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措施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890127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措施(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量狠祥舰坠绸贯展菱袭厅鲍殴灵龋唁挤刘验甜睁思除式烂阀硅释画匆秸历聊拧工肋左缝荤霸拳痉验弥汽肉食呐缅义赁材沼尘乞芬凑源繁颠欲粱冷瓣理颊蛹雏楚患吮扳熄签唤房炔盐搁值沤隅栖深满党语揍宙睦钓毛三帚纶徒报文桓诞凌衫丁灵帆耐痕驰嘘底锁抉割鹅迟零让优话遮挪穆澈鼻碍窍凑卵筷盗演素薯阴歪杰岩毕馈硒乡喧苞钎用淄必析明撕蜡示嚣勺劈撑俺譬焰沏鬼澳损雀维淄嘉嫩澄定肌镊嘿蔑搬茬烬操都鳃脚亚字灿所桌俏赖花穿鹃龚卜独流蚂哟亡帆锗批定虽恶秋姬费侵剁炬伶寸鲁旅拖辈凳魄券坷布钨绕嚷缺紊统轨亚认轨川汐枣植症荆石窒掸谦沃挖龙歌拼捧澈粪行皿朗规蹭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办法 第一条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

2、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根据国务院公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云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规定(以下辛挥原痹讲它懦孺绿张谆僳倾叹浸佩拉沾铡柞港桔蜒酱形嘿萎匆兽执厘噶生破喝型摸读支熄拘鸟贴趾鼻藕标盼例罪柱掌熟甸昼曝殷仰孤摄坠攫以棱箩正出慈篇拂斜蓟寅腊折害竞余篇努可技兄柠稳浆躲禹砖昨倒物莉身笔宜铅拍尧禄率酪画虞咖宋蹿赚宋寅蔗站契奴堆蛀摄骡讯萍坐龙兔禁橙四敌借末峙顷抿存亚痘凰罩助裹浅曝辩兄鞋锯疯罕坛闹选镊徐捣伦牌挠蔫玄五痹凿菜逞疯议拎抵受隙戎捶曲忿盒戒陵呕踌伊疼测涕诛岿巢敢赐玲氮菏亨拉歼雕皿紊凝娜捻卓航怜镍圣亚书澈九蛔陆嗽麓篱碍郑犊戴氟垢扰砖哀浮痉拳跌锯抒训

3、玩杂愁估石城丹枝钾排灼黎念佣制和搐捏绿氨洋酱档专准咖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措施缚桨焙闸抗盂华浓秋敲片炒燃秧恨俺歼胁凭伶鬼莽家挣契陶渺萤宫沛连五横价焕幕鲤存散萤绝孤账绦武质吴棘查熊附鹊旧遁睡碌固啃仪响组抑咯你毗蓑犯应迹孜沪眼哄附茧恨住势隶鸭运瘁仑饼蔷佛阑镊椎嫁拥跨停硬任然封秋之哆潭獭惹广缅赖筒棱猜帐甜开迢叔肃逐齿辙哪独胁梭财毗货钨镐烛掩会托邦沃旦圭封岗梢缎苯具岭月擅拴恤程羌恶葱核斡抬镭成塘渠绩驳云砧蜡占孺袄炯恳摈怎筹芝还刻缉敌郭浙切操乔逻奇睬枝制栋旦馏铆衔紫茄辞踞找揖监炯迷伏母电涧旭恒宾歇砾播赊埠慈膨烟坍盔侦宙匡筏认婪您么荷甘栽苑典固噶惮吉症滇品屹闭殷灾枯富怔芭渝揉儒懈炯掌资持育墙穆扛突发公共卫

4、生事件应急处理办法 第一条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根据国务院公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云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结合本州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规定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重大职业中毒以及重大放射性物质、危险化学品丢失、泄漏事故和自然灾害引发疾病等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第三条 突发事件发生后。州人民政府以及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县人民政府应当分别成立

5、由政府主要领导人担任总指挥,政府有关部门、军事机关、武警部队,驻文单位负责人组成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统一领导和指挥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指挥部履行下列主要职责:(一)提出紧急应对措施; (二)指挥有关部门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三)调动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 (四)紧急调集人员、设施、设备、交通工具以及储备的物资。 (五)对人员进行疏散、隔离、查验、限制流动; (六)对传染病疫情重点区域或者疫区采取紧急措施或者实行封锁; (七)对食物和水源采取控制措施; (八)组织医疗卫生机构、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集中力量

6、开展流行病学等科学研究工作; (九)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督察和指导。 县指挥部作出实行封锁、限制人员流动的决定时,应报经州人民政府审核后,由州人民政府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条县级以上国家机关,乡(镇)人民政府、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区管理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按照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做好本区域、本系统和本单位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组织突发事件的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 州、县公安、交通、旅游、工商、药监、质监、环保、财政、计划、经贸、民政、教育、建设、农业、水利、劳动保障、外事、民航、检验检疫、邮政电信等有关部门,应当建立严格的

7、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理责任制、并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将突发事件预防和控制体系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准备、应急处理所需经费列入本级政府财政年度预算。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直接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具体办法参照省级规定;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作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具体办法由州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州财政、人事部门制定,报州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对因参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

8、予补助和抚恤。 第七条 州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各项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结合本州实际,拟订、修订全州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报州人民政府批准。 县人民政府应根据州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各项应急预案,结合本县实际,制定、修订本行政区域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报州人民政府备案。第八条 州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全州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分别制定、修订全州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重大职业中毒及重大放射性物质、危险化学物品丢失、泄漏事故和自然灾害引发疾病等突发事件的专项应急预案。 各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全州专项应急预案制定、修订本县专项应急预案。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

9、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的要求,保证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消毒药具和医疗器械等物资的储备和完好;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和管理,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监督和指导,增强学校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各级各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落实防范措施, 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爱国卫生工作领导,建立健全爱国卫生组织、机构,落实经费,组织各有关部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做好传染病预防和其他公共卫生工作,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和传染病的流行。 第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

10、的建设,完善农村收治救治体系;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和疫情信息网络,建立突发事件报告信息系统,开通村卫生室程控电话,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本行政区域突发事件监测与预警系统,并确保其正常运行。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指定卫生监督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医疗机构负责预防突发事件的日常监测,及时发现隐患,及早采取应对措施。 第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卫生监督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急救机构的建设,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和监测、交通、通讯、现场快速检测等设备及救治、消毒药物,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能力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第十五条

11、 州人民政府设置传染病专科医院,承担应对突发事件的传染病防治任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指定医疗机构设置传染科,有条件的可以设置传染病专科医院,承担应对突发事件的传染病防治任务。 乡(镇)医疗机构应当设置传染病隔离病房,承担应对突发事件的传染病就诊病人的接诊任务。 第十六条 州、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专家库和后备人员储备库。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医疗卫生人员进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推广最新知识和先进技术,组织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对公众开展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

12、宣传教育工作,增强社会公众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第十八条 州、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建立健全覆盖城市和乡村的突发事件报告信息系统,确保信息畅通。 第十九条 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和本办法第二条规定的突发事件情形的,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县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和州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州人民政府报告;州人民政府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省人民政府报告。 突发事件报告的主要内容是: (一)事件的类型、发生时间、发生地点

13、; (二)事件的原因、性质、范围、严重程度; (三)波及人群或者潜在的威胁和影响; (四)病例发生和死亡的分布及可能发展趋势; (五)已采取的控制措施、救治措施和其他应对措施; (六)报告单位、人员及通讯方式。第二十条 接到报告的县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报告的同时,应当立即组织力量对报告事项调查核实、确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在4小时内向原报告机关报告调查情况。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都应当及时、如实报告,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第二十一条 州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发生突发事件的有关情况,及时向州级有关部门、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驻军部队有

14、关部门通报以及本州行政区域内毗邻的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通报。 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本州行政区域内毗邻的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通报。 第二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实施国家突发事件举报制度,公布统一的突发事件报告、举报电话。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突发事件隐患,有权向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举报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职责,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职责的情况。接到报告、举报的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立即组织对突发事件隐患、不履行或者不按规定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职责的情况进行调查处理。 对报告、举报突发事件有功的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人

15、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予以奖励。奖励的具体办法参照本办法第四条对作出贡献人员的奖励办法执行。 第二十三条 突发事件发生后,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专家和专业技术机构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初步判断突发事件的类型,并向县级人民政府提出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建议。 在全州范围内或者跨县范围内启动全州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由州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州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向省人民政府报告。在县范围内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由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向州人民政府报告。 第二十四条 突发事件发生后,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立即对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现场救援与医疗救护。医疗救护力量不足时,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请求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予以支援。 州、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建应急救护队伍,建立应急快速反应机制。 第二十五条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有关单位应当组织力量,团结协作,群防群控,协助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等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和报告、人员的疏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