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篇浙江大学能力提升培训班心得体会合集

上传人:yoush****ohua 文档编号:90935229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篇浙江大学能力提升培训班心得体会合集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6篇浙江大学能力提升培训班心得体会合集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6篇浙江大学能力提升培训班心得体会合集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6篇浙江大学能力提升培训班心得体会合集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6篇浙江大学能力提升培训班心得体会合集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篇浙江大学能力提升培训班心得体会合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篇浙江大学能力提升培训班心得体会合集(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篇浙江大学能力提升培训班心得体会合集*年8月19日至25日,我有幸参加了市纪委监委在浙江大学举办的纪检监察干部业务培训班。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既聆听了浙江大学教授和专家为我们量身定制的精彩授课,又前往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和浙江省法纪教育基地进行了廉政教育,虽说只有短短的五天时间,但却让我受益匪浅,终生难忘。作为一名纪检监察组长,如何履行好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做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人,我认为应做到“六个必须”:一、必须坚定理想信念,把好人生的“总开关”理想信念是总开关,理想信念动摇是蜕化变质的根本原因。大量案件当事人严重违纪违法的根本原因,就是动摇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

2、念。理想信念动摇和滑坡,必将导致党员干部失去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纪检监察人只有牢牢把握坚定理想信念这个关键,自觉加强思想政治修养增强党性锻炼,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矢志不移,振奋精神,克难前行,才能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才能真正成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二、必须尊崇法律,切实增强法治意识省卫计委原副主任方亦兵严重违纪违法,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法治意识淡薄,存在有法不依,甚至徇私枉法等问题。尊崇法律、遵守法律、牢固树立法律意识,是对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纪检监察人要带头树立法治观念,在遵守法律、执行法律、维护法律方面

3、,做到标准更高,要求更严。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按章办事,按程序办事,要提高依法办事能力,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在法律约束下办事,在制度笼子里用权,坚决防止乱作为、滥作为、防止利用权力设租、寻租。要自觉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切实提高法治素养,养成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的习惯,牢固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观念。三、必须敬畏权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张家界中医院原院长曾文胜严重违纪违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滥用手中的权力,他担任中医院院长多年,形成了一把手的“绝对权力”,在重大建设、大型设备采购、药品耗材招投标、选人用人等多方面,都是一个人说了算。纪检监察人要树立正确

4、的权力观,牢固树立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群众,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群众的观念,坚持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不论在什么岗位,不论职位高低,都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做到秉公用权,不谋私利。四、必须廉洁自律,常思贪欲之害永州市中心医院三名检验科长严重违纪违法,就是放松了对自我的约束,个人欲望膨胀。党员干部一旦利欲熏心,就会利令智昏,将党纪国法置于脑后,腐化堕落。纪检监察人作为人民的公仆,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自觉地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武装头脑,摒弃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时刻检讨,警示自己,做到克

5、己奉公,情趣健康,远离低俗,同时自觉接受监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在任何时候都要经受起各种风浪和诱惑的考验,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五、必须净化社会圈,营造清清爽爽的交往环境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些党员干部腐化堕落,最终走上不归路,往往就是从生活中、社交上的一些“小事”开始的,纪检监察人必须净化社交圈,要慎重对待朋友交往,坚持择善而交,多同普通群众交朋友、多同基层干部交朋友、多同先进模范交朋友、多同专家学者交朋友,注意净化自己的社交圈。对那些怀着个人目的来“拉拉扯扯”的人要保持高度警觉,时刻检点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台上和台下一个样,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一个样,在监督和没有监督一个样,

6、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六、必须实事求是,勇于担当有所为纪检监察工作必须以党章党规党纪、宪法法律法规为准确,坚持唯物辩证法,分清事情本质,把握工作规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秉持对干部负责,对党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以霹雳手段惩腐败,以菩萨心肠救同志。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实现纪法约束有硬度,批评教育有力度,组织关怀有温度,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以自身的过硬作风建功立业,以对己的铁的纪律有所为浙江大学能力提升培训班心得体会两次赴浙江大学学习,感慨颇多。让自己思考的最多的有三个问题。第一、为什么山东人多到浙江学习?而不是浙江人到山东学?没比较就没鉴别。*年,山东人口9579万

7、,GDP全国第三;人均排第九。浙江人口5442万,GDP排第四,人均排第五。济南人口700万,GDP总量6536.12亿;人均91634元。杭州市人口918万,GDP总量11050.49亿;人均120271元。人均GDP可以和北上广深PK。从全省来看,山东是人多钱少;浙江是人少钱多。从省会城市看,济南是人少钱更少,杭州是人多钱更多。一位老师问我们的工资是多少?我们说:6000多,他说:你们济南人活得太坚强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通过学习和参观,我的结论是:无论从发展理念还是从发展状况,山东落后于浙江。从理念上说:山东人保守,济南人呆板。浙江人开放,杭州人灵活。山东人讲秩序,浙江人讲创新;济南

8、人讲规矩,杭州人讲效益。所以说:咱得学浙江,咱得学杭州。因为人家里有说头,有看头,更有学头。第二、我们向浙江人学什么?1、要学习人家的吃苦精神。温州人的“四个千万”精神,就是浙江精神的代表。干事业就必须历千辛万苦、走千山万水、讲千言万语、想千方万计。只有你具备了吃苦耐劳、智慧聪颖、精心细腻的素质,具备这“四个千万”精神,才能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因为世界上不会有天上掉馅饼不作为就可以唾手可得的好事,不努力付出行动就不可能真的美梦成真。2、要学习人家雄心壮志。杭州,当年的口号就是,当好上海的“小三”,因为“二奶”的地位有南京霸占着。现在怎么样?现在杭州已上升到“二奶”的位置,他们让南京成了小三。杭州

9、人还不甘心,他们信誓旦旦地说:他们的目标是让上海给自己当“二奶”,让南京给自己当“小三”。这是何等的气魄!期待咱济南人也有这样的雄心壮志!3、要学人家发展理念。浙江论物产、论资源都比不上山东。但是,人家的发展理念新。一是民营经济为主体。每18个人就有一个民营企业老板,每两个人就有1个在民营企业发展。民营经济总量占全民经济总量的90%,对财政的贡献率占到85%。二是互联网经济作先锋。马云的阿里巴巴要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要在全国建设千县万村工程。全国各行各业都和阿里巴巴建立合作关系。三是生态友好为目的。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展生态农业,开展生态旅游,让全世界的人都来享受碧水蓝天下的幸

10、福慢生活。4、要学习人家的服务理念。“只跑一趟!”这是何等的效率!让老百姓办事跑断腿、磨破嘴,绝对不是为人民服务。只跑一次,才是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同时,只跑一趟,也成为政府部门办事效率的集中体现。凭着这一点,浙江人杭州市不跨越发展才怪哩!所以,才有了北上广杭的说法。总之,坐着谈不如起来行。文史工作同样需要掳起加油干,铺下身子拼命干。用新的业绩,续写平阴文史工作的新篇章。浙江大学能力提升培训班心得体会11月26日至12月2日,由滁州市委组织部和滁州市发改委联合主办、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承办的滁州市特色小镇建设专题培训班顺利举行。以下为学员、滁州市苏滁现代产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周仁

11、君发来的心得感悟。干部需要培训。除了到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系统接受重要培训外,前些年一般还会被安排到清华、复旦等名校,或者安大、安农等省内院校接受业务培训。这几年悄悄发生了变化,除了到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外,几乎都是去浙大接受培训。我身边的一些干部朋友三年内去浙大培训两次以上的大有人在。“浙大培训”到底感觉如何?我问过一位滁州“受训者”,他说:收获很大,精神得到洗礼,思维得到涤荡,仿佛在西湖作了一次“沐浴更衣”,而后又用西湖水煮龙井茶醍醐灌顶。具体有三个精彩:课程设置精彩(一般都是短短五天,安排当当满满,敢于把最新改革和发展热点和经验拿出来)、教师授课精彩(几乎每一个授课老师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论、观

12、点和做法,且管用对路,且都口若悬河)、现场教学活动精彩(舍得把浙江和杭州最亮的点拿出来)。收获也有三点:对思维提升和心理调适有了新启迪、对宏观形势和政策有了新解读、对实际工作和复杂局面有了新视角。我又问了另一位“受训”干部,她说的更澎湃:太有钙质了,不听损失太大;太有启发了,听了真的有用;太有引力了,听后还想再听!头脑稍为清楚的,听得莫不人人如意!“浙大培训”的品牌是怎么做出来的?应该说,浙大“公司化运营”做得到位,“市场开拓区域化,教学服务专业化,过程管理科学化,品牌建设制度化,队伍建设职业化”,浙大在每一省都设有专职“区域总经理”,负责培训项目的推介,有针对性地开设热点高端培训,比如特色小

13、镇、美丽乡村、招商引资、工商管理等。且所聘请授课老师,既有大学最富研究成果的教授,又有省直和市直最权威的政策制定参与者或操盘手,还勇于对每一个授课教师的每一堂课由学员打分,末位淘汰,确保了培训效果。其实,不仅滁州,全国各地的学员(干部、企业家)纷纷涌入浙大。每个月这所大学举办培训班200-250期,年均培训12万人次以上!为什么“浙大培训”能够独领风骚?我们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精彩理论来于精彩实践。笔者明显感觉到,近年来的改革开放,浙江努力独领风骚,一路领跑。从民营经济到互联网帝国;从美丽乡村到特色小镇;从三线三边到全域旅游;从浙商回浙到最多跑一次;从社区文化墙到礼让行人;从城市阳台到

14、共享医院;特别是从“两山理论”诞生到“八八战略”实施每一项创新都饱含浙江特质,全国各地都在望其项背地追随和复制。比如,当浙江“最多跑一次”风靡了,江苏才提出“不见面审批”;浙江做大了互联网产业进而首创特色小镇,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成型后,全国各地才风起云涌赶来学习!可以说,“浙大培训”神经深植于“浙江创新创造”的机体之中。进一步说,“浙江创新创造”又深植于“浙江精神”的与时俱进之中。改革开放初,浙江精神是“历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新世纪的浙江人提出“新四千精神”:“千方百计提升品牌,千方百计保持市场,千方百计自主创新,千方百计改善管理”。近年来,马云又提出

15、:“千差万别、千变万化、千思万想、千家万户”!特别是习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提出了“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更是为“浙江创新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滁州各地各部门对“浙大培训”兴盛作何反应?我认为至少有两点应该做到。其一,对被派往浙大培训的干部,应进一步严明培训的纪律,明确学习的任务,提升所要达到的效果。既然花了“重金”,就一定要“物有所值”;既然有幸参加了“浙大培训”,回来后就应该成为先进改革发展理念的拥有者、本地率先改革创新实践的先行者、率先取得某一方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突破者!要给他们压担子、下单子,绝不能学和不学一个样,学过之后无作为。建议市委对此做出明确要求。其

16、二,各地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放手使用有创新精神的干部,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对他们高看一眼厚爱一分,真正支持他们贡献智慧和能力,多出经验,努力形成生动活泼的滁州创新创造的崭新局面!滁州所有院校对“浙大培训”现象有何反思?滁州拥有极其丰富的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优质资源,从大包干、大扬子、大滁城,到大江北和五个一号工程。特别是新一届市委站位极高,思路和举措开阔而务实。但不客气地说,我们拥有极其丰富智力资源的高校、党校重视和研究还不够,成果也不丰富,更别说广泛用于滁州干部培训和指导滁州改革发展新实践了。说此话,也许会引起一些不满和争议,有人会说出很多举措和做法来反驳我。但是成果是检验的标准,请问成果在哪里?笔者耳闻目睹几件“小事”,或许可引发反思。某院校有人如是说过:别指望到我们这里培训几天就能提高什么,我们只是传达上级有关规定;某院校在某会上发言:我们学校没有什么改革任务,我们只有智力资源,哪个单位如有需要,请联系;我市某单位花数万元经费请某院校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