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综合征出血热 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949227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肾综合征出血热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肾综合征出血热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肾综合征出血热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肾综合征出血热 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肾综合征出血热 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肾综合征出血热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肾综合征出血热 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沙卫生职业学院目标教学教案(首页)专业:护理 学科:传染病护理学 班级2011级护理5-6班 授课时间:3月27日、4月1日 单元:第二章 课题:肾综合征出血热 课时:4学时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教学活动教学资源1.掌握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定义和流行病学特点。2.熟悉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3.熟悉综合征出血热的治疗。4. 掌握综合征出血热的护理措施理措施。第四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二、病原学 15分钟三、发病机制与病理 15分钟四、护理评估 (一)流行病学资料 10分钟(二)身体评估 25分钟(三)辅助检查 5分钟(四)心理、社会状况 5分钟(五)治疗要点 20分钟四、主要护理诊断/

2、合作性问题 10分钟五、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5分钟(二)病情观察 5分钟(三)对症护理 20分钟(四)健康教育 5分钟六、小结 10分钟讲授讲授精讲、讨论精讲讲授讲授讲授讲授、讨论精讲精讲、提问精讲 讲授讲授教案教材参考书多媒体教学断诊断性测试时间:10分 (根据教学需要择用)1、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定义和流行病学特点2、肾衰竭的护理授课教师:时春红 教研组长: 教务科:长 沙 卫 生 职 业 学 院 教 案 纸第二章 病毒性传染病1. 教学重点: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三大症状和五期经过及主要的护理措施。教学难点:出血、休克和急性肾衰竭的机制教学内容:第四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一、病原学肾综合征出血热

3、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汉坦病毒为单股负链RNA病毒。汉坦病毒至少可分为8个血清型,我国所流行的主要是型 (野鼠型)和型(家鼠型) 。3.对一般消毒剂较敏感,汉坦病毒不耐热、不耐酸。二、发病机制与病理 A扩张 “三红”:面红、颈红、前胸红型超敏反应 组织及器官水肿 “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 小V和Cap扩张,血浆外渗,血管通透性增加血容量减少,引起休克 血管壁的损伤出血肾小管内皮损伤型超敏反应肾小球基底膜的损伤 多尿 蛋白尿、血尿、管型尿(三尿),少尿,无尿基本病变:全身广泛性小血管(包括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损害(一) 休克:本病病程第37天常出现低血

4、压休克,休克的原因主要由于全身小血管广泛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大量外渗于疏松组织中,如腹膜后及脏器软组织中,使血容量下降。此外由于血浆外渗使血液浓缩,血液黏稠度升高能促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导致血液循环淤滞,血流受阻,因而进一步降低有效血容量。(二) 出血:HFRS患者出血的因素较为复杂,有时是多种因素参与。一般认为发热期皮肤、黏膜第 1 页长 沙 市 卫 生 学 校 教 案 纸的小出血点是毛细血管损伤,血小板减少和血小板功能异常所致。低血压休克期至多尿前期,主要是DIC导致凝血机制异常,此外血小板减少和功能障碍,肝素类物质增加和尿毒症等亦能导致出血。(三) 急性肾衰竭 :其

5、原因包括:肾血流障碍:由于血浆外渗,血容量减少和血液浓缩,血流量不足,以致肾小球滤过率急剧 下降。肾脏的免疫损伤:已证实肾小球基底膜和肾小管基底膜存在免疫复合物的沉积,经激活补体后可使肾小球基底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细胞毒性T细胞亦能引起肾小管受损。间质水肿和出血:血浆外渗引起的肾间质水肿,以及肾髓质充血、出血压迫肾小管,可使尿量减少。肾缺血性坏死低血压休克和DIC导致肾血管微血栓形成,均能使肾实质细胞产生缺血性坏死。肾素、血管紧张素的激活:使肾动脉收缩,因而肾皮质血流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管腔阻塞:肾小管管腔可被蛋白、管型等阻塞,尿液排出受阻。三、护理评估流行病学资料 传染源: 鼠

6、鼠型 流行类型黑线姬鼠 农村型大林姬鼠 林区型褐家鼠 城镇型 大小白鼠 实验室型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山间公路粉尘、公园偏远地方、稻草堆消化道传播:被鼠尿污染的食品、引用污染的水接触传播:抓老鼠、山塘游泳胎盘传播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较巩固免疫力,隐性感染率较低,在野鼠型多为34%以下;但家鼠型疫区隐性感染率较高,有报告为15%以上,一般青壮年发病率高,二次感染发病罕 第 2 页长 沙 卫 生 职 业 学 院 教 案 纸见。病后在发热期即可检出血清特异性抗体,1-2周可达很高水平,抗体持续时间长。流行特征:地区性流行季节:四季均可发病,但有明显季节高峰。黑线姬鼠疫区为双高峰,即冬季高峰

7、,5-6月小高峰。高危人群:农民、林木工人、勘探人员。身体状况发热期的表现自限性发热感染中毒症状六大表现: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面红、颈红、前胸红。出血:三个出血点:软腭、腋下、前胸部。腔道出血:鼻衄、咯血、黑便、血尿。肾损害主要表现:肾区有叩击痛,尿中有蛋白、管型。低血压休克期体温自然降至正常,但病情反而加重。低血压及休克症状。出血加重。 此期死亡原因:低血容量性休克 。少尿期血压自然回升尿量更少而出现少尿、无尿。高血容量综合征:急性左心衰、肺水肿、ARDS。尿毒症:尿毒症氮质血症代谢性酸中毒。水与电解质紊乱:高度水肿、高钾血症。 第3页长 沙 市 卫 生 学 校 教 案 纸此期死

8、亡原因:尿毒症、高钾血症、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 多尿期尿量自然增加尿毒症表现无缓解。多尿成人24小时尿量2000mL为多尿。水和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出血(颅内出血)。低血容量休克(排尿过多)。此期死亡原因: 尿毒症、低钾血症、颅内出血。恢复期: 在病程34周后,尿量逐渐减少至正常,尿液稀释与浓缩功能逐渐恢复,精神及食欲逐渐好转,体力逐渐恢复。肾功能完全恢复需经13个月。 6.并发症:(1)内脏出血:多见于休克期、少年期和多尿早期。(2)急性肺水肿:多见于休克期和少尿期。(3)感染:少尿期或多尿早期最易发生。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Hb、RBCWBC,可见异型淋巴细胞尿常规检查:蛋白尿,管型尿、

9、膜状物和红细胞免疫学检测:测尿液及血清中病毒抗原与特异性Ig-M抗体、Ig-G抗体 血液生化:BUN,Cr,E4A(K+、Na+、Cl、Ca2+)(四)心理、社会状态由于患者和家属缺乏疾病的有关知识,起病突然、病程进展快、症状明显,担心预后而产 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五)治疗要点综合治疗为主,早期可应用抗病毒治疗 中晚期主要是对症治疗,注意防治休克、肾功能衰竭和出血 治疗原则为“三早一就”,即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 第4页长 沙 市 卫 生 学 校 教 案 纸1.发热期:(1)抗病毒治疗(2)减轻水肿(3)减轻中毒症状(4)止血及预防DIC 2.低血压休克期: (1)早期、

10、快速、适量充血容量(2)纠正酸中毒(3)改善微循环 3少尿期:(1)严格控制入水量(2)纠正酸中毒(3)利尿、导泻(4)透析疗法 4.多尿期: 主要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液以口服为主,不能进食者静脉补液。 5.恢复期: 应加强营养,注意休息,逐渐增加活动量,定期复查肾功能等。四、主要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1.体温过高 与汉坦病毒感染有关 组织灌注量改变 与血管壁损伤造成血浆大量外渗有关 3.潜在并发症 内脏出血、肺水肿、感染、肾功能不全、急性左心衰 五、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1.休息:消化道症状明显或并发症者发病后即应绝对卧床休息,且不宜搬动,以免加重组织 脏器出血2.饮食:观察患者呕吐、腹泻

11、及进食情况 第 5页长 沙 市 卫 生 学 校 教 案 纸评估患者有无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及进食不足发热期给予高热量 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鼓励多饮水低血压休克期给予高热量 高维生素饮食,并静脉补充血容量、水和电解质 少尿期给予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低钾、 低钠、低蛋白 饮食,限制饮水多尿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给予含钾丰富的水果及蔬菜,鼓 励多患者进饮料、多饮水,注意钾盐的补充3.皮肤及粘膜的护理:减少对皮肤的不良刺激,保持床铺清洁、干燥,衣服应宽松、柔软出汗较多时应及时更换。帮助患者保持舒适体位。避免拖、拉、拽等动作,以免造成皮肤破损。做好口腔护理。保持会阴部清洁,留置导尿

12、管者应注意无菌操作,定时做膀胱冲洗。 发现感染及早用抗生素。(二)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病程进展及并发症观察神志、体温、脉搏 呼吸、血压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至尿量正常观察有无低血压(90/60mmHg)及休克(80/60mmHg)若患者出现尿量每天少于400mL,提示进入少尿期若患者出现尿量每天超过2000mL即已进入多尿期若患者出现大量呕血、便血则为消化道大出血若患者出现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血压升高、抽搐则 为颅内出血若患者出现少尿期出现厌食、恶心、呕吐、烦躁、意识障碍则为尿毒症若患者出现肌肉弛缓、腱反射减退、心律不齐、心电图示T波高尖则为高钾血症若患者出现库氏呼吸则为代谢性酸中毒 若患者突然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呼吸超过35次/分,动 脉氧分压低于8kPa、氧疗无效则为ARD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