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引导让生命焕发存在的意义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930659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引导让生命焕发存在的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文化引导让生命焕发存在的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文化引导让生命焕发存在的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文化引导让生命焕发存在的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文化引导让生命焕发存在的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引导让生命焕发存在的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引导让生命焕发存在的意义(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引导让生命焕发存在的意义 学校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文化一旦被积淀和充溢出来,就会发挥出规范和影响、浸润和激励全体师生的重要作用。当文化融入到人们血液中的时候,这所学校就拥有了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生命力。 文化形态是学校发展的一种独特品质,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然而,要让学校文化深入人心,形成一种稳定和持久的文化效应,首先必须从文化的本质和文化的价值上去判断和认识。文化的本质是一种生命的存在,文化的价值是一种生命的自觉,也就是说,如果不能清楚地认识人是一种文化存在物,是与自然世界和精神世界打交道的那个存在,就不可能真正开始文化的建设,也不可能完全发挥文化的引导力。 那么,如何在学校

2、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让生命焕发存在的意义呢? 一、学校化建设,要从每一个人的自觉需求上来体现价值观 价值是一种良知,价值观是一种基于良知的认知。每一个人都有向善的念头,每一个人都有成功的期盼,到底如何激发大家的积极性,这是每一个学校领导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文化是超自然的东西,文化之所以有价值,就在于它超越个人的动物生命而存在,在时间和空间上可以无限扩散,并对所有人产生空前的影响。所以,我们在从事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人的价值在于文化的属性,认识到教育作为一种文化过程只是一种内在的规定,需要大家自觉追求相应的文化意识、文化视野和文化阐释能力等文化底蕴。 形成人的行为的潜在因素是价值取向,它

3、直接关乎到每一个人的生命质量,关乎到组织运作的基本方针。组织文化的核心是一种共有的价值观,它是组织成员之间共有的价值信仰,是组织兴旺发达的原动力,也是指导组织和组织中的人们的行为哲学。那么,在学校组织内,就必然要求大家在教育的理想面前养成一种群体认识,人人都是学校的主人,人人都是文化的建设者。当大家都能感受到幸福的时候,他们的生活就有了希望,他们的生命就有了意义。其实,文化建设的本身必然尊重每一个人的情趣、爱好和个性。人与人之间的影响,人生修为与生活方式的态度,构成了一种价值追求和风度气质,作为学校组织中的人员,只要找到了自己认同的教育信念与理想,获得自己作为学校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就会拥有为

4、之自觉追求和快乐奋斗的动力源泉。 文化中的每一个人,既有权利享受文化,又有义务建设文化。置身于学校文化的领域和诉求之中,随处可见以文教化的魅力,一切正面的积极的文化现象,都是人们经过长期努力才有可能演化而成的行为习惯,它既有水一样的灵动,又有山一样的沉稳,在互动互通的过程中成为一种文化基因和意识形态,体现出文化价值指向的本质意义,让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向往的地方在哪里,也让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要怎么走。生活在这样一种氛围中的人,往往具备了两种品质,一是坚持守望着自己的职责,一是坚定眺望着自己的事业。他们已经不再困守在繁杂零碎的事务之中,而是享受着快乐工作的幸福感受。 只要办学思想是正确的,只要坚持

5、,就会慢慢形成一种自觉的文化精神。当这种精神弥散开来的时候,顽强的文化力量将极大地影响着每一个人的价值选择、思维习惯和行为品质。 二、学校文化建设,要让学校的传统文化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 办学不能只停留在气势磅礴的办学理念上,还要去感受真实感人的文化故事。一所学校有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最关键的要看有没有自己的名师,有没有令人难忘的事件,在不断地重温真实的个性、追忆前辈的业绩和阅读历史的风范过程中,看一看他们故事里的文化精神是怎样的,想一想他们独特的生存方式又昭示着怎样的成长轨迹。 当代哲学家庞统在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里说:“为了走向未来,需要的不是同过去的一切彻底决裂,甚至将过去彻底砸烂,而应该妥

6、善地利用过去,在过去这块既定的地基上构筑未来大厦这里所要讨论的过去,当然不是纯时间的范畴。在社会、文化的意义上,过去主要指的是传统,即那个在历史中形成的、铸造了过去、诞生了现在、孕育着未来的民族精神及其表现。”学校文化是一种“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的统一,“过去”以一种特有的方式存在于“现在”,并影响和制约着“现在”;“现在”又是一种潜在的未来,以特定的方式影响和造就着未来。 任何一所优秀的学校必然有着优秀的学校文化,而一旦这所学校的文化建设注重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提炼和丰蕴本校的学校文化,就会明晰学校发展的方向,提升学校精神的品质,促使学校的文化使命成为大家的共同责任,从而构建

7、出具有时代特征和办学内涵的文化个性。 文化建设需要英雄人物,需要具有影响力的号召者。无论何时,校长是首当其冲的文化行走符号,是领头羊,是旗帜,是办学哲学的倡导者。成功学校的校长必然会肩负起学校文化建设的使命,建立起超越传统的办学思想,把学校文化定义为“内在的现实性”,带领大家一起构建一种基于学校传统文化和价值认同、人际关系和协作共同体的“信念、态度和行为”。惟其如此,教师们才能在良好的氛围中找到充实的感觉,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品尝成长的喜悦。 传统文化是一部办学秘籍,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正确解读学校的历史渊源和教育财富,实际上是在追溯学校不可替代的独特资源,是在把握学校与时俱进的生命密码。学校的

8、文化立校方略,就要在这里寻找到文化的原点和元素,然后把新生的种子洒向这片肥沃的土地,通过反复的累积和升华,逐步唤醒和内化为全体师生的内在需求,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持久和旺盛的生命力。 三、学校文化建设,要将课程和教学文化发挥出最根本的影响作用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课程和教学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理性认识与实践探索的重大发展,对学校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课程与教学是学校的日常生活方式,是师生的生存和生长方式。不同的课程与教学的状态,反映的是不同的学校生活方式,表现的是对生活的不同的认识、理解、行为与习惯,体现的是不同的学校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品质。说的更绝对一点,课程与教学就是学校最基本

9、、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最根本的学校文化。 课程与教学应该是学校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因为课程与教学使学校文化建设不再游离于学校日常教学活动之外,具有显示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和品格。因此,什么样的课程观带来什么样的课程与教学文化,如果连这一点都不能清楚认识的话,学校文化的建设就是偏面的,是游离的,是不清晰不完整的。 一所学校真正的特色应该是符合学校文化特点的课程体系,一看三级课程体系之间有没有校本化主体意识,二看课程实施中有没有课堂教学文化的建设,三看课程评价上有没有多元自主性。我们可以根据国家课程方案的规定,从学校现行课程出发对学校课程资源重新合理地开发和统整,将现有

10、的课程进行“版本升级”,制定适合学校发展的课程方案,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既为所有学生提供普适性的共同课程,又为部分学生提供适切性的个性课程,从而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构建富有文化意蕴的课程文化。 课堂是课程文化得以落实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以提高个体生活质量以及生命意义为旨归的特殊的生活实践过程,是每一个师生不断地提升和超越现有的生存状态,从而创造一种更为完善的可能生活的动态生成过程。课堂教学存在于师生心灵和学习内容之间,是知识与知识之间、心灵与心灵之间、思想与思想之间的融通过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必须以新课程的实施为契机和载体,努力体现课程文化的转变,努力实现教学

11、行为和学生行为的转变,努力重构学校教育教学的生存方式,让课堂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阵地。 在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成长中的、充满生命活力的青少年,这就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也不是简单的学习思考过程,而是不断地挑战智慧、能力和人格的过程,是推动一个个生命走向发现、享受成功的过程。教师自己的生命在这个过程中同样获得不断的更新和发展,成为教育事业和人类精神生命的重要创造者。 四、学校文化建设,要把形成学习型组织文化作为一个基本目标 无论建设什么样的学校文化,学习型文化应成为学校文化的底色。它是学校制度建设、行为建设和组织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必备要素,是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12、条件和内在保障。 学习型组织的第一个真谛就是一种学习力,一个人、一个组织是否具有很强的学习力,完全取决于这个人、这个组织是否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坚强的行为意志和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彼得?圣吉著述的五项修炼是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必修课,是每一个教师每一所学校获取教育智慧的必然之路。他说过,“真正的学习,涉及人之所以为人此一意义的核心。透过学习,我们重新创造自我。透过学习,我们能够做到从未能做到的事情,重新认知这个世界及我们跟它的关系,以及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事实上你我心底都深深地渴望这种真正的学习。”可以想见,一旦学校成为了学习型组织,那就具有了一种强大的组织力量,是教育世界之中永续的

13、生命活力。 学习是学校生活的主要方式,是教师和学生的主要生存状态。从生命哲学的观点看,学习活动是一种精神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高级形式,它表现出精神文化的生命特征。学校应该是一个传承文化、发展文化、创新文化的文化场所,是一个师生共同组成的学习共同体,那么,学校里的每一个人首先必须成为一个自觉的读书人。读书力影响着文化力,在阅读之中可以孕育人们的知识和智慧,可以陶冶人们的心灵和情操,可以让人们愉快地诗意地幸福地生活和工作,从而拥有良好的文化修养、职业道德和认知能力,获取生命再生以至飞跃的本质力量。 读书学习对于每个人来说,它不仅仅是一种精神享受,更是一种生命质量。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都必须

14、依靠学习而获得,我们都需要在成长的每一步不断地学习和充填、不断地提高和创新。号召大家营构书香校园,让读书、实践、思考成为大家的一种自觉行为,在学校内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场,在阅读的过程中优化生命状态,明晰办学方向,自觉担当历史重任,这是一件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文化建设事业。学校应成为主动学习、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教育基地和服务中心,应不断培养出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合格公民。 学校教育如果能够从历史的进程中注入时代的活力,不断提升精神追求的质量,让每一个人焕发生命的激情,让每一所学校充满文化的魅力,就会真正坚定每一个人的人生信念,实现文化行为的生命自觉。 (储建明,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教研室,214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