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史考试重点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904430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经济史考试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世界经济史考试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世界经济史考试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世界经济史考试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世界经济史考试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经济史考试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经济史考试重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1、普遍奴隶制: 普遍奴隶制是指奴隶一般来源于战俘和债务奴隶,尽管有时奴隶的数量可能是很大的,但不作为主要的社会生产者,不是生产力的代表。而作为社会主要生产者的是在国家统治下、被组织在村社中的广大农民。2、价格革命: 大量廉价金银的涌入,使欧洲在16世纪经历了持续不断地的、规模空前的通货膨胀。价格绝对水平的提高和工资落后于其他价格的巨大差距,使这次价格上涨被称为“价格革命”。3、庄园制: 中古西欧封建主剥削农奴的基本组织,是整个中世纪西欧农村基本的 经济和社会组织,它是在封建大地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封建庄园相当大程度上是一个经 济上自给自足、政治宗教上自成体系的独立社会组织。这种经济

2、社会组织大致同当时西欧的 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到12、13 世纪,商品货币关系渗入农村,农奴改纳货币地租并逐 渐取得人身自由,封建庄园制度逐渐瓦解衰落。4、南海泡沫事件: 法、英政府用国家债券购买股票导致股价上涨。股票投机现象严重,最终股市泡沫破裂,巴黎、伦敦股票市场崩溃,刚刚建立的金融制度摇摇欲坠。英法两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治理危机,清算南海公司债务,恢复政府信用和公司信用。南海泡沫事件是金融制度不健全的产物,这次危机使初建的金融大厦几乎垮掉,严重影响金融业的发展。5、日本模范工厂: 为提高官营工厂和矿山的示范性,日本政府在国内开办“劝业博览会”,设立“工业试验所”,期望官营工厂能起到“模

3、范”作用,故将这个时期大批的官营工厂成为“模范工厂”。由于其规模大、技术水平高,民间纷纷效仿其,一度出现官营民助的好景象。但只注重引进外国投资技术和设备的工业化战略很快破产,低效率使得政府财政状况恶化,明治十四年,金银价格暴涨,纸币暴跌,官营模范工厂失败。6、亚细亚生产方式: 是历史中一个特殊的生产方式,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是原始社会的最后阶段。具体为:国家以农村公社为基本社会组织;国家在社会生活中管理农村公社;国家指挥农村公社来进行大型工程的建设。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重要特点是土地公有,不允许自由转让。 典型的国家有印度、西周前的中国等。7、欧洲拓殖运动: 是英国中世纪的一种恢复动乱

4、发展经济的手段工程.随着社会的逐渐安定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人口也逐渐增加,并对封建化的土地形成沉重的压力.消费与贸易的需要,使一切希望保持自己收益的封建主阶级和希望通过劳动去改善自己命运的农民阶级,都振奋起来去开垦土地,这就导致了11-14世纪的拓殖运动.在这场拓殖运动中,教会和寺院、国王、城市自治团体、富裕的市民都成为重要的推动者,而农民则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西欧的大部分地区都是这个时期开拓出来的.这是中世纪欧洲最伟大的工程,这个工程是欧洲动乱结束以后在发展经济方面所做出的最大努力和所获得的最大成果.8、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兴起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思想。随着商业的兴起,尤其是对外贸

5、易在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近代的新兴国家开始奉行这一政策和观点。民族国家因商业的原因而兴起。新兴的民族国家和商业资本旨在获取货币的本性,使它们迅速结盟,这个联盟清楚地反映在当时西欧各国所实施的政策和信奉的学说上,这些政策和学说被称为重商主义。它的实施导致商业战争和商业文明的出现。9、美国、英国世界工厂: 所谓世界工厂,简而言之,就是为世界市场大规模提供工业品的生产制造基地。 从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看,18世纪英国在其完成工业革命以后,机器大工业代替了手工工业的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开辟了新的工业生产门类,并在殖民主义炮舰政策的配合下,向世界各地输出工业品。可以说,英国是当时的世界工厂

6、。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叶,美国取代了英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在钢铁、汽车、化工、机器设备、飞机制造、电气产品、医药以及军事装备等制造业的各个领域,其生产规模和出口份额,都位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工业品出口的重要基地。10、凯恩斯学派: 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它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有其复杂而深刻的经济根源。它是“30年代大萧条”的直接产物。在凯恩斯经济学产生和传播以前,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学是以马歇尔、庇古等人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学。而凡勃仑在1900年第一次用“新古典”一词来描述马歇尔经济学。后来经济学普遍接受“新古典学派”“新古典经济学”这些固定含义的用语来称马歇尔、庇古等人和他们的

7、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批评了新古典经济学里面的就业理论,继承了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学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不足学孟德维尔的高消费促进繁荣的学说和霍布森的过度储蓄导致失业和经济萧条学说。二、解答题1、农业革命和私有产权制度的产生有何联系? 农业革命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产权制度的产生。私有的产生是由于剩余产品的出现和劳动的分工与交换。而这两个条件都与农业革命有很大的关系。在狩猎采集经济下,人们难以获得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即使在短暂时期内获得,也无法长期储存。农业革命后,人类的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使人类可以比较稳定地获得较丰富的食物来源,而且第一次有可能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并储存它,出现了剩余产

8、品,这就使人口得以较大的增长,并可使一部分人去从事维持生存以外的活动,从而产生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的交换,从而导致私有产权制度产生.2、阐述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并说明中国和印度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不同之处。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亚细亚所有制的前提是自然形成的共同体,包括家庭和通过家庭组成的部落或部落的联合。土地是共同体的基础和财产。亚细亚土地所有制是共同占有和利用土地的公有制。东方社会以土地所有制这一基本关系为基础的形式,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加以实现。农村公社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重要基础,个人只不过是公社财产的占有者,这种自然经济的特征是农业与手工业结合,导致生产目的成为自给自足,导致农村公社

9、在东方社会长期存在,也是东方社会长期停滞的重要原因。农村公社制度以及农业与手工业结合的自然经济,决定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存在着自然的宗法血缘关系。中国的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中国是以亚细亚生产方式原生态的轨迹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社会经济形态,形成有普遍奴隶制,封建领土制,封建地主制等社会统治形式(不能说中国的社会形态就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西方社会形态则起源于古代所有制,日耳曼所有制。3、评价日耳曼制度与罗马制度的融合。日耳曼民族在想罗马帝国渗透过程中,基本上处在氏族公社向奴隶制转变中,没有封建经济的经验。他们是在与罗马接触过程中,学习罗马的经营模式,结合自己的社会结构发展期封建制度的。他们两者间的融合

10、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尽管在帝国兴盛时期,通过与罗马人的交往日耳曼人就不断学习罗马文化,但真正的融合是在日耳曼人对罗马的征服过程中发生,但征服者的人数较少,广大土地为被分配,一部分归全体人民所有,一部分归各个部落和氏族所有。 在征服和统治过程中,日耳曼的古老氏族制度逐渐发生变化。由于被征服者的统治与氏族制度不相容,其氏族中的血缘关系很快丧失自己的意义,并且罗马的大片土地不适用氏族制度统治,于是日耳曼人做了罗马各行省的主人。 事实上,日耳曼人将罗马的隶农制与氏族制结合,所以西欧封建制保留大量氏族制残余。罗马贡献了财产的关系,日耳曼人贡献了人身的关系,他们的结合形成了封建制的主要性质。.4、简述封

11、土制的起源和衰落。起源:封土制起源于封臣制,而封臣制起源于日耳曼早期的亲兵制。由于战争技巧的变化,逐渐以职业军人作为战争主力。这些职业军人就是亲兵,他们来源广泛,因为战功受封成为封臣。封臣为主人做战,受国家供养,后来改为赐封土地,收纳地租,形成封臣制。后来,得到封土的封臣增加,他们向国王宣誓效忠,封土成为维系封建关系的基础,产生封土制衰落:可封的土地土地日少影响封土制维系。封土制下供养的骑士战斗力日低。货币封土制代替土地封土制,合同制替代货币封土制。土地买卖的出现影响封土制。随着封土制的衰败也使封建土地制度走向衰落。5、简述行会的起源和发展对工商业的影响。行会的产生是为了职业方面的便利和监视他

12、人的经营行为,起到“产业集聚”的功效,更是为了团结起来抵抗封建主势力的压迫的目的。它具有经济、政治、社会三种职能:作为经济组织,行会使小手工生产者在自然经济下能够维持其地位,进行正常的再生产。它在生产规模、生产过程、价格、市场等方面作出规定;作为政治组织,它是城市管理的重要机构组织,有严格的纪律;作为社会组织,它往往建立互助基金,举办慈善事业,扶贫济困。它的发展有两方面的倾向:平均主义,小生产者享有机会均等;反对自由竞争,形成无形垄断。它规定产品原材料的采购治理质量和数量,规定工作场所的规模,劳动人数和工作时间,规定生产工具、技术设备和生产程序,规定产品制成品的质量和数量。行会的作用:在市场有

13、限的条件下,可以达到保持行会经济稳定与获得竞争优势的目的。行会的反作用:对市场经济发展的限制与阻碍:封建行会的日益封闭导致它的落后性明显。6、为什么说工业革命赋予了经济增长新的含义?长期经济增长通常被分为2个阶段,马尔萨斯式增长和索洛式增长。工业革命的定义是指经济摆脱马尔萨斯式增长,实现索洛式增长。工革促使经济增长速度大大提高,将人力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机器生产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工业时代,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转变。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改变了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7、分析美国奴隶制存在的经济原因。19世纪50、60年代,奴隶是奴隶主的大部分

14、的财富。对奴隶的所有权是一种普遍的资产形式。只要有货币购买力,就可以在奴隶身上投资,从而许多奴隶主通过他们占有的奴隶自然增长获得资本收益。如,奴隶市场的价格波动为奴隶买卖提供了盈利的机会。奴隶是很多蓄奴州预期收入的主要来源。通过努力劳动所产生的各种收入,将来都会资本化,成为奴隶的价格。奴隶是南部奴隶主的主要投资项目。这表明,奴隶作为一种资产不仅满足奴隶主的控制欲,而且有其经济上的意义。8、东印度公司是如何通过改造土地和租税制度掠夺印度资源的?为了本国利益,英国对印度采取直接掠夺的方式。通过征收田赋,东印度公司对印度原有的土地关系加以改造,在孟加拉等地实行柴明达尔制,将土地分给包税人,由他们负责

15、田赋的缴纳。1820年,在印度南部实行莱特瓦里制,个体农户成为土地所有者,受到东印度公司的直接控制。19世纪40年代,在信德和旁遮普实行农村租佃制,村社成为缴纳土地税的单位,村社首领向农民摊派,并实行联保制度。渗入到手工业生产部门。大批手工业者只能在公司的控制下按照公司的要求进行生产从印度掠夺大量农业原料,将印度的纺织品先运到英国口岸,然后再运往其他国家,从中获利。在东印度公司统治期间,印度原有的经济结构瓦解,逐渐变成殖民地经济。9、日本工业化对后进国家工业化的启示。废除封建特权。封建割据和封建特权的废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权,为此后各项政策的贯彻实施提供了保证。地制改革和

16、租税改革。地税收入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政府从中拨款给模范工厂和资助私人企业,为大工业发展提供基本的启动资本。推行殖产政策,用国家的力量尽快完成工业化。在国内市场狭窄、经济发展不充分的情况下,政府对企业的大力扶植和直接帮助是实现工业化的主要原因。贸易立国原则。国内市场狭小,经济危机使政府意识到只有开辟国外市场才是出路,因此,确立了贸易立国的原则。贸易立国的原则得到富国强兵的支持。政府通过发动侵略战争直接为私人企业开拓市场,日本的每一次经济繁荣都与侵略战争密切相关。日本19011914年经济增长率高达6.3%,高于同期的美、英、法、德等国,并于20世纪前20年实现了工业化。它的成功为二战后韩国、台湾及东盟国家的工业化提供了现实的指导意义。10、比较日本和联邦德国的市场经济建立过程,说明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在两国有何不同。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