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学课件第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0904815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学课件第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山西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学课件第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山西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学课件第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山西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学课件第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山西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学课件第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学课件第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学课件第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本章讨论国民收入如何决定,即经济社会的生产或收入水平是怎样决定的。 国民收入核算解决GDP“是什么”、“是多少” 国民收入决定解决GDP“为什么是这样” 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凯恩斯学说的中心内容就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 仅包括产品市场的理论称为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和掌握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了解和掌握整个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论打下基础。,教学重点和难点 均衡产出、消费函数与国民收入、各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乘数理论,均

2、衡产出,消费理论,国民收入决定,乘数理论,第一节 均衡产出,一、 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1、假设我们所分析的经济中只有居民户和企业部门。企业投资是自主(Autonomous)的,即不随利率和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2、假设不论需求量是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这在西方经济学中有时也被称为凯恩斯定律。 3、假定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这样,GDP、NDP、NI和PI就都相等。,二、均衡产出的概念,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公式表示: yci 注意: 1、这里的投资和储蓄,是指意愿投资与储蓄相等。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投资

3、与储蓄相等系指事后的或非意愿的情况。是指实际发生的投资(包括计划和非计划存货投资在内)始终等于储蓄。 2、上式中的y、c、i 都用小写字母表示,分别代表实际的(而不是名义的 )产出、消费、投资。,均衡产出的决定,E=ci y=cs,三、投资等于储蓄,i=s,均衡国民收入表,第二节 消费理论,组成GDP的排头兵,“三驾马车”的第一驾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绝对收入假说 其他消费函数理论,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绝对收入假说,1 实际消费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 2 这里所说的收入是指限期绝对实际收入 3 边际消费倾向是正值但小于1 4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5 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凯恩斯消费函数,影响消费的

4、因素 收入、商品价格水平、利率、收入分配、消费者偏好、家庭财产状况、信贷状况、年龄及制度、风俗习惯。 凯恩斯认为收入对消费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可从诸多因素中单独抽出来进行分析。他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在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如收入的增加幅度大。这被称为凯恩斯基本心理定律。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为消费函数或者消费倾向。用公式表示为: c=c(y),1、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通常用MPC表示。指在增加的一个单位的收入当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即 MPCc/y 或 c/y MPC=dc/dy 2、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

5、pensity to consume ):通常用APC表示。指任何一个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即 APCc/y,我国居民的收入与消费,消费曲线,C,Y,O,B,45,o,消费曲线,A,C,C=c(y),(1)消费曲线向右延伸使得他与45度线的距离越来越大,表明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小于收入增加的幅度。 (2)消费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都是这一点相对应的边际消费倾向,而消费曲线上任何一点与原点的连线而成的射线的斜率则都是这一点相对应的平均消费倾向。 (3)随着消费曲线向右方延伸,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都是递减的,但平均消费倾向始终都大于边际消费倾向。,(4)由

6、于消费增量只是收入增量的一部分,因此,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0而小于1,但是,平均消费倾向则可能大于、等于、小于1,因为,消费可能大于、等于、小于收入。,线性消费函数,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边际消费倾向为一常数,这是消费函数可用下列方程表示: C y 其中:为自发性消费,为引致消费 上式的经济意义为:消费等于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之和。 当消费与收入呈线性关系时,消费函数就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消费函数上的每一点的斜率都相等,并且大于0而小于1。 当消费函数为线性时,APCMPC。从公式来看: APCc/y ( y)/y /y 在这里就是MPC。因、 y 0 所以/y0 所以,APCM

7、PC,随着收入的增加, /y之值越来越小,说明APC逐渐趋近于MPC,C=a+Y,线性消费函数图形,储蓄函数,储蓄是未被消费的那一部分收入,既然消费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比率是递减的,则可知储蓄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比率是递增的。储蓄与收入的这种关系就是储蓄函数。其公式为: S=s(y),1、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通常用MPS表示。指在增加的一个单位的收入当中用于增加的储蓄部分的比率。即 MPSs/y=ds/dy 2、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通常用APS表示。指任何一个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

8、率。即 APSs/y,储蓄曲线,B点是储蓄曲线和横轴的交点,表示这时的消费与收入相等即收支平衡,B点往右有正储蓄,B点往左有负储蓄,随着储蓄曲线向右延伸它与横轴的距离越来越大,表示储蓄随收入而增加,而且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大。如图所示。,储蓄曲线,线性储蓄函数,如果储蓄和收入的关系呈线性关系即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为一直线的话,则,由于syc且cy,因此: s ycy( y )(1)y。如图所示,s,o,y,S(1)y,线性储蓄函数,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1、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为互补函数,两者之和等于总收入如图所示 2、若APC和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则APS和MPS都随收入的

9、增加而增加,但APSMPS。如图所示 3、APC和APS之和恒等于1,MPC和MPS之和恒等于1。 4、根据以上性质,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中只要有一个确立,另一个随之确立,当消费函数已知时,就可求得储蓄函数,当储蓄函数已知时,就可求得消费函数。,绝对收入假说的评价,1 绝对收入假说对消费理论的贡献现代消费函数理论的奠基。 2 绝对收入假说在凯恩斯理论体系中的作用。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凯恩斯用以解释有效需求不足的三大心理规律之一。 (2)边际消费倾向与乘数原理之间的关系。 (3)消费函数理论与资本主义经济的稳定性。 3 绝对收入假说以心理分析为基础,缺乏经验研究的论证。,影响消费的主要因

10、素,1利率 2价格水平 3收入分配,其他关于消费函数的理论,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 持久收入的消费理论,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 把第一节中的均衡收入Y和第二节中的消费函数结合在一起,可以得出: yci c y 解联立方程,可得均衡收入 y(i)/(1) 均衡收入决定也可以用作图的形式表示。如图所示,c+i,y,o,E,c+i,c=+ y,消费加投资曲线和线相交决定收入,Y,消费曲线c加投资曲线i得到消费投资曲线c+i,这条曲线就是总支出曲线。投资始终假定为等于i 美元的自发投资,因此,消费曲线加投资曲线所形成的总支出曲线与消

11、费曲线相平行,其间垂直距离即i 美元投资,总支出线与四十五度线相交与E点,E点所决定的收入水平就是均衡收入Y美元。,亿美元,例如,假定消费函数c=1000+0.8y,自发的计划投资始终为600亿美元,则均衡收入:,y=,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因为iycs ( 投资等于储蓄) 而储蓄函数为: s(1)y ( 储蓄函数) 将此两式联立可求得同样的均衡收入 y(i)/(1)如图所示,s+i,o,y,i,S(1)y,E,Ye,储蓄曲线和投资曲线相交决定收入,图中横轴表示收入,纵轴表示储蓄和投资,s代表储蓄曲线,i代表投资曲线,由于投资是不随收入而变化的自发投资,因而,投资曲线与横轴平行,其间距离始终等

12、于美元,投资曲线与储蓄曲线相交于E点,与E点对应的收入就是均衡收入。,以上两种方法,其实是从同一关系中引伸出来的,因为储蓄函数本来就是从消费函数中派生出来的。因此,无论使用消费函数还时使用储蓄函数,求得的均衡收入都是一样的。,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加入政府部门以后,宏观均衡的条件为: cigcst 或 igst 国民收入从总支出的角度看,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 而从收入的角度看,则包括消费、储蓄、收入。这里的收入指税收,是指总税收当中减去政府转移支付以后所得的净纳税额。它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定量税即税收量不随收入的变动而变动。用t来表示。,另一种是比例税即税收量随收入的变动而变动。用t

13、=t(y)来表示。,本章主要介绍定量税,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公式:,定量税情况:,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国民收入公式:,第四节 乘数理论,对乘数的感性认识,1)均衡收入为 y(1000i)/(10.8) i600时,y800 i700时,y8500 2)投资增加了100,则收入增加了500。 3)解释: 投资100购买要素时,形成要素的收入为100;,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0.8,要素收入100中,有80用于购买。 80的购买形成新的收入,其中有800.864再次购买。 如此,循环往复,总收入y1001000.81000.80.8100 1/(10.8)500,乘数论,投资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

14、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变化的比率。 如上一节中:如果将自发性投资i由600增加至700亿美元,则国民收入将会从8000亿美元增加到8500亿美元,在这里,投资增加了100亿美元,而收入却增加了500亿美元,增加的收入是增加的投资的5倍。如果用k代表这个倍数,那么k就成为投资乘数。 ky/i 进一步推倒可知: 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用字母表示为: K1/(1MPC)如果用代表MPC则上式变为: K1/(1)由于MPS1MPC所以 K1/MPS 可见:乘数大小与边际消费倾向有关,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或边际储蓄倾向越小,则投资乘数就越大。,投资乘数公式推导法之一,投资乘数公式推导法之二,续,同样的

15、道理,投资减少也会引起收入若干倍的减少,乘数效应是两方面的。 有关乘数效应如图所示,c+i,o,y,y,E,Y,y,i,c+i,c+i,以上说明的是投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变动有一乘数效应。实际上,总需求的任何变动,如消费的变动,政府支出的变动,税收的变动,净出口的变动等等,都会引起收入的若干倍的变动。,乘数效应,在上图中,c+i代表原来的总支出线,c+i代表新的总支出线iii,yyy,yki。原来的均衡收入为Y,新的均衡收入为y。 当投资从600以增加至700亿美元时,即i=100亿美元时,收入从8000亿美元增加到8500亿美元,即y500亿美元,k=5。,三部门经济中的各个乘数 1、政府支出乘数,2、税收乘数,3、政府转移支付乘数,4、平衡预算乘数,四部门经济中的各乘数(定量税),乘数原理的适用性,经济中存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这样总需求的增加才会使得国民收入增加,否则国民收入的增加将受到资源条件的限制,总需求起不到刺激经济的作用。,案例1,节俭悖论 日本人未雨绸缪储蓄的越多, 遭受的结果令人沮丧,案例来源: 布拉德利希勒:当代经济学(第8版),第170页,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把日元塞进抽屉里 10年前,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