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的欣赏特色——以拙政园为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895513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园林的欣赏特色——以拙政园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园林的欣赏特色——以拙政园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园林的欣赏特色——以拙政园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园林的欣赏特色——以拙政园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园林的欣赏特色——以拙政园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园林的欣赏特色——以拙政园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园林的欣赏特色——以拙政园为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园林的欣赏特色以拙政园为例【摘要】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 园林热”。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 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 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所以能正确体会和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对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中国园林艺术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以拙政园为例,通过具体对拙政园的造园和造景特色的分析举例来阐述中国古典园林的欣赏特色,从而进一步揭示中国造园艺术的灵魂所在。

2、【关键字】 中国园林 欣赏特色 拙政园【前言】中国古典园林。它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而又多采多 姿,极具艺术魅力,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在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了它深深的履痕,也为世界文化遗产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灿夺目的东方文明之珠。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中国园林之母”之称的拙政园充分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优势和特点,1.1筑山 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中国古典园林常常通过筑山来营造山林之美,从而寄托自己的精神追求。而在园林中常常通过筑山来丰富园中景致,达到合理自然地分割空间和增加景物层次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园林中常常可以看到各式的假山错落有致的分布在园林的各个

3、地方,使得整个园林增加了许多自然艺术气息,也使得园林更加和谐和富有自然之美,也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对对自然美的向往。在拙政园中更不乏各种假山的错落分布更为园林增加了几分情趣和美感。1.2理池 为表现自然,理池也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 活。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淼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人们 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芙蕖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 明月自然式园林也表现水的动态美,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池中有 自然的肌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

4、然。正因为如此,园林一定要省池引水。在拙政园中水系尤为的多,每个建筑都几乎临水而建,因此对水系和池的处理更尤为的灵活。 1.3植物 植物是造山理池不可缺少的因素。花木犹如山峦之发,水景如果离开花木也没有美感。自然式园林着意 表现自然美,对花木的选择标准, 一讲姿美,树冠的形态、树枝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树叶的形状, 都追求自然优美; 二讲色美,树叶、树干、花都要求有各种自然的色彩美,如红色的枫叶,青翠的竹叶、 白皮松,斑驳的粮榆,白色广玉兰,紫色的紫薇等; 三讲味香,要求自然淡雅和清幽。最好四季常有绿, 月月有花香,其中尤以腊梅最为淡雅、兰花最为清幽。花木对园林山石景观起衬托作用,又往往和园

5、主 追求的精神境界有关。如竹子象征人品清逸和气节高尚,松柏象征坚强和长寿,莲花象征洁净无暇,兰 花象征幽居隐士,玉兰、牡丹、桂花象征荣华富贵,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紫薇象征高官厚禄等。 古树名木对创造园林气氛非常重要。古木繁花,可形成古朴幽深的意境。至今,拙政园仍然保 持了以植物景观取胜的传统,荷 花、山茶、杜鹃为著名的三大特 色花卉。仅中部二十三处景观, 百分之八十是以植物为主景的景 观。如远香堂、荷风四面亭的荷 ( “香远益清”“荷风来四面” ; , ) 倚玉轩、玲珑馆的竹(“倚楹碧 玉万竿长”,“月光穿竹翠玲珑”);待霜亭的桔(“洞庭须待满林霜”); 听雨轩的竹、荷、芭蕉(“听雨入秋竹”,“

6、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 一家声”);玉兰堂的玉兰(“此生当如玉兰洁”);雪香云蔚亭的梅(“遥 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听松风处的松(“风入寒松声自古”),以 及海棠春坞的海棠,柳荫路曲的柳,枇杷园、嘉实亭的枇杷,得真亭的松、 竹、柏等等。1.4建筑 古典园林都采用古典式建筑。古典建筑斗拱梭柱,飞檐起翘,具有庄严雄伟、舒展大方的特色。它不只 以形体美为游人所欣赏,还与山水林木相配合,共同形成古典园林风格。 园林建筑物常作景点处理,既是景观,又可以用来观景。因此,除去使用功能,还有美学方面的要求。 楼台亭阁,轩馆斋榭,经过建筑师巧妙的构思,运用设计手法和技术处理,把功能、结构、艺术统一于 一体

7、,成为古朴典雅的建筑艺术品。它的魅力,来自体量、外型、色彩、质感等因素,加之室内布置陈 设的古色古香,外部环境的和谐统一,更加强了建筑美的艺术效果,美的建筑,美的陈设,美的环境, 彼此依托而构成佳景。正如明人文震亨所说:“要须门庭雅洁,室庐清靓,亭台具旷士之怀,斋阁有幽 人之致,又当种佳木怪箨,陈金石图书,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 园林建筑不像宫殿庙宇那般庄严肃穆,而是采用小体量分散布景。特别是私家庭园里的建筑,更是形式 活泼,装饰性强,因地而置,因景而成。在总体布局上,皇家园林为了体现封建帝王的威严,和美学上 的对称、匀衡艺术效果,都是采用中轴线布局,主次分明,高低错落,疏朗

8、有致。私家园林往往是突破 严格的中轴线格局,比较灵活,富有变化。通过对、呼应、映衬、虚实等一系列艺术手法,造成充满节 奏和韵律的园林空间,居中可观景,观之能入画。当然,所谓自由布局,并非不讲章法,只是与严谨的 中轴线格局比较而言。主厅常是园主人宴聚宾客的地方,是全园的活动中心,也是全园的主要建筑,都 是建在地位突出,景色秀丽,足以能影响全园的紧要处所。厅前凿池,隔池堆山作为对观景,左右曲廊 回环,大小院落穿插渗透,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空间。拙政园中园部分,就是这样一个格局,以 “远香堂”为主体建筑,布置了一个明媚、幽雅的江南水乡景色。 古典园林里通常都是一个主体建筑,附以一个或几个副体建筑,中间

9、用廊连接,形成一个建筑组合体。 这种手法,能够突出主体建筑,强化主建筑的艺术感染力,还有助于造成景观,其使用功能和欣赏价值 兼而有之。1.5书画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是在幽静典雅当中显出物华文茂。“无文景不意,有景景不情”,书画墨迹在造 园中有润饰景色,揭示意境的作用。园中必须有书画墨迹并对书画墨迹作出恰到好处的运用,才能“寸 山多致,片石生情”,从而把以山水、建筑、树木花草构成的景物形象,升华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墨迹在园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题景、匾额、楹联、题刻、碑记、字画。匾额是指悬置于门振之上的题字 牌,楹联是指门两侧柱上的竖牌,刻石指山石上的题诗刻字。园林中的匾额、楹联及刻石的内容,多数

10、 是直接引用前人已有的现成诗句,或略作变通。如苏州拙政园的浮翠阁引自苏东坡诗中的“三峰已过天 浮翠”。还有一些是即兴创作的。另外还有一些园景题名出自名家之手。不论是匾额楹联还是刻石,不 仅能够陶冶情操,抒发胸臆,也能够起到点景的作用,为园中景点增加诗意,拓宽意境。 书画,主要是用在厅馆布置。厅堂里张挂几张书画,自有一股清逸高雅、书郁墨香的气氛。而且笔情墨 趣与园中景色浑然交融,使造园艺术更加典雅完美。2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中国早在步入春秋战国时代,就进入和亲协调的阶段,所以在造园构景中运用多 种手段来表现自然,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理

11、想境界,以取得自然、淡泊、恬静、含 蓄的艺术效果。构景手段很多,比如讲究造园目的、园林的起名、园林的立意、园林的布局、园林中的 微观处理等。在微观处理中,通常有以下几种造景手段,也可作为观赏手段。 2.1抑景 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 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魅力。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在拙政园的入口处就做了抑景处理。 2.2添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

12、 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 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 2.3夹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它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 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 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2.4对景 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堂、山、桥、树木 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 台、楼、阁、榭,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 对景。 2.5框景 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

13、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 这便是框景。拙政园更不乏框景的例子。 2.6漏景 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 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 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做漏景。 2.7借景 大至皇家园林,小至私家园林,空间都是有限的。在横向或纵向上让游人扩展视觉和联想,才可以小见 大,最重要的办法便是借景。所以计成在园冶中指出,“园林巧于因借”。 拙政园中,从东园走过中园洞门,人在倚虹亭边刚立定,导游就会向你介绍该园借来园外之景的神来

14、之笔。此时,游人沿古典建筑、花草树木让出的视线走廊,掠过荷池、曲桥,就能看到不远处一座玲珑宝塔的大半个身段。这璀璨之塔,倒映池中,步履即近,令人神往。 其实,这是园外1.5公里处报恩寺内的北寺塔。此座三国时建起的佛塔已有1700多年历史了。有着500余年园龄的拙政园,当年造园借用此景,不仅巧补了私家园林不能造塔之缺,还让人在西望中觉得园景更加幽深起来。3小结 拙政园的空间营造中,运用了对景、隔景、障景、框景、空间渗透、虚实相生等多种造 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中拓展无限的时空观念,犹如一幅绵延不断的山水画,感性的气氛与 脱俗的浪漫主义情调始终弥漫在“宛自天开”的山山水水之中。 除此之外,拙政园中还通过人与空间的交流,营造了一种物我同一的境界。与谁同坐轩 里,人与清风、明月对酒;留听阁内,人与残荷互语。园林空间的关键便在于将人与各种景 物联系起来,尽管这些景物不尽相同,却都同样与人的感受发生关系,从而进一步让人对该 场所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 由此看来, 拙政园的空间构成不仅注重了小桥流水的物质空间, 还注重了人与空间交流 的精神空间, 这就使我们认识到, 只有物质空间与精神空间相结合的空间结构才能够真正打 动人。因此,尽管现代城市公园的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与中国古典园林相比,已经发生了变 化,但是指导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空间营造手法和特点仍然对现代城市园林建设具有借鉴、 参考、指导价值。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