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层制度设计.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925040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顶层制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顶层制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顶层制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顶层制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顶层制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顶层制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顶层制度设计.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顶层制度设计篇一:顶层设计顶层设计顶层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或者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 “顶层设计”也是一些能够提供战略规划咨询的管理咨询公司的业务范围。典型的管理咨询公司主要有广州中略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中略咨询服务过多家大型国有企业,中略咨询精英团队根据国企改革的新要求和外部竞争化境的新变化,能够对集团发展战略规划进行审计和修订,解决发展所遇到的顶层问题和深层次矛盾,构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1、主要特征一是顶层决定性,顶层设计是自高端向低端展开的设计方法,核心理念与目标都源自顶层,因此顶层决定底层,高端决

2、定低端;二是整体关联性,顶层设计强调设计对象内部要素之间围绕核心理念和顶层目标所形成的关联、匹配与有机衔接;三是实际可操作性,设计的基本要求是表述简洁明确,设计成果具备实践可行性,因此顶层设计成果应是可实施、可操作的。2、经济学概念释义“顶层设计”是中央文件新近出现的名词,首见于“十二五”规划,也进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内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本身是一场重大的改革,除了深化价格、财税、金融等领域的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等改革以外,也应该特别注重准确地界定政府和市场的分工,完善干部政绩考核制度。应对挑战“顶层设计”字面含义是自高端开始的总体构想,“不谋万世者

3、,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但其也是一种民主集中,是从若干的谋一时、谋一域中科学抽象出来的。“顶层设计”不是闭门造车,不是“拍脑袋”拍出来的。顶层设计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功,恰好是“顶层设计”呼应了来自基层的强大发展冲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诸项改革措施的受惠面比较大,社会动力与政府的牵引力紧密结合,带动改革加速推进。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利益分化进程加快,在利益面前形成共识的困难越来越大。“顶层设计”与“底层冲动”结合的难度自然也就加大了。“顶层设计”就是要自上而下,但必须要有自下而上的动力,要通过社会各个利益群体的互动,让地方、让社会及各个所谓的利益相关方都

4、参与进来。3、顶层设计:国企深化改革的转折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国企作为中国经济大军的中流砥柱、主力军为我国经济发展与腾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一点无需否认,但是,当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之后,国有企业下一步的再改革或者深化改革不可避免的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障碍,这让许多业内人士对国企当前普遍存在的“政企不分、党政不分、一股独大、国资委监管水平和能力滞后、国企负责人任期制、国企高管激励不足、现代企业机制难以按市场规律在国企内构建?”等等诸多难题的破解而翘首期待。尽管各地在十八大之后纷纷研究国企如何深化改革,上海最先出台的“国资国企改革二十条”,但是,针对特定的企业,如何深化改革?如何破解企业所面临的

5、“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将成为考验国企领导层智慧和勇气的关键节点。国有企业如何“破局发展”?如何找到国企再改革的突破点和转折点?除了政府层面改变对国有企业的监管理念,切实回归市场规律,既给国企松绑,又能科学监管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拷问着国企负责人创新管理的智慧和破局发展的勇气。知名企业管理专家、广州中略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迪凯认为,获得破解国企可持续发展困境的思路并不难,难的是在政府与国企之间这一“婆媳关系”尚未根本解决之前,如何在现行体制、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之下做好企业内部深化改革的系统性设计与制度安排。这需要企业当家人的责任、智慧与勇气。因为任何一次改革都将是对企业内部

6、原有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倘若当家人对深化改革畏首畏尾,价值取向不是企业的未来和发展需求,而是自己的乌纱帽和官场前途,那么,谁也不会去主动变革,主动革自己的命,那就更不用说企业内部既得利益群体会站出来主动革自己的命,深化改革将成为空谈。这种系统性的设计和制度安排便是我们常讲的“顶层设计”。【Why】:为什么说,国企深化改革的转折点在“顶层设计”? (1)将“管理问题”归因于“体制”误区。广州中略咨询首席顾问迪凯认为,国企在经过管理过程中遇到的诸多管理与发展瓶颈,表面上是“体制问题”,本质上却是“经营哲学问题”,是由于企业文化的混乱与滞后所导致!但是,因为是国企,所以,大家都习惯于将问题简单的归因

7、于“体制”。比如,国企的“法人治理机制”难以发挥效力,不是因为没有董事会、监事会,而是,董事会的议事规则、监事会的工作职责和考核评价没有细化和明确。假如在私企,股东、董事、监事的履责就是天经地义,假如在国企,董事、监事就会变成一场形式规范的“决策秀”。为什么会这样呢?同样的机制在不同性质的企业,效果却是天壤之别!根源在“人”,在人的“观念”,而不是法人治理机制本身。因此,国企深化改革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在企业的顶层改变这个习惯性的、改变这个不被追责的理念问题。因此,干好干坏一个样,亏了不影响自己收入,赚了又没有赚到自己口袋里;有那么些可以决定或影响他们升迁的人,只要提出要求,国企高管便拿了企业利益

8、去做了交换,甚至是主动去给某些领导投怀送抱。这是真正的体制弊端,但是,却可以通过科学管理在制度层面改善和扭转。图1:某企业“管理瓶颈”归因分析示例(2)“科学管理”囿于理念滞后和利益格局的双重约束。比如,20XX年国务院针对国有企业推行的三项制度改革:“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顶层制度安排的初衷是通过三项制度改革使国有企业能真正做大“打破铁饭碗、换掉铁交椅、端走大锅饭”,使国有企业在“劳动、人事、分配”三大核心机制方面真正做到“转化经营机制、扭转体制弊端、激发内在活力”。然而,十多年过去了,大多数国企内部依然“干部能升不能降、人员能进不能出、收入差距难以拉大,绩效考核流于形

9、式;官僚主义、平均主义、人浮于事、同工不同酬之现象普遍存在”。上面没有要求吗?不是。缺少有效的方法吗?也不是。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三项制度改革流于形式,难有成效呢”?归根结底,问题还是出在了“人”的上面。俗话讲,歪嘴的和尚念不出好经来,就是这个问题。我们常常看到许多国企掌门人,对现代企业机制的漠视,却浪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在那些所谓先进的管理技术引进方面,从而陷入“背道而求术”式的泥沼。(3)“顶层困局”难以通过“局部改革”突破。什么是企业的顶层?顶层何以出现困局?顶层的错误和滞后对企业发展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所谓企业的顶层,就是指企业的上层、高层,经营班子,是指那些可以对企业发展产生系

10、统性、全局性影响和约束的部门。具体点讲,包括:企业的法人治理机构和机制、企业文化、企业家、商业模式、战略规划、组织架构、运营机制、管理体系等等。企业顶层的困局往往表现在:1)治理机构缺失,治理机制难以有效运转;2)企业文化混乱无法引领和支撑企业发展需要;3)企业家观念和价值取向滞后或错位,无法驱动企业变革;4)企业战略定位模糊,战略规划与战略实施与企业经营管理脱节;5)组织架构和组织模式成为企业机制、运营效率和核心职能的束缚;6)现代企业运营和管理的“基本商业准则(市场导向、客户导向、公平原则)、运营机制(计划管理、目标管理、结果导向、效率准则、分配与激励)、经营机制、竞争机制在企业内部难以对

11、“外部市场适应和核心竞争力提升”发挥有效的驱动与保障作用;7)管理体系与系统、业务流程、供应链、售后服务等体系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机制提升手段。上述七个维度所出现的问题,通常成为顶层问题。而顶层的问题大多数都是由企业上层和高层所导致的,当然未必就一定是某一任经营班子,其中,企业家的观念和价值取向往往对顶层问题的出现,顶层问题的大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企业改革过程中,顶层的问题是无法通过局部的变革来改变的。比如,企业家的观念和价值取向,天然的决定了企业改革的方向和步伐,影响着企业的改革效果;企业发展治理机制的混沌和失责,无法通过企业经营管理体系的优化来改善;企业运营的效率和机制,无论采取怎

12、样的管理手段,必然会受制于企业组织形态的影响。换句话,组织不改革,运营效率和管理机制则无法获得大幅度改善与提升;战略层面的偏差和失误,是无法通过管理体系来修正和调整的。而三项制度改革,能否有效,客观上则取决于企业家的观念和价值取向。中略咨询首席顾问迪凯根据管理实践经验,认为国企深化改革中的顶层困局,则需要从全局的角度,运用系统论的方法,通过顶层设计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What】: 那么,企业的顶层设计具备哪些特征呢?顶层设计应篇二: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民营经济发展实现渐近式改革。这种改革模式促进了我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快速崛

13、起。但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许多问题需要全面、系统、科学地统筹解决,需要我们进行科学合理的“”。关键词:民营经济 顶层设计 经济地位 按劳分配“顶层设计”是源于系统科学的一个概念,指用系统、全面的视角,审视系统建设中涉及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和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统筹、协调发展的目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法则已不再适用。因此,需要我们从系统科学角度,做好民营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变迁(一)思想领域的解放辜胜阻总结了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理论认识上的三次大飞跃,每次飞跃都带来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一次大飞跃是从“资本主义的尾巴”到“必要的有益的补充”。从改革开放前

14、的禁止民营经济发展到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这一阶段,是民营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禁区被全面打破,民营经济获得迅速发展,涌现了大量民营加工制造业以及以其为主体的产业集群。但在民营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产业层次低、规模小、利润薄、资金短、人才缺、创新能力差、抗风险能力低等问题。第二次大飞跃是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在宪法修正案中首次明确肯定了“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

15、部分”。在国家根本大法上把民营经济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之外搬进了基本经济制度之内。这一阶段是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阶段。从体制外进入体制内,民营经济的产业进入壁垒逐步被打破,民营经济进入的产业越来越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企业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张,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也不断提高,结束了家庭作坊式制造业占绝大部分的现象。第三次大飞跃是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到平等享受“国民待遇”的市场主体。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法律上的“平等”保护和经济上的“平等”竞争这“两个平等”促进了民营经济的转型发展。民营经济从传统加工制造向生物医篇三:顶层分配机制设计整了十几年才整明白,核心制度是分钱的机制,这一点作不好,其它制度都是浮云。总结为五个分钱的方法:一、发财机制(分配机制核心机制,必须是老板带领股东、中高层来制定)我们先看四个现象:1、为什么秦始皇能统一六国,成为第一代皇帝? 因为他采用了耕占机制,即,抢到十亩田,分战士三亩,杀一个人,奖十块钱等。2、为什么中国农民在改革开放后能吃饱穿暖?因为农民过去是给生产队干,现在是给自己干。3、为什么我们老板在外界没有多少支持的情况下,仍然起早贪黑、无怨无悔?因为老板是在为自己赚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