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学院规章制度书内容.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915711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池州学院规章制度书内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池州学院规章制度书内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池州学院规章制度书内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池州学院规章制度书内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池州学院规章制度书内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池州学院规章制度书内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池州学院规章制度书内容.doc(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池州学院规章制度书内容篇一:池州学院20XX毛概1重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重点: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科学内涵及精髓2.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发展、基本内容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自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历史地位、精髓问题: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科学内涵及精髓(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历史必然性)?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2)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2、的过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它含有三个基本方面: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3)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为什

3、么说它是精髓a.“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b .“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c .“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2.两大理论体系关系: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 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

4、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特色理论体系的首要问题)三个代表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科学发展观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个命题都是知与行、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 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二者同根(一脉相承):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坚持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坚持以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2)十二大通

5、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3)“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验证条件和目的。实事求是也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4.我国目前最大的实际就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5.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活的灵魂、历史地位(1)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

6、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以及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2)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其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是党的根本思想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三个方面内容自己具体看看)独立自主党的根本政治原则。(3)历史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实现中

7、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革命的领导力量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 革命的时代条件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革命的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

8、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为何?(1)必然性第一,中国的特殊国情(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决定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第二,只有实行土地革命才能获得广大的群众基础。第三,中国革命的敌人非党强大,并长期占据中心城市,而广大农村则

9、是其统治的薄弱地区,因而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只能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村。(2)可能性第一,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使中国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这就为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条件。第二,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有回旋余地,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和斗争以及军阀混战,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缝隙。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重要客观条件。第四,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 内容:党领导下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

10、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统一战线1)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其次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2)可能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客观上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利用这些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3内容两个联盟:一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二

11、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4)三原则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在同顽固派进行斗争时,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掌握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2.把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道路、经验教训和 带来的历史性巨变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时间界定 :49年10月-56年底过渡性质:有社会主义因素、有资本主义因素,整体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特征:混合经济(三种主要经济成分: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四大阶级(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两大(无产阶级与资

12、产)/两条道路、两种前途(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政治特征: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2.过渡时期总路线(1)主要内容“一化三改”一个是工业化,一个是三大改造。工业化称为主体,三大改造称为两翼(一翼是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一翼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以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二是变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实现三大改造(2)实质“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3.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互助合作,改造农业和手工业,把个体经济改造成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

13、会主义改造,是指通过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执行“和平赎买”的方针政策,逐步把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1)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社会主义改造归根到底是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服务的。(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避免了剧烈的社会动荡和经济破坏。(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4.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 理论成果:(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 服务的思想;(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4)初步探索的的其他理论成果2.(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4、初步探索的意义、经验 意义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经验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做过专门论述。斯大林曾认为精神上和道义上的一致是苏维埃社会发展的动力,晚年他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仍然存在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但没有把它当作根本性问题提出来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2)内容 第一,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