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920621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宪法名词解释简答论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宪法名词解释简答论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宪法名词解释简答论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宪法名词解释简答论述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宪法名词解释简答论述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宪法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宪法名词解释简答论述(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第一章1宪法学:宪法学是以宪法理论、宪法历史以及由宪法所规范的国家根本制度和原则以及宪法的实际运行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第二章2宪法:宪法是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宪政:宪政就是以民主事实为政治内容的宪法的实施。4宪法制定:是指宪法制定主体依照一定的程度并通过立宪机关创制宪法的活动。5宪法修改:是指宪法修改机关认为宪法的部分内容不适应社会实际,而根据宪法规定的特定修改程序删除、增加、变更宪法部分内容的活动。6宪法解释:是指宪法解释机关根据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对宪法规定的含义、界限及相互关系

2、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说明。7违宪审查: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依据特定的程序和方式对宪法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的制度。第四章8国家性质:国家性质,又称国体,即国家阶级本质,是反映社会各阶级、阶层在社会中的低位的国家基本制度。9政党制度:政党制度是有关政党的组织、政党的活动以及政党领导或参与政权的方式和途径等一系列法律、政策和惯例的总和。第五章10国家形式:是统治阶级实现国家政权的形式,(是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和体制的总和。)具体包括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11政权组织形式:政权组织形式又称政体,是指一国统治阶级按照一定的原则建立起来的行使国家权力、实现国家统治和管理职能的政

3、权机关的组织与活动体制。12国家结构形式:指的是特定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什么原则、采取何种形式来处理国家内部的组成,以及调整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13国家标志:国家标志又称国家象征,是一个主权国家的代表和标志,主要指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第六章14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所享有的基本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权利。第七章15选举制度:指关于选举国家代表机关代表与国家公职人员的原则、程序与具体方法的各项制度的总称。(选举制度的具体内容由选举法制定。)第八章16国家机构:国家机构是为实现国家国家职能而建立起来的国家机关的总称。17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

4、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18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实现城乡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本形式。简答论述题1宪法学研究对象研究宪法的有关理论研究宪法的历史研究宪法的内容及其在实际中的运用研究本国宪法的同时研究外国的宪法与宪政制度2宪法学体系(1)本书(依据宪法典的体系结构):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宪法总论;第三章,宪法的产生与发展;第四章,国家性质;第五章,国家形式;第六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七章,选举制度;第八章,国家机构。(2)我国的宪法典由序言、4章,共138个条文以及现行宪法的历次修正案组成。3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根本性的内容;宪

5、法有着更为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4宪法与宪政的关系(1)联系宪法是一国宪政运动的结果,又是一国宪政的规范形式和依据。宪法是宪政运动的结果。宪政的前提和基础是制宪,即由宪法对宪政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指标作出明确的规定。制宪的水平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宪政的水平。宪政是宪法的实施宪政的最高表现是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成为社会的最高规范和最高规则,社会形成了统一的宪法秩序。实行法治,建立法制国家,是实行宪政的基础。宪法保障制度特别是违宪审查制度的建立和有效运作是实行宪政的必要条件。(2)区别从外在状态看,宪法是静态的文书形式;宪政是动态的立宪政治,不仅指宪政制度,也包括各种具体的宪

6、政活动。从内容范围看,宪政的内容范围比宪法广,宪政遵循的规范还包括宪法惯例、宪法判例等法典以外的规范。从价值取向看,宪政必须贯彻民主精神,但有宪法并不意味着有民主,专制国家也有宪法。课本5我国宪法基本原则有哪些?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和民主集中制6宪法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政治条件: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民主政治体制的建立经济条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关系的确立思想条件: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思想观念;分权学说、人民主权学说和基本人权学说等创立和传播法律条件:法律部门的增多和法律体系的完善7试述1954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特征和历史意义P938 1982年宪法历次修正案的主

7、要内容是什么?全国人大分别于1988年4月、1993年3月、1999年3月、2004年3月对1982年宪法逐步进行了修改、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88)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对私营经济的地位、作用和国家对私营经济政策作了明确规定;对土地使用转让的问题作了补充规定。这是中国第一次采用宪法修正案的形式修改宪法。(详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对原宪法作了9处修改,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改革开放”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8、协商制度”等写入了宪法;将“国营经济”修改为“国有经济”;将“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修正案内容还涉及政协制度、县市级人民代表大会任期等。(详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2次会议再次通过宪法修正案,对原宪法作了6处修改,把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国家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及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等写进宪法。(详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04)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对原宪法作了修改。宪法修正案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

9、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在统一战线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完善土地征用制度,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作出关于紧急状态的规定,规定国家主席进行国事活动的职权,修改乡镇政权任期的规定,增加对国歌的规定等。(详细)2004年修改后的宪法为现行宪法,共分4章138条。9 国家形式包括哪些内容?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1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民族自治

10、地方的自治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机关有权依照法律规定行使自治权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都有使用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自治机关有权管理本地方的财政、经济,安排和管理各项建设事业以及发展本地方的文化建设,国家要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自治机关有权依照国家的军事制度和当地的实际需要,经国务院批准,组织本地方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11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含义: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基础上,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依照法定程序,首先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人民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再以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为基

11、础组织对它负责,受它监督的各级其他国家机关,组成统一协调的国家政权机关体系,共同行使国家权力,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一种特定政治制度。是根本制度的原因:一最能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具体表现为:1.由普选产生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代表构成上既体现了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保证了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优势地位,又体现了代表来源的广泛性,吸收了社会其他阶层、各党派、少数民族和华侨的代表等。2.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组织其他国家机关时,通过民主的法定程序,使德才兼备、有一定代表性、能够为人民服务的干部进入领导岗位,从而保证这些国家机关能够比较完善的实现人民

12、民主专政的职能。3.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我国一切国家机关的活动都必须以符合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准则,以表达人民意志的法律和政策为依据,向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充分反映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二.最能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主要表现在:1.为充分反映广大人民的意志创造了基础和条件。人民代表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上充分收集并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2.为充分贯彻人民意志创造了基础和条件。各级人大不仅要反映人民意志,制定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还要组织和监督其他国家机关履行各自的职能、行使各自的职权,要依法进行,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并向其负责。3.为人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的民主形式的发展创造

13、了基础和条件。人民不仅可以选举、监督、罢免人民代表,还有权对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三最能体现我国政治生活的全貌。具体表现在:1.是由人民革命直接创造出来的,是人民革命政权建设经验的总结,它的产生不以其他任何制度为依据。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经确立即成为国家其他制度赖以建立的基础。无论是国家的军事、财政还是立法、行政、审判和检察制度,无一不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物。3.无论是国家的军事、财政、外交还是立法、审判、行政和检察制度,都只能体现我国政治生活的某一方面。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是把我国一切国家政权机关的组织和活动都包括在内,涵盖我

14、国政治生活各个主要方面的政治制度。12基本权利的保障方式有哪几种?绝对保障方式相对保障方式折中型保障方式13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的哪些基本权利属于自由权?言论、出版、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宗教信仰的自由文化活动的自由,包括科学研究的自由、文艺创作的自由及从事教育的权利通信的自由和秘密人身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权利、人生自由受限制的合法程序保障的权利、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力、(人身自由的权利、人身举止行动的自由的权利)人格尊严不受侵犯14选区划分应遵循哪些原则?便于选民参加选举活动,便于选举组织工作的进行便于选民了解代表候选人,便于代表联系选民选区划分要充分考虑选民行使监督和罢免权15国家主席行使

15、哪些职权公布法律,发布命令任免权外事权授予荣誉权16如何理解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性质和地位性质:设置于地方各级行政区域内负责行政工作的国家机关。地位:是一国宪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地方国家机构既是国家的,也具有地方属性;它既是国家机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执行或保证执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办理上级国家机关交办的事物,同时也是地方单位,依法管理地方事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还享有自治权。17我国国家机构的民主集中制原则(1)一方面,国家机构建立在充分民主的基础上,国家机构对国家重大问题的立法和决定,对国家事务和社会、经济、文化事务的管理,必须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另一方面,国家机构又在民主基础上进行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形成正确的国家意志;(2)国家机构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具体表现在:全国人民大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经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人民大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