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种异体骨基础知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939373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种异体骨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同种异体骨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同种异体骨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同种异体骨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同种异体骨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种异体骨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种异体骨基础知识(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 1 页 / 共 20 页 同种异体骨基础理论知识同种异体骨基础理论知识 大纲大纲 第一章第一章 人体骨骼的组成人体骨骼的组成 1.1 骨的构造骨的构造 1.2 .颅骨颅骨 1.3 .躯干骨躯干骨 1.4 .四肢骨四肢骨 第二章第二章 骨移植骨移植 2.1移植骨的转归移植骨的转归 2.2植骨吸收细胞及细胞因子植骨吸收细胞及细胞因子 2.3骨移植的材料骨移植的材料 第三章第三章 骨库骨库 3.1. 骨库的类型骨库的类型 3.2. 供骨的来源及选择供骨标准供骨的来源及选择供骨标准 3.3. 采骨采骨: 尸体骨取骨术尸体骨取骨术 3.4. 贮骨及灭菌方法贮骨及灭菌方法 3.5. 同种移植骨的检疫

2、同种移植骨的检疫 3.6. 骨库的质量监测与档案管理骨库的质量监测与档案管理 第 2 页 / 共 20 页 第一章第一章 人体骨骼的组成人体骨骼的组成 1.1 骨的构造骨的构造 成人的骨骼共有 206 块, 组成人体的支架。 根据骨的形态不同, 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骨主要由骨质构成,外面包着骨 膜,内部藏着骨髓。 1.骨质 骨质是骨的主要部分。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坚硬, 位于骨的表面;骨松质位于骨的深部。 2.骨膜 骨膜是位于骨表面(关节面除外)紧贴骨密质的薄层结缔组织 膜。它富有神经、血管和造血细胞,故骨膜对骨质的营养和骨折的修复 赳看里妥作用。 3.骨髓 骨髓充满在骨松

3、质的网眼中和骨髓腔内。胎儿、新生儿骨髓 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被 脂肪组织代替,变成黄骨髓,没有造血功能。长骨的骨松质内或扁骨的 骨髓都是红骨髓,始终保持着造血功能。 1.2 颅颅 骨骨 颅骨 由 23 块骨组成。颅骨以眶上缘至外耳门下缘的连线为界,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部为脑颅,下部 为面颅(如图 24)。 (1)脑颅骨 由 8 块骨构成,围成的腔叫颅腔,脑位于腔中。脑颅骨分别是额骨 1 块,位于颅前,可分 额鳞、眶部及鼻部;顶骨 2 块,位于额、枕骨之间;枕骨 1 块,位于颅后;蝶骨 1 块,位于颅底中部,居 枕骨前,因形似蝴蝶而得名,该骨分蝶骨体、大翼、

4、小翼和翼突;颞骨 2 块,左右各一,位于蝶骨、顶骨、 枕骨之间,构成颅底和颅腔的侧壁,颞骨分为鳞部、乳突部、岩部、鼓部;筛骨 1 块,位于额骨的前下和 颅底的前部,夹在两眼眼眶之间,分为筛板、垂直板及筛骨迷路。 (2)面颅骨 由 15 块骨构成,形成了眶腔、鼻腔、口腔等面部轮廓。面颅骨分别是犁骨 1 块,位于两鼻 腔之间,为构成鼻中隔下部、后部的扁平薄骨板;下颌骨 1 块,其关节与脑颅的颞骨相连,它是颅骨中除 舌骨以外唯一能够活动的骨,是面颅中最大的骨;舌骨 1 块,位于颈前,在下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通过 韧带和颞骨茎突相连,分为舌骨体、大角、小角;上颌骨 2 块,分为上颌体、额突、颧突、腭突

5、、牙槽突, 构成了口磕上壁、眶下壁、鼻腔的外侧壁;鼻骨 2 块,位于左右上颌骨、额突之间,为鼻腔上壁的一部分; 第 3 页 / 共 20 页 泪骨 2 块,薄而脆,似指甲大小,前接上颌骨额突,后连筛骨迷路的眶面,位于两眶内侧壁的前部;颧骨 2 块,在额骨与上颌骨之间,位于眶的外下方,颞突与颞骨颧突连结而成颧弓,是面颊的骨性突起;下鼻 甲 2 块,附在上颌体的鼻面,为卷曲的薄骨板;腭骨 2 块,位于上颌骨腭突的蝶骨翼突之间,构成鼻腔的 外侧壁的一部分和硬腭的后一部分。 1.3 躯干骨躯干骨 躯干骨 躯干骨是由 24 椎骨、1 骶骨、1 尾骨构成的。 (1)椎骨 根据不同的部位而分为颈椎、胸椎、腰

6、椎、骶椎(骶骨)和尾椎(尾骨)。 1)椎骨的构造 椎骨有椎体和椎弓两部分。椎体在前,椎弓在后,二者围成椎孔。各椎孔相连成的管 腔叫椎管,内藏有脊髓。椎弓有 7 个突起:后面的叫棘突,两侧的两个突叫横突,上和下的两对突起叫上 关节突和下关节突。 2)椎骨的特征 第三至第六颈椎的横突上有横突孔。 棘突有分叉(如图 25)。 第七颈椎的棘突较长,颈后部可以 摸到。 第一颈椎上没有椎体和棘突。该椎 又叫寰椎。 第二颈椎体上有一个齿突,又叫枢 椎(如图 26)。 胸椎棘突细长,尖向后下,椎体 两侧和横突有关节面(如图 27)。 腰椎椎体最大,棘突呈板状(如图 28)。 骶椎(骶骨) 成年人骶椎愈合为 一

7、块骶骨, 似三角形。 前面光滑而凹陷, 后 面 粗 糙 隆 凸 , 骶 骨 外 侧 缘 上面有形似耳朵的耳状面(如图 第 4 页 / 共 20 页 29)。 尾椎 (尾骨)成年人尾椎愈合为一块三角形的实性尾骨(如图 29)。 (2)胸骨 由胸骨柄、胸骨体、剑突三部分组成。胸骨柄上缘有一浅而宽的颈静脉切迹,两侧有锁骨切 迹(锁切迹),胸骨和胸骨体两侧各有 7 个切迹(如图 210)。 (3)肋骨 共有 12 对。肋分前后端和体三部分。后端包括肋头、肋颈和肋结节等。肋的前端借助软骨和 胸骨相连,后端与相应的胸椎构成关节(如图 211)。 1.4 四肢骨四肢骨 四肢骨 由上肢骨 和下肢骨构成。 (1

8、)上肢骨 由肩带 骨和游离上肢骨组成。 1)肩带骨 由锁骨 和肩胛骨组成。 锁骨 位于颈根 皮下,全长均可触及。水 平位, 内端粗大,与胸 骨柄相关节;外端扁平, 与肩胛骨相关节(如图 212)。 肩胛骨 肩胛骨 前面凹陷,叫肩胛下窝, 后面隆起,叫肩胛冈,并 分成冈上窝与冈下窝。 肩 胛冈外端的增高与膨大 部分叫肩峰, 锁骨与其相 连。 外侧角有一浅凹叫关 节孟,与肱骨头构成关节。关节盂的内侧上有一指状突起叫喙突(如图 213)。 2)游离上肢骨 肱骨 是典型的长骨。肱骨上端的膨大叫肱骨头。肱骨头前方粗糙的突起叫小结节;外方的突起叫 第 5 页 / 共 20 页 大结节。肱骨体 外侧粗糙的隆

9、起叫三角肌粗隆。肱骨远端后面的窝叫鹰嘴窝;前面内侧窝叫冠突窝,外侧的窝叫桡窝。冠 突窝下方的突起叫肱骨滑车,桡窝下方圆形的突起叫肱骨小头,两者均有关节面。在肱骨远侧端的内侧的 突起叫内上髁;外侧的突起叫外上髁(如图 214)。 尺骨 位于前臂内侧。 上端前有冠突(喙突), 后有鹰嘴。 两者之间的深凹叫滑车切迹(或叫半月切迹)。 冠突的外侧,有一凹陷的关节面,叫桡切迹。冠突的下方有一粗糙面,叫尺骨粗隆。尺骨干上有一个锐利 的外侧缘叫骨间缘。尺骨远端呈圆盘状,叫尺骨头。内侧小突起叫尺骨茎突(如图 215)。 桡骨 位于前臂的外侧。上端呈圆盘状,叫桡骨头。头的周围有环状关节面,头的上面有凹陷关节 面

10、,叫桡骨头关节凹。头的内侧下方有桡骨粗隆。桡骨体有一 个锐利缘叫骨间缘。下端肥大,外侧有一向下的突起叫桡骨茎 突;内侧有尺切迹,与尺骨头相关节(如图 215)。 手骨 手骨由 8 块腕骨、5 块掌骨、14 块指骨组成(如图 216)。 腕骨 为小而不规则的短骨。其名称多标志各自的形状。 分上下两排排列。上排从外向内为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 骨;下排从外向内有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 掌骨 每一块掌骨没有特殊的名称,由拇指向小指方向分 别冠以第一、二、三、四、五掌骨。掌骨近侧为底,中间为体, 远侧为头。第一掌骨底呈鞍形为鞍状关节面;其余的是平面关 节面。 (2)下肢骨 由下肢带骨和游

11、离下肢骨组成。 1)下肢带骨主要由髋骨组成。每侧髋骨均由位于上方的髂 骨,后方的一块坐骨,前下方的耻骨组成。 第 6 页 / 共 20 页 髂骨 位于髋骨上外。 骨的上部宽而扁薄, 叫髂骨翼。翼上缘变厚,叫髂嵴。髂嵴前方突起 部叫髂前上棘,下方突起部叫髂前下棘。髂骨内 面的凹陷叫髂窝, 髂窝后部的两个粗糙面分别称 耳状面和髂粗隆。 髂骨内面稍显弯曲的部分叫弓 状线(如图 217)。 耻骨 是髋骨的前下部分。有上支、下支 和体三部分。 上支接近弯曲处上缘的突起部分叫 耻骨结节。 上下支弯曲处内面较粗糙部分为耻骨 联合面。它与对侧的耻骨联合面连接起来,构成 耻骨联合。 坐骨 是髋骨的后下部分。分坐

12、骨体、坐骨支两部分。其相接的外面,有一粗糙结节叫坐骨结节。 髋臼 由髂、耻、坐三骨的骨体构成,深陷呈环状的窝。 闭孔 由坐骨与耻骨围成的卵圆形大孔。 骨盆 由前外侧的两块髋骨和后方的骶尾骨构成。 2)游离下肢骨 股骨 是人体骨胳中最大的长骨。分为上下端和中间的骨体(如图 218)。上端似球形叫股骨头,头 下方较细的部分叫股骨颈。 骨体上方较大隆起叫大转子, 在大转子后 下方的小突起叫小转子。 股骨后面在骨的长轴上有一条股骨粗线。 股 骨下端膨大,其后面的两个隆起,分别叫内、外侧髁。髁间的凹陷叫 髁间窝。两髁上各有一隆起,分别叫内、外上髁。 髌骨 是人体内最大的籽骨。 位于股四头肌腱内。 在皮下

13、可以 触及(如图 219)。 胫骨 是小腿内侧的粗大长骨。其上端膨大,由内、外侧髁 组成。两髁的上面是光滑、稍凹的关节面,两关节面之间有一小突起 叫髁间隆起。 胫骨上端前面有一大的突起叫胫骨粗隆。 胫骨下端的下 面有一胫骨下关节面, 其外侧有一三角形凹陷面叫腓切迹。 胫骨下端 内侧有二突起叫内踝(如图 220)。 腓骨 位于胫骨的外侧。 上 端膨大叫腓骨头。 下端较长, 超过 胫骨部分叫外踝(如图 220)。 足骨 分跗骨脯趾骨(如图 221)。 跗骨 共 7 块。 分别是距骨、 跟骨、足舟骨、骰骨和楔骨。跗骨位于足的后半部。 跖骨 共 5 块。近端与跗骨相关节,远端与趾骨相关节。 趾骨 共

14、14 块。躅趾有两节趾骨,其余均有 3 节趾骨。 第 7 页 / 共 20 页 第二章第二章 骨移植骨移植 骨移植是将一部位之骨组织离体后移植于人体内另一骨骼有缺损或需要加强或固定处的一种手段, 是 组织移植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骨组织的保存也要比皮肤、 筋膜、 肌腱、 血管以及其它移植组织容易的多。 这是因为被移植的骨组织不完全取决于它成活的细胞,而是需经过受区缓慢的爬行替代过程,代之以新的 1668 年荷兰人 Job van Meekeren 报道了一例骨移植术:将狗的颅骨移植到伤员的颅骨缺损处,因为 这种治疗方法不符合基督教教义,后来伤员要求取出移植物。17 世纪以后科学 家们对骨形态生

15、理和骨移植机理进行了研究,1674 年荷兰科学家 Leeuwenhoek 利用发明的显微镜对骨组织进行了最初的观察,1684 年 Heyde 对蛙的骨折愈合 过程进行了研究,认为骨痂是由骨折端血凝块钙化而成的。1739 年 Duhamel 将 银丝植于骨膜下, 数月后银丝被骨包埋, 他认为这是由于骨膜成骨所造成的。 1836 年 Heine 通过切除肋骨,但保留肋骨骨膜,发现肋骨可重新长出,证实骨膜具有 成骨能力。1842 年 Fluorens 进一步证实骨膜的成骨作用,并认为骨膜细胞在骨 缺损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法国科学家 Ollier 自 1858 年首先开始对骨移植机理 进行研究,1

16、867 年 Ollier 报道了他的研究成果,他发现骨膜及骨在游离状态下可 以短期存活,低温保存有利于其存活,在适当的环境下骨膜、哈佛管内皮细胞和 骨内膜细胞均参与成骨。1893 年 Barth 认为新鲜骨移植物的细胞均要坏死,移植骨未经吸收就被宿主来源 的新骨所替代,并将这一过程称为“爬行替代” 。1907 年 Axhausen 认为移植骨除骨膜细胞外其它细胞成分 均坏死,移植骨的修复依赖于宿主骨膜、骨内膜、骨髓及周围结缔组织的侵入,侵入移植骨的间充质细胞 先转变为破骨细胞,吸收旧骨,而后转变为成骨细胞,产生新骨,他引用了爬行替代” 这一述语。以上科学研究为骨移植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1820 年 Walther 将开颅取下的骨片植回 颅骨缺损处,开创了首例游离自体骨移植术。1880 年 Macewen 将同种异体胫骨移植至 4 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