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五四制)七下生物跟踪训练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带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0923709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80.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科版(五四制)七下生物跟踪训练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带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鲁科版(五四制)七下生物跟踪训练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带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鲁科版(五四制)七下生物跟踪训练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带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鲁科版(五四制)七下生物跟踪训练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带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鲁科版(五四制)七下生物跟踪训练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带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科版(五四制)七下生物跟踪训练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带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科版(五四制)七下生物跟踪训练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带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鲁科版(五四制)七下生物跟踪训练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单选题 1.6月6日是世界爱眼日,近几年来,中学生患近视的人数越来越多,不利于预防近视的做法是( ) A. 看书写字时控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B.发现视力下降,立即佩戴近视镜C.课间到教室外活动D.持续使用电脑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2.人产生听觉的部位是() A.鼓膜B.耳蜗C.与听觉有关的神经D.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3.当悦耳的上课铃声响起时,你会迅速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准备。产生听觉的部位是( )A.大脑B.耳蜗C.听小骨D.鼓膜4.人体形成听觉、视觉的部位依次为()A.耳蜗、视网膜B.大脑皮层、大脑皮层C.耳蜗、大脑皮层D.大脑皮层、

2、视网膜5.近几年来近视成为青少年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定时远眺是预防近视的有效措施远处的物体成像的部位及视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A.角膜、视网膜 B.视网膜、视觉中枢 C.晶状体、视网膜 D.瞳孔、视网膜6.中耳炎大多是因为细菌从何处进入中耳引起发炎的 ( ) A.外耳道B.咽喉C.半规管D.咽鼓管7.遇到巨大声响时,小芳应采取的措施是() A.闭上眼睛B.原地卧倒C.张口或闭嘴堵耳8.人体能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外界刺激,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外界光线进入眼球的途径为:角膜晶状体房水玻璃体B.因为瞳孔可以开大与缩小,所以人可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C.声波引起振动,在内耳中传导顺序为:前庭耳蜗半规

3、管D.咽鼓管与中耳相通,吞咽可调节鼓膜内外气压平衡9.成语“一针见血”中所说至少伤及皮肤的哪一层()A.表皮角质层 B.表皮生发层 C.真皮 D.皮下组织10.阳光明媚的夏天,你从野外回来,走进一间只有一个小窗户的屋子,这时你的感觉和瞳孔变化是( )A.屋里很暗,瞳孔放大 B.屋子明亮,瞳孔放大C.屋子很暗,瞳孔缩小 D.屋子明亮,瞳孔缩小11. 当你观察同学眼睛时,看到对方眼球的黑色部分和白色部分分别称为()A.角膜和虹膜B.虹膜和巩膜C.虹膜和玻璃体D.角膜和玻璃体12.小王因为意外伤害丧失听觉,医生检查发现耳的结构完好无损,那么受伤的部位可能是()A.鼓膜 B.听小骨 C.耳蜗 D.听觉

4、神经或大脑产生听觉的一定区域13.发生晕车、晕船的主要原因是 ( ) A.小脑没有发育好B.内耳的前庭和半规管过于敏感C.睡眠不足D.躯体感觉中枢受到过强的刺激二、填空题 14. 如果物体离眼睛近,来自它某点的光线到达眼睛时是发散的,如果物体远离眼睛,来自这点的光线到达眼睛时发散程度便会降低因此,我们把来自遥远物体上某点的光线,到达眼睛时视作平行,如图甲所示(1)我们作上述推断的前提是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是沿_传播(2)当物体远离眼睛时,眼球中晶状体的曲度会减小如图乙表示物体在眼球中的不同成像情况,其中表示视觉正常的人观看远处物体的是_15.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拥有明亮的双眸才能看见更远的未来

5、,所以护眼、爱眼,让我们用双眼在迷茫中寻找寻一丝丝光明”,如图为眼球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填空:(1)人体中形成视觉的部位是_(2)近视形成的原因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_曲度过大且不易恢复原状,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折射形成的物象,就会落在_的地方,这样就看不清远处的物体16.下侧甲、乙、丙三幅图表示双凸透镜成像装置,请据此回答问题。(1)若进行如甲图所示的实验,使白纸板上形成清晰物像。对照眼球的结构分析,白纸板相当于_,透镜相当于_。(2)蜡烛、透镜和白纸板的位置不变,将透镜换成一个凸度稍大的凸透镜(如乙图),此时白纸板上的物像还清晰吗?_(填“清晰”或“不清晰”)。此时若向_(填“左”或“

6、右”)移动白纸板,可以在白纸板上再次出现一个清晰的物像。(3)不移动白纸板,在凸度稍大的凸透镜前加一个适当的_透镜,也可以在白纸板上形成清晰物像(如丙图)。(4)以上实验模拟了晶状体的凸度过大,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而形成_(填“近”或“远”)视。 三、解答题 17.你认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怎样做才能预防近视?四、综合题 18.请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皮肤是人体最大器官,具有保护、感受外界刺激、再生、调节体温和分泌功能某人因意外受伤发炎了,医生给他注射青霉素进行消炎注射青霉素之前进行皮试,应深及皮肤的_层(2)某病人左侧躯体半身不遂,那么他的_侧躯体运动神经受损一位盲人“阅读”盲

7、文小说后感动的泪流满面,参与“阅读”和“理解”这两项反射活动的大脑皮层神经中枢主要是躯体感觉中枢和_(3)5 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第25个世界无烟日主题是:小小一支烟,危害万万千现在抽烟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并且出现了年龄越来越小的趋势,其中中 小学生吸烟率近占两成全球烟草流行每年杀死近600万人,其中60多万人死于二手烟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2030年将有近800万人死于烟草使用,其 中80%多的死者为中低收入国家的居民烟草中的有害物质有尼古丁、烟焦油、一氧化碳等等,能诱发气管炎、支气管炎,甚至肺癌等,为了我们的健康,请你写 出一条禁烟或戒烟的宣传语:_19.下面为耳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8、(1)某同学乘船到大连,可是他乘船不久就感到头晕、目眩、恶心。这是因为内耳中的_和_的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导致的。这两种结构的作用是_,听觉感受器位于图中的_所指的结构。听觉形成的部位_ (2)听觉产生的过程:外界的声波经_传到_,其振动通过_传到_,刺激了_内对声波_,并将声音信息通过_传给_,人就产生了听觉。 (3)当上呼吸道感染时,必须及时治疗,否则容易引起中耳炎,其原因可能是( ) A.病菌进入血液转移至中耳B.病菌经外耳直接进入中耳C.病菌经咽鼓管直接进入中耳D.病菌经鼻腔直接进入中耳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 B 【解析】【解答】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五不看,有效地预防了近视眼

9、的发生。三要是: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读书写字时眼与书的距离保持在33cm左右;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 五不看是: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看书写字时控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课间到教室外活动和持续使用电脑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都可以预防近视。发现视力下降,应注意用眼卫生,合理安排,不要立即配戴近视镜。故答案为:B【分析】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或光线过暗,使眼睛长时间的

10、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使睫状体持续收缩,调节负担过重,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配戴凹透镜矫正2.【答案】D 【解析】【解答】如图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

11、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故答案为:D【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3.【答案】 A 【解析】【解答】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故答案为:A【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