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课件13第十三章外部性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0922923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课件13第十三章外部性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微观课件13第十三章外部性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微观课件13第十三章外部性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微观课件13第十三章外部性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微观课件13第十三章外部性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观课件13第十三章外部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课件13第十三章外部性(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章 外部性,外部性的定义,外部性(externalities),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产生了影响,而施加这种影响的主体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因此而获得补偿。或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影响没有从货币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 外部性亦可称为毗邻影响或外部效应,其实质是行为主体(个人或厂商)没有承担其行为所带来的全部后果。外部性的存在会使市场机制达不到帕累托有效。,外部性的定义中所指的经济行为人所受的影响为“直接影响”。即行为者A的福利直接受到行为者B的行为的影响。“直接影响”,指不是通过市场价格机制的中介而施加的。 在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里,任何一个

2、人的福利总会受到市场上别的当事人的行为的影响,这不属于外部性,价格机制可以将这种相互影响界定清楚。,外部性的分类(一),外部性可分正的外部性与负的外部性两类。 正外部性或称外部经济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导致其他经济主体获得额外的经济收益,而受益者又无须花费代价。 负外部性或称外部不经济性指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导致其他经济主体蒙受额外经济损失,而造成危害的主体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外部性的分类(二),外部性会出现在消费领域,也会出现在生产领域,也因而可以分作生产外部性与消费外部性 。,生产外部性,一个生产X的企业的生产可能性受到另一家生产Y的企业的直接影响,可以记作:,消费外部性,消费外

3、部性:一个消费者A的福利直接受到另一个人B的行为的影响。,外部性的分类,生产 消费,对消费的正外部性(教育、科技),对消费的负外部性(虚荣效应),对生产的正外部性(攀比效应),对生产的负外部性(虚荣效应),外部性的性质,外部性存在的根源实际上是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存在差异的结果。,决定个人和厂商的经济选择是私人边际收益MPB 和私人边际成本MPC。从私人角度,最优的条件为:,从社会的角度,最优的条件为社会边际收益MSB和 社会边际成本MSC相等:,MPB指私人从某一经济行为中所获得的边际私人收益(marginal private benefits),而MEB则是指该经济行

4、为产生的正外部性给其他人带来的边际外部收益(marginal external benefits,MEB),二者之和被称为边际社会收益MSB (marginal social benefits, MSB )。,当存在外部经济时: MSB=MPB+MEB 当存在外部不经济时: MSC=MPC+MEC,MPC指私人在进行一项经济行为时所支付的边际私人成本(marginal private cost,MPC),而MEC则是指该经济行为产生的负外部性给其他人带来的边际外部成本(marginal external cost,MEC),二者之和被称为边际社会成本(marginal social cost,

5、MSC)。,外部性的效率损失,外部性是“市场失灵”的重要根源。在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市场价格机制不能正常地运作,社会资源配置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价格太低,产量太低,负外部性情况下的市场失灵,Q,O,Q0,Q1,D,MEC,MSC,A,P1,P0,E0,P,S,E1,价格太低,产量太高,公地悲剧,“公地悲剧” 是经济学上一个著名的比喻,通常引用的是哈丁(Garrett Hardin)在1968年给出的概念: 设想一个对所有人“开放的牧场”,每个放牧人都从自己的牲畜中得到直接的收益,但在他或其他人在牧场上过度放牧时,每个放牧人又因公共牧场退化而承受延期成本。每个放牧人都有增加越来越多的牲畜的

6、动力,承担的只是由过度放牧所造成的损失的一份。这意味着任何时候只要许多个人共同使用一种稀缺资源,便会发生环境的退化。,公地悲剧用来描述多种问题。哈丁用它作比喻,目的是说明人口过度膨胀问题。后来也用以描述饥荒、木材危机、酸雨、摩门教组织、都市犯罪、国际合作等。 “公地悲剧”:指无主的公共资源经常会导致过度使用乃至毁灭的结果。,劳动的平均价值,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外部性的对策,在出现外部性的场合,由于市场机制失灵,需要市场机制以外的制度来解决: 一种方法是通过社会舆论的力量而得以改善,但是社会制裁的机制过于软弱,很难作为主要的解决方法,因而传统上经济学给出的的办法就是由政府进行干预。 干预的方式又

7、可分为两种:一是数量控制,二是征税或补贴。,数量控制的方法,以污染为例,是由政府明确颁布污染物排放的的最大限量(配颁)(quotas),规定排污企业不得超过这一限额,超过排放标准的排污者将受到惩罚。,数量控制,经济行为者在污染品市场上可能采取的策略行为,使得对外在性征税成为最普通的政策工具。此时,污染者必须对每单位的污染活动支付税收。税额等于这个活动对其他经济行为者造成的边际外部成本。这样,用税收来弥补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距,污染者便将外在性内部化,从而达到帕累托最优。如果外部性是正的,经济行为者同样地应得到补贴。,税收和补贴,为矫正外部性所征收的税收称作“庇古税”(Pigovian t

8、axes),由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最早提出来。它的特点是对排污者而不是受害者征税,即遵循“污染者付费”原则。今天,庇古税也被称为“排放费”或“排污收费”。,排污收费的目的之一是鼓励企业安装污染处理设备。 如果课税水平与达到最优污染排放量时的边际损害成本相等,则能实现最优污染水平。,边际外部成本,边际控制成本,庇古税的弊端,庇古税的目标是修正污染者的行为,这里并未提到政府由此获得的税收数额是否给予被污染者的问题。事实上,要实现帕累托最优,内含的假设是通过一次性总付转让进行再分配这样不会影响经济行为者的行为,但是在实践中,一次性总付转让办法很难做到。,这个解决办法遭遇信息问题;庇古税的设计是假定政府对

9、于外部性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评价拥有充分的信息。而这即使不是不可能的,也是极端困难的。为此,政府就要投入大量成本去搜集信息。研究表明,当政府在这方面缺乏准确又充分的信息时,排污配额与庇古税是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的。,庇古税方法的另一个问题是税收转嫁的问题。对排污厂商的课税,会通过产品成本继而通过产品价格转嫁给消费者,而排污者与消费者对税收的分担比例只取决于产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相对斜率。,政府与市场的结合:排污权交易,排污权交易,是指管制当局制定总排污量上限,并据此上限发放可转让的排污许可证(transferable emissions permits)。排污许可证可以在市场上买卖,每张许可

10、证明确规定了厂商可以排放的数量。在这一制度下,每个厂商都必须有许可证才能排放污染物。任何厂商排放了许可证没有允许的污染时都将受到足够刺激的罚款。通过在厂商中间交易许可证,使得污染成本最低。,排污权交易制度把排放标准的某些优点和排放收费(庇古税)的成本优点结合了起来。管理这一制度的机构决定总的许可证数目,从而决定了总的排放量,这就像排放标准制度所做的那样;许可证的可销售性使得污染的减少以最低成本实现,这又像排放收费制度所做的那样。而且排污权的交易使得相关经济行为者的意愿更大程度的得到体现,避免了管制部门对控制成本估计错误从而造成厂商不愿投资的问题。,市场解决:合并企业,合并企业时,社会成本转换成

11、私人成本,社会收益(外部收益)转换成私人收益(内部收益),外部性被内部化,资源配置得到改善。,产权,产权(property rights),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属于个人的产权即为私有产权,它可以转让以换取对其他物品同样的权利。私有产权的有效性取决于对其强制实现的可能性及为之付出的代价,这种强制有赖于政府的力量、日常社会行动以及通行的伦理和道德规范。,科斯定理,如果产权得到明确界定,而且协商或谈判等活动发生的交易成本为零或很小,那么在有外部性效应的市场上,无论所涉及资源的产权属于哪一方,交易双方总能够通过协商谈判达到资源配置有效率状态。 罗纳尔德H科

12、斯:社会成本问题载法学与经济学杂志,1960(10),科斯定理认为:在交易成本等于零或者很小的情况下,界定和交易产权可以解决外部性的问题。,例子1:假设一家化工厂,排放废气使得附近10个农场的果园减产,每个果园损失1000元,总的损失10000元。,解决的方案一,花费6000元安装治理废气装置; 解决的方案二,每个果园转产生产蔬菜,每个果园损失800元,共损失8000元;,给化工厂以排放废气的权利,10户果农面临三种选择: 1、集资6000元给化工厂安装治理废气的装置; 2、承担8000元的损失转产生产蔬菜; 3、维持现状,承担10000元的损失; 显然,第一个方案最优。,如果赋予果农不受污染

13、的权利,化工厂面临三种选择: 1、花费6000元安装治理废气装置; 2、支付给果农转产蔬菜的损失; 3、承担果农10000元的污染损失; 显然,第一个方案最优。,可见:初始产权的界定不会影响经济制度运行的效率。(条件),例子2:假设一家化工厂,排放废气使得附近5户居民的洗晒的衣服受到污染,每户损失75元,总的损失755=375元。,解决的方案一,在工厂的烟囱上安装一除尘器,费用为150元; 解决的方案二,给每户居民提供一个烘干机,烘干机的费用每户50元,总共需花费250元;,给化工厂以排放废气的权利,5户居民面临三种选择: 1、集资150元(每户30元)给化工厂安 装除尘器; 2、承担50元的费用购买烘干机; 3、维持现状,承担75元的损失; 显然,第一个方案最优。,如果赋予居民不受污染的权利,化工厂面临三种选择: 1、花费150元安装除尘器; 2、支付给居民250元(每户50元)用于购买烘干机; 3、承担居民375元(每户75元)的污染损失; 显然,第一个方案最优。,可见:初始产权的界定不会影响经济制度运行的效率。(条件),科斯定理的第二种形式表述:,如果交易成本足够大,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必然对经济制度运行的效率产生影响。此时,产权制度是决定经济效率的重要内生变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