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讲义8课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0907022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7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心理学讲义8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实验心理学讲义8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实验心理学讲义8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实验心理学讲义8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实验心理学讲义8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心理学讲义8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心理学讲义8课件(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记忆与学习,章节内容,第一节 记忆与学习的传统研究 第二节 记忆的类型 第三节 内隐记忆 第四节 内隐学习,第一节 记忆与学习的传统研究,一、记忆的早期研究 (一)艾宾浩斯和节省法研究 有关人类记忆的实验研究开始于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1885年他出版了著作记忆,首次用实验研究对记忆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无意义音节材料与节省法,其中,OL为初始遍数,RL为重学遍数,遗忘曲线,(二)巴特莱特和再生实验,英国心理学家Bartlertt认为,采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学习与记忆的材料来避免已有知识经验的影响,会把实验完全限制在人为的环境中,缺乏现实意义。 1932年巴特莱特发表了记忆:实验社会心理

2、学的一项研究,将日常生活中的记忆特征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使用民间故事、描述性散文段落和图画等有意义的材料进行研究。 他的研究主要包括了两种方法:一种是重复再生,另一种方法是系列再生。,巴特莱特的系列再生实验结果,系列再生过程中个体记忆变化的趋势,1、习惯性表征变形 2、精心组织(逐渐变形、简单夸张) 3、简单化 4、命名 5、保存细节,因此,巴特莱特指出,任何的学习和记忆都是在我们已有图式(即在我们过去经验中形成的信息分类的方式)的基础上进行的。,Bartlertt研究的意义,巴特莱特所强调的记忆研究应使用有意义的材料,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情境中研究记忆的问题,实际上涉及了记忆材料的文化背景因素

3、。这充分表明,拥有不同经验的人在解释、记忆、回忆相同材料时的方式是非常不同的。,(三)我国心理学家的研究,曹日昌(1963)的研究发现,记忆所表现出来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 (1)简略、概括 (2)完整、合理 (3)详细、具体 (4)夸张、突出 在对遗忘曲线进行研究中,发现不同的记忆测量方法得出的遗忘曲线各有不同。,应用不同的记忆测量方法得出的遗忘曲线,二、学习的早期研究,(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研究 在经典条件反射实验中,条件刺激必须在时间上与无条件刺激结合。结合的次数越多,条件反射就越巩固,消退的速度就越慢。 (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研究 操作性条件反射遵循效果律原则,即:如果一个

4、操作反应发生后紧接着给予强化刺激,则该操作行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增加。与经典条件反射不同,操作性条件反射着重考察行为结果对行为本身的促进或促退作用。 正强化与负强化、消退、行为塑造,三、记忆与学习研究的传统方法,传统上对记忆和学习的研究,都是以评价学习和记忆的结果-新知识的保持-为核心的,具体评价方法分成回忆法和再认法两类。 (一)回忆法 主要包括系列回忆、对偶联合回忆和自由回忆 1系列回忆 在系列回忆中,要求被试按照先前呈现的顺序对材料进行学习和回忆。学习或记忆的效果通过被试正确回忆出的每个系列位置上的项目数量或错误的数量来进行测量。,1系列回忆,影响系列学习和回忆的最主要因素是每个项目在

5、系列刺激材料(如词表)中的位置,系列中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项目通常学习得快一些、错误少一些,而中间位置的项目学习起来则难得多。(首因与近因效应),两种速度呈现下的系列学习曲线,2对偶联合回忆,对偶联合法是由Calkins于19世纪末提出的。该方法可分为检验法 和预期法。 研究表明,学习材料越有意义,就越容易记住,并且这一点对于与刺激项目配对的反应项目而言更显突出。另外,词的具体性、刺激物的相似性等都会影响回忆的效果。因此,在对偶回忆法实验中,刺激材料和配对是极其重要的变量。,对偶联合回忆的检验法,对偶联合回忆的预期法,3自由回忆,与系列回忆不同,在自由回忆中,被试无须回忆呈现顺序,只要能够回忆

6、出呈现过的材料即可。 研究表明,尽管在自由回忆中,被试可以以任意的顺序回忆单词,但仍可以发现实验中存在系列位置效应;其次,被试在自由回忆过程中会采用一定的策略来帮助学习和记忆;最后,被试还会试图对词表中的项目进行组织,重新排序以促进提取,并使自由回忆的顺序表现出一定的结构。,自由回忆的系列位置曲线,(二)再认法,在再认法中,通过向被试同时呈现学习过的材料和未学习过的干扰材料,让他们判断是否是先前学习或记忆过的,以此来考察先前学习过的材料是否能够被正确地觉察出来。 再认测验通常有两类。一类为是/否再认测验;另一类为迫选再认测验。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会受到猜测因素的困扰。,第二节 记忆的类型,一

7、、感觉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 1968年, Atkinson和Shiffrin提出了记忆的多存贮模型(The Multi-store Model of Memory)。该模型把记忆看作是一个系统,按照信息在系统内储存的时间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三个子系统在信息的贮存量、保持时间、贮存形式(或通道)、提取方式、遗忘规律,以及在信息加工过程中所处的位置等许多方面均存在不同。,记忆的多存贮模型,(一)感觉记忆,感觉记忆(sensory memory)指感觉刺激停止之后所保持的瞬间映像。由于它的作用时间极其短暂,似乎只有瞬间的贮存,因而又可以称为瞬

8、时记忆。 感觉记忆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的容量几乎容纳了所有进入感觉器官的信息,但是保持时间只有0.53秒。这一特征是由Sperling (1960)的部分报告法实验揭示出来的。 感觉记忆信息的编码完全依据刺激的物理特性,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单一性。,(二)短时记忆,在瞬间记忆中被注意到的极少量信息会进入到信息加工的第二阶段-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STM)。 短时记忆是指在刺激作用终止后,对信息保持到十几秒直至一分钟左右的记忆,它是信息从感觉记忆通往长时记忆的一个中间环节或过渡阶段。 短时记忆对信息的贮存具有暂时性、动态性和操作性的特点。相对于感觉记忆来说,短时记忆容量十分

9、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chunk)。,(二)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编码主要以听觉编码为主,即以听觉的(Auditory)、口语的(Verbal)、言语的(Linguistic)联合编码(AVL单元编码)为主,但也有视觉编码(如Aa对实验),尤其是汉字短时记忆更具有明显的视觉编码机制(莫雷,1986)。,(三)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的保存时间一般只有一分钟左右。要使信息保持更长的时间,必须通过复述,使信息进入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LTM)。 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的首要区别在于:它的容量几乎是无限的,其记忆痕迹最长可以保持一生。其次,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的干扰因素也有所不同。,(三)

10、长时记忆,塔尔文(1972)依据所贮存信息的类型,将长时记忆划分为两种类型: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佩威奥(1975)从信息编码的角度将长时记忆分为两个系统,即表象系统和言语系统。,二、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按照记忆的意识性标准,格拉夫和沙赫特(Graf和Schacter,1985)首先提出了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区分,认为外显记忆(explicit memory)是通过有意识的直接测试表现出来的,而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是通过对记忆的无意识的间接测试表现出来的。,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之间的主要区别,(一)个体差异对内隐与外显记忆的影响不同 通过对脑损伤、脑的老化、脑不成熟、酒精中

11、毒以及抑郁心境等个体差异的研究表明,个体差异对外显记忆的影响十分明显,而对内隐记忆的影响却相对不明显。,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之间的主要区别,(二)学习和测验阶段感觉通道的改变对内隐和外显记忆影响不同 研究发现,学习阶段用听觉方式呈现材料,测验阶段用视觉方式呈现材料可减弱启动效应,使以单词辨别为指标的内隐记忆成绩显著降低,而对以再认为指标的外显记忆则没有影响。而汉字实验表明,汉字音似的启动效应显著,而形似的启动效应则不显著。,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之间的主要区别,(三)内隐和外显记忆的加工特点不同 罗迪格(1990)指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有着不同的加工过程。如果记忆材料在编码时更注重有意义的概念加工,

12、则外显记忆的成绩将提高,内隐记忆却不受影响;而如果记忆材料在编码时更注重知觉过程的匹配程度,则内隐记忆的成绩将提高,外显记忆不受影响。雅各比和达拉思(1981)、帕金和罗索(Parkin和Russo,1990) 等人的实验均证实了罗迪格的观点。,三、前瞻记忆与回溯记忆,前瞻记忆(prospective memory)是指对于未来要执行的行为的记忆,即对于某种意向的记忆。回溯记忆(retrospective memory)指的是对于过去所发生事件的记忆。 劳夫特斯(Loftus,1971)认为前瞻记忆和回溯记忆具有相同的过程;伯吉斯和沙利思(1997)则认为前瞻记忆只是一种实验范式,而不是一种记

13、忆类型,它类似于自由回忆或再认;还有研究者认为前瞻记忆和回溯记忆是两个不相关的系统,几乎不共享任何加工资源(Ellis,1996;Kvavilashvili,1987)。,主要研究成果,(一)成功的前瞻记忆需要回溯记忆 Einstein和McDaniel(1990)指出成功的前瞻记忆的两点要求:记住发生了什么事(包括过去的行为和特定的目标事件);记住必须要在将来特定的时间执行某个行为或是对特定的目标事件做出反应。前者包含了回溯记忆成分,而后者不是。说明成功的前瞻记忆需要回溯记忆。 证据:艾尔德曼和伯吉斯的神经生理学实验,主要研究成果,(二)单向实验性分离的假设 单向实验性分离假设是指,可以找到

14、某种只影响前瞻记忆而不影响回溯记忆的变量,但却找不到另一种只影响回溯记忆而不影响前瞻记忆的变量。 沙利思和伯吉斯(1991)的实验表明,前瞻记忆的损伤不一定是由回溯记忆的损伤导致的。,主要研究成果,(三)薄弱的多重系统(multiple memory system)假设 尽管单向实验性分离部分地支持了前瞻记忆和回溯记忆可能属于多重系统的假设,但是由于实验性分离只在一个方向上得到了证实,因此,这种假设的基础很薄弱。如果可以找到另一种只影响回溯记忆,但不影响前瞻记忆的变量,那么这种多重系统假设才会更加确定。 支持:考科伯克(Cockburk,1995)的病例结果,四、错误记忆与真实记忆,错误记忆(

15、false memory)是指错误地声明一个以前未呈现过的词或从未发生过的事曾经出现过。而真实记忆(veridical memory)则是指正确地报告出曾经呈现过的词或发生过的事。 错误记忆的经典研究范式-迪斯(1959)、罗迪格和麦克德莫特(1995)的DRM范式 (Deese-Roediger-McDermott paradigm),又称集中联想范式(converging associate paradigm ),错误记忆与真实记忆之间的比较,(一)实验程序的相似性 DRM实验程序与传统的真实记忆研究程序类似,均为先学习,后回忆和再认。只不过研究中借助了不同的因变量指标来揭示记忆的不同侧面

16、。 (二)理论解释的共通性 一些错误记忆的理论模型,如内隐激活反应理论和模糊痕迹理论,同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真实记忆。,错误记忆与真实记忆之间的比较,(三)神经生理过程的一致性 PET 、fMRI 和ERP的研究均未发现错误记忆和真实记忆的神经生理过程有明显不一致之处,暗示了两者间的共同联系。 (四)共同的影响因素 许多研究均发现,影响错误记忆的多种因素(如词表容量、呈现方式、间隔时间、测验效应、重复学习、年龄因素、健忘症患者、词表特性等),同样也影响着真实记忆的效果。,五、元记忆与客体记忆,元记忆和客体记忆的划分,是按照记忆加工和控制的层面来进行的。客体记忆是对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而元记忆则反映人类记忆的独特特征,即对自己的记忆活动所进行的了解和控制,是个体所具有的与自己的记忆活动有关的信念及监控系统,是人对自己记忆系统的认知。 元记忆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哈特关于知晓感的博士论文, 70年代后,弗拉维尔和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