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第六章小麦病害锈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0900094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3.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病第六章小麦病害锈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小麦病第六章小麦病害锈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小麦病第六章小麦病害锈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小麦病第六章小麦病害锈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小麦病第六章小麦病害锈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麦病第六章小麦病害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病第六章小麦病害锈(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小麦病害 教材第二章p.40,全国范围内小麦主要病害有40多种, 山东小麦病害种类有33种, 其主要病害种类及危害与全国情况基本相似。 主要病害 (13种)分别为: 锈病(条、叶、秆锈病) 黑穗(粉)病 根茎部病害: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 病毒病害:黄矮病、丛矮病、土传花叶病 (地区间有差异),发生危害呈上升趋势的: 白粉病 一般病害: 赤霉病、粒线虫病、霜霉病 轻度发生的病害: 白绢病、黑颖病、黑霉病(煤污病)、颖枯病、 蜜穗病、球霉病、麦角病、杆枯病、叶枯病、雪腐病、 黑条矮缩病、立枯病、麦角病、黄花叶病、根结线虫病、胞囊线虫病。,目前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主要有 锈病 黑(穗)黑粉病

2、 根茎部病害(全蚀、纹枯、根腐病) 白粉病 病毒病,小麦锈病 一、发生与危害 小麦锈病包括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三种,群众习惯上称之为“黄疸”、“麦疸”. 这是小麦上发生范围最广、危害性最大的一类病害。,1、发生情况 条锈病: 国内主要发生在华北、西北、淮北等北方冬麦区,以 及西南的四川、云南等地。 山东则发生在鲁西南、鲁南、鲁中南等内陆麦区。,叶锈病: 过去仅发生在西南和长江流域的部分地区,近年来在华北、东北、西北等地严重发生。 山东则普遍发生,而且发生逐年加重,有些年份重于条锈病。,秆锈病: 主要发生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各省的冬麦区,以及东北、西北、内蒙等地的春麦区。 山东

3、则以胶东沿海、内陆湖区晚熟小麦发生较重。,2、危害 危害特点:发展快,传播远,能在短时期内大面积流行,减产严重。 如1950年因条锈病在全国范围内大流行,全国减产120亿斤,仅山东减产达6亿斤; 建国以来,山东条锈病曾发生中大流行6-7次,每次达上千万亩。 (如1975年发生面积1573.2万亩;1983年1600万亩,损失小麦1.49亿斤;1991年大发生,面积达2428万亩,损失小麦6.4亿斤。,因锈病造成的损失主要表现: 锈菌产生的夏孢子堆使小麦植株表皮破裂,导致蒸腾量加大,使灌浆不良,籽粒秕瘦,千粒重下降而减产。 (轻者5-10%,重者20-40%)。,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病虫防

4、治处发布: 2004年我国小麦条锈病发生近万亩,累计防治面积近亿亩次(平均每亩防治至次),防治效果一般在以上。直接挽回损失达亿公斤以上。,根据全国小麦品种布局情况以及气候发生趋势等进行综合分析,预测2009年全国小麦条锈病将呈全国性大流行态势,发生面积将超过6000万亩。 对于河南大部、山东、河北、安徽、山西等春季流行区或局部流行区,要切实加强病情监测,密切注视病害的发生动态,提前做好应急防控的药械准备。,由农业部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等协办的全国小麦锈病研究协作组总结交流会 于2008年11月21日至23日在甘肃省兰州市成功召开。,二、病害诊断 1、症状 共同点: 三种锈病都是在

5、小麦生长期的发病部位(叶、鞘、秆等)产生鲜黄色、桔红色、红褐色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小麦生长后期在病部产生黑褐色冬孢子堆(冬孢子)。,不同点: 主要表现在夏孢子堆的颜色、大小、着生部位以及排列方式等方面有差异。,小麦三种锈病症状区别,条锈病 主要为害小麦叶片,也可为害叶鞘、茎秆、穗部。 病叶上初形成鲜黄色,椭圆形,与叶脉平行纵向排列成行的疱疹斑(夏孢子堆)。后期表皮破裂,散出鲜黄色粉末物(夏孢子)。,小麦幼苗叶片上,以病菌侵入点为中心,菌丝体向四周扩展,形成同心圆状排列的夏孢子堆。,小麦近成熟时,在叶片(背面显著)和叶鞘上出现短线条状、较扁平、黑褐色的疱状物(冬孢子堆),常数个愈合,表皮不破裂

6、。,夏孢子堆,冬孢子堆,条锈病,田间危害状,叶锈病 主要为害叶片(其次是叶鞘和茎秆)。 夏孢子堆散生,桔红色,孢子堆中等大小,圆形至长椭圆形。 后期,在发病部位产生黑褐色的疱状物(冬孢子堆)。,小麦叶锈病病叶片 夏孢子堆、冬孢子堆,秆锈病 主要为害茎秆和叶鞘(其次是穗部) 。 夏孢子堆排列散乱,深褐色,孢子堆大,长椭圆形。 后期,发病部位产生黑褐色的疱状物(冬孢子堆) 。,通常把三种锈病描述为: “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秆锈病,条锈病,叶锈病,2 病原 三种锈菌都属于真菌中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柄锈菌科,柄锈菌属的不同种。,条锈菌: 条形柄锈菌 Puccinia st

7、riiformis 叶锈菌: 隐匿柄锈菌小麦专化型 P.recondita f.sp.tritici 秆锈菌: 禾柄锈菌小麦专化型 P.graminis f.sp.tritici,形态: 共同点: 三种锈菌都在小麦生长期产生夏孢子,生长后期产生冬孢子。 夏孢子单胞,冬孢子双胞。,区别:,注意:在早春测报孢子捕捉,越冬及早春调查时,由于条锈、叶锈菌夏孢子不易区分,可采用:新鲜孢子加20%盐酸(或硫酸)3-5分钟,原生质浓缩,条锈菌原生质团呈多个小球,叶锈菌的原生质团一个大的圆球。,夏孢子堆,条锈菌 夏孢子 冬孢子,条锈夏孢子(3000X),条锈冬孢子堆 及冬孢子2390X,叶锈菌,夏孢子,冬孢子

8、,冬孢子堆,夏孢子,秆锈病菌,夏孢子,冬孢子,条锈菌,叶锈菌,杆锈菌,三、三种锈菌的共同生物学特性 1、活体营养(生物) 锈菌在自然界只能从植物活细胞中获得营养,一旦细胞死亡,锈菌也不能 继续存活。 有人称为活体寄生,属于活体营养生物。 表现在病害的侵染循环上,就是三种锈菌必须以寄生的方式度过田间小麦的中断期或休眠期。,2、高度寄生专化性 (指寄主范围窄、专一) 锈菌是寄生专化性很强的一类病菌。 一种锈菌只能寄生在一定的植物的属、种或品种上。 小麦条锈菌主要寄生在小麦上,有些小种可侵染大麦、燕麦,而种内的生理小种则主要寄生在某个或几个品种上; 秆锈菌除侵染小麦外,仅可以寄生野生植物小蘖。 叶锈

9、菌也是主要寄生在小麦上,其次可寄生唐松草、小乌头等。,由于一定的生理小种只能危害一定的品种,所以不同品种在抗锈性上差异非常明显,这是生产上利用抗病品种防治锈病的理论根据。,3、繁殖快,系数高 一个条锈菌的夏孢子侵入后,一代可产生100个夏 孢子堆,每个夏孢子堆约有3000个夏孢子。一个孢 子繁殖一代大约有30万个孢子。,4、可随风和气流高空远距离传播 (由风、气流传播) 锈菌夏孢子数量大,重量极轻(3亿个孢子/克),可随气流上升到五千米高空,随风传到千里之外。 由于具备气流、风力传播的特点,小麦收获区的菌很容易传到生长区侵染危害(前面提到的问题)。在不同地区生长着的小麦上周而复始地侵染危害。,

10、5、对湿度、光照、温度敏感 三种锈菌对湿度要求大致相同,夏孢子萌发需要有水滴或水膜,相对湿度100%。因此春季多雨多雾、或田间湿度大、夜间易结露有利于发病流行。 三种锈菌对温度要求不同: 侵入最适() 潜育最适 条锈病 913 1315 叶锈病 1518 1822 秆锈病 1822 2225,锈菌的侵入、潜育适温以条锈菌最低,秆锈菌最高,叶锈菌居中。 春季田间出现的发病高峰顺序通常是条锈最早,叶锈次之,秆锈发病高峰出现最晚。,四、病害(侵染)循环 越夏存活、秋苗侵染、越冬和春季流行 四个阶段。 我国三种锈菌的夏孢子是唯一能侵染小麦并在侵染循环中起主要作用的一种孢子。 也就是说三种锈病都是以夏孢

11、子在田间生长着的小麦上重复侵染进行周年循环的,夏孢子是锈病侵染循环中的关键。,1、条锈病 调查研究证明我国条锈病的发生和流行具有地区性“大区流行”的特点。 现已查明我国小麦条锈病的流行基本上分为三个大流行区 (一)西北、华北流行区, (二)西南流行区, (三)新疆伊犁地区流行区。 山东小麦条锈病受西北、华北流行区的影响。,(1)、越夏 条锈菌不耐高温。其侵入的最适温度是9-13,越夏的最高温度是2023,只有在旬平均气温20以下的地区才可以顺利越夏。 山东平原地区每年7月下到8月上旬平均温度在27以上,因此条锈菌在山东是不能越夏的。 所以越夏是条锈病侵染循环的薄弱环节和中心问题。,调查研究证明

12、: 当华北平原和山东小麦成熟后,条锈菌的夏孢子随气流、风力传到海拔1400米的西北甘(肃)青(海)高原的晚熟春麦上侵染越夏。,(2)、秋苗感染: 秋季,西北环流影响全国,越夏的菌源随气流、季风在传到华北早播秋苗上侵染。 离越夏区越近,播种越早,发病越重。山东聊城、德州秋苗受害最重,冬前就可形成小的发病中心。,(3)、越冬: 当气温下降到1 2时,病菌进入越冬阶段,凡北纬37 38以南地区都可越冬,而且越冬率较高。 越冬方式以菌丝体在叶片组织内潜伏越冬。 越冬最低温度界限在 -67,大雪覆盖条件下-10也可以越冬。,(4)、春季流行: 春季随着气温回升小麦返青,潜伏菌丝开始发育,气温达5时叶片上

13、开始形成夏孢子堆,经过“越春阶段”大约需要15 20天;遇到春雨结露形成新的夏孢子向四周新的麦叶进行再侵染扩展,新病叶上的夏孢子作为发病中心向全田蔓延,引起春季流行。,条锈病菌在田间的流行过程一般要经过 单叶发病(越春) 发病中心,全田普发三个阶段。 但在越冬菌源量大,冬季气温偏高病原菌持续发展的情况下,也可不经前两个阶段而迅速全田普发。,山东在大流行年份还要受外来菌源的影响。 如果外来菌源量大,就会造成大流行。 (外来菌源发病,往往很突然,看不出明显的发病中心,而是大范围突然发病。山东外来菌源主要来自湖北江汉平原和河南南部的菌源。) 如果春季干旱,病情会长期停留在点片阶段,扩展慢,发病较轻。

14、,2 秆锈病 侵染循环的关键是夏孢子的越冬问题。 夏孢子能耐较高的温度(32),可在我省胶东沿海及内陆湖区的自生麦苗上越夏,再转向秋苗上侵染。 但由于越夏侵染的基数低,加上越冬时病叶大部枯死,因此只有极少数能以菌丝潜伏在叶片组织内越冬,越冬后只在局部麦田发展成为初侵染来源,春季流行上作用不大。 所以山东秆锈病的流行主要靠外来菌源。,小麦秆锈病的发生发展及流行属于全国一个流行区系。 特点: 夏孢子在广东、福建东南沿海一带越冬 ,小麦可持续生长,夏孢子可反复侵染,积累大量菌源。 春季大量菌源随暖气流由南向北逐渐转移,经长江流域、华北平原到东北等地。,山东秆锈病多发生在5/中6/上,这时内陆麦区已近

15、收获,而胶东沿海一带正值灌浆期,影响较大。,3、 叶锈病 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山东各地都可在自生麦苗上越夏,引起秋苗感染,而且播种越早发病越重。 冬季以菌丝体潜伏在麦叶组织内越冬。 越冬后由于山东早春气温低春季病情往往得不到发展,必须到4月中下旬温度稳定在10以上、雨水充足才可迅速发展。 田间高峰常出现在5月中旬。,因此田间调查叶锈病时常出现上升 下降 上升的情况,而且发病高峰常出现在条锈病高峰之后(适温高于条锈菌)。 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以当地菌源为主。,影响锈病流行的主要因素为: (1)越冬菌源的有无和多少; (2)春雨的多少(以四月份为重要), (3)春季气温回升的快慢于高低。 (如果平

16、均气温上升至10左右的时期显著提早, 四月份雨水多,气温偏高,叶锈病有可能流行。,五、小麦品种的抗锈性和锈菌的生理小种 1、品种的抗锈性 小麦品种的抗锈性按其发病表现可分为五种类型: 免疫品种、抗病品种、耐病品种、感病品种、 避病品种 目前育种部门培育推广的主要是免疫和抗病品种,而一些农家品种则是耐病和避病品种。,2、锈菌的生理小种 锈菌的种内存在形态上无明显差异,但对品种致病力不同的生理小种 。 国际上锈菌的生理小种鉴定、划分都是采用鉴别寄主(品种)的方法: 目前国际上对小麦三种锈菌已鉴定出条锈菌小种100多个,秆锈菌小种320多个,叶锈菌小种200多个。 我国自1957年以来参照国际通用的鉴别寄主和鉴定程序已建立了适合我国情况的鉴别寄主和鉴定程序。,(1)、条锈菌的生理小种 条锈菌的生理小种鉴定以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为主 19952008年先后共鉴定出了33个生理小种,另有部分未定名的致病类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