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精讲优练课型)课时提升作业七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90892052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61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精讲优练课型)课时提升作业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精讲优练课型)课时提升作业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精讲优练课型)课时提升作业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9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精讲优练课型)课时提升作业七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9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精讲优练课型)课时提升作业七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精讲优练课型)课时提升作业七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精讲优练课型)课时提升作业七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馨提示: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此套题为 WordWord 版,请按住版,请按住 Ctrl,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 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 Word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课时提升作业 七七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5(45 分钟分钟 100100 分分) )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56 分) 近来,一个词很热,它就是“广场舞” 。一面是挥汗如雨、激情四起 的舞者,另一面是饱受折磨、不堪其扰的居民,甚至有些地方矛盾激化。 据此回答 1、2 题。 1.“

2、广场舞”流行于广场,反映出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是( ) A.城市污染严重 B.城市化水平过快 C.城市人口增长过快 D.城市基础服务设施不够健全 2.导致舞者与居民矛盾激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离居民区较近,噪音扰民 B.城市人口素质亟待提高 C.城市居住用地紧张 D.城市环境恶化 【解析】1 选 D,2 选 A。第 1 题, “广场舞”流行于广场,反映出城市化 过程中的问题是城市基础服务设施不健全,人们缺少休闲、娱乐的场所。 城市污染严重、城市化水平过快、城市人口增长过快与“广场舞”流行 于广场无直接关联。第 2 题,导致舞者与居民矛盾激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广场舞场地离居民区较近,噪音扰民。

3、城市人口素质、城市居住用地紧 张、城市环境恶化等不是矛盾激化的最主要原因。 (2017邯郸高一检测)“半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 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 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 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我国在 2010 年前后进入了“半城市化”阶段, 随之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至少需要 20 年时间才能逐步解决。据此回答 3、4 题。 3.“半城市化”给乡村带来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 A.用地紧张B.农业发展缓慢 C.老龄化程度加剧D.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4.在解决“半城市化”问题的过程中( ) A.城市人口比

4、重会短暂下降 B.城市住宅用地面积会扩大 C.农村剩余劳动力会增加 D.技术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 【解析】3 选 C,4 选 B。第 3 题,根据材料, “半城市化”表现为农民已 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主要迁移人口是劳动力人口,导致乡村 老龄人口比重增大,给乡村带来的主要社会问题是老龄化程度加剧。第 4 题,在解决“半城市化”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解决的是住房问题,所以 城市住宅用地面积会扩大。 首届中国国际生态城市论坛在天津滨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其主题 为“生态城市与绿色复苏” 。生态城市是目前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 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 则。据此

5、回答 5、6 题。 5.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 B.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C.城市所在地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条件太差 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最彻底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 6.将天津建设成为生态城市的合理措施有( ) 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控制城市化进程 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 集中布置城市用地 分散城市职能 A.B. C.D. 【解析】5 选 B,6 选 A。第 5 题,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主要是因为城 市人口大量增加,工业大量排放废弃物,而这些已超过城市环境的自净 能力。第 6 题,生

6、态城市在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非常注重生态环境的建 设,可以通过增加城市绿地面积,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限制高耗能、 高污染产业的发展,分散城市职能等途径来实现。 (2017东莞高一检测)网约车是出租汽车的一种形式。据统计,一 辆出租车或网约车占用城市道路资源相当于 1520 辆私人出行小汽车, 一辆公共汽车占用城市道路面积 65 平方米,而运能相当的 60 辆小汽车 占用 1 600 平方米城市道路。结合下表回答 7、8 题。 佛山市 20142016 年前 3 个季度通勤日晚高峰交通情况 2014 年2015 年2016 年 拥堵指数 6.436.766.95 平均时速 24.93 km/h2

7、2.95km/h21.73km/h 7.结合题中材料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公共汽车比私人小汽车运能大,灵活性更好 B.网约车占用道路资源比私人小汽车大 C.近 3 年来佛山通勤日晚高峰交通拥堵日益严重 D.近 3 年来佛山通勤日晚高峰交通拥堵可能与网约车有关 8.为了更好地解决佛山的城市拥堵状况,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 A.公共汽车占用道路资源少,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B.鼓励私人小汽车以“拼车”方式出行 C.合理规划道路,建设立体交通枢纽 D.大力发展网约车,以便充分利用城市的道路资源 【解析】7 选 A,8 选 D。第 7 题,从材料中看到公共汽车比私人小汽车 运能大,但是灵

8、活性没有私人小汽车好;网约车占用道路资源相当于 1520 辆私人出行小汽车,占用道路资源比私人小汽车大;表中数字显 示近 3 年来佛山通勤日晚高峰交通拥堵日益严重;网约车占用城市道路 资源相当于 1520 辆私人出行小汽车,近 3 年来佛山通勤日晚高峰交通 拥堵可能与网约车有关。第 8 题,公共汽车占用道路资源少,应优先发 展公共交通;鼓励私人小汽车以“拼车”方式出行,可以减少道路上的 汽车数量;合理规划道路,建设立体交通枢纽,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大 力发展网约车,占用更多道路资源,增加交通拥堵,不可行。 【补偿训练】 下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活动小组根据收集的数据资料绘制的当地 城市 20

9、世纪 80 年代以来的气温、降水和地下水水位关系示意图。读图, 回答(1)、(2)题。 (1)指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活动小组绘图时出现的一处错误( ) A.降水总量 B.气温柱状图 C.地下水水位变化 D.降水柱状图 (2)关于该城市在规划建设过程中,不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大地下水的开采量 B.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 C.合理规划城市排水系统 D.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解析】(1)选 C,(2)选 A。第(1)题,随着降水总量减少和气温的升高, 该地的总水量减少,而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量增大,故地下水水位应 呈下降趋势。第(2)题,大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面沉降等问题,此措施 不可取。 (20

10、17大庆高一检测)下图示意我国大部分城市道路两侧绿化种植 池现状,针对当前的城市问题有环保学者提出设计建议(右图所示)。回 答 9、10 题。 9.环保学者提出的设计建议主要解决的是城市( ) A.热岛问题B.内涝问题 C.拥堵问题D.大气污染问题 10.右图中若路面、种植池宽度均相同,下列城市的路缘石高度最大的可 能是 ( ) A.高雄市B.重庆市 C.北京市D.乌鲁木齐市 【解析】9 选 B,10 选 A。第 9 题,由图可知图中种植池低于路面,有利 于路面排水和下渗,可以缓解内涝问题。第 10 题,四个城市中高雄属于 热带季风气候,重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乌 鲁木齐

11、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高雄降水最多且降水频率更高,更易发生 大面积积水,所以路缘石高度最大。 【补偿训练】 下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 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 ) A.B. C.D. (2)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 A.兴建污水处理厂 B.疏浚河道、完善排水系统 C.加强道路建设 D.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解析】(1)选 A,(2)选 B。第(1)题,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 线包括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曲线洪峰 出现最

12、早最高,是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曲线洪峰出现最迟最低, 是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第(2)题,防治城市内涝,就是加快城市内 地表水快速顺利流出城市,结合选项可知疏浚河道和完善排水系统满足 要求。 下图为城市住宅用地的两种布局模式。读图回答 11、12 题。 11.下列关于两种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模式有助于功能混合布局 B.甲模式有助于节约城市用地 C.乙模式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D.乙模式有助于节约建设成本 12.城市住宅用地布局从“大院式”向“街区式”转变的影响有( ) A.增加住宅小区公共空间B.人口向城市中心迁移 C.扩大城市绿地面积D.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解析】11

13、 选 C,12 选 D。第 11 题,街区模式道路与住宅区混合布局, 有助于节约城市用地,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但会导致建设成本提高。第 12 题,小区没有围墙,道路与小区内部道路联通,方便交通,增加城市 土地利用效率。但不会增加住宅小区公共空间,与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人口迁移无关。 (2017潍坊高一检测)下图为我国北方某特大城市规划图,图中环 形为现在的环形道路,箭头为新规划事项,读图回答 13、14 题。 13.图中新规划的事项最可能是城市的( ) A.过境干道B.地铁网络 C.通风廊道D.工业迁移方向 14.该新规划事项的主要目的是( ) 绿化美化市区环境 缓解市区的雾霾问题 缓解市区交通

14、拥堵问题 减轻市区的热岛效应 A.B.C.D. 【解析】13 选 C,14 选 B。第 13 题,图中新规划的事项穿过市区,延伸 方向整体上是西北-东南方向,与季风对吹方向接近,最可能是城市的通 风廊道。过境干道不会穿过市区。地铁网络主要在市中心区,不会通到 郊外。工业迁移方向不会经过市区中心。第 14 题,该新规划事项的主要 目的是使空气流通,缓解市区的雾霾问题,对。对绿化美化市区环境 作用不大,不是主要目的,错。不能缓解市区交通拥堵问题,错。 空气流通,利于减轻市区的热岛效应,对。 【方法技巧】数字法总结城市环境问题 (1)一大后果产生逆城市化现象。 (2)两大原因人类产业活动密集;长期高

15、强度的工业生产。 (3)三大“病症”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 失业人数增加。 (4)四大措施开发新区,建设卫星城;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城 市管理;提高城市绿化面积,美化环境;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加快住房 建设。 二、非选择题(共 44 分) 15.读某城市 1970 年、1992 年和 2012 年相同比例尺平面示意图,完成下 列各题。(20 分) (1)此图反映了该地区的_过程。该过程的特点是什么? (2)该城市 19701992 年的变化体现在城市规模扩大,城市 _区增加,新出现了_区(功能区)。 (3)19922012 年该城市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郊区出现了_城、绿

16、 化带和高速公路。该城市未来变化的主要趋势是_。 (4)该过程中给城市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主要有: _、_、_ _和城市社会问题。 【解析】第(1)题,图示城区规模扩大,反映的是该地的城市化过程。该 过程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导致城市用地规模扩 大。第(2)题,对比 1970 年和 1992 年图,该城市的工业区增加,并新出 现了商业区。第(3)题,2012 年在城市周围出现了小城区,表明郊区出现 了卫星城,并有绿化带和高速公路,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出现郊区城市 化。第(4)题,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排放的废弃物越来越多,易引起城 市环境问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易出现城市交通问题、住房拥挤 等。 答案:(1)城市化 城市人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