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精讲优练课型)课时检测区基础达标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90936165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15.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精讲优练课型)课时检测区基础达标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精讲优练课型)课时检测区基础达标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精讲优练课型)课时检测区基础达标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精讲优练课型)课时检测区基础达标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精讲优练课型)课时检测区基础达标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精讲优练课型)课时检测区基础达标含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馨提示: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此套题为 WordWord 版,请按住版,请按住 Ctrl,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 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 Word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检测区课时检测区基础达标基础达标 2016 年春夏,由于持续的大雨和暴雨,我国不少城市出现了严重的内涝 现象。武汉等城市相继出现城市看海的尴尬景观。针对这种现象,国务 院再次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积极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通过增 加城市“海绵体” ,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渗水、蓄水、净水, 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2、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地区中最需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 C.华北地区D.青藏地区 2.下列造成城市“一雨即涝”的人为原因是( ) 城市用地改变了土地性质 城市扩展破坏了原有的水系 城市建筑改变了原有的地貌 城市建设大面积增加湿地与绿地 A.B. C.D. 3.下列活动属于建设城市“海绵体”的是( ) 发展城市立体交通网 铺设透水路面 建设与改善城市地下排水管网 建设地下雨水收集与储存系统 增加城市绿地和湿地面积 A.B. C.D. 【解析】1 选 C,2 选 A,3 选 D。第 1 题,根据材料推断“一雨即涝”的 城市应该位于我国降水较多的东部

3、季风区;东北地区所处纬度较高,雨 季较短,而且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而华北地区城市众多,夏季降水 集中且多暴雨,易发生“一雨即涝” 。第 2 题,城市建设使得耕地、草地 等转变为建设用地,改变了土地性质,城市建筑改变了原有的地貌,使 得水分下渗减少,地表易积水成涝;城市扩展破坏了原有的水系,使得 地表水无法及时汇入河流,易导致城区积水;城市建设大面积增加湿地 与绿地,会加大下渗,减少内涝现象。第 3 题,城市“海绵体”是下雨 时渗水、蓄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建设城 市绿地、铺设透水路面可增加地表水下渗,绿地面积大,布局合理,分 布不均,有利于雨水下渗。建设地下雨水收集和

4、储存系统,有利于将蓄 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但建设与改善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发展城 市立体交通网不符合“海绵体”的作用。 城市建设深刻地改变了大自然的水循环过程。下图为某城市土地覆 盖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 4、5 题。 4.该城市城市化过程中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明显的是( ) A.水汽输送B.下渗 C.降水D.蒸发 5.该城市城市化过程中最容易诱发( ) A.泥石流B.风沙侵袭 C.洪涝灾害D.狭管效应 【解析】4 选 B,5 选 C。第 4 题,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水 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在城市化的过程中, 不透水层的覆盖面积逐渐增大,导致水体下渗减少,

5、地表径流增大,故 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明显的是下渗。第 5 题,水体下渗减少,地表径 流增大,再加上排水能力不足,最易导致洪涝灾害。 减载植生滞留槽,又称作“雨水花园” ,主要机制包含物理性的入渗、 吸附拦阻作用和滞留槽中生物性的反应;另外,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 雨水。目前,植生滞留槽成为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新亮点。下图为城市植 生滞留槽示意图。读图,完成 6、7 题。 6.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后( ) A.水汽蒸发减少 B.地表水下渗增加 C.地表径流增加 D.大气降水减少 7.下列属于城市“植生滞留槽”的建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的是( ) A.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B.加重地表土壤干燥度,导致城市气温日较差增大 C.发挥生物滞水功能,根治城市内涝 D.增加地表水下渗,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 【解析】6 选 B,7 选 A。第 6 题,水汽蒸发和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 对大气降水影响较小。第 7 题,可以调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减轻地表土壤干燥度,减小城市气温日较差;不会根治城市内涝和地下 水位下降问题。 关闭关闭 Word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