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进口替代发展模式及其转变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0927476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5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拉美进口替代发展模式及其转变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拉美进口替代发展模式及其转变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拉美进口替代发展模式及其转变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拉美进口替代发展模式及其转变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拉美进口替代发展模式及其转变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拉美进口替代发展模式及其转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拉美进口替代发展模式及其转变(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四章 拉美进口替代发展模式及其转变,导言,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 拉丁美洲由33个国家组成,人口约为5亿(2005年),占世界人口的8%。 拉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差悬殊。 巴西和阿根廷为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其次为委内瑞拉、哥伦比亚、智利和秘鲁,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洲的90以上。各国现代经济都高度集中在少数大城市或沿海地区,山区和边远地区经济落后。,学习目标,熟悉影响拉美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及其主要内容 了解1900-1980年拉美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特点、隐含的问题 掌握20世纪80年代,债务危机的成因、影响,以及拉美各国进行的相应

2、改革 了解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拉美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 了解拉美经济发展历程所揭示的经验和教训,以及拉美模式的优缺点,本章内容,拉美经济发展的理论 拉美经济发展历程和经济发展模式 拉丁美洲经济展望,第一节 拉美经济发展理论,一、结构主义发展理论 (一)中心外围理论 (二)贸易条件恶化理论 (三)外围国家发展工业化理论 二、依附论 (一)不平等交换理论 (二)外国资本的消极作用 (三)扭曲的消费结构和生产结构 三、新自由主义理论“华盛顿共识”,一、结构主义发展理论,拉美经济学家在总结拉美自身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开始探索和建立自己的发展理论,他们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立场出发去解释国际关系中发达国家和

3、不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等现象,努力寻找摆脱这种不平等地位的发展模式。 拉美结构主义发展理论以西方社会学中的结构功能主义为理论支架,认为一个社会的结构特点决定其发展的基本方式。同时,它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某些研究方法,在具体经济理论上,又在很大的程度上继承了凯恩斯主义和后凯恩斯主义的一些观点。,(一)中心外围理论 发展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技术进步成果传递的不均衡,形成了由工业发达国家构成的中心和由被排斥在工业化过程之外的大多数落后国家构成的外围。中心外围体系的运转服从于中心的利益,外围国家处在依附的、被剥削的状态。,(二)贸易条件恶化理论 发展主义认为,外围对中心的依赖关系表现在外围国家贸易条

4、件的长期恶化和经常性的国际收支逆差。以发展主义的观点,在现存的国际分工条件下,技术进步的成果集中在中心,外围国家不可能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三)外围国家发展工业化理论 发展主义认为,工业化是外围国家改变经济结构,摆脱依附地位的根本出路,而外围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发展方向应该是进口替代和改变进口结构,同时在外围国家进行工业化的过程中,受限于发达国家原有的经济基础,必然大量依赖进口生产设备和技术。 依照发展主义理论所设计的内向型进口替代发展模式,主要有两个特点: 1.要求国家把进口替代工业化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有意识地推进这一进程 2.对外实行以经济民族主义为特色的对外经济政策,实行保护主义的贸易

5、政策使民族工业免受国际竞争的压力。,二、依附论,(一)不平等交换理论 从劳动价值论出发,提出不平等交换直接来自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巨大的工资差别。低工资人为地降低了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的价格。 (二)外国资本的消极作用 依附论认为,跨国公司向不发达国家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利润,达到其全球战略目标,并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利益。,(三)扭曲的消费模式的破坏性影响 依附论认为,由于拉美国家盲目模仿发达国家的消费模式,造成消费和生产结构的扭曲。工业化的发展主要建立在增加耐用商品需求的基础之上,而拉美地区的贫富差距较大,低收入居民的生活水平十分低下,其基本需求尚得不到满足,这种扭曲的消费结构和生产结构

6、是对外经济关系不平衡以及其他各种问题的根源。,三、新自由主义理论,拉美的新自由主义基本上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兴起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再现。该理论反对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认为市场自发力量可以使资本主义自然趋向均衡;同时根据拉美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贸易的作用,认为国际贸易需求具有较高弹性,能为持续增长提供机会。拉美各国应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参与国际分工。在对拉美地区的政策影响上,它具体体现为1990年在华盛顿所提出的“华盛顿共识”。,该共识包括十个方面的内容: (1)加强财政纪律,压缩财政赤字,降低通货膨胀率,稳定宏观经济形势。 (2)把政府开支的重点转向经济效益高的领域和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的领

7、域(如文教卫生和基础设施)。 (3)开展税制改革,降低边际税率,扩大税基。 (4)实施利率市场化。 (5)采用具有竞争力的汇率制度。 (6)实施贸易自由化,开放市场。 (7)放松对外资的限制。 (8)对国有企业实施私有化。 (9)放松政府的管制。 (10)保护私人财产权。,第二节 拉美经济发展历程和经济发展模式,一、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出口阶段(19001945年) 二、进口替代的工业化发展阶段(19451980年) 三、 债务危机阶段(19801989年) 四、边改革边发展阶段(19901998年) 五、进入新世纪(19992005年),一、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出口阶段 (19001945年),

8、该时期是拉丁美洲第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的拉美国家,大都专门生产、出口一类或数类主要产品来进入国际分工体系,而这些产品往往是初级产品,此时的拉美经济很大程度上依附于欧洲先进工业国和美国。 一战前发达国家的经济繁荣拉动了拉美出口的增长,从而推动了拉美的经济增长。自1929年世界大萧条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拉美国家的以初级产品出口为基础的经济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而在一战和二战中独善其身的美国在拉美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加强 。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拉美地区,经济结构较单一,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出口来拉动。,二、进口替代的工业化发展阶段 (19451980年),在这一阶段,拉美各国

9、纷纷走上了进口替代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并保持了较快的经济增长率,平均年增长率在5%以上,但是也给80年代的债务危机埋下了隐患。 受联合国拉美经贸委员会的发展主义理论的影响,拉美各国的经济制度开始转向进口替代为导向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在发展战略上转向国内市场,走内向型发展道路,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作用持续强化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拉美国家的这种纯市场为导向的进口替代工业化逐渐被政府的计划干预型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所替代。在这一时期中,拉美各国政府不仅成为实施工业化战略的组织者,而且还是直接参与者。 (二)保护本国市场,限制外国资本 为保护本国企业不受外国企业竞争,拉

10、美各国纷纷设置了各种政策和壁垒来保护本国市场。受这一趋势的影响,外国资本在拉美经济中的影响力不断削弱,外部资金在拉美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50年代初期的1.4%下降到1965年的0.3%。,(三)国内生产和国际市场脱节 当拉美国家将发展的重点放在国内后,传统出口受到了极大的削弱,国内市场的发展和国际市场的开拓开始脱离。出口增长速度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进口替代的深入增长了对资金、技术、原材料的进口需求,经济发展和民众收入水平的提高,还导致消费需求的变化,造成拉美国家国内储蓄所产生的资本较低。受这一制约,60年代中后期,一些拉美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开始减缓。 1965年后,拉美国家对其工业化战略

11、和政策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调整,但这种改变并没有解决拉美国家出口产品结构的初级化和单一化,同时,由于对资金、技术、设备和消费品的进口需求始终存在,并且受1973年后“石油美元”引起的低利率诱惑,拉美各国更多的是以国际借贷的方式来解决其外汇需求 。,三、 债务危机阶段(19801989年),(一)危机前拉美地区债务状况 1债务迅速增加,债务规模较大 20世纪60年代以前,拉美的债务规模增长较为缓慢,债务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也不高。 70年代初期和80年代初期为拉美外债增长最为快速的时期。19701973年拉美外债累计额平均每年增长19.5%,19731978年达28.1%,为战后债务膨胀最快的几年。

12、19791981年间增速虽有所减缓,但每年平均仍高达23.3%。1981年,拉美外债总额达到了2777亿美元 。从1978年起,拉美地区平均的偿债率已经超过出口收入的20%,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偿债能力警戒线。,表14-1 拉美主要国家的负债率和偿债率(19741983年),资料来源:转引自陈芝芸等著,拉丁美洲对外经济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第93页。,单位:%,表14-2 短期债务和浮动利率债务在拉美债务中所占比重的变化(1972-1989年) 单位:%,资料来源:拉美经委会:拉美经委会统计年鉴,1988。,2.债务结构不合理 过高的浮动债务比率和短期债务,使得拉美的外债极易受国际金

13、融市场波动的影响,给1982年债务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二)债务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 1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变化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滞涨造成其国内投资不振,资金相对过剩。同时1973年后石油两次大幅度提价,大量的石油美元流入了西方商业银行,这都造成了国际资金市场的供过于求,实际利率极低,甚至为负的情况。这诱使拉美国家放手借贷,甚至大量借入以浮动汇率计息的商业贷款。而到了80年代初,国际货币市场上的利率水平迅速上升,使得浮动利率债务的利息成本大幅上升,拉美各国债务形式急剧恶化。,单位:%,图14-1 国际同业拆借市场实际LIBOR变化(19721986年) 资料来源:转引自萨克

14、斯等著,费方域等译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001页,2拉美国家未能合理地利用所借资金 拉美各国在使用外债时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对本国出口增长错误估计,很大一部分通过借债获得的外资被投入在周期长和收效慢的基础建设上; 20世纪70年代时,拉美大部分国家奉行的是进口替代的工业发展模式,忽视了出口产业的重要性,出口产品结构仍停留在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上,而80年代大宗商品需求的下降,又对这些产品的出口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三)债务危机的影响,债务危机对拉美社会经济的影响是空前的,整个20世纪80年代都成为了拉美“失去的10年”,危机的影响突出表现为以下两点:

15、 1投资大幅下降,经济急剧下滑 20世纪80年代,在债务危机的重压下,拉美各国普遍采取了紧缩政策,从而使投资急剧下降。投资的急剧减少,导致了经济增长率的大幅下降。同时,拉美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下降。失业和半失业遍及所有国家。而且,在债务危机期间,拉美地区的通货膨胀率一直居高不下。 2进出口贸易额大幅度减少 19801988年,拉美地区的进出口总额减少了2983.9亿美元,而在资本帐户则存在着资金的大量外逃。 1982年到1989年末,拉美地区以偿付外债形式向工业化国家转移的资金已接近2500亿美元,而本地区的外债总额仍在不断上升,这些都造成了拉美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大大下降。,(四)债务危机

16、的解决方案 1最初的解决方案(19821984年) 这一时期拉美的债务危机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暂时出现的流动性困难,因此美国等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只是向债务国提供大量的贷款以缓解资金困难,另一方面延长偿还期限,并不减少债务总额,并要求债务国实行苛刻的国内紧缩政策。 2贝克计划(19851988年) 人们开始发现债务危机不仅是流动性困难,拉美各国经济状况已经不具有偿债能力,债务危机的解决必须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长期发展相结合。于是新的解决方案的重点是对发展中国家新增贷款,并对原有债务引入了债务资本化和债务股本互换等金融创新手段,并要求债务国调整其国内政策。,3.布雷迪计划(1989年后) 1986年的石油价格下跌使得部分依赖石油出口的拉美国家经济受到严重打击,使这些国家的外债偿付又出现困难。1989年,美国财政部长布雷迪制定了新的债务政策,承认目前的债务额还是大大超过了债务国的偿还能力,因此要在自愿的市场导向基础上,对原有的债务采取各种形式的减免。布雷迪计划不仅减轻了债务国的债务负担,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