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校内校外互补实训教学基地建设的实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896337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校内校外互补实训教学基地建设的实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校内校外互补实训教学基地建设的实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校内校外互补实训教学基地建设的实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校内校外互补实训教学基地建设的实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校内校外互补实训教学基地建设的实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校内校外互补实训教学基地建设的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校内校外互补实训教学基地建设的实(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职业教育水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教学资源库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校内校外互补”实训教学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是全面提高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训练平台。高水准和具有一定规模的实训基地,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资源,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关键所在,在高职院校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目前,总体来看,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

2、建设还没有把企业的生产和学校的教学有机地融合起来, 存在着实训基地建设目的不明确、计划不周全,基地建设及运行管理机制与教师培养不同步,实训基地产学结合没有落实,实训基地利用率低等问题。据有鉴于此, 我们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新模式,并提出了建设“校内校外互补”实训教学基地,校内基地强调生产性、校外基地强调教学性,使两者互相补充、共同发展的思路。1 “校内生产性、校外教学性”实训基地1.1 “校内生产性、校外教学性”实训基地目标的提出创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新模式,是提高高职人才专业技术水平和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在国内,高职教育校内生产性

3、实训基地的建设刚刚起步,高职院校在探索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以下一些问题。(1)教育教学的稳定性与企业生产任务市场变动性的矛盾。高职教育是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组织实施的,具有稳定的模式。而企业生产是以经济效益作为目标,围绕市场需求进行的,会随着市场的变动实时调节所生产产品的种类、数量等。因此,会产生生产波动性与教学稳定性的矛盾。(2) 高职技能人才培养的训练性与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矛盾。高职教育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最高目标,在实训过程中允许一定程度的原料耗费,而企业生产是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要求尽量节能减耗,二者存在差异。(3)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生产性实训的适应性

4、问题。高职院校现有的部分专业教师脱离实践,缺乏生产实践经验和专业素质,不适应生产性实训教学的要求。针对以上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因校制宜”“因企制宜”推进高职实训教学改革。由此,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基本思想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建设“校内生产型、校外教学性”的实训基地建设的新模式。1.2 实训基地“校内生产性、校外教学性”的内涵1.2.1 校内生产性所谓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就是学院充分利用自身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等有利条件,利用院校场地在校内创办的具有企业性质、按照市场规律运作、与设置专业相关的公司或工厂。在这里,可组织安排相关专业一定数量的学生参与生产性质的顶岗

5、实习活动4。对于“什么样的实训才是真正的生产性实训”这个问题,目前社会上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相对于一般的消耗性实训,生产性实训必须有企业参与,必须做到校企合作,生产出有形或无形的“产品”;另一种观点认为,只要把企业真实的设备、工具、环境、任务搬到校内实训室, 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生产出一定的“产品”,实训的过程与实际工作的操作过程完全一致,即实训室已经具有产品生产、加工的功能,也可以认定为生产性实训基地5。其实,无论是必须有企业参与还是学校自己创办企业,目的都是培养高技能的人才。只要实训基地能够做到理论教学与现场实训相结合,使学生能有效地学到基本技能、最终生产出产品和

6、实训,都可称为校内生产性实训。这种模式有助于高职院校构建具有产学研结合特点的、以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模式,而且这种模式是不断发展的,不能简单地把它看成是一种固定框架。具体的做法是,在某些可实施的项目上,学校与企业通过校企合作,由学校提供场地,企业出资、出产品建设部分实践教学场所。企业投入的设备,由学院进行维护、保养和管理,企业定期进行更换。在校内的实训注重生产性,旨在让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产中,得到实际操作的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1.2.2 校外教学性校外实训基地是对校内实训基地设备、场所和

7、功能缺陷的有效补充,能有效解决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所需经费和空间不足的问题。每所职业院校都有不同的专业,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特殊性,不可能都建立一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而且学校是以培养技术人才为主的公益性的单位,对于一些投资较大、学生参与度小,且校内条件达不到要求的项目,可根据专业特点,充分利用现有的生产实验条件,在企业内部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在校外的实训,应强调教学性。让企业的技术骨干对学生进行讲解,校企合作指导学生,并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过程质量管理。学生通过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实习,可熟悉行业先进设备、技术流程和生产工艺,掌握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接受现代企业文化,取得实际工作经验,巩固、强化理论知

8、识和实践水平,提高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社会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在这些合作模式下, 教师也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解决企业生产中的难题。同时,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训场地,并将学校作为企业的研发基地。学校教师可以此为依托,把企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 进行技术攻关。校企双方真正做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实现利益对接。2 校企合作,共建“校内校外互补”实训基地的探索2.1 “校内校外互补”实训基地的设施建设积极利用校企合作的机会,以“校内生产性、校外教学性”思想为指导,结合黄河水院环境监测专业的特点,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2.1.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学院聘请企业生

9、产一线技术人员,参与实训基地的方案论证与建设,依据生产单位环境监测与环境治理作业流程和“真实的”生产环境,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携手企业,建成校污水处理厂、环境监测实训室和环境工程实训室,共同开发环境监测、水处理技术、环境工程设备安装运行维护等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的生产性实训项目。学院水处理实践教学基地由污水处理厂、水处理实验室、水质分析实验室、水文测验实验室等5 部分组成。该工程由原煤炭工业部郑州设计研究院设计,河南水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施工。污水处理厂主要承担污水处理生产任务,同时可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水处理实验室、水质分析实验室、水文测验实验室主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同时为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提供服

10、务,也可承担一定的科学研究任务。学院水处理实践教学基地不仅能充分体现校内生产性的特点,而且还把生产、教学、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了高职教育的特此外, 我们还与河南省源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利用校内实训室,建设为开封市区及周边地区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服务的“在线自动监测比对”实验室。根据环保公司急需环保设备安装人员的需求,与永煤集团开封中环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共同设计建设了校内水处理设备拆装实训室。2.1.2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一方面应满足校内不易实现的实践条件要求,满足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的互补性要求,为顶岗实习创造条件;另一方面,按照教学要求,应在校外实习基地安排教学

11、项目、指导教师、教学条件,并实施相应考核与管理。我们利用本地有利资源,与开封市环境监测站、普华紫光净水中心、开封市第三水厂、开封中环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训基地,构成校内强调生产性、校外强调教学性、“校内校外互补”的实训体系。校内的实训室可以为生产单位提供服务,校外的实训基地可以为学生实践提供支持。2.1.3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为项目化教学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支持与保障。项目化课程在教学实施中实现了“教、学、练、做”一体化,将学习融于生产过程之中,为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功能,对学生开展了环境监测工、化学分析工、污废水处

12、理工等技能鉴定,面向社会开展培训与服务。2.2 相应教学体系的建设2.2.1 创建适合“校内校外”实训的课程体系黄河水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采用项目化教学,通过专业调研、工作任务分析、内容分析、学习项目设计、教学材料开发、教学过程与反馈这六个流程,建设环境监测,化学检验,水处理,环境工程设备选型、安装与运行维护,固体废物处置与利用,大气污染控制,环境微生物技术应用,环境影响评价等8 门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项目课程。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通过专业调研和邀请企业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参与等方式,共同确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工作岗位、业务范围和工作领域,分析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任务和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13、要求,构建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2.2.2 建立适合“校内校外”实训的评价体系在课程考核方面,应按照课程类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考核、认证方法。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公共课程)和专业基本技能课程由校内教师考核;专业核心技能课程采用“课程考核职业技能认证”的方式进行考核;实习、实训由校内外指导教师共同考核,以校内指导教师为主;顶岗实习由校内外指导教师共同考核,以校外指导教师为主。在技能认证方面, 登记项目涵盖了专业面对的职业岗位,将职业标准或技术等级标准融入相关课程。课程结束后,参照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方式,由学院统一组织考核认证。考核认证分为不合格、合格、精湛3 个等级,合格与精湛等级

14、直接记入技能证书,不合格者可以申请重新认证,凡重新认证者,精湛技能证书中应有所反映,以此引导课程体系切实融入职业岗位要求。2.2.3 合理配置实训设备实训设备的配置应与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 以通用、实用为原则,重点解决好数量不足、实习工位短缺等问题, 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足够时间的高质量实际操作训练。实训设备的配置还应与专业特点相结合,根据专业要求,最大限度地开发相关的实训项目, 确保实训设备的利用率,以此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同时还要做好实训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保证设备正常运作。2.2.4 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应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教师的比例。同时还应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提高在校专职教师的综合素质。例如,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环保部组织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水处理、空气质量、在线监测)运营师资培训及水利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的水环境监测考评员培训;根据专业教师的发展方向,与生产单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