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及其形成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923357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态度及其形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态度及其形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态度及其形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态度及其形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态度及其形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态度及其形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态度及其形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态度及其形成1态度研究的重要性早期的著名学者托马斯和兹纳涅斯基认为:“社会心理学就是态度的科学。”著名心理学史学家墨菲所言:“在社会心理学的全部领域中,也许没有一个概念所处的位置比态度更接近中心。”有史以来最有影响的社会心理学家之一奥尔波特1968年指出,态度的概念“可能是美国社会心理学中最有特色,最不可缺少的概念。2 态度及其形成第一节 社会态度概述第二节 态度形成的理论第三节 态度的改变第四节 态度的测量3 第一节 社会态度概述一、态度的定义与特征二、态度的结构与种类三、态度的功能四、高成就者的态度典范五、态度与行为4一、态度的定义与特征态度(attitude)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

2、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有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1、对象性 2、态度的评价性3、态度的稳定性与持续性4、内在性5态度故事-秀才赶考 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 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 第三个梦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 6二、态度的结构与种类(一)态度的要素结构(二)态度的立体结构(三)态度的种类7态度的要素结构 -态度“三元论”就态度的构成要素而言,大多数社会心理学家持“三元论”的看法,即认为态度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种要素构成。一是认知成分,它是指人们对外界对象的心理印象,包含有关的事实、知识和信念,认知成分是态度其余部分的基础。二

3、是情感成分,它指人们对态度对象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及由此引发的情绪情感。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与关键,情感既影响认知成分,也影响行为倾向成分。三是行为倾向成分,是指人们对态度对象所预备采取的反应,它具有准备性质。行为倾向成分会影响到人们将来对态度对象的反应,但它不等于外显行为。 8态度的成分及其关系 认知成分事实信念观点知觉理解情感成分评价情感情绪行为倾向意向倾向偏好 外显行为9态度的立体结构在试图转变一个人对态度对象或行为的态度时,研究者发现,个体的态度通常不是一个孤立的单位,而是嵌套在一个包含多个其他态度的认知结构中。这种嵌套有两种形式,对应着两种态度结构:一种是该态度归属到一个或几个抽象的态

4、度或信念中,这一系列态度构成态度的垂直结构;另一种是该态度和不在垂直列上的其他态度相互关联,而是在水平度上受基本是同一层级的其他态度的影响,从而形成态度的水平结构 10态度的立体结构我相信上帝,并接受上帝的教诲 态度2:圣经是代表上帝的教义,圣经认为婚前性行为是错误的所以,婚前性行为是错误的态度1:婚前性行为促使少女怀孕,少女怀孕与生育缺陷婴儿有关;而生育缺陷婴儿和对婴儿的遗弃都是不好的态度3:婚前性行为导致性病(如艾滋病)的蔓延,性病是可恶的态度的垂直结构态度的水平结构11(三)态度的种类1从态度的成分角度进行划分: 认知性态度、情感性态度和行为性态度 2从态度对象的具体性角度来分: 一般态

5、度和具体态度 3依据态度主体的不同来进行划分: 个体态度和群体态度 4从自我信息加工方式的角度来分: 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12故事分享-不同的态度一个建筑工地上有三个砖瓦工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个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幢高楼。”第三个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我们正在建设一个城市。”十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则成了前两个人的老板。 13杰克应聘到一家公司的时候,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职员,相信谁都不会注意到他。但他每天都面带笑容和每一位同事打招呼,每天都充满激情地工

6、作,好像那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他自己的生命。他总是主动要求承担更多的责任,而且尽可能把事情做到最好。有一次,公司的业务遇到了很大麻烦,在众人束手无策的时候,杰克利用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帮公司解决了难题。对杰克的评语,六个词: 敬业、勤奋、忠诚、自制、进取、协作故事分享-工作态度14三穗“打工皇帝”回乡投资 生活态度唐潇的名片正面印着“总裁、贵州省十一届人大代表”,37岁的他目前拥有国内模具行业最大的内资生产企业。身家过亿,但唐潇的身份证显示他仍然是贵州省三穗县的农民。 15三、态度的功能(一)态度的认知功能(知识功能)(二)态度的情绪情感功能(三)态度的动机功能 1适应功能。(效用功能) 2防御

7、功能。 3价值表现功能。16四、高成就者的态度典范态度能释放人类的潜能,包括素质、动机等。美国JW纽曼公司据此提出了14条在高成就者身上观察到的态度典范。它们是:自我尊重。高成就者将自己看作为有价值的、重要的、能够取得成就的人。责任心。高成就者具有承担活动结果的责任心。他在成功时感到光荣,在活动失败时,则敢于承担责任并改正错误。乐观主义。他们总是期望着前途更好些,因为他们相信自己能影响事物的过程。 目标定向。目标指引的方向对高成就者很重要,该目标能稳定地指导着他们的行为。富有想象力。他们不为往事所局限,在他们的想象中充满了自我实现的良好愿望。17警觉性。由于他们具有目标定向,能更敏感地觉察到有

8、用的信息,并且及时的捕捉这些信息。创造性。他们总是探索新的、更好的、圆满地实现目标的方式方法。喜欢与他人交往。目的是为了通过他人获得信息。发展的倾向性。他们总是要求自己冲在最前面,而不是停滞不前,或者仅仅去应付着已变化的世界。对压力的积极反应。他们在危机期间最能发挥作用,将现实的压力作为一种挑战。信任。他们总是相信别人也想取得成就,并愿意为别人提供相应的活动机会。快乐。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体验到真正的快乐与享受。敢于冒险。他们欣赏尚未确定的事实,期望着一切更好但尚未出现的事物,他们追求的目标是优秀而不是十全十美。现实性。他们总是依据现时的条件作出决定并从事各种活动,因为他们需要并乐于这样做。18五

9、、态度与行为(一)态度和行为的关系(二)影响态度和行为关系的因素19(一)态度和行为的关系在研究中,他连同一对年轻的中国夫妇作为期三个月的环美旅行。他们光顾了全美250多家旅馆和饭店,受到了合乎礼仪的、不表示一点对东方人的否定态度的接待,其中只有两次被拒绝。然而,几个月后,当拉皮尔寄送问卷到相同的旅馆和饭店时,只有50%家旅馆回信,其中有90表明他们不愿意接待东方人。该项研究表明,人们的态度及其行为并不一致。案例1拉皮尔(R.Lapiere)的研究:20一项研究发现,参加某个特定组织的人(如提倡禁酒组织),他们不赞成喝酒,自己也不喝酒;另一项研究发现,是否参加学生选举的行为与是否赞成学生的政治

10、活动有密切关系。上述研究都表明,个体的态度与自己的行为是一致的。 案例2谢里夫做的两项研究21R敏纳特对煤矿工人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研究,发现白人工人对待黑人工人的反应在工作中与工作后具有有趣的差别:大约20的白人工人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工作后,都摆脱了政治偏见,他们不管在哪里都与黑人交往;而另外有20的白人则在两种场合都对黑人有偏见,保持距离;还有60的白人在行为表现上表现出了明显的不一致性,在矿山中他们的行为似乎摆脱了偏见,但在工作以后,其行为却迥然不同,尤其在社团中,他们的行为明显地受种族意识所影响。这一研究表明,40的白人的行为与其态度保持一致,而大部分白人的行为与态度之间具有不确定的关系。

11、案例3R敏纳特的研究22小 结大多数社会心理学家都相信行为是多重因素的函数,行为是态度与其他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这可以用勒温(Lewin)的Bf(P,E)的公式来表示,B行为,P个人因素,E情境因素。一个人在某一情境将表现怎样的行为,同时决定于他的内在因素(包括态度)与外在环境因素。行为和态度之间不是绝对的一致关系,因为任何行为都是发生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中并受到当时情境的影响。 23作 业态度和行为的关系影响态度和行为关系的因素24感动中国2005王顺友视频资料25故事在法国古代,有一位剑术高超的击剑大师,他经过多年的精挑细选,才选中了两位天赋都很高的学生。教授他们剑术,希望他们能继承自己的

12、衣钵。学生多戈在这位大师传授剑术的时候,总是觉得自己天资聪明,领悟力强,学剑术招式,不费什么力气,所以总是想着邻家的少女、胜利的勋章,不肯在剑术上下功夫。而学生尼斯却总是细心地听从大师的讲解,精心揣摩剑术的奥妙,无事时便研究剑术,钻研各派剑术的精妙所在。几年过去了,学生尼斯的剑术大进,甚至超过了自己的老师,名声传遍天下。而学生多戈剑术仍旧十分平庸,只能在朋友面前吹嘘自己的能力。多戈感到很不公平,便去质问老师,觉得老师偏袒了尼斯。而老师的回答却很简单,只有两个字:故 事26第二节 态度形成的理论 一、学习论 二、诱因论 三、认知相符论27 一、学习论 学习理论包括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和强化理论,也包

13、括A.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经典条件反射理论2.强化理论3.社会学习理论 态度的形成实际上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是个体在后天的社会生活环境中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的。因而,个体态度的形成受到社会生活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此外,态度形成的过程可以描述为通过联想、强化和模仿等学习方式不断学习的结果。281.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此理论认为态度对象与引起积极或消极情绪的事物之间的重复的、系统的联系,可以产生对该对象的积极或消极的态度。292.强化理论强化理论认为人们习得从事某个行为是因为该行为伴随着某种愉快的事情,人们习得避免某个行为是因为该行为伴随着某种不愉快的后果。运动增进了身体健康,这是一种正

14、强化,从而加强了对运动的积极态度。学生学会了不在课堂与老师对抗,是因为每次对抗都会带来不愉快的后果。303.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学习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往往只是由于观察到榜样的态度和行为。小孩学会点火是由于观察到母亲的点火行动。青少年的政治态度可能来自于观察他人的态度。模仿可以不需外部强化,只通过观察榜样。311961年凯尔曼提出了态度变化过程的三阶段说1服从阶段2同化阶段3内化阶段这一阶段表现为不是被迫而是自愿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态度与行为,并使自己的态度与他人的态度相接近。这是从表面上转变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的时期。这也是态度转变的第一阶段。一般说来,这时人们会表现出一些顺从的行为,但这仅仅是受迫被动的。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从而彻底地转变了自己的态度。32二、诱因论诱因理论由J.L.弗里德曼于1985年提出,与决策理论和交换理论有密切联系,包括预期价值理论和认知反应理论。特点是更加重视人的主动性,而不像学习理论那样主要把人视为被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