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诗词曲五首教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 文档编号:90930712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诗词曲五首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诗词曲五首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诗词曲五首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诗词曲五首教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诗词曲五首教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诗词曲五首教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诗词曲五首教案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3课诗词曲五首【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曲,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品味语言,体会五首诗词曲优美的意境。3.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十五从军征【情境导入】同学们,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文学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占有重要的位置。因为从古至今,战争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主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也与战争有关。【新课解读】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请用一句话概述本诗写了什么事情。明确:一位久经征战的老兵回家后的凄凉处境和悲苦心情。2.本诗刻画了哪些形象?明确:全诗突出地写了老士兵的形象,也着力刻画了“家”的形象,同时

2、一并体现了“乡里人”的形象。3.理清诗歌内容脉络。明确: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望。二、精读诗歌,深入探究1.教师提问:本诗选取了哪个角度来表现战争的残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明确:选取了老兵归家,目睹家园破败,人亡屋空。从老兵的失望与孤苦这个角度来反映战争的漫长和残酷、社会的凋敝和劳动人民的苦难。构思上独特巧妙。从少年到老年,一生中最好的青年、中年时光在战争中消耗了,甚至老年也是无法归家,直至八十。漫长的从军生涯反映了战争的绵延漫长,更让人体会到战争的残酷。通过老兵家园的破败、亲人的离散亡故、老兵的孤苦悲泣,更好地突出了主题。2.老兵感情变化的线索是怎样的?明确:满怀希望(喜)希望落空(悲

3、)彻底绝望(泣)。3.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对战争的痛恨、对封建兵役制度的控诉,深刻地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三、拓展延伸1.听到老兵的悲吟,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很多感触和想法。此刻,望着默默流泪的老人,你想对他说什么?你对战争有什么看法?明确:老人家,战争太残酷,但您老能幸存下来,回到老家,真是万幸啊!今后的生活我们会帮助您的。看法: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对人类文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作为地球村的一员,我们要反对战争,呼吁和平与发展,创造人类共同进步的局面。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是从古至今咱们每一个人的心愿。即使在崇尚和平的今天,仍有一些国家和地区武

4、装冲突不断,因此我们更应珍爱和平,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2.课外思考: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和谐而又温暖的大家庭里,能为那些饱受战争残害的人们做些什么呢?四、本课小结这就是八十岁老兵回家的经历,而他只是众多遭受战争苦难的百姓之一。从古至今,在战争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百姓不知还有多少。作为地球村的一员,我们要反对战争,呼吁和平与发展,促进人类的共同进步。附板书设计: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情境导入】同学们,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唐诗也是中华文化中的一座宏伟宝库。在这座宝库中,边塞诗就是其中一串璀璨耀眼的明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岑参的边塞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新课解读】一、初读诗歌

5、,整体感知1.听录音,学生划出朗读节奏,分辨朗读语气及重音。2.从诗题中能看出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明确:咏雪、送别。前十句着重于咏雪,后八句着重于送别。二、精读诗歌,深入探究1.赏析咏雪部分(1)咏雪部分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明确:边塞奇异风光。(2)对雪的描绘,哪两句最精彩?为什么?小组研讨,合作探究,明确:“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精妙的用词一个“忽”字,表明来得突兀,来得意外,形容雪来得急,下得猛,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3)从“瀚海”到“愁云”,视角有何变化?明确:这两句诗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前一句写边塞是一片冰雪世界,

6、这是地上的景象。“瀚海阑干”绘出了非常开阔的画面,“百丈冰”形容冰雪覆盖面积之广,冰块之大,是夸张的说法,极言奇寒。后一句写惨淡的愁云布满天空,这是天上的景象。一个“愁”字,一个“惨”字,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愁云”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很自然地引出下面的送别。这里,把边塞将士的军营置于一个空旷、辽阔的背景上,给人一种奇异而又壮伟的深刻印象。2.赏析送别部分。诗人写送别写出了对友人怎样的情感?明确:依依不舍。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讨论并归纳,明确:这首诗气势飞动,描写逼真,气魄宏大,描写了唐代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

7、情。在诗人的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惆怅。三、精读诗歌,品味语言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为什么说这两句诗是咏雪的千古名句?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忽如”两句写雪后美景,飞雪奇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忽”字显出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以春花喻冬雪,贴切动人。雪压枝头,犹如洁白的梨花,一团一团。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幻化为一片明丽的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2.“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送友人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看到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

8、也不动它已经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了天气奇寒的情况。而那白雪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画面上的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清白,更寒冷。可见一切都显示这里是冰天雪地的边塞。四、拓展延伸,边塞悟情一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足以让世人对盛唐边塞诗人岑参刮目相看。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之一,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你还知道哪些边塞诗呢?明确:从军行七首(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

9、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五、本诗小结岑参的诗,气势宏大,风格奇特,想象丰富,色彩绚丽,并充满乐观进取的精神。这首诗,写得流畅洒脱,意气飞扬,在唐诗中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附板书设计: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情境导入】辛弃疾,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军事家和政治家。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他一生为抗金收复失地事业呕心沥血,词作中充满了抗金豪情和战斗精神,也充满了对国家前途的忧患和抗敌斗争遭压迫的苦闷。由于胸怀民族大业,放眼千古兴

10、亡,传达豪情义愤,他的词豪放磅礴,沉雄悲壮,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这首咏史词以三国旧事来抒发对时局的忧患,充分展示了辛词的豪放风格。【新课解读】一、整体感知词意、内容1.学生朗读这首词,概述全词大意。明确: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但是还是看不见中原。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久了。只有长江的水滚滚东流,永远也流不尽。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就是长江,多少兴亡事情已经过去了。 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的统帅,他能独霸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2.用精练的

11、语言概括这首词的内容。明确:这首词写对失去的大好山河的痛惜,缅怀古代英雄人物,表达力主抗金的决心。二、深入探究思想情感1.词的上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登楼远望,不禁引发了作者千古兴亡之感。其中“何处望神州”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千古兴亡多少事”一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问答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而词人胸中翻滚的不尽愁思和感慨,又何尝不似这长流不息的江水呢?2.词的下阕怀古,作者写到“生子当如孙仲谋”,根据你所掌握的史料,作者为何如此推崇孙权?明确: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却敢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曹操较量,具有非

12、凡的胆识。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坐断东南”,不断征战,不断壮大,以弱胜强。讽谏南宋王朝。孙权所处的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但他却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反衬了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3.概括这首词的主题思想。明确:作者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全词饱含着作者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 4.这首词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明确:这首词善于用典,自然贴切,不露痕迹。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全词借景抒情,借古讽今,耐人寻味,手法上含蓄、委婉。三、拓展延伸相关诗词1.“不尽长江滚滚流”是借用了杜甫登高中的名句:

13、,。明确: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本词与作者同期写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比,风格上有何不同?明确: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怆雄壮,意境高远,风格明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沉郁顿挫,忧国、伤时、伤己,两首词同为怀古伤今,写法大异其趣,都不失为千古绝唱。四、本课小结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辛弃疾借助这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吐胸中块垒,以其豪放的词风,抒写了他的爱国情怀,可谓“句句有金石之声”,忧思悲壮!我们学习这首词,理应把我们的爱国热情熔铸其中。附板书设计:过零丁洋【情境导入】历史上有很多爱国名将,用诗词写出了自己的拳拳爱国之心。比如北宋陆游:“王师北定

14、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认识另一位爱国名将文天祥,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过零丁洋。【新课解读】一、整体感知疏通文意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准字音、节奏,体会语言的缓急。2.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学生划出朗读节奏、分辨朗读语气及重音。3.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本首诗的意思。学生疏通文意,教师明确: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在频繁的抗元战斗中已度过四年。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而我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二、研读品析深入探究1.此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

15、家的哪两件大事? 明确:一是在他年轻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助王抗元。 2.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学生讨论,明确: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两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明确: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江西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归纳,明确: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