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试卷_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898292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试卷_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6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试卷_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试卷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试卷_(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考试试卷班级:姓名: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 ),通常用 ()表示。2、温度计由玻璃管、( )、( )构成,玻璃管上边有刻度。3、水在自然界有不同形态,有时是( ),有时是( ),有时是( )4、水的温度下降到( )时,水开始结冰,从液态变成(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5、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 ),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地会长时间保持在( ),直到完全融化成水。6、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做( ) 。7、水蒸发的快慢与周围的()有关。加热能()水的蒸发。8

2、、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 )运动。9、25摄氏度可以写成(),零下8摄氏度可以写成()。10、当环境温度低于( ),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6分)1、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A、没有变化B、下降C、上升2、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A、蒸发B、凝结C、冷却3、下图中,正确看温度计读数的方法是()。A、B、C、4、测量水的温度,应选择测量范围是()的温度计。A、0100 B、3542C、-2050 5、大约在1593年,意大利科学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

3、。A、华伦海特B、摄尔休斯C、伽利略6、()不能加快冰块的融化速度。A、把冰敲碎B、用被子盖住冰块C、加热7、连续测量下面几杯水的温度,()降温的速度快。A、自来水B、温水C、烫手的热水8、通常情况下,当水的温度下降到()时开始结冰。A、10B、100C、09、做水结冰实验时,在碎冰中加入较多的盐是为了()。A、改变水的颜色B、产生更低的温度C、改变水的味道10、冰在融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A、逐渐升高B、逐渐降低C、保持在0不变11、霜是空气中的()遇冷凝结而成的。A、水蒸气B、水C、雪12、下面水的形态中,不是液态水的是()。A、雾B、露水C、霜13在同一时间里,下列环境中温度最

4、高的是( )。A 教室里 B 走廊里 C 阳光下地面 D 阳光下一人高处14冰溶化成水需要(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 )。A 放出热量 B 吸收热量 C 先放出热量再吸收热量15、温度的单位是( )。A、毫升 B、摄氏度 C、千克16、水( )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A、不会 B、会三、判断题。(每个1分,共20分)()1、我们的身体时刻感受着周围环境的冷热,有时候觉得冷,有时候觉得热。()2、空气中充满了看不见的水蒸气。()3、用湿布在干净的黑板上写出一个字,这个字会越来越清楚。()4、水只有达到100才会蒸发。()5、到了冬天,河里的水一定会结冰。()6、人工降雨是利用水的三态可以相互转化

5、的性质对自然的改造。()7、雾在日出后会逐渐消散是因为那些小水滴受热又蒸发的原因。()8、雨是水滴,是液体状态的水;雪是冰晶,是固体状态的水。()9、江、河、湖、海以及地面上的水时时刻刻都在蒸发。()10、体温计离开人体时,体温计显示的温度不发生变化。()11、在通常情况下,水在0及0以下时才结成冰。()12、由于人的温度变化有一定的范围,体温计的刻度一般在3542之间,人体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7。( )13水在自然界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无关。( )14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运动。三、看图写温度。 ( ) ( ) 五、科学实验与操作。(14分)1.一位同学在实验室连续测量了一杯热水的温度,得到以下数据:时间开始1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5分钟6分钟7分钟温度()7876747270686664(1) 水温(2) 是怎水是怎么变化的?(1分)(2)水温水的的变化说明了什么?(1分)(3) 如果 (4) 这位同学所在的实验室的温度是20,那么1小时后这杯水的温度是多少?(1分)2.正确测量水温时需要注意哪些?(5分)六、问答题。(8分)1、装满碎冰的玻璃杯外壁上会产生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从哪里来?(3分)2、比较冰和水,你认为它们有哪些相同的特征和不同的特征?(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