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情感教育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903534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8.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情感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情感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情感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情感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情感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情感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情感教育(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历史,情感教育篇一:浅谈高中历史教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浅谈高中历史教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内容摘要:20XX年江苏卷一亮点就是命题趋势上涉及课程标准中的经常被人忽视的一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考查。因此对于教育一线的历史教育工作者来说应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实施必要性、现状以及如何促进这一教学目标的达成等方面来探讨。关键词:历史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措施正文:20XX年江苏卷又一亮点就是命题趋势上涉及课程标准中的经常被人忽视的一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考查,“实现对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与考

2、查”。1如客观题第八题考查的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史实知识,更注重了引领学生摒弃狭隘的民族观,表现出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的大爱精神,有助于把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升到新的人文高度。1主观题第21题考查顾炎武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更对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也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1再如主观题第24题D关于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考查,第三问概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这类遗址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意义。该小问其实也是隐性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比如爱好和平、牢记历史与不让悲剧重演等类似的公共价值取向。由上可知,对于一线的历史教育工作者来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再也不能视而不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确立了学生发

3、展的三维目标,勾画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框架,首次明确的设立了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并与教学的另两个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一起呈三足鼎立之势。历史课程标准针对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升华提出了如下的要求:“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2下面主要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实施必要性

4、、现状以及如何促进这一教学目标的达成等方面来探讨。一、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必要性新课标对历史教学提出了以发展学生为根本的人文主义的发展观念,那么作为历史课程的特点,我们不止是传授一点点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从历史教学的角度上说,情感是通过对诸多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历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首先有其必要性,那就是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情感。而要建立这种情感,在历史教学中除了知识的传授之外,同时必须有意识、有目的地施之以情感教育。其次,历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可能性在于,历史本身是一门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社会科学,有大量的蕴涵情感因素的事件、人物

5、或恒言警句。再次,历史现象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又能激起学生情感的多彩性和丰富性。班超投笔从戎、立马横刀;万里长城横亘神州;千里运河纵贯华夏,使人产生自豪之感。陶潜“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气节,使人产生敬慕之情;蔡文姬归途中心酸的哀歌,使人产生悲切怜悯之感。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中国革命的坎坷征程,中国共产党推翻三座大山的悲壮历史,都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情感的好材料。可见,在历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不仅有其可能,而且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二、目前的现状20XX年江苏省进行了新课改的实施,尽管新课改如火如荼地展开,但在我们的历史教学中重知识、能力轻情感教育的现象还普遍地存在。造成这种现

6、象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一些:第一是教材的原因,比较缺少情感教育的素材。;第二是教师的原因,观念难以转变。高中历史教师的角色转变和理念更新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相距甚远。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也比较困惑,感觉较玄难以捉摸。本来历史教育的一个特定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人文素质,但情感又具有它独特的活动规律,难以捉摸,尤其不易于量化,难以精确控制。同已有十分完整体系的知识技能教育相比,情感教育显得落后和缺少系统性和科学性,有时因其难度大,干脆被教师弃之不顾,这就造成了学生有很强的智力技能,如记忆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等,但情感却严重缺失。第三是学生方面原因,学生长期习惯于应试教育下的记忆学习,而缺少情感

7、上的熏陶,表现为浮燥自大或自卑,感情冷漠麻木等等。很多中学生对这样的一门学科却有很大的抵触心理,心存畏惧乃至厌恶,对历史学科产生很大的排斥。这些因素都限制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三、具体措施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的心理过程是一个层层递进、紧密衔接的情感心理内化、升华和外显的过程。从单纯的接受和反应开始,产生情感的倾向;经过内心体验而发生态度的变化;在经过自觉的加工组织,最终升华至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层面。因此我们可按照情感认知的心理过程顺序组织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教育过程是一个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也是学生全程参与、内心体验,形成态度、建构价值观的过程。这种参与

8、性、过程性、体验性是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的重要基础。3在此理论基础上结合本人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参与和过程”和“加深体验”相结合的教学三策略来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一)、激发兴趣策略。心理学认为:认识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对事物或活动的兴趣可分为直接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对事物本身感到需要而引起的,间接兴趣是对某种事物本身并没有兴趣而是对这种事物未来的结果感到需要而有兴趣。而间接兴趣很大程度上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历史学科它的社会作用往往不外显,在商品经济发展的今天,功利主义盛行,物

9、欲横流,而承载传统的历史学科受到冲击之大,自然在所难免。高中学生他们的理性思维逐渐发展起来,他们的内心世界有自已的选择目标,很少将历史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学生间接兴趣的投向肯定不利于历史学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心理障碍在所难免。因此,我们认为,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思索,在浓厚参与兴趣的驱动下学习,是学校历史教育和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基本策略之一,同时也是进一步教育和教学目标实现的基石。具体来说有如下操作要领。1、教师应该使用恰当的、生动的、活泼的教学语言。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播情感信息的最直接的工具。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

10、上脑力劳动的效率。”马卡连科也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4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和教育要求历史教师将语言作为一门艺术来对待和钻研。音色的清晰,语调的抑扬顿挫,让学生随着教师语态变化或欢快,或悲壮,或高亢,或低沉,陶醉于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到教师的语言美,使师生间产生共鸣,在愉悦中接受知识。2、新颖的新课导入形式。教师应尽量避免使用简单化或陈述式的言语导入形式,而应多借助故事轶闻、影像图片、实事焦点等新异的导入形式把学生吸引到当前的教学主题上,让学生知晓自己某方面知识的具备与缺失,激发他们的积极情感,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太平天国时,可以截取电视剧太平天国的

11、片段,先抓住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激发他们对那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的兴趣。3、用多种媒体和各种手段,增强训练内容的感染力。有时候历史课的某些教学内容确实存在比较枯燥、抽象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这时如果教师采用多种辅助手段使内容呈现“活”起来,其教学效果将改善不少。因为教师可优化组合这些媒体手段,将音乐、音像等视听材料镶嵌于教学内容和过程之中,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与直观教具的结合,呈现生动形象的教育情景,刺激学生的感官,“用鲜活的人物、感人的事迹来熏陶人、感染人、启迪人,这种做法注重学生的体念、感悟、个性的发展,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改变单纯说教的做法”。

12、这样既可以弥补教学内容本身的不足,又增强了教学内容的感染力,从而促进学生形成对历史课感兴趣的积极情感,倍受历史魅力的熏陶,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提高历史教育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实效。4、根据现实,对现有教材进行适当整合,变教教材为用教材。真实感人的历史素材可以让读者在莞尔之余记忆悠长,并逐步形成对历史学科的探究兴趣,激发他们进一步阅读,在阅读中升华情感,形成个性的价值观念。(二)、重视参与和过程策略学生在“激发兴趣”策略的基础上有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对历史形成了积极的情感,此时教师需要进一步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广度和深度,重视其过程。首先是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参与的

13、机会。教师可综合运用认知法、讨论法、研究性学习法、横纵比较分析法等教学方法。这里尤其需要提倡的就是研究性学习法,教师把学生按各种规则分成几组,每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和提供的历史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努力完成课题。通过这种方法培养学生独立的问题分析能力、合作意识和创造性精神,在问题解决中获得自信,形成健康的人格,从而有利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其次,更新课程评价体系。课程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着教师的教学方向和学生的学习方向,影响着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更新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是体现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弱化考试指挥棒,增强人文方面的考察,尤其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内容的考察

14、,并在教学实践中初步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尤为必要。(三)、深化体验策略每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选择,是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通过模仿、尝试和实践体验而逐渐习得的。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参与中发展自我,在体验中认识社会生活,是每个学主体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活动,最重要的是教育者用自己健康的情感、人生态度与价值选择去影响学习主体,是教育者通过身体力行的示范活动来言传身教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并积极创造有利于学习主体尝试选择、参与和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这种尝试的实践行动中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认知,形成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施深化体验策略时,教师

15、可综合考虑以下操作要点。1、巧妙地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历史氛围之中体验历史课堂上教师简单地问“是不是”、“对不对”、“为什么”、“怎么样”,由于没有多少思维含量,往往很难吸引学生。如果能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适当地设置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神入”历史,置身于历史氛围中,用情境中的情节推出问题,渲染烘托气氛,能增强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相应的情感体验就应运而生。比如在学习必修一中日关系正常化时学生自然而然会联系到日本在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这时巧妙设问:我们又应该怎样去对待这些曾经在侵华历史上犯下滔天罪行的国家呢?学生大致有两种态度:一是以牙还牙的报复心理,另一种则是一

16、是发扬中华民族崇尚和平友好的传统,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友好相处,共同发展。这时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进而引发讨论。由此,深化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引导教育。2、要重视与实践相结合。在培养学生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程目标要求下,“封闭式”教学显然是违背课程改革方向的,是将学生的学习其生活世界隔离开的,教学的内容就是书本知识,教学的结果是培养了一批批高分低能儿。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教育应该是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也不仅仅足指教室里篇二:中学历史教学的情感教育中学历史教学资料大全三生石xx三水区20XX年教育教学论文评比题目:中学历史教学的情感教育姓名:陆巧仪单位:佛山市三水区芦苞镇龙坡中学 日期:20XX年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