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考前辅导 中考数学40个注意点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942117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数学考前辅导 中考数学40个注意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考数学考前辅导 中考数学40个注意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考数学考前辅导 中考数学40个注意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考数学考前辅导 中考数学40个注意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考数学考前辅导 中考数学40个注意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数学考前辅导 中考数学40个注意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数学考前辅导 中考数学40个注意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数学40个注意点特别提醒:每位同学均要仔细看3遍,记住每句话,方能考出最佳成绩。你的父母、老师都期待你最好的中考成绩,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1、认真审题,不慌不忙,先易后难,不能忽略 题目中的任何一个条件。2、考虑各种简便方法解题。选择题、填空题更是如此(直接法最后考虑)尤其是选择题,有些可用排除法、特殊值法、画图像解答,不必每题都运算 。3、解各类大题目时脑子里必须反映出该题与平时做的哪道题类似,应反映出似曾相识,又非曾相识的感觉。4、注意物理、化学及其它学科习题与数学的联系,应反映出该题的公式,把此题公式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5、会做的习题不能解错,狠抓基本分(一般先解答好80100分的基

2、本分)。6、大题目先把会的一问或两问解好,不会做的先放一放,最后再来解决这些难问题。7、实际问题要多读题目,注意认真分析,到题目中寻找等量关系,获取信息,不放过任何一个条件(包括括号里信息),尤其注意实用题中的圆弧型实物还是抛物线型的实物。是圆弧找圆心,求半径。是抛物线建立直角坐标系,求解析式。8、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第一步要检验,方可解第二步(第一步不能错,一错全功尽弃,特别是25题大题)。9、注意,如果第一步条件少,无从下手时,应认真审题,画草图寻找突破口。注意考虑上一问结论或上一问推导过程中的结论对下一问的帮助和启发。10、熟悉圆中常见辅助线的规律。11、找规律的题目,要重在找出规律,切忌

3、盲目乱填。若是函数关系,解好一定要检验,包括自变量。若不是函数关系,应寻找指数或其它关系。12、不得已求角、线段的长,可以猜测或度量法。特别注意选择填空题,答对即可。13、注意综合题、压轴题一般应分开完成,不要混合一块,要解清楚,答题要完整,尽量不被扣分。14、注意两个答案,方程解得两个答案,有时只有一个答案成立,而有些几何题,却要注意考虑两种情况。有两种答案的通常有:已知弦,求弦所对的圆周角。已知半径和两条平行弦,求平行弦间的距离。已知两圆半径,求相切时的圆心距(考虑内切、外切)两圆内切时,已知圆心距和一圆半径,求另一圆半径。15、尺规作图,应清楚反映出尺规作图的痕迹,否则会被扣分(一般作垂

4、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较多),尺规作图中直尺只能用来画直线而不能画垂直,画垂直必须用圆规。16、注意复杂题目中隐含条件,在圆中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考虑用勾股定理、相似、解直角三角形,解方程、面积公式、斜边上的中线、中位线,直角三角形斜边高,内切圆半径公式r=,外接圆半径公式R=等相关知识解决问题。17、注意以下几点:(1)见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二次项系数不为0)考虑以下四种方法:解方程把解代入考虑韦达定理。另:二次方程二次函数(2)见比例,设参数。例:若,则可设a=5k,b=4k(3)求两线段之比或证四条线段成比例,作平行线或证相似。(4)“=(m-1)20”(非负数时)m只能取1,只能等于0。(

5、5)分式方程(组)不管是式子还是应用题一定要检验。(6)不合题意的答案舍取问题。(7)注意单位、设题、答题的完整。(8)突破中档题、高档题(不许空白),它是夺取110分以上高分的关键。(9)分析题、开放型习题,会多少解多少,力争提高总分。(10)调整好心理状态,解答习题时,不要浮躁,力争考出最佳水平。18、统计初步和概率习题注意:(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极差、标准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要准确,权重要化成百分数。方差计算公式:(2)认真思考样本、总体、个体、样本容量(不带任何单位,只是一个数)在选择题中的正确判断。(注意研究的对象决定了样本的说法)(3)概率: 注意概率、机会、频率的共同

6、点和不同点。 注意题目中隐含求概率的问题。 画树状图及其它方法求概率。 摸球模型题注意放回和不放回。 注意在求概率的问题中寻找替代物,常见的替代物有:球,扑克牌,骰子等。19、圆柱、圆锥侧面展开图、扇形面积及弧长公式应熟记:(1)S圆柱侧=底面周长母线,S圆柱表= S圆柱侧+ 2S底(2)S圆锥侧=底面周长母线,S圆锥表= S圆锥侧+ S底(3)S扇形=,S扇形= ,S扇形= (4)l弧长= (5)(以上各式中R为母线长)做圆锥的问题时,常抓住两点:(1)圆锥母线长等于侧面展开图扇形的半径。(2)圆锥底面周长等于侧面展开图扇形的弧长。20、如图:C是AB的黄金分割点则AC= AB, BC= A

7、B(注意填空题中可能会有两个答案)如图:顶角36,底角72的三角形,是黄金三角形,其底边与一腰之比等于 21、圆中常见定理:(1)垂径定理(2)圆心角定理及其推论(3)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22、求解析式:(1)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只要已知一个条件即可(2)一次函数须知两个条件(3)二次函数的三种形式:一般式、顶点式、交点式要会灵活运用,一般式最后考虑。(4)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抛物线的对称轴:或(若对称轴在y轴右侧,则a、b符号相反,若对称轴在y轴左侧,则a、b符号相同)(5)求解析式有时要考虑韦达定理:23、性质和判定定理:(1)全等三角形(SSS,SAS,ASA,AAS,HL)(2)勾股定

8、理(逆定理)(3)等腰梯形的性质、判定,中位线定理(记好常见的辅助线,不能用定理证定理)(4)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特别注意边角,对角线的特征)(5)相似三角形性质和判定24、(1)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的图形有:角、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正n边形(n为奇数)(2)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有:平行四边形(3)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线段、矩形、菱形、正方形、圆、正n边形(n为偶数)25、n边形的内角和计算公式:,外角和为26、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和相等(边的关系)圆的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每个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角的关系)27、任意四边

9、形的中点四边形都为平行四边形;顺次连接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的中点的四边形是菱形;顺次连接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的中点的四边形是矩形28、 有外接圆的图形:三角形、等腰梯形、矩形、正方形、正n边形有内切圆的图形:三角形、菱形、正方形、正n边形29、平面镶嵌记住:(x,y,z为不同的正多边形的边数)或者一点处所有内角和为36030、遇到要求线段的取值范围,一般要把它放到三角形中。31、因式分解时,首先考虑提取公因式,再考虑公式法。一定要注意最后结果要分解到不能再分。32、求角的关系常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同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33、乘法公式及常

10、见变形: 34、; ;35、逆命题就是将条件和结论互换。反证法第一步应假设与结论相反的情况。36、在三角函数的计算中,应把角放到直角三角形中,可以作必要的辅助线。三角函数值三角函数304560sincostan137、注意仰角:当从低处观测高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仰角;俯角:当从高处观测低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俯角;坡度是斜坡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的正切值,坡度一般为一比几如: 38、三个视图之间的长、宽、高关系:即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39、合理运用以下几点应试技巧来解各种题型:选择题 在做选择题可运用各种解题的方法:如直接法,特殊值法,排除法,验证法,图解法,

11、假设法(即反证法)动手操作法(比如折一折,量一量等方法),对于选择题中有“或”的选项一定要警惕,看看要不要取舍。填空题 注意一题多解的情况。解答题(1)注意规范答题,过程和结论都要书写规范。(2)计算题一定要细心,最后答案要最简,要保证绝对正确。(3)先化简后求值问题,要先化到最简,代入求值时要注意:分母不为零;适当考虑技巧,如整体代入。(4)解分式方程一定要检验,应用题中也是如此。(5)解直角三角形问题。注意交代辅助线的作法,解题步骤。关注直角、特殊角。取近似值时一定要按照题目要求。(6)实际应用问题,题目长,多读题,根据题意,找准关系,列方程、不等式(组)或函数关系式。最后要注意验根和答。

12、(7)概率题:要通过画树状图、列表或列举,列出所有等可能的结果,然后再计算概率。(8)证明题:切线证明要写出辅助线的作法,辅助线要用虚线;遇到线段比例式及乘积式,就要证线段所在的三角形相似,同时注意线段的等量代换(注意线段倍数关系)。(9)方案设计题:要看清楚题目的设计要求,设计时考虑满足要求的最简方案,不要考虑复杂、追求美观的方案。(10)若压轴题最后一问确实无从下手,可以放弃,不如把时间放在检验别的题目上,对于存在性问题,要注意可能有几种情况不要遗漏。对于运动型问题,注意要通过多画草图的方法把运动过程搞清楚,也要考虑可能有几种情况。40、考虑到网上阅卷对答题的要求很高,所以同学们在答题前应设计好答案的整个布局,分成几栏来答题,字要大小适中,不要把答案写在规定的区域以外的地方。否则扫描时不能扫到你所写的答案。画图用2B铅笔多描几次,答卷用0.5毫米的黑色水笔。若试题难,遵循“你难我难,我不怕难”的原则,若试题易,则遵循“你易我易,我不大意”的原则。考试时牢记以上40点,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考出理想的成绩!7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