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1绪论王莹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0948180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7.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1绪论王莹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微生物1绪论王莹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微生物1绪论王莹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微生物1绪论王莹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微生物1绪论王莹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1绪论王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1绪论王莹(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论,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王莹 微生物教研室,主要内容,原核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四体” 真核微生物:酵母菌、霉菌、大型真菌 病毒,营养和代谢 生长与控制 遗传和变异,PART 1 微生物学,抗原 免疫系统 免疫分子(抗体,补体),免疫应答 超敏反应 免疫学应用,PART 2 免疫学,抗生素 体外抗菌试验 无菌检查和微生物限度检查,PART 3 在药学中,免疫学基本概念,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发展历程,微生物学基本概念,绪论-本章重点,药学微生物学的研究意义,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分布广泛、增殖迅速、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须借助显微镜放大数百倍、乃至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微生物(microor

2、ganism),1. 定义,PART 1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微生物学(microbiology),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1 个体小,比表面积大(以m或 nm表示)基础,巨大的营养物质的吸收面 具有 巨大的代谢废物的排泄面 巨大的环境信息的接受面,比表面积 =表面积 / 体积,2. 微生物特点, 2 生长旺,繁殖快 大肠杆菌( E . coli )12.5-20min/ 分裂一次 90min,“五世同堂” 48h , 地球大小, 在发酵工业上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病原、腐败微生物给人类带来极大的麻烦

3、, 3 代谢(metabolize)类型多,活性强,微生物的比表面积大是主要原因!, 4 种类分布广,数量多 分布广 最高:85km(2004年8月数据),而飞机最高可达26km; 最深:加拉帕戈斯群岛深海10000m以下,100 以上,1140个大气压下; 最耐热:112; 最耐酸:0.51.0mol/L的H2SO4溶液中; 最耐碱:pH9pH11的溶液中; 最耐盐:5.5 mol/L 的NaCl中; 另外,微生物抗压、抗辐射、抗重金属、耐低温的能力也是其他生物无法比拟的。,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热泉中,栖息着耐热微生物。 1969年,T.Brock发现了嗜热水生菌(Thermus aquati

4、cus)。 1977年古细菌作为一个新的域(domain)被确定。 来源于该菌的 Taq 酶成为PCR技术的关键成分。,数量多,土壤:“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1克土壤包含细菌数亿个,地球土壤中的细菌总重量估计为:11016吨;,纸币:每张流通程度中等的纸币携带细菌数,约900万个;, 5 易变异 有益变异:在发酵工业中进行菌种选育, 提高生产性能 青霉素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 1943 20单位/mL发酵液,病人需注射十万单位 各国微生物遗传育种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产量变异逐渐累积 其他发酵条件的改变 1983 5-10万单位/mL发酵液,有害变异:致病菌对

5、抗生素产生的抗药性变异 1943 重病人每天分几次共注射10万单位的青霉素 现在, 病人每天分几次共注射100万单位的青霉素,3. 分类学地位,六界分类系统(美国康奈尔大学Whittaker,1969年),细胞生物的三原界 Tree Domains,真细菌域,古细菌域,真核生物域,(含植物界、动物界),细胞生物的三原界,微生物的命名采用林奈(Linnaeus)双名法。 学名=属名+种名+(首次定名人)+现定名人+定名年份,属名:拉丁文的名词或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单数,首字母大写,表示微生物的主要特征,由微生物构造,形状或由科学家命名。 种名:拉丁文形容词,字首小写,为微生物次要特征。如微生物色素

6、、形状、来源或科学家姓名等。,必要,用斜体表示,可省略,用正体字,4. 命名,例如: Escherichia coli (Migula)Castellani et Chalmers 1919 Staphylococcus aureus Rosenbach 1884 Bacillus subtilis,当泛指某一属微生物,而不特指该属中某一种(或未定种名)时,可在属名后加sp.或ssp.(分别代表species 缩写的单数和复数形式)。 例如:Saccharomyces sp. 表示酵母菌属中的一个种。,种(species):一大群表型特征极其相似的菌株的总称,它 们亲缘关系相近,与同属中其它种

7、有明显差异。 变种(variety):某一特征上和模式菌有明显差异的菌株。 Bacillus subtilis var.niger 型(type):同一细菌种内显示很小生物学差异的菌株。 菌株(strain):一种微生物不同来源的纯培养。菌株几乎是无限的,它强调遗传型纯的谱系。 Escherichia coli B Escherichia coli K12,种、变种、型、菌株,PART 2 免疫学(Immunology),免疫(Immunity) 即通常指免除疫病(传染病)及抵抗多种疾病的发生。 免疫学(Immunology) 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结构及其免

8、疫生物学(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功能的学科。,表1 免疫的主要功能,感染早期,M伸出长长的伪足去捕获细菌,肺部巨噬细胞吞噬大肠杆菌,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体液免疫,细胞免疫,T细胞,T细胞,T细胞,获得性免疫(aquired immunity),B细胞释放,微生物学及其主要分支学科,基础微生物学,应用微生物学,三、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发展简史,1. 感性认识阶段 发明和使用显微镜前,人们自然地与微生物打交道。 酿酒、制醋、制酱油、腌菜; 豆科植物的根瘤有增产作用; 轮作等农业措施可提高作物产量。 2. 形态学阶段 荷兰 吕文虎克(Anthony Van Leenwenhock

9、,1632-1723)于1676,自制了简单的显微镜,观察了许多微小物体和生物。,Antony Van Leeuwenhoek,3. 生理学发展阶段,(1)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推翻了“自然发生说”,(2)发酵学的研究,十九世纪中叶,法国南部酿酒业由于酒变质而损失惨重。 Pasteur认为:葡萄汁发酵变成酒是酵母菌作用的结果, 葡萄汁变质是小杆菌即乳酸杆菌引起的乳酸发酵。 提出先将葡萄汁加热,再接种酵母菌,得到纯粹的酒精发酵,得到了品质优良的葡萄酒。,巴斯德消毒法,Pasteur又用试验证明: 不同的微生物可引起不同的发酵, 酵母菌引起酒精发酵 乳酸杆菌引起乳酸发酵 醋酸杆菌引起醋酸发酵 发酵作

10、用就是微生物无氧呼吸的结果。 氧气对酒精发酵有抑制作用巴斯德效应,(3)疾病与微生物的关系, 1850,因炭疽病死亡的牛血液中有大量的杆状物,且杆状物在血 液中培养数目增加; Pasteur将这种血液接种健康的牛,至使健康牛生炭疽病。,血液中的杆菌具有传染性,Koch发现病牛的血液中有菌,并提出“柯赫原则”, 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查见,该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 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病症; 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该病原菌纯培养。, Lister认为外科手术的感染与细菌有关,采用石炭酸喷雾消毒和清洗伤口后再行外科手术,大大降低了死亡率。,(4)纯培养的建立,

11、 Lister创立了稀释分离法,(5)免疫学的发展, 英国医生 Jenner接种牛痘预防天花 (Pox virus) 。,Day 7,Day 3,Day 5,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也是到目前为止,在世界范围被人类消灭的第一个传染病。, Pasteur研究鸡霍乱病原菌认为:长老了的细菌会失去致病力, 但这种减毒细菌仍然保留着刺激宿主产生抗体物质的能力。 而抗体能保护宿主以后接触有毒有机体是不受侵袭。, “微生物学之父” 法国的巴斯德(L.Pasteur) 曲颈瓶实验彻底推翻“自然发生”学说 发酵学的奠基人 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免疫学的奠基人 制备了最早的霍乱,炭疽,狂

12、犬病疫苗 巴斯德消毒法(Pasteurization),代表人物的主要贡献:, 德国的柯赫(R.Koch) 建立实验动物感染法,创立柯赫原则(1884) 发现了结核分枝杆菌,获1905年诺贝尔奖。 建立纯培养技术:划线分离法分离病原菌 创立许多显微技术:细菌的鞭毛染色 悬滴培养法 显微摄影技术, 英国的李斯特(J. Lister) 稀释分离法 外科消毒技术的建立,4. 近代微生物学的发展(1900-1953),病毒学研究: 1892年,俄国伊凡诺夫斯基发现TMV(烟草花叶病毒) 免疫学机制:19世纪末 细胞免疫学说:俄国 梅契尼可夫 体液免疫学说:德国 欧立希(Ehrlich) 化学疗剂:20

13、世纪初 弗莱明(Fleming):青霉素(Penicillin) 。1945年获诺贝尔医学奖 杜马克(Domagk):白浪多息(Prontosil) 瓦克斯曼(Waksman):多种抗生素:链霉素、氯霉素、金霉素、土霉素等。1952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抗生素的发现,1929年,Fleming首先从青霉菌中发现青霉素。,青霉素的诞生有着划时代的意义,5. 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的发展(1953至今) 自1953年4月25日 Watson和Crick在自然杂志上发表DNA结构的双螺旋模型起,整个生命科学就进入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阶段。,微生物迅速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最主要对象。,1941年Bea

14、dle和Tatum用粗糙脉胞霉进行的突变实验使基因和酶的关系得以阐明,并提出了“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说。,1微生物是生物学基础研究中最理想的实验对象,对微生物的研究促进许多重大生物学理论问题的突破。,基因和酶关系的阐明及“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说;,遗传的物质基础的阐明;,Jacob等通过研究大肠杆菌诱导酶的形成机制,提出阐明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操纵子学说,为分子生物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研究;,四、药学微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在动物、植物等学科常用的实验技术,如细胞的人工培养;突变体筛选;DNA重组技术和遗传工程等,均是借鉴微生物学实验技术而建立的。,微生物基因组研究是“人类基

15、因组计划”的前奏,作为模式生物,微生物是基因与基因组功能研究的重要材料与工具。,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也为其它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借鉴,2. 微生物学促进了医疗卫生的进步,人类鼠疫大流行:6世纪死亡1亿人、14世纪死亡6500万人、20世纪死亡100万人。现在鼠疫已几乎绝迹。,外科消毒术的建立,寻找病原微生物的竞争,免疫防治方法的应用,化学治疗和抗生素治疗,基因工程药物的设计和生产,五大战役,现代工业发酵产品包括抗生素、维生素、氨基酸、酶制剂、激素、基因工程产品大部分由微生物生产。,3. 微生物学是工业发酵的基础, 微生物作为地球“清道夫”维护生态环境; 水体自净化、农药的微生物降解、污水处理 微生物生

16、产可持续的清洁能源;甲烷、乙醇、氢气 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及其产物是人类健康的重要宝库; 微生物和食品安全及品质改善密切相关;如生物农药。,4. 微生物学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新的微生物资源(极端环境和海洋微生物)的开发; 次级代谢途径及其调控的研究; 代谢工程; 基因组、蛋白组及生物信息学; 极端环境微生物的研究; 重要致病菌的特点及其防治; 用系统生物学的观点技术研究在药品和食品安全性问题; 生物质材料和生物质能源。,5. 未来微生物学研究热点,药品生产:抗生素、维生素、氨基酸 药物设计(发明):针对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进行理性化设计; 新药开发(发现):数量繁多、分布广泛的微生物为我们提供 了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