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玄武区初一语文调研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915985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玄武区初一语文调研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4年玄武区初一语文调研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4年玄武区初一语文调研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4年玄武区初一语文调研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4年玄武区初一语文调研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玄武区初一语文调研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玄武区初一语文调研试卷及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http:/奋战小升初!玄武区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卷七年级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5页,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卷上。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墨水笔书写。一 (24分)1古诗文默写。(10分)乱花渐欲迷人眼,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曲径通幽处,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潮平两岸阔, 。 (王湾次北固山下)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夕阳西下, 。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 (论语子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礼记虽有嘉肴)中国古代送别诗千情万绪。

2、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 ,唯见长江天际流”写出了惆怅,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 ,西出阳关无故人”道出的是不舍,而高适别董大中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吐露的是豪迈。2请用行楷在田字格里抄写下面一段话,标点占一格。(3分)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照要求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南京停课“躲”雾霾】进入12月份,全国25个省份陆续出现雾霾天气,南京也遭受了重度污染:能见度极低,建筑物都隐n( )在一片灰蒙蒙之中。室外待一段时间,人就会感到头晕目眩( ),呼吸困难。12月5日,南京市启动污染天气应急处置红色响应,中小学及幼儿园停课。直到12月9日,天空才重新恢复澄( )澈的笑容。材

3、料二【雾、霾不是“亲兄弟”】雾霾中的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2.5和PM10,这些污染物会对人心脏、呼吸系统产生伤害。雾与霾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lun( )生兄弟。一般来讲,水分含量达到90以上的叫雾,水分含量低于80的叫霾。8090之间的,是雾和霾的混合物,但主要成分是霾。同时,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内,是雾;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且是灰尘颗粒造成的,才是霾。此外,雾的颜色是乳白色或青白色,而霾则是黄色、橙灰色,通常由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含有大量损害健康的污染物。材料三【霾中自有谐趣在】上次赛跑,兔子因大意输给了乌龟。它挺不服气,又找到乌龟,要求和它再比一次。比赛的规则

4、和上次一样:谁先跑到对面山脚下的那棵大树边,谁就赢。兔子跑得真快,眨眼工夫就把乌龟甩得老远了。咦,不好,雾霾出现了,周围伸手难见五指。兔子吸取上次教训,可没敢睡觉,不过,它看不清路,一不小心跑岔了路。知道自己迷路了,兔子也不担心:找到原路再重跑。跑呀跑呀,兔子觉得胸口闷起来,呼吸困难,突然就昏倒在路上了。乌龟跑得慢归慢,可是它早做好了准备:戴上了防毒口罩。嘿,它不仅赢了,还顺带在路上救了兔子一命。这结果真是出乎意料!(选自网络微博,有删改)3请给“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1)隐n( ) (2)头晕目眩() (3) 澄()澈 (4) lun()生4“材料二”

5、中的划线句有一处标点错误,应该这样修改: (1分)5根据“材料二”的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雾”和“霾”的区别。(2分)区别:相对湿度不同; ; 。6“龟兔赛跑”的故事原本是出自 ,原故事揭示的道理是: 。“材料三”是一则有趣的故事新编,请结合“材料二”中的相关内容解释一下“材料三”中兔子突然昏倒,再次失败是因为吸入了 ,伤害了身体的 系统。(4分)二 (46分)(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78题。(6分)春色斗空花亦休,绿园深锁更谁游。残枝遗萼不中看,暮雨霏霏起暗愁。注释斗:陡然,突然。萼:花萼,花的组成部分之一。7此诗为宋代梅尧臣所作,根据你对此诗的理解,最适合这首诗的题目是( )(3分

6、)A早春 B探春 C赞春 D惜春8诗人“起暗愁”的原因,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3分)A春色突然就消失,花落,使人愁;B残花败枝不可赏,凄凉,使人愁;C园林深锁无人游,冷清,使人愁; D傍晚时分始思乡,浓烈,使人愁。(二)阅读下面古文,完成913题。(14分)【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河中

7、石兽)【乙】门人邱生言,有一官赴任,舟泊滩河,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众皆慑伏。一盗拽其妻起,半跪曰: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即割一左耳,敷以药末,曰:数日勿洗,自结痂愈也。遂相率呼啸去。怖几失魂,其创果不出血,亦不甚痛,旋即平复。以为仇耶?不杀不辱,以为盗耶?未劫一物。既不劫不杀不辱矣,而又戕其耳。既戕其耳矣,而又赠以良药,是专为取耳来也?取此耳又何意耶?千思万索,终不得其所以然。天下真有理外事耶?邱生曰:苟得此盗,自必有其所以然。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但定非我所见之理耳。然则论天下事,可据理以断有无哉!(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一滦阳续录三,有删改)注释末:粉末。愈:痊愈,愈合。旋:不久9请

8、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1分) 夜 半 有 数 盗 执 炬 露 刃 入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转转不已 但知其一 其创果不出血 可据理以断有无哉 11下列几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至石之半 定非我所见之理 B.如其言 一盗拽其妻起 C.果得于数里外 不得其所以然 D.而又戕其耳 人不知而不愠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 13比较甲文和乙文,用原文句子填空。(2分)石兽逆流而上这样的事看来不可思议,然而仔细推究,也合情理。因此,针对乙文作者的提问:“天下真有理外事耶?”我们可以引用“ ”(用

9、乙文原文填空)回答,而世人不能准确判断事物的主要原因是“ ”(用甲文原文填空)。 (三)阅读紫藤萝瀑布选段,完成1416题。(10分)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

10、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在这浅紫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1982年5月6日1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选文第一

11、段,写作者伫立凝望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睹景而有所思考,有所释怀。选文第二段,作者调动了视觉、嗅觉、听觉等,回忆过去,与下段“花盛”形成对比。选文第三段,描写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实际上是赞美了生命遇困境后的顽强和美好。选文结尾部分,写出作者由现实中花的勃勃生机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哲理。15根据提示,品味语句。(4分)(1)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说说句中运用拟人修辞的作用)(2分) (2)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结合加点字,说说句子的含义)(2分) 16结合下面的【资料链接】,对选文中“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一句理解正确

12、的一项是( )(3分)A作者的“焦虑和悲痛”体现她对身患癌症的同胞弟弟的骤然去世而感到异常的痛苦。B“焦虑和悲痛”体现她对“文革”后,正大有作为时却“凋谢”的知识分子的悲悯。C“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体现了“我”伫立凝望紫藤萝瀑布时,仍然悲观的情绪。D. 此句与下文中的“我沉浸在宁静和生的喜悦”所表现的情绪明显有矛盾之处。【资料链接】链接一“1982年10月28日上午7时,他去了。”我哭小弟,哭他在剧痛中还拿着那本航空资料“想再看看”,哭他的“胃下垂”、“肾游走”;我也哭蒋筑英抱病奔波,客殇成都;我也哭罗健夫不肯一个人坐一辆汽车!我还要哭那些没有见诸报章的过早离去的我的同辈人。他们几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着张开几片花瓣,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 选自宗璞哭小弟链接二蒋筑英:(1938-1982),浙江省杭州人,全国劳动模范。中国著名的光学科学家,1982年6月,蒋筑英到外地工作,由于过度劳累,病情恶化,不幸在成都逝世。终年44岁 。罗健夫:(1935-1982),湖南省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