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艺术概论3课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0930960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PT 页数:148 大小:13.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影艺术概论3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8页
摄影艺术概论3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8页
摄影艺术概论3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8页
摄影艺术概论3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48页
摄影艺术概论3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摄影艺术概论3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艺术概论3课件(1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第二节摄影艺术的横向构成 第三节摄影艺术典型与摄影艺术意境 第五章摄影艺术消费 第一节摄影艺术消费概论 第二节摄影艺术鉴赏过程及审美心理 第三节摄影艺术消费中的艺术批评,第六章摄影门类的划分 第一节,摄影门类划分的概述 第二节艺术摄影 第三节纪实性摄影,二,摄影艺术形象,摄影艺术形象是摄影艺术反映现实生活和思想理念的一种形式。表现的是摄影艺术的内在审美。摄影艺术是一个直观的视觉艺术。摄影艺术形象就是一种思想观念的载体,不论它是纪实的,还是观念的摄影。它表现的承载的是被摄体自身的,以及拍摄者赋予的精神和理念。只有当摄影艺术形象浸泡着主体的情感、理想和追求时,才具有主客体的统一,感性和理性

2、的统一,个性和共性的统一。没有摄影艺术形象,就没有摄影艺术。,三,摄影艺术意蕴,艺术意蕴,是超越摄影艺术作品自身内容的一种普遍而深刻的思想内涵,是比艺术形象更为深邃的一种哲理。艺术意蕴是摄影艺术作品内在的一种核能。是诱发深刻思考的一种核能。是使主题升华的一种核能。,艺术意蕴与主题相比,更深刻、更隐蔽、容量更大。没有摄影艺术意蕴,主题无法扩展,无法深化。有艺术意蕴的作品可以使得观众感受美的内涵,感受画面中的哲理,体会无穷的“画外意”。这就使得摄影艺术作品摆脱了机械再现的局限,使得画面具有想象的空间,使得能在观众头脑中能引发联想。使得画面内容得以延伸,在观众的脑海里进行第二次创作。所有打动人的作品

3、,一定是能感动人的作品,感动就是作者进行了自己头脑里的第二次创作。,摄影艺术作品表现内涵的方式;一方面是利用影调、色彩、线条。另一方面就是借助于摄影艺术形象。具体的就是;借助主题的多义性,画面的非情节性,行为的非常规性,形体的模糊性,心理的求异性和时空的超越性来营造艺术意蕴的。,摄影艺术作品中的艺术语言,艺术形象和艺术意蕴,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三者的完美结合,才产生了作品的永恒魅力。,在摄影艺术的造型中,“藏”和“露”所形成的“画外空间”就体现为一种艺术意蕴。“藏”诱发联想,产生回味和反思。“藏”如果没有“露”的依托和暗示也就无法破译“藏”的内涵。使得作品显得肤浅和乏味。,“

4、以宾藏主”、“以虚藏实”、“以空藏实”、“内外相藏”都是“藏”的手法。,第二节 摄影艺术作品 的横向构成,摄影艺术作品是由客观再现和主观表现所构成的。艺术构思用“加法”将主观的思想情感、审美理想、哲学理念和艺术追求渗透到客观对象中去。构图、取景和布光时用“减法”进行筛选、去伪存真。,当客观因素占主导地位时,摄影作品表现的是现实性特征。新闻摄影、纪实摄影等都属于这一类。,当主观因素占主导地位时,摄影艺术作品表现的是一种浪漫性特征。印象注意摄影、观念摄影等都属于这一类。,从认识论的层次上讲,摄影艺术作品由感性形象和理性内涵两个方面所构成。,从艺术学的层面上讲,摄影艺术作品是由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因素

5、所构成。,一,摄影艺术作品的内容,对摄影艺术作品内容的概念上存在着种种的误解,以为拍摄的对象的本体内容就是摄影艺术作品的内容。其实,摄影艺术作品内容是审美主体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认识和审美评介。 而摄影家能动的反映“被摄对象”只是一种语言层次的摄影艺术语言。是内容构成的其中一种因素。,摄影艺术作品内容的构成;一是“客观再现”既题材,二是“主观表现”既主题。,1,题材,题材是由社会生活所提供的,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摄影艺术作品的题材来自对社会生活的筛选、提炼和概括。并从其中发掘出主题。 不同题材在思想情感和社会意义上有深浅、高低、广狭的差异。我们不能因此得出这样的结论;生活中的重大题材在摄影艺

6、术作品中就必然有重大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意义。相反,平凡生活小事的题材,也可以发掘出深刻的思想内涵。,2,主题,又称主题思想或中心思想。主题不是抽象的概念,也不是赤裸裸的说教。而是通过摄影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是摄影艺术作品的灵魂。,主题是摄影家对题材及其意义的提炼和概括,他既揭示了题材的自身意义,也体现了摄影家对生活的独特思考,对提出内涵的深刻发掘。主题常隐藏在题材中较隐蔽、较朦胧,正是这种隐蔽和朦胧,才使得作品更具魅力。,摄影艺术作品的主题是多义的,具有多重性的特征。这是因为;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内涵是多义的,具有亦此亦彼性。,二,摄影艺术作品的形式,艺术作品形式,指作品的存在形式和表

7、现形式。 摄影艺术作品形式包括:摄影层面的形式和摄影艺术层面上的形式。,摄影形式;摄影艺术的物质存在形式。这个形式当然离不开影调、色彩、线条等表现形式。只有依靠摄影形式才能完成艺术造型。 摄影艺术层面上的形式,是一种能动的表现形式,具有相对独立性、观赏意义和审美价值。,摄影艺术作品是造型艺术,摄影艺术作品的形式主要指画面的结构形式和呈现形式。既作品的内在结构(作品内的诸因素间的联系方式和结构状态)和外部形态(既作品画面所呈现的视觉形式)。,在人类漫长的艺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对称,和谐、均衡、协调、对比、节奏、高调、低调等等的程式化的艺术形式,是产生他们那个历史时代的产物,当然今天也还是十分有用

8、的。但是,我们不应当被这些经典的艺术表现形式所禁锢,创造出表现我们今天这个历史时代的艺术表现形式。,1,内部组织结构,所谓内部组织结构,就是摄影艺术作品内在的秩序和构造。在摄影艺术作品中就表现为“布局”、“构图”等。还表现为对比、协调、均衡、节奏等。摄影艺术作品形式的内部结构,不仅是表现内容的手段,其本身也富有艺术魅力,具有审美意义。,2,外部呈现形式,所谓外部呈现形式,就是摄影艺术作品的一种外部视觉形式,是构成作品形式没的重要因素。只有通过这种外部构成手段,才能实现作品的内部建构,表达作品的内容。同样外部构成也具有艺术魅力。,三,摄影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摄影艺术作品的内容是对立统一的关

9、系,又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内容的产生要受到形式的刺激,形式的完美又需要借助内容的补充。形式是内容的依托,内容是形式的内涵。 摄影作品产生,首先是有一个内容,然后摄影家就去选择、寻找、创造可以完全表达内容的形式。形式永远都是为内容服务的。,第三节 摄影艺术典型 与摄影艺术意境,在摄影艺术物化审美意识的构成中,既重视典型形象的塑造,也注重艺术意境的开拓。 摄影艺术典型与摄影艺术意境是互相渗透又互相交叉的美学范畴。典型形象可能呈现出某种意境,艺术意境也可能出现某种典型形象。,摄影艺术的典型形象是能动反映的最高形式,是以认知为基础的,以再现为前提的审美创造。典型形象与艺术形象更具有鲜明的个性,普遍的

10、共性以及深刻的必然性。 摄影艺术意境是情与理同一的内在意象。在有限的画面中表现出无穷的理性情感内涵。,一,摄影艺术典型,摄影艺术典型;是摄影艺术美的集中体现,泛指摄影艺术作品中的个性化和概括化的典型人物、典型性格、典型事件和典型环境等。 艺术典型化的主要途径就是塑造个性化和概括化的典型形象。所谓“概括化”就是本质意义和必然意义的提炼。其实质就是个性和普遍性的统一,是偶然与必然的统一,是现象与本质的统一。,典型形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独特的个性,一是相同事物的共性。正如友人说的:“除了细节的真实之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摄影艺术典型的概括化,并非单纯的展示事物的某些共性,最重要

11、的是挖掘艺术形象的必然意义。正式必然意义的揭示才具备了普遍意义。,摄影的现场性决定了摄影艺术是无法将“一般与特殊”混合在一起的,也无法将若干人的特性“综合在一个身上”。摄影艺术塑造典型,只能定格在体现必然本质特征的“瞬间”上,只能捕捉体现普遍共性的独特“个别”上。,二,摄影艺术意境,摄影艺术意境,是一种内在的最高艺术意境,其实质是在意象基础上产生的心理反映,是审美活动的最高追求。,现代摄影艺术的意境,具体体现在情与理的统一呈现为一种理性的外延。,现代摄影艺术的意境,是独特个性与普遍共性的统一。,现代摄影艺术的意境,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现代摄影艺术的意境,是建立在人类共同情感的基础上的。,在摄

12、影艺术作品中开拓意境的手法有:象征、含蓄、比喻、双关、借代等。 象征:在特定环境中,具体形象已经超出了自身形象的意义,成为某种意义的替代符号,表达某中抽象的概念和思想。,含蓄: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是一种间接描写的手法。有意使观众与被拍摄对象保持一定距离,达到“距离产生美”的效果。,比喻:即在某种特定环境下,拍摄某种有类似特征的具体形象来比拟某种概念,借以形象地、生动揭示这种概念的意义。,借代:即两事物虽然并不相似,但内容相关,而且十分密切,通过表现“甲”事物来代替“乙”事物,借局部来表现整体。,双关:即利用形象的用形、同意、同义的联系,是一个画面涉及两件事情。开拓情与理交织的意境。,

13、第五章 摄影艺术消费摄影艺术鉴赏,第一节,摄影艺术消费概论,1,摄影艺术欣赏 摄影艺术消费, 又称摄影艺术接受: 2,摄影艺术批评,一,摄影艺术消费的性质与特征,摄影艺术消费,即在特定的时代和特定的社会中,以再创造的审美方式,欣赏、解读、阐述和评价摄影艺术作品和摄影家的活动。这如同所有的产品一样,生产为了消费,消费实现了生产的价值。为了消费的生产也就必须考虑消费者的需要,迎合消费者的需要,才能适销对路。良好的消费环境无疑是生产的巨大动力和市场。也就是“消费促进再生产”。,摄影艺术创作、摄影艺术作品、摄影艺术欣赏,是摄影艺术生产的三个环节。没有摄影艺术创作,就没有摄影艺术作品。就没有摄影艺术作品

14、就无从谈摄影艺术欣赏,没有摄影艺术欣赏就没有摄影艺术创作的动力。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摄影艺术创作是一个个人化的生产过程。一方面一自己的特殊的生活经历和生活感受为依据。以一定的文化心理、艺术修养为依托,表现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独特的审美倾向。另一方面摄影艺术创作又受消费的影响。受制于社会的审美趋势的制约。,摄影艺术消费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其原因在于: 1,摄影艺术消费具有主动的积极的再创作的活动。欣赏者可以主动地开拓作品的意境和扩展艺术意蕴。使得艺术作品在读者那里进行第二次创作,成为读者自己心中的“艺术形象”。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在摄影艺术创作中,需要在作品中留有给读者遐想的空间。,2

15、,读者的“再创作”受到摄影艺术作品自身的限制。因为摄影艺术创作是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形式,显示人本质的力量,使人们能直观自身。,二,摄影艺术消费的形式,人们的审美需要和审美趣味是多层次和多形式的,同时也是相对稳定的。由于中国加入了WTO,摄影消费的群体也就有了多种文化背景,消费的要求也就会不同。 世界性的消费层面上考察 社会性的消费层面上考察 历史的消费层面上考察 功能的消费层面上考察,世界性的消费层面上考察;有“全球性文化性消费”和“地域性文化消费”。 摄影的作品要适合不同文化的需要,提供其他文化背景媒体、读者所需要的摄影作品。,社会性的消费层面上考察;有“社会性性消费”和“个体性性消费”。

16、 社会群体指;报社、出版社、广告商、展览馆、图书馆、书店、摄影艺术研究机构和教学机构。 个体性指;根据自己个人的文化修养、审美情趣、生活经历、经济收入等因素对摄影艺术作品的要求。,历史的消费层面上考察;有“时代性消费”和“历史性消费”。 所谓“时代性消费”,就是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社会和人们所具有的共同的审美标准和审美趋向。,“历史性消费”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审美的内涵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其摄影艺术作品的意蕴也会随着历史的变化而被不断的发掘。,功能的消费层面上考察;有“欣赏性消费”,“批评性消费” 和“诠释性消费”。 “欣赏性消费”,就是满足于审美享受和审美体验的消费,“批评性消费”即对摄影艺术作品的理解、分析、评论。,“诠释性消费”既是对摄影艺术作品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诠释、解释和评价。,“批评性消费” 和“诠释性消费”是建立在“欣赏性消费”,的基础之上的。“欣赏性消费”,又有赖于“批评性消费” 和“诠释性消费”的内涵提升。,#三,摄影艺术消费主体,消费主体是摄影艺术消费的决定性因素。摄影艺术消费主要是建立在个体性消费之上的。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