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材料分析题 答题 技巧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0930251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材料分析题 答题 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材料分析题 答题 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材料分析题 答题 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材料分析题 答题 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材料分析题 答题 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材料分析题 答题 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材料分析题 答题 技巧(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做好历史材料分析题,复杂问题简单化 疑难问题常见化 回答问题规范化,一、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步骤,1、看清问题要求 2、带着问题要求阅读理解材料 3、完整准确提取有效信息 4、联系书本知识迁移与运用 5、根据问题要求进行分析说明作答,二、分析设问与整体把握材料,分析设问,减轻阅读的难度,整体把握材料明确答题方向。 设问的模式(限定词、中心词等) (1)“根据材料X,指出(或比较材料、概括、归纳)情况、分析原因、影响等”(X分) (2)“根据材料X,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或比较材料、概括、归纳等)(X分) (3) “综合x材料谈认识(或者启示等)(X分) 整体把握材料: (1)材料与材料的关系

2、,抓住中心问题。 (2)材料与课本的关系,寻找切题角度。,三、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类型(常见类型),文字型(文言文 现代文 外文翻译) 文字理解 图片型(文物图 漫画 地图) 隐含信息,(一)文字型材料解析 理解文字,(1)阅读正文、注解、标点符号、出处等 (2)注意提示性文字(在材料的开头和在材料末尾) (3)抓住关键句、词、字。关注总结性的词句,归纳出材料反映的核心内容。借助标点符号及关键词划分层次。 (3)材料中体现出来的时间(各种方式的时间信息) (4)材料中人物的阶级本质或材料出处。,材料一 1999年,世纪之交,英国广播公司举行民意测验:评选一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结果,卡尔马克思当选

3、为最伟大的思想家。,材料二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起义军建立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实践中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全党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贡献和发展。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我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当代实际相结合,继承和发扬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关键时刻,

4、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不但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加深了改革,而且将邓小平理论提高到一个新高度。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却为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第二次历史性巨变指的是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了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2)我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指什么?在20世纪中国历史有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他两次是什么?,第一次巨变是指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第三次巨变,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取得了伟

5、大成就,并在实践中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3)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贡献和发展,在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二)图片型材料解析,地图、漫画和图片只是一个辅助,信息在图片中,答案在课本上 (1)地图类:根据地图名称,地图图示和地图隐含信息判断地图是什么时期或者朝代的、什么国家或者地区,寻找地图关键

6、地点,强调地图上地点的分布特点,根据所学知识解答 (2)漫画类:漫画只是一个表象,仔细寻找漫画的名称、画中的隐含信息,关键看透漫画背后的讽喻信息,结合相关课本知识解答 (3)图片类:人物图、文物图等等,关键图上方或者下方的注释文字、判断图中涉及的朝代、时期特征,联系相关课本知识根据设问要求解答,(1)答: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入农村,开展土地革命,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武装夺取政权、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新道路。(8分),再现“八一”南昌起义场景的油画 革命根据地的宣传标语,(1)依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方面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8分),九年级某班的

7、历史图片展。,九年级某班举行了历史图片展,请你为这个图片展设计一个专题名称。,答 :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四、组织答案注意事项 (答案序号化、内容条理化、书写规范化) 1、注意分值。组织答案 2、注意审题。问什么答什么。对题目设问,要有明确的回应, 对所解答的问题应有简短的提示。 3、注意简洁。条理清楚,用、等序号标明 4、注意全面。答案要求完整和层次分明 5、注意用语。答案用语要求使用学科的语言,尽量使用课本语言,尤其要注意课本中结论性语言,不能表述过于口头语也不能滥用文学性的修饰语。 6、注意书写。字迹清晰、工整,卷面整洁,在指定区域作答大题号小序号应保持一致,不得变更题号和小序号。,1(

8、14分)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好历史的动力。酷爱历史的李明同学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后,整理出以下历史图片。读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1) 图一所示重要历史人物是谁?(1分)指出图二所示伟人在图三所示刊物的发刊词中阐发的核心思想。(1分)在图一、图二所示历史人物中,任选一人,简评他领导的救亡图存运动。(4分),康有为(1分);三民主义(三大主义或民族、民权、民生)(1分)。 评价: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它还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同时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2)假如你为图四所示刊物投稿,应确定怎样的主题

9、思想才有可能发表?(1分),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任意答出一点或其中一方面均可得分,1分)。,(3)结合所学知识,简介图五反映的历史事件。(从背景、时间、人物、内容、意义等方面介绍)(6分),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问题的困扰(背景,1分),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间、人物,1分),他指出: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提出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是生产力的标准。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内容,两点

10、即可,2分),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意义,2分)。,(4)你认为这组图片反映的主题是什么?(1分),中华民族的复兴(意思相近均可,1分)。,2(12分)为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张老师组织了一次世界近代史“学史方法”交流活动。以下材料选自这次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同学在学习中注重理清教材内容,把历史知识系统化、要点化。他提供的文艺复兴的知识结构如下:,(1)材料一知识结构中有三处内容没有完整,请将正确内容填在横线上。(3分),14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意大利出现,莎士比亚,资产阶级文化运动,3(10分)世界政治格局

11、是指由各种政治力量对比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态势和状况。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由美苏两极格局到一超多强再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演变。结合下列图片和所学知识,探究回答问题。,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1)图一至图四形象反映了美苏20世纪5080年代期间各阶段的争霸态势,任选一图,指出该图反映的是哪个阶段怎样的态势?(2分)请你以另一种图示法(如坐标曲线、波浪曲线、矩形图示、漫画等),形象反映美苏20世纪5080年代期间各阶段的争霸态势。(3分),图一:20世纪50年代,开始争霸;图二:20世纪60年代,美攻苏守;图三:20世纪70年代,苏攻美守;图四:20世纪80年代,争霸趋缓。(选择图后,正确答出时间段1分,正确答出态势1分);,(2)美苏两极格局终结后美国的霸权政策有何新变化?(2分)举出一个事例。(1分),美国的霸权政策变为:利用北约组织随意干涉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事务。大力发展高科技武器,加紧研制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干涉别国内政。(任答两点即可,2分)。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对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等(任答一点即可,1分)。,(3)当今世界,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有哪些?(1分),根本原因:经济的多极化发展(1分);力量: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