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荔枝果树生产工作总结.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964015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江荔枝果树生产工作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合江荔枝果树生产工作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合江荔枝果树生产工作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合江荔枝果树生产工作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合江荔枝果树生产工作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江荔枝果树生产工作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江荔枝果树生产工作总结.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江荔枝果树生产工作总结篇一:合江荔枝12大红袍:中熟荔枝,因果皮鲜红,有鳞甲刺,好似“袍衣”,是合江荔枝主栽品种。妃子笑:成熟于7月中下旬,因杨贵妃酷爱而得名,“妃子笑”荔枝果皮薄,水汁多。陀缇:成熟于8月上旬,是合江晚熟荔枝的代表之一。鲜果置于室内,释放出扑鼻清香,是合江荔枝中的极品。楠木叶:属晚熟荔枝,是荔枝中的珍贵品种。桂味:属晚熟荔枝,果实近园球形,叶与龙眼叶相似,果面呈紫红色。带绿:晚熟荔枝的代表之一,果面缝合线明显,由黄绿色绕成一圈,像腰带一般,是合江荔枝的。降纱兰:属中熟荔枝。果肉肥大,品味浓甜。仙进奉:合江成熟期在8月上旬至下旬,果皮颜色鲜红,皮厚而韧,有蜜香味,味清甜。观音

2、绿:合江成熟期在8月中旬至下旬,果皮微红带黄绿色,果肉细软、味清甜有香味。井岗红糯 :合江成熟期在8月上旬至中旬,果肉厚,爽脆,味清甜。红灯笼:合江成熟期在8月上旬至中旬,果皮鲜红,果肉黄蜡色,肉质爽脆细嫩,味清甜带微香。马贵荔:合江成熟期在9月上旬至下旬,成熟期比迟熟品种怀枝晚20天左右,是我国最迟熟的品种,也是全世界最迟熟的种质资源。篇二:合江妃子笑荔枝文化产业园概念性规划合江妃子笑荔枝文化产业园概念性规划撰文图片提供 浩丰规划设计集团 项目策划中心项目名称:合江妃子笑荔枝文化产业园概念性规划项目地点:四川省合江县建设单位:合江县合江镇人民政府投资额度:亿元项目规模:3300亩规划时间:2

3、0XX年3月设计公司:重庆浩鉴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团队:胡德翠、秦权、殷明松项目背景:合江是中国荔城,需要一个彰显城市形象的标志性景区。规划区过去曾是让妃子笑的荔枝产地,未来将是“中国荔城,幸福合江”的最佳代言 ! 通过规划,荔枝将不仅是合江的标签,还可以为城市创造更多价值项目概况:项目位于合江县城近郊,基地离“尘”不离“城”,区位条件良好;区域山环水绕,荔海成片,原生态度假气息浓郁;规划区所产荔枝据传是“一骑红尘妃子笑”中的荔枝产地,历史文化底蕴丰富。规划主题:美荔湾中国贵妃荔枝文化旅游度假区规划区将集文化体验、休闲养生、乡村游乐、生态度假等功能于一体,将成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成渝高

4、端休闲度假地、合江县城市会客厅。规划策略:品牌突围、形象重塑。从荔枝文化与贵妃文化的结合切入,从旅游红海中突围,塑造荔枝文化度假的全新品牌形象。文化注魂、情景再造。寻找荔枝文化的精髓注入其中,与自然融合。注重景观的创意性重塑,诗情画意,整体串联。空间整合、主题串联。整合空间,实现功能元素的合理配置;通过水陆游线串联各片区,形成生态文化体验环。产业延伸、产旅互融。紧抓荔枝资源,以荔枝的种植转化为加工、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形成产旅互相促进的互动链条。市场引领、产品创新。瞄准较为高端的文化体验与休闲度假市场,针对需求创新开发特色产品。篇三:泸州市农业局20XX年度工作总结泸州市农业局20XX年度工作

5、总结20XX年,我局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省一号文件和各级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工作,始终把改善民生、富民惠民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现代农业要求,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以“一村一品”为抓手,大力发展水果、蔬菜、专用粮食等三大特色优势产业,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切实抓好两大民生工程,创新工作方法,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克服了雨雪冰冻灾害、农资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泸州农业工作面貌焕然一新。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一)粮油作物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万亩,较上年增加万亩,增%;总产量万吨,较上年增加万吨,增长%。其中

6、小春粮食播种面积万亩,总产万吨,分别较上年增加万亩,万吨;油菜播栽万亩,较上年增加万亩,增长%;总产万吨,较上年增加万吨,增长%。大春粮食播栽面积万亩,比上年增加万亩,增长%;总产万吨,比上年增加万吨,增长%。全市高粱种植面积万亩,总产万吨。(二)经济作物1蔬菜:新发展蔬菜基地7000亩。全市蔬菜种植面积万亩,产量万吨,产值亿元,面积、产量、产值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万亩、万吨、亿元,增幅分别为1%、%、%。2水果:全市发展水果面积万亩,其中:甜橙万亩,龙眼万亩、荔枝万亩,全市果树面积达到万亩,水果总产量万吨,比上年增产万吨,增%,产值亿元,较去年增加亿元,增%。3茶叶:全市发展茶叶面积万亩,全市

7、茶园面积达到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万亩,占总面积%。茶叶产量3179吨,较去年减产143吨,减 %,名优茶产量1276吨,占茶叶总产量的%,全市茶叶总产值9312万元,较去年增收4451万元,增加%。(三)民生工程1沼气建设:截至12月23日,全市新增农村沼气池24950口(其中20XX年新增项目450口),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的%。新增城镇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138处,容积10415立方米;大中型沼气工程1处,容积840立方米;建设生态家园模式户8377户。2农民工培训:截止12月16日统计,全市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8868人,占总任务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4362人,占总任务的

8、%,带动农户万人,占总任务的%。实用技术培训万人,占总任务的%。(四)其它全年实现病虫防治面积万亩次,草害防治面积万亩次,鼠害防治面积万亩。共挽回粮食损失42万吨(约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病虫危害损失率为%;改造中低产田9.62万亩,超计划%;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面积万亩,超额%;全年发放蚕种23776张,产茧808685公斤,栽桑6500亩。规范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6个。二、主要成效粮食生产再创新高。通过认真落实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面积;依靠科技,大力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和高效种植模式,提高粮食单产;以项目为载体,打造粮食生产亮点;扎实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加强病虫害防控等措

9、施,粮食面积稳步增长、单产稳步提高、总产稳步增加,实现了连续五年增产,全年粮食总产量万吨,为泸州历史上第二个最高年。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超额完成甜橙新基地发展任务。在泸县、合江、江阳、叙永、古蔺5个区县新发展甜橙万亩,完成省财政厅、农业厅下达我市计划任务的175%。二是南亚热带名优水果快速发展。全市新发展优质晚熟荔枝万亩,优质龙眼万亩。三是蔬菜产业发展优势凸现。完成了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围绕市场需求,突出特色,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六大绿色蔬菜生产基地,新发展蔬菜基地万亩。四是茶叶基地扩大,产业化发展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市新发展茶叶面积万亩。纳溪区引进业主冯朝文,投资250万元,成立泸州市纳溪区

10、天绿茶厂,在护国镇伏金村建成年产400吨茶叶加工厂;业主朱毅,成立泸州市沁宏茶叶有限公司,在天仙镇建成年产300吨出口绿茶加工厂。两个加工厂于今年上半年已投入使用,为茶叶产业化开发,提供了加工保障。五是粮食内部结构优化。高粱、脱毒红薯、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六是品种优质率进一步提高。全市优质稻万亩、优质专用玉米万亩、优质专用小麦万亩、优质专用大豆万亩、“双低”油菜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万亩、无公害蔬菜万亩,分别占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油菜、茶叶、蔬菜种植面积的、 、%、 %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进展。一是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全市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54个,其中规范建设26个。截至

11、11月3日统计,全市依法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29个,成员3694个。二是龙头企业培育取得突破。泸州老窖集团有限公司成为我市第一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9家,市级龙头企业达到53家。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日益加强。如泸州老窖集团公司在龙马潭区金龙乡发展有机高粱基地,按照高于市场收购价50%的价格收购农民种植的有机高粱,使种植有机高粱的农民亩平增收超过1000元。三是标准化生产继续推进。组织实施优质甜橙、荔枝标准化生产12万亩;古蔺县500亩“蔺春牌”牛皮茶系列、泸州老窖集团公司申报的万亩有机原粮基地,通过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检查评估,获

12、得有机转换产品认证证书。古蔺县10万亩小麦获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示范基地。结合古蔺县绿色食品基地申报、认证,在古蔺县实施小麦绿色食品示范基地万亩。四是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为产业化经营提供了重要支撑。全市优质稻产业带、优质甜橙产业带、优质荔枝、龙眼、青果产业带、蔬菜菜篮子基地、加工蔬菜基地、外销蔬菜基地初步建成,并形成一定规模。五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扎实推进。全市土地流转面积万亩,占承包地面积%。流转农户占承包农户的%。民生工程扎实推进。一是省级农村沼气建设项目,在省上每户补助300元的基础上,市财政配套300元,区县配套200元,每户补助达到800元,江阳区补助达到1000元,经济较好的乡镇

13、也配套补助不等的资金,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建池农户的积极性。启动了建后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按照每个区县今年至少建立10个村级服务网点要求,采取以区县协会+乡镇分会+村级网点和区县物管总站+乡镇分站+重点村级网站的形式,物管费采取政府部门出一点、群众出一点的模式,稳定物管队伍。由沼气生产工为基本队伍,组建沼气建后服务企业,开展建后服务。其中,纳溪区、叙永县和合江县区县级服务企业已经组建,大部分乡镇已经完成“骨架”的搭建,逐步开始进入正常运行,收到显著成效。市政府安排出专项经费11万元,对已经建立起服务网点的区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扶持物管站,鼓励企业参与到建后管理工作中。二是通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

14、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推广了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培育了一批新型农民,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园区建设取得新突破。围绕我市优势特色效益农业蔬菜、甜橙、荔枝、龙眼、茶叶、高粱等重点产业,按照“业主(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科技推广”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年初提出建设10个农业创业园区。现已形成以荔枝为支柱产业的合江农业科技创业园区,完成新发展荔枝5860亩,其中集中连片4060亩,补植连片1800亩,在合江镇完成5160亩,建成7250亩荔枝连片产业带;大桥镇完成700亩,形成1400亩连片规模,并带动了区内甜橙、花卉、真

15、龙柚、梨桃等多种水果的发展,在两大园区高换优质晚熟品种示范1460株,带动农户自发高换6600株,优质晚熟品种比例达到10%。以蔬菜为支柱产业的江阳区黄舣镇罗湾村农民创业园区,面积达1100亩,进住了农民业主23户,每户平均种植面积达50亩,主要以种植早春蔬菜为主,今年,亩产值达6000多元。纳溪区护国镇伏金村茶业创业园区,形成了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7000亩,人均亩,茶叶加工厂8个,茶业产值800万元,比上年增收300多万元,其中茶农鲜叶收入600万元。全村人均茶业收入3058元,人均增收1146元。形成了集茶苗繁育、名优茶加工、茶叶种植于一体的产业模式,茶产业已成为全村的支柱产业。伏金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茶叶专业村、富裕村和文明村。龙马潭区魏园生姜产业示范园区等。机关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围绕行政效能建设,制定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9项制度,修订了农业局工作制度、农业局财务管理制度等14项制度,按照“两集中、两到位”要求,精简和调整了行政审批事项,制定和修订了泸州市农业局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制度等6项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和泸州市农业局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等12项保密工作制度,圆满地解决了职工购房遗留问题。科技“三下乡”、“法制宣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