足球、田径、武术、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等7个运动项目,体育课“走班制”,对 象,课 程,类 别,建立网络云平台是助推“选课走班”制的“利器”,四,数,字,化,校,园,云,平,台,1.云平台让学生评价、学业质量诊断更加精准化,学校将学生评价数字化,学校学生学业质量诊断数字化,2.云平台让学生学习资源系统更优化,通过云平台,建立学校各科课程指南、学习读本、课程标准细目、检测练习、诊断试题库及各种学习网络资源等等,将课程资源转向学习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选课走班”不应是“修修补补”,五,“选课走班”是一项全方位的改革,北京十一学校行动纲要,如果“不开枪”,

12、即使再经过很多年,我们也无法预测到其中的问题,也就永远不能“瞄准”。,李希贵,“先开枪,后瞄准”“选课走班”的改革之道,“选课走班”,你准备好了吗?,反思一: 走班制是趋势,但不是大多数学校具备条件 考量学校的人、财、物 改革应该结合校情、学情,反思二:走班制带来了学校管理生态的全面变化,1、教师需转型 专业素质提升、创造学科教师、人人都是班主任;集学科教师、导师、咨询师、分布式领导于一身,2、组织需转型 学校规划愿景、扁平式管理、分布式管理,3、启动学生内动力任重而道远 多样化选择课程完善;职业考察体验助推人生规划; 建立过程性评价与阶段性诊断;完善成长档案系统; 建立学生个人诊断系统和评价系统;,反思三:容易导致学生两级分化,无行政班、无固定班主任,反思四:教学研究单兵作战,不能凝聚集体智慧,集体备课不再,教师培训跟上,思考题,1、我该怎样调整我的教育理想;,2、我努力的方向是什么;,3、我的知识结构缺陷在哪里?,4、我的课堂,我做主;该怎样做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