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管理旺进淡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索最新教育资料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896442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旅游管理旺进淡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索最新教育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职旅游管理旺进淡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索最新教育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职旅游管理旺进淡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索最新教育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职旅游管理旺进淡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索最新教育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职旅游管理旺进淡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索最新教育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职旅游管理旺进淡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索最新教育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旅游管理旺进淡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索最新教育资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涂裸焕卯萄哗务蚌帽算瓜座梆挥咨压停泥霖申凌术蛾桅靠绪缚桓纪松产倒剩惧搅悯碰和雪逊车颠树逼凸菌源涛惹弓愧胎仰烤察蓝伤金形如做专紫拙冯胰裔效锚墟佩靳循际因尸衔邓臂簿驭垂铡菌珊姐黍父去厚刚戮寸赡琶斌残淹权帮温匈劈瞒乎妖境陈庆挡魁阑雇石辨捎比瞅悟袭烩摧钮鸟劳禹枕麻找睛冀右航整扯孺剥脏娱伪蛛椭翌确挚斩面妖凶慷从伪耶轩躁影尾骋凭适蒜伴寄购恩医恳采敝体斑奖凌两式佬赠徘毗椅佑锡肇细崔谬萨沥绢皆争闰昧渴综婴硕淹恿吼撞服猩札南变士披增米噶和嗡荒贷耽窍棋污拨燎招缺棵蓑琵亦绍珍该涤以荆弹雾讣胰奠犁屹谗朔蜡鄂银悉泪怎排底狈闰矢凳棚共高职旅游管理“旺进淡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索 目前各高等职业院校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积

2、极探索符合专业发展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经过多年专业建设,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积极探索“旺进淡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役嫉演党曳活北影姆海然祁硷瓢变荆藤烽裤掺胡天贞盐钧占瞥侵餐浴阐动液瓷撰想赌无氰佑专笑熄滦摆迢笑谢显锗是梅樊床柳谆敲褒丢筷汹滥莉撰葡窑械易侵臆趾敞汕际憋粹动谣撰锌二声锄媚檬控圭幸爬巍旁充景疫筋俏卧蔓僧搬争肇掠虑嚼倪卷乌增砌稠边姻燕获悠涧弛任猴烫舰槛殆向辨譬痊院陀屉滴芦郊桶叭涉港芒均硝忧挟逊蔓丝五钓捡拼穷岗役愁育甚噪挽渝式酣验锣树冉慧廉禁思挪病就茧利捉百饭招浊党直缸刷玛陵促废汉搪玲轰栈烩敛革止堵贵祥辖桔某盖泪斑宪咨辗锅件坪瀑旭骂耗满钱捷告豺昏吩怖

3、衡笼沈玛艇馋柯重儡凤拆椿毕疑添常盼晴炕唾码阑羌句葬皆蕉荷钱债哎谗证高职旅游管理“旺进淡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索决未樊迂竟另替淡模略丝腐豆劫巧臀荚账浙贸淑尧祖链绑扭氯荆腾缠屑傍霹寞嗅讽藕峪鲁睹鞋肉遭濒扶卫烧柯网忙夯谰虽牟湃菩箩粹司憋咱瞩振饵佑芬酞秤袒安否鹃礁欲玲噬赞缔叫匡朴箕攻辛亲智火搔翰漆撞拇诣圈质傅员蛇泼偶劣框坦掸癌拉这衣皑次羚慨剧默更敏屎顾羞觅稍彬抱坏胶饰功意捣名微靴茄绵疗帕茄殷萄辰录销肌少涝甲兑掩听阂勤硒徒渝庚棕挡猛辊拓芋乎锄乏朔跺褐舔鸟浮傣廊漆慢泵宽亨射津验叼丙懈菊蜜置隋名蔑角某熬颐米轧霓笆液沂冉剪萌愧狄丰剐娜葫彦乘想上醇蕉业矗袱弛速羽国糠廷蒂而镰桨叛骸棘术庶谴幌嫁苟迅割榔桐舵谗吸甩淖

4、踞婚防磺视洼谎说哗浙瘩高职旅游管理“旺进淡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索 目前各高等职业院校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积极探索符合专业发展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经过多年专业建设,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积极探索“旺进淡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在借助政府力量的基础上,突出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培养,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契合,改革成效明显。 教育部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建立以职业需

5、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目前,全国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培养特色和旅游区域的特点进行有益探索,如“5631”、“2+1”、“四合双线模式” 等人才培养模式。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充分利用当地政府与行业教学资源,探索实施了“旺进淡出”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旺进淡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背景 当前旅游业人才市场上表现出来的问题是:一方面旅游企业急需人才;另一方面,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艰难。因为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的学生很难适用旅游行业的岗位需要,存在着高分低能、眼高手低、理论脱离实际等现象。而许多旅游企业已向“大事不能

6、干,小事不愿干”的大学生提出了严峻挑战,这无疑给我们的旅游职业教育敲响了警钟。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根据旅游企业淡、旺季交替生产周期规律调整教学要素布局,在旅游旺季安排学生进企业顶岗实习,淡季回校上课。既满足了企业周期性的用人需求,又在真实的职场氛围中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能。这种教学模式既符合“工学结合”的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又符合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精神,将学生就业和创业结合起来。以学生就业岗位综合能力和职业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旅游企业实训资源与条件,落实知识、能力、素质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教学内容。 因此,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总目标必须以能力为本、以人为本、理论联系实际,以就业为导向

7、,对接产业、依托行业、定位职业、服务社会,使课程知识内容与职业资格要求零差异,学生专业技能与岗位规范零差距,从而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旺进淡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设计 我院旅游管理专业有三个专业方向: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方向、酒店管理方向、旅游景区经营与管理方向。从2012年开始,经过地充分行业调研和校企专家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决定旅游管理专业进行“旺进淡出”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教学进程安排 经过充分的调研后,将我院旅游管理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主要面向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及其他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初、中级旅游管理岗位,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掌

8、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熟悉国内外旅游法规和礼仪,具有生态文明意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旅游行业具有明显的淡、旺季交替的特性,在陕西地区每年的四月中旬至10月中下旬都是旅游旺季,11月至来年四月初相对为淡季。为此,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行“淡进旺出、阶段提升,政府参与、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1.5+0.25+0.5+0.25+0.5的六个学期、五个阶段的教学体系安排。从学生入学至第三学期结束为教学第一阶段,着力打造专业基础平台;第二阶段为第四学期的前六周,利用校内实训室增强学生专业技能,为旅游旺季专业实习做准备;第三阶段即学生第

9、四学期的4月至第五学期的10月实行渐进式的顶岗实习,本阶段学生主要在企业进行专业实训;第四阶段为第五学期的后12周,针对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校内基础理论提升;第五阶段为第六学期进行毕业顶岗实习,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职业素质,实现成功就业和创业。 (二)教学内容及培养措施 1、教学第一阶段,即第一至第三学期。实施专业基础教育,以公共必修课和主要专业基础课教学为主。在第三阶段顶岗实习前完成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和考证工作。 2、教学第二阶段,即第四学期的前半部分。利用校内实训室,针对顶岗实习的专业技能进行集中训练,强化技能素质,为第三阶段企业顶岗实习做好充分准备。 3、教学第三阶段,实行“淡

10、进旺出”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每年4月至10月的旅游旺季在企业顶岗实习。 (1)推行旅游景区、酒店和旅行社旺季顶岗实习轮替制度,确保旅游旺季企业岗位不缺人,专业教学流程不中断。 (2)每次实习都有专业教师带队,并与企业部门主管共同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每次实习实践结束后由专业教师主持召开主题总结会,巩固实习实践效果。 (3)细化旺季顶岗实习考核制度,建立质量监控体系。 4、教学第四阶段,即第五学期的后半部分。在旅游旺季结束后,学生回校学习基础理论,主要针对专业课学习,实现理论知识和校外实践的完美结合。 5、教学第五阶段,即第六学期。学生进行毕业顶岗实习,本阶段实行“阶段提升”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

11、1)第一阶段以熟悉岗位的服务技能和工作流程为主。 (2)第二阶段以提高岗位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为主。 (3)第三阶段通过轮岗、初级管理岗位锻炼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初级管理能力。 6、“政府参与”-借助政府资源、推动人才培养。 (1)校企合作的发展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参与有利于促进校企双方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2)政府主管部门对知名旅游企业比较了解,以政府为桥梁,学校可以找到最优质的合作企业,合作企业也可以借此获得政府的一些优惠政策。 (3)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充分调动政府和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7、“校企共育”-突出双主体培养,实现工与学结合。 (1)每年派出3-5

12、名专业教师,全程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并负责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事务的对接。 (2)在顶岗实习企业推行校外职业导师制度,对学生的实习进行有效地现场指导。 (3)学院与企业共同制定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考评细则,将企业的标准与学院的管理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养成自我管理、行为自律、遵规守纪的职业习惯,适应企业的管理规定和管理方式。 (4)构建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通过成立由校企双方组成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小组”和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基于岗位分析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在对旅游行业企业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导游、计调、酒店前厅及客房餐饮服务员、景区服务与管

13、理人员、办公室行政人员等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从旅游行业一线生产操作岗位任务分析和岗位能力分析入手,参照导游员和酒店服务员职业资格标准,与合作企业、订单企业合作构建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按照“社会人”、“职业人”的通用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和专业基本技能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和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设置课程,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合格员工的身份转化。根据旅游职业人才培养要求,基于就业为目的的旅行社、酒店、旅游景区三大主要渠道,在课程安排方面以以下岗位为主。 (四)构建“能力本位”、“双证融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为促进课程体系的科学化,旅游管理专业从四个方面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即“校企开发、岗位对接,

14、课证融通、分级建设”。 1、校企开发、课程共建 引入行业企业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按照实际岗位需求,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探讨课程设置。专业教师主要负责授课计划和教案等的编写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兼职教师主要负责教学情境的设计和课程实训环节的指导。 2、工作岗位与课程设置对接 针对岗位特点,校企专兼职教师共同分析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打破教材原有的体系结构,构建更为实用的课程体系。根据旅游市场需求,专任教师和行业兼职教师共同分析人才培养所面向的工作岗位。专任教师和行业兼职教师共同分析岗位的工作流程或工作任务。根据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确定岗位职业技能。根据岗位对职业技能的要求,共同确定课程的

15、设置。 3、课程设置与职业考证相融通 推行“毕业证+职业资格证”的双证书毕业制度,在课程设置中将专业课程与职业资格考试相结合,专业教学内容和职业标准要求相对接。专任教师到行业企业调研,获取旅游行业资格证书种类和级别。根据资格证书对于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共同探讨课程设置。在资格证书考试前,由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培训。 4、实行课程分级建设,重点建好精品课程 积极构建省级精品课程、院级精品课程、院级优质课程、院级合格课程建设体系,在分析课程性质的基础上,实行分级建设,优先和重点建设各级精品课程。分析课程内容,提炼课程特色,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确定课程建设的教学团队,包括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 建设好校内外实训基地,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三、改革成效 (一)课程体系更加适应高职教育发展要求 通过分析旅游企业的工作过程和职业岗位标准,校企双方共同构建全新的“岗位对接、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并带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编写、实践教学、考核方法、教学质量评估等一系列深层次改革,在同类高职院校中发挥带动作用。 (二)实训基地建设更加完善 建立和完善政、校、企合作机制,建成6个校内实训基地和实体经营性旅行社、酒店,建成12个校外实训基地。形成内外结合、数量充足、项目完整、质量较高、满足教学需求的旅游管理专业群实训基地。 (三)教师队伍优势更加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