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908584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篇一: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目录:第一讲:何谓化学学科第二讲:物质分类和重要物质的化学性质 第三讲:酸 碱 盐的反应 第四讲:原子结构 第五讲:化学计算 第六讲: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第一讲何谓化学学科【课程目标】1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理解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及三者之间的相似、相异和相互关系;能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加深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理解并掌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他们的实质区别。 2能简便、确切地使用化学用语表达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变化。 3提高应用化学用语进行思维和综合演绎的能力。【学海导航】一、化学的定义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

2、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它是一门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的科学。 二、组成物质的微粒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与原子核外所有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是相等的,整个原子呈不带电的中性。相同或不同元素原子间按一定的比例组成通过化学键结合成分子。元素与原子概念的区别3、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就变成离子。带正电的离子叫做阳离子,带负

3、电的离子叫做阴离子。三、物质的组成四、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理变化: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质仅发生了形态上的变化。2、化学变化:变化时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中分子化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反应物的组成和化学性质都发生了变化。化学变化常伴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例题解析】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B、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 C、 酒精和水等体积混合后,总体积不变D、 湿衣服晾在阳光下容易干燥,因为温度升

4、高,水分子运动加快解析:物质的性质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而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于物理性质是客观的,是单个分子表现不出来的,所以不能说分子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故A错。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要发生变化,才能生成其它物质的分子,故B错。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隙,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要变小,C是错的。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分子的能量增大,运动会加快,故湿衣服在阳光下容易干燥,D正确。答案:D。2、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 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没有质量,原子有质量C、 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则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能再分解

5、析:对于分子、原子大小的比较,如果只考虑原子构成的分子,那么分子比原子大,而对于不同种的分子和原子来说,就不能直接比较,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原子不一定都比分子小;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水、酒精、氧气都由分子构成,稀有气体、金属等由原子直接构成。分子和原子的相似之处是都很小,不停地运动等。不同点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答案为D。3、下列现象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是 A、100 mL水和100 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 mL B、 打开盛装浓盐酸瓶盖,浓盐酸逐渐减少 C、气态氧在加压降温时变为淡蓝色的液态氧 D、加热氧化汞得到银白色的汞和氧气解析:从题干可

6、知,应是发生了化学变化,才能去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即要求某变化中分子的再分裂。A选项是两物质的物理混合,未发生化学变化,分子未分,混合后体积的减小只能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B选项中表现为浓盐酸的挥发性,C选项是典型的物态变化,分子都未分。只有D选项是化学变化,反应前是氧化汞分子,在受热时分解为氧原子和汞原子,而后形成新物质氧气和单质汞。答案:D。4、为什么说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不是物理性质?答:物质的物理性质是大量分子聚集体所表现出的属性,科学研究发现:同种物质中的每一个分子化学性质是相同的,如氧气中每一个氧分子都具有氧化性,而一个氧分子却不能表现出氧气的物理性质。 5、用分子-原

7、子观点解释水受冷变成冰是物理变化,而硫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答:水是由许多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间有间隙,受冷后,水分子间隙变小,由于任何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物理变化。硫是由许多硫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许多氧分子构成的,在点燃时,硫分子变成硫原子,氧分子变成氧原子,它们不再发生变化,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重新组合成1个二氧化硫分子,许多二氧化硫分子聚集成宏观二氧化硫的气体。因此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的分子被分裂成原子, 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强化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

8、微粒C、液体和固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只有引力 D、在水汽化的过程中,水分子间的距离变大 2、氧气在发生化学变化时( ) A、氧气的分子没有变化 B、氧分子和氧原子都没有变化C、氧分子和氧原子都变成了新的分子和原子D、氧分子发生了变化,而氧原子只是和其它的原子重新组成了新的分子。 3、某物质经分析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是( ) A、一定是纯净物 B、一定是混合物C、可能是化合物 D、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4、下列物质中肯定为纯净物的是( )A、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B、只用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C、只有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D、只有一种元素的阳离子和一种元素的阴离子构成的物质

9、5、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离子( ) A、 B、C、 D、 6、有关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都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的 B、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C、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7、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根本区别是( )A、原子量不同B、中子数不同C、核电荷数不同D、电子数不同 8、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 )A、单质B、化合物 C、纯净物D、混合物9、下列物质:液态氧 水 硫粉 水银 纯净的蔗糖水 铜锈,属纯净物且是单质的是 A、 B、 C、 D、 10、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空气 B、纯净盐酸

10、 C、天然气 D、冰醋酸11、古诗词是古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12、在饮用水中添加含钙、镁、锌、硒的矿物质,可以改善人体营养,增强体质。其中“钙、镁、锌、硒”是指 ( )A、分子 B、原子C、离子 D、元素 13、下列变化中,可以用来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氮气和氧气B、分解液态水得到氢气和氧气 C、分离KNO3和NaCl,得到KNO3晶体D、对天然水加热时有气泡冒出14、一种原子的核内有8个质子和8个

11、中子,另一种原子的核内有8个质子和10个中子,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 B、它们的质量相同C、它们同属于一种元素 D、它们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 15、过氧化氢(H2O2)是隐形眼镜的洗液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它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C、它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构成 D、它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篇二:中学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教材目 录第一篇 走进高中-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导引 2 第二篇 物质的分类、组成与结构-物质的分类 4 第三篇 酸、碱、盐与离子反应18 第四篇 电解质:29第一篇 走进高中一、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导引高中化学

12、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敬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化学世界充满兴趣是学好化学的前提。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使同学在好奇中学会提出问题,有强烈的欲望去解决问题,学得轻松,同时在学习中学会不断总结,找到科

13、学的学习方法,遵循学习的规律,必将取得好成绩。善于提出问题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根本。研究时还具有专业性、正确方向性、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因此,所谓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在一定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自主性探索、研究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形成和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增长知识,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课程标准强调“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重视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化学是以实验为

14、基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通过化学实验去验证、探索和发现化学知识、原理,从而形成科学思考问题的方法。在化学学习中必须学会对实验进行正确的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从而掌握化学知识。课程标准要求“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在进行实验过程中,要明确实验目的,全面有序地进行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并对实验方案设计评价。()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FeCl3在水中可分离出Fe和Cl,同学们提出以下猜想:甲同学的猜想: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l3溶液中的H2O;乙同学的猜想: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

15、FeCl3溶液中的Fe;丙同学的猜想: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l3溶液中的Cl;你认为最不可能的是 同学的猜想,理由是 。学会对比、归纳,有序的对信息进行类比、迁移,强化对知识的归纳整理。课程标准指出:“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并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例 某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才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而无法确定盐酸和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为了证明这两种物质是否完全反应,该同学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你认为他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理由是 。 ()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