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语文 复习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0930210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36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语文 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语文 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语文 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语文 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语文 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语文 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语文 复习(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文 复 习,五年级下册,1草原 老舍在草原一文中,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不但风光美,而且人情更美。 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理解和体会“蒙汉情深何任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答: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1草原,一、看拼音写词语。 o l tn ru mi xun rn

2、 u l d yn ( ) ( ) ( ) ( ) ( ) ( ) hu wi s tu y hu j ch m t l mo ( ) ( ) ( ) ( ) ( ) ( )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草原上绿色无边的景象。( ) 2、十分自在、不受拘束。( ) 3、绿色浓郁得将要流动似的。( ) 4、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 5、细细地回忆、品味。( ) 6、形容骏马奔腾,草原上的人们热情奔放的样子。(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 ),天空是那么( ),是我总是想( ),表示我满心的( )。在天底下,一碧( ),而并不(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

3、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 )绣上了白色的(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 ),就像只用绿色( ),不用墨线( )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轻轻流入( )。这种境界,既使人( ),又叫人( ),既愿( ),又想坐下( )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 ),好像( )着草原的无限( )。,四、品味探究。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句子运用了两个比喻,一个是把 比作绿毯,另一个是把 比作大花。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

4、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里的“渲染”是指: ;勾勒的意思是: ;这句话说明了: 。 3、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2、丝绸之路 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2丝绸之路,一、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崇( )( )岭 ( )( )如生 五彩( )( ) 不计( )( ) 丰富( )( ) 美( )美( )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商贸往来,中国将_带向中亚、西亚

5、和欧洲,如养蚕、缫丝、_、_、_、灌溉等;将西域的食品带到中国,如葡萄、_、_ 、_、_、芝麻、无花果等,还将犀牛、_、良马等动物也带回中国;中国的_ 、_、绘画、雕刻也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_。,2、“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_省_市玉祥门外,这里原是汉代古都_,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终点往西一直到_。 三、品味探究。 1、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1)用“”画出句子中有关联想的内容。 (2)这句话与课文的“ ” 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3白杨 按事情发展顺序,围绕白杨,先从列车窗外的白杨引出

6、两个孩子的争论,然后写爸爸介绍白杨,同时也借白杨表露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最后写爸爸看到几棵小树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爸爸的神情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出神微笑严肃沉思微笑。 作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中心思想: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线索:望白杨说白杨(爸爸介绍白杨,同时也借白杨表露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希望孩子成为白杨(借物喻人) “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有什么理解或体会?

7、 答: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同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 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指老一代的边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指边疆建设者的孩子们。,3、白杨,一、下面哪一组没有错别字,在后面打“”,在错字上面画“”,并改在括号里。 1、混黄一体 高大挺秀 茫茫戈壁 ( ) 2、风砂雨雪 界限清析 飞快闪过 ( ) 3、抚模孩子 望着窗外 一丝微笑 ( ) 4、陷入沉思 举着雨伞 新疆戈壁 ( )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1、天和地都呈黄色,好像一个整体。( ) 2、为自己去争论达到消除误会的目的。(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白杨一文的作者是( ),课文采用了( )的写法

8、,以白杨树来比喻( )。全文按照( )的思路,歌颂了( )。 2、铁路沿线的一棵棵树好像一把把撑开的( )。 3、爸爸的微笑( ),脸色变得( )。他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 ),长出粗壮的枝干。( )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 )那么( )那么( ),不( ),也不( )。” 四、品味探究 1、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爸爸“微笑”是因为 。 (2)课文再一次通过父亲神情的变化来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中心思想:文章记叙了西部建设者修建当

9、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的经过。赞扬了西部建设者的智慧与力量和吃苦奉献的精神。,*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 )装( )裹 严阵( )( ) 不( )而( ) 始( )不( ) ( )( )车薪 七零( )( ) 废寝( )( ) ( )以继( )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 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2、青藏铁路这条“ ”在不断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三、品味探究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风火山隧道施工,关键是控制温度。科技人员指挥突击队员,往刚刚凿开的

10、隧道洞壁喷射混凝土。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但是,这一切难不倒我们的筑路大军。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1)从“确实”这个词我体会到 _,从“终于”这个词我体会到_。 (2)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 (3)这两段话主要写什么? _,5古诗词三首 读了这三首古诗词,我发现他们在内容上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都是写古代儿

11、童无忧无虑的生活。不同的是牧童描绘了牧童晚归休息图,舟过安仁描绘的两小儿船头以伞使风的场景,而清平乐村居则营造了一个五口之家的温馨幸福的农家生活画面。 牧童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吕岩。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诗意: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牧童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舟过安仁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此诗写了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

12、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从中也看出诗人的童心未泯。 诗意: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清平乐村居是作者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全词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风景图,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其中“清平乐”是词牌名。 诗意:房子是用茅草盖的,屋矮檐低;门前有一道溪流,岸边长满青草,绿水青草相映,更显得碧清可爱。茅屋里,不知是谁家的两位斑斑白发的老夫妻喝过几杯酒后,醉醺醺地用地道的土语对话,互相取悦,语调柔媚亲昵。茅草屋外,大儿子在河东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子,而最淘气,也是最让人喜欢的小儿子在河边顽皮地卧着在剥莲蓬玩。,5、古诗词三首,一、看拼音写词语。 m tn su y j ln lin pn ( ) ( ) ( ) ( ) 二、按要求完成古诗词练习。 1、默写牧童( ) _ _ _ _ 后两句诗意: 2、默写舟过安仁( ) _ _ _ _ 3、清平乐村居( ) 茅檐低下,_。_,白发谁家翁媪?大儿_,中儿_,最喜小儿_,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 写的,它以简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