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生物科学与农业23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930753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生物科学与农业23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生物生物科学与农业23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生物生物科学与农业23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生物生物科学与农业23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生物生物科学与农业23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生物科学与农业23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生物科学与农业23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课件2.3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 课时作业达标一、选择题1.害虫某个虫态的出现期往往与其他生物的某个发育阶段同时出现,利用这种关系对害虫进行预测的方法称为()A.发育进度法 B.期距法C.物候法 D.有效积温法解析根据同一地区其他物种与病虫害对外界环境因素有相同的时间性反应来对植物病虫害进行预测的方法称为物候法。答案C2.使蔬菜等植物的产量和品质均受到威胁的因素主要是()A.化肥、农药的使用B.病虫害的侵袭和农药的污染C.植物的种类和生长季节D.植物的外观及鲜嫩程度 解析病虫害的侵袭和农药的污染是蔬菜等植物的产量和品质受到威胁的主要因素。答案B3.下列哪项不属于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的类

2、型()A.发生期预测预报B.发育程度预测预报C.分布区预测预报D.危害程度预测预报解析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包括发生期预测预报、发生量预测预报、分布区预测预报、危害程度预测预报四种类型。答案B4.利用养鸭来防治蝗虫,这样做的主要优点是()A.鸭子肥育得快B.鸭子的肉香、味美C.不污染环境D.使蝗虫灭绝解析利用鸭子防治蝗虫,可以少用甚至不用农药,不污染环境。答案C5.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使植物获得了抗虫性,其依据的原理是()A.在细胞整体水平上定向改变遗传物质B.在细胞器水平上定向改变遗传物质C.在细胞器水平上定向改变细胞核的遗传物质D.基因重组解析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将不同生物的基因组合在同一

3、个细胞中。答案D6.化学防治不仅易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对人畜易造成毒害,但是在植物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为什么还要选用化学防治方法()A.化学防治造成的危害可以忽略B.化学防治不会使害虫产生耐药性C.化学防治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快速高效、使用方便、经济效益高答案D7.下列对生物农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单独使用生物农药效果最好B.微生物活体农药属于生物农药C.植物农药中的烟碱无毒、无公害D.生物农药杀虫效果迅速、持久解析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或生物成分制成的农药,主要包括植物农药、抗生素农药、昆虫信息素、微生物活体农药和植物疫苗等几个方面。答案B8.雌性舞毒蛾释放的性外激素会引诱雄性舞毒蛾

4、前来交尾,雄蛾完成此项行为是()A.神经调节的结果B.激素调节的结果C.遗传物质直接控制的结果D.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解析神经和激素都参与了题述调节过程。答案D9.运用激素防治害虫的优点是()A.可大量杀灭害虫 B.可干扰昆虫交尾C.对环境保护有利 D.可准确预报虫情答案C10.下列关于建设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正确的是()A.实现物质的分层次多级利用B.实现能量的循环,使废物资源化C.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D.减轻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解析建设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建立复杂的营养结构,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利用生物防治害虫,减轻农药对

5、环境的污染。在生态系统中物质是循环的,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答案B11.长期使用杀虫剂,害虫的抗药性增强,原因是()A.杀虫剂对害虫起选择作用B.杀虫剂使害虫发生了基因突变C.杀虫剂失效了D.害虫发生了染色体变异解析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种群中本身就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变异个体,经过自然选择,适应环境的个体生存下来,不适应的被淘汰。答案A二、非选择题12.有A、B两片松林发生松毛虫灾害,人们向A松林投放灰喜鹊,向B松林喷洒农药,结果都抑制了虫灾。以后,A松林未再发生虫灾,B松林每年都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虫灾,需经常喷洒农药防治,但松毛虫的耐药性越来越强。请回答:(1)A松林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_

6、,B松林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_。(2)A松林内得以生存的松毛虫,体色都与松树皮颜色相近,这是灰喜鹊对松毛虫的体色变异进行_的结果。(3)B松林内松毛虫耐药性增强是_对松毛虫的耐药性变异进行_的结果。用农药防治松毛虫还会造成_,从而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由此可以看出,A松林防冶害虫的方法的优点有_、_等。答案(1)生物防治化学防治(2)(自然)选择(3)农药选择环境污染(4)害虫不易产生耐药性不污染环境13.某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块农田发生稻化螟虫害,承包土地的农民起初在田里喷洒DDT农药,但几年后又不得不以放养青蛙来代替喷洒农药。下图是此时期内稻化螟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问题:(

7、1)从A点到B点,在施用杀虫剂的初期,害虫种群密度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原因是_。(2)从B点到C点曲线回升的原因是_。在这个过程中,农药对害虫起_作用,这种作用是_(选填“定向”或“不定向”)的,是通过农药与害虫之间的_实现的。(3)一般认为,C点到E点为生物防治期,请根据曲线对比两种治虫方法,可以看出农药防治害虫的缺点是_。(4)如果A点到D点为农药防治期,这说明在C点时,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可能采取了某种措施,这种措施最可能是_。 答案(1)部分稻化螟具有抗药性变异(2)具有抗药性的害虫大量繁殖选择定向生存斗争(3)使具有抗药性害虫的比例上升和对环境造成污染等(4)改用其他农药

8、14.下图所示为在农业生态系统内进行农药防治(喷洒DDT)和生物防治(引入某种捕食者)的过程中,害虫种群密度消长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点开始进行的是_防治;E点开始进行的是_防治,该防治方式的突出优点是_。(2)在A点开始的防治中,害虫数量先减少,以后越来越多,其原因是:一方面,害虫_;另一方面,害虫的天敌因_。(3)一般认为害虫的防治主要是控制害虫种群的大小而不是彻底消灭害虫,试用生态学原理解释。_。(4)图中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已达到了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因此图中最需要防治的时间点是_。(5)根据生物防治害虫的有关知识,再列举出两种生物防治害虫的方法:_。

9、(6)现代生物工程还可以通过_技术,使农作物获得_,达到_。答案(1)化学(农药)生物不污染环境,不会引起其他次要害虫的泛滥,害虫不会产生耐药性(2)由于DDT的选择作用,具有耐药性的个体比例越来越大被DDT直接杀死或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而被毒死,捕食者的减少使害虫越来越多(3)在害虫不危害农作物的前提下应保护物种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其自我调节能力(4)A、D、E(5)引入害虫的寄生天敌;引入与害虫生存环境近似但不危害农作物的竞争生物(6)基因工程抗虫基因抗虫目的15.研究人员对两个不同品种的蚊子甲、乙对杀虫剂A和B的抗性进行研究。将蚊子每种分为两组,每组10 000只。5月,对蚊子喷

10、洒杀虫剂,一组喷洒A杀虫剂,另一组喷洒B杀虫剂。第一次喷洒后,记录存活的蚊子数。让生存下来的蚊子繁殖,接下来的3个月内,新的后代继续繁殖,每个月的第1天进行喷洒,其存活数见下表:种类杀虫剂第一次喷洒前蚊子数存活数5月6月7月8月甲A10 000311291 6454 055B10 000783391 9823 106乙A10 00028561 2071 744B10 00030711 3212 388(1)从表中可得出的结论是_。(2)请指出使用杀虫剂对环境的两项副作用:_。(3)下图所示曲线最能代表喷洒杀虫剂后A蚊子从5月到8月种群数量变化的是()(4)由此可见,使用杀虫剂灭蚊的效果有限。请提供两种消灭蚊子的生物防治方法。_。答案(1)蚊子甲较蚊子乙对这两种杀虫剂的抗性强;蚊子甲对A杀虫剂的抗性高于对B杀虫剂的抗性(或蚊子乙对B杀虫剂的抗性高于对A杀虫剂的抗性)(2)可能会杀死有益昆虫;可能会污染水资源;可能对其他生物产生不利影响(任选两项)(3)A(4)利用蚊子的天敌灭蚊,利用感染蚊子的病毒灭蚊,利用昆虫激素灭蚊等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