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会计理论的产生背景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0930145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证会计理论的产生背景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实证会计理论的产生背景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实证会计理论的产生背景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实证会计理论的产生背景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实证会计理论的产生背景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证会计理论的产生背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证会计理论的产生背景(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实证会计理论的产生背景,规范会计理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占领着会计理论的主流研究地位,1970年以后,实证会计理论逐渐在会计理论的研究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并在近年来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西方会计理论形成了规范会计理论和实证会计理论两大理论体系。实证会计理论的产生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很多基础之上:规范会计理论本身的缺陷;经济学,尤其是资本市场理论和企业理论的发展以及方法论的改变。本章主要就这些方面进行阐述,全面而深入的介绍实证会计理论产生的背景。,11.1 规范会计理论的缺陷,11.1.1 实证会计理论与规范会计理论 所谓规范会计理论是一套关于会计“应该是什么”的系统知识体系,旨在通过一系列

2、基本会计原则,会计准则的规范性要求,从逻辑高度上概括或指明最优化会计实务是什么进而指导会计实务,实现会计实务的规范化。本书前几章所介绍之理论均属于规范会计理论的范畴。 所谓实证会计理论是相对于规范会计理论而言的,是一套关于会计“是什么”的系统知识体系,为解释现行会计实务和预测未来会计实务提供理论依据。这种理论只能解释和预测哪些企业将采用或不采用某个具体的会计实务(根据其偏好),而不能说明企业应该采用哪种会计实务。,11.1 规范会计理论的缺陷,11.1.2规范会计理论的缺陷 1、规范会计理论带有主观的价值判断 由于决策人各自的偏好是不一致的,因此很难在“公平性”上达成一致,同时根据阿罗不可能定

3、理,我们无法将这些偏好按可望导致一致性的结果或统一性的形式进行综合;同时瓦茨和齐默尔曼还认为会计研究人员在建立会计理论的过程中必然带有主观随意性,他们认为,研究课题的选择与理论模式的建立都会受到研究人员自身价值观的影响,因而必然含有主观的价值判断。 2、规范会计理论在方法论方面的缺陷 规范会计理论有两大派别,主要是演绎法和归纳法,而在规范会计理论的研究中,尽管存在着归纳法和演绎法的融合,但是在逻辑实证主义盛行的年代(上世纪70年代以前),归纳法仍然占据了统治地位,与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一样,会计理论研究的方法论同样经历了由逻辑实证主义的证实主义到证伪主义到精致证伪主义的过程.,11.2 有效市场理

4、论,有关资本市场的理论研究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从马可维茨提出资产组合理论开始,资本市场理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包括有效市场理论(EMH)、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套利定价模型(APT)、期权定价模型等等。,11.2 有效市场理论,资本市场理论研究的深入进一步带动了会计研究的发展,而最直接的就是带动了实证会计理论的发展,原因有二: 第一,资本市场理论将公司的会计数据作为一种信息来看待,是资本市场与微观企业联系的纽带,而且会计信息直接会影响到资本市场对微观企业的判断(有效市场理论); 第二,资本市场完整的数据和充足的样本也使得实证会计研究成为可能。由于在整个资本市场理论架构中,有效市场理论和

5、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最为基础的,同时也是对传统的规范会计理论冲击最大的。,11.2 有效市场理论,11.2.1 有效市场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Fama(1970)不仅对有关的研究作了系统的总结,还提出了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在此之后,蓬勃发展,其内涵不断加深、外延不断扩大,最终成为现代金融经济学的支柱理论之一。 根据Fama的定义,有效市场中证券的价格充分反映了全部可以提供的信息。而且他把“可提供的信息”分为三类:一是历史信息,通常指股票过去的价格、成交量、公司特性等;二是公开信息,如红利宣告等;三是内部信息,指的是非公开的信息。同时,Fama(1970)认为有效市场成立必须具备三个充分条件: (1)

6、市场不存在交易成本和税收,所有资产都可以自由进入市场交易,且资产无限可分; (2)交易者可以均等的获得各种信息,且无成本; (3)共同期望理论,即所有交易者对于信息有相同的期望,而且交易者都是理性人,追求效用最大化。,11.2 有效市场理论,在这三条假设的基础上,根据证券价格所反映的信息的不同,把有效市场假说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弱式有效市场(Weak-FormEfficiency)。它是指证券的价格已经反映了过去的信息,如成交价格、成交量等。在该类市场中,任何投资者都不能利用过去的信息制定投资策略进行证券买卖而获取异常收益(在有效市场中,与风险水平相当的证券收益率为正常收益率,实际收益率与正

7、常收益率的差额为异常收益率)。 半强式有效市场(Semistrong-FormEfficiency)。它是指证券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公开的信息,如公司的盈利宣告、股票分割、红利宣告等。在该类市场中,任何投资者不能利用公开的信息制定投资策略进行证券买卖获取异常收益率。 强式有效市场(Strong-FormEfficiency)。它是指证券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的信息,包括所有公开信息和私人信息及内部信息,它是有效市场的最高形式。在该类市场中,任何投资者都无法获得异常收益,公司内部人员也同样如此。事实上,这是一种无法达到的理想状态。,11.2 有效市场理论,11.2.2 有效市场理论对规范会计理论的冲击

8、 在早期的会计文献中如布雷诺夫(1972),一个共同的假定就是,公司的会计报告是获取公司信息的惟一来源,并由此引申出一个广为接受的观点,因为会计报告是公司信息的惟一来源,并且,经营者具有选择会计程序的灵活性,因此,经营者能够随心所欲的报告公司经营业绩从而误导股票市场。导致的结果是股票市场不仅无法对高效率与低效率的公司加以区别,而且无法对这些不同的股票进行合理计价, 这使得各界都要求所有的公司都采取同样的会计程序。 早期的会计研究产生了如下两种观点:一、会计程序的不统一使得经理人员有可能全面而系统地瞒骗资本市场;二、会计盈利是毫无意义的。 以上两个观点的基础是公司的会计报告是获取公司信息的惟一来

9、源,有效市场理论的出现是对这种观点的驳斥。,11.2 有效市场理论,有效市场理论认为会计数据与股票价格之间存在着关系,尽管这种关系可能不是很强烈,而且两者的计算口径也是不一致的,但是这种关系已经足以使会计盈利成为价值变化的指示器,而且指示的作用还很强,因而会计盈利是毫无意义的观点在有效市场理论的框架下是不成立的。 既然有效市场理论驳斥了所谓会计程序操纵论和会计盈利无用论,但那只是理论分析上的,那么究竟会计程序的变化能否干扰资本市场?会计盈利与股票价格之间是否存在联系?这就引导会计理论工作者去利用资本市场数据来进行研究,实证会计研究的大幕从此拉开。,11.3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有效市场理论的提出

10、使人们将微观企业的基本信息与股票价格联系起来,但是这种联系仅仅是停留在定性分析层面,由于缺少定量模型,实证检验也变成了空中楼阁。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难题。,11.3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产生与发展,资产定价理论的开端,Markowitz(1952,1959)和Tobin(1958)的资产组合理论,资产定价理论的正式形成,Sharpe(1964)-Lintner(1965)-Mossin(1966)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APM),资产定价理论的繁荣发展,Black(1972)的零贝塔CAPM Brennan(1970)考虑税收的CAPM Mayers(1

11、972)考虑人力资本的CAPM Merton(1973)的ICAPM Lucas(1978)和Breeden(1979)的CCAPM Solnik(1974)和Black(1974)的国际CAPM等,11.4 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有效市场理论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建立了会计数据(会计盈利)与证券市场(股票价格)之间的联系,但是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众多的会计学者发现不同的行业和企业之间的会计程序存在差异,而这是有效市场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所无法解决的,11.4 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学者们利用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来对此进行解释: 一方面采纳了经济管制理论,认为政府对会计信息的管制不是无成本的,政府与投资

12、者一样同样需要从自身利益出发来对会计信息进行管制; 另一方面归功于企业理论的发展,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企业是一个契约的结合,包含投资者、债权人、经理、员工、政府等多方,他们各自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来订立契约,而会计在订约中的作用使会计程序可在现金流量和计价方面产生影响。,11.4 经济学理论的发展,11.4.1 信息管制理论 1、传统管制理论的理由及对其的批判 在这里的信息管理理论主要指政府尤其是会计准则的制订机构对会计信息披露进行的强制性规定。早期的会计信息管制的支持者声称会计信息的管制是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正如列夫维奇(1980)所指出的几点理由: (1)管理当局对信息进行垄断性控制; (2)投

13、资人不够老练; (3)功能上的固定现象; (4)无意义的会计数据; (5)会计程序差异; (6)缺乏客观性。,11.4 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可以用有效市场理论来进行驳斥。 首先,由于信息是竞争的和多渠道的(历史的,公开的和内部的),因而管理当局对信息进行垄断性控制是不成立的; 其次,投资人的不老练强调的是未受过会计培训的投资者无法理解会计数据,但他们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抵消这种风险,如找股票经纪人咨询或者直接购买基金; 最后,功能性的固定强调的是投资者个人以同样的方式解释盈利数据而无视用来计算这些数据的不同会计程序,而果真如此,那么会计盈利与股票价格之间就存在着一种机械的关系,股票市场也就不会区别

14、对待赢利高的企业和盈利差的企业。 有效市场理论的存在极大的削弱了早期的那些具有成本效益原则的信息管制理论,同时那些认为有效市场假说可以成立的学者们又找到了其他的理论来说明为什么要对财务会计报告的披露进行管制,这主要是依据市场失灵的经济学理论。,11.4 经济学理论的发展,2、市场失灵理论 所谓的市场失灵理论是相对于斯密所描绘的那只无所不能的“看不见的手”而言的,在斯密描绘的世界里,私人的边际成本应该等于社会的边际成本,这样就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的均衡状态,整个世界的效率是最高的。而所谓的市场失灵则是指私人的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不相同,这样就存在着帕累托改进的可能,但由于个人都是个体理性最大化的,

15、而且个人的偏好往往是不一致的,根据阿罗(1963)这几乎不可能形成某种一致的安排的可能,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或者中立的第三方来进行强行管制,使得整体的社会福利最大化。,11.4 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会计报告就存在着这样的市场失灵,因为会计报告在无管制状况下的信息产出是存在帕累托改进的可能的,即无管制的财务信息是不能导致资本市场的资源的合理配置的,即存在着对某些集团或个人的“不公平”,这一点在本章第一节中也已经提过。会计研究人员研究会计信息的市场失灵问题,主要从会计信息是公共产品和信息不对称这两个方面来进行解释的。,11.4 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公共产品的特点就是存在着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所谓排他

16、性就是消费某种物品时不会减少可供其他人消费的数量,所谓竞争性是指消费某种物品需要支付一定的价格。很多学者(如冈尼蒂斯和多普奇,1974)认为会计信息是一种公共产品,不是私有产品。但是,瓦茨和齐默尔曼认为会计信息具有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双重属性,某个投资人消费(运用)了会计信息,会削弱其他投资人运用它并从中获得同样好处的能力(最初获得会计信息的人会利用会计信息获得超常收益,而之后价格会得到调整)。不过,瓦茨和齐默尔曼认为没有证据证明会计信息是私人物品还是公共物品。,11.4 经济学理论的发展,由于会计信息是公共物品,因此必然会存在着免费的搭便车的,也就是那些非购买而使用财务会计报告信息的。未持有企业证券的投资者可以从企业的报告中获得信息,而无须为信息付出任何代价,在缺乏信息管制的情况下,公司的经理人员会在提供信息时不考虑这些搭便车者,因此存在着信息的“生产不足”,发生了所谓的市场失灵。 信息不对称由于会计信息的生产是由公司进行的,因而公司的经理人员必然比外部的投资者等利益相关人掌握了更多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