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在我国实施研究与开发战略的思考概要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888413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国公司在我国实施研究与开发战略的思考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跨国公司在我国实施研究与开发战略的思考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跨国公司在我国实施研究与开发战略的思考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跨国公司在我国实施研究与开发战略的思考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跨国公司在我国实施研究与开发战略的思考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跨国公司在我国实施研究与开发战略的思考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国公司在我国实施研究与开发战略的思考概要(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跨国公司在我国实施研究与开发战略的思考2001-03-13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戴志敏摘要:跨国公司在我国进行研究与开发投资已成为近年来引进外资的一种新形式。本文分析了跨国公司在我国实施技术开发的表现形式,探讨了这种现象的内在和外在原因,提出要重视并认清跨国公司的技术研究与开发战略及其对中国经济的现在和未来所可能产生的影响,从而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研究与开发(RD)是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是一个企业或国家技术创新潜力的重要指标。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引进外资的扩大,许多跨国公司已不满足于单纯的投资于生产和销售领域,其触角已扩展到直接在我国投资设立研究与开发机构,面对跨国公司咄咄逼人的

2、态势,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并制定相应的对策。一、跨国公司在我国进行RD战略的表现形式(一)在中国建立研究机构跨国公司在中国大陆的投资,由加工、制造等领域,逐渐向培训、分销乃至研究开发等知识型服务领域延伸,其中设立研究开发机构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对中国大陆投资的新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到1997年5月,全国与国外、境外合资办的研发机构约有56个,其中以中科院和大学系统为多,这些新近成立的研发机构大多从事通讯、计算机、软件、网络系统、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1998年,世界计算机行业两大巨头相继在中国建立研究机构:5月,英特尔公司宣布在未来5年注册5000万美元,在上海成立英特尔研究发展机构;微软公司则于

3、1998年底在北京中关村成立了未来规模在100人左右的微软中国研究院,准备在6年中投资8000万美元”。来自美国纽约的世界周刊1999年11月28日报道:在中国建立研究中心的跨国公司,有来自美国的IBM公司、微软公司、英特尔公司、杜邦公司、摩托罗拉、朗讯、3M等,也有来自加拿大、日本、欧洲的国家或地区的跨国公司。跨国公司的研究开发机构集中在北京和上海,其主要原因是这两座城市汇集中国著名高校、科研院所,代表中国最高科研水平。此外两地拥有先进的基础设施、交通发达、信息交流通畅、政府工作高效,而且规范。这些研究机构可以及时了解技术发展动态,又可以了解政府的政策,并且可以获得政府提供的良好服务。(二)

4、争夺中国优秀人才在中国建立研究机构只是跨国公司整个策略的一个部分(当然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争夺中国最优秀的人才也是这项策略的重要目的之一。如果跨国公司能够在中国获得最优秀的人才,那么它们在中国将不会遇到有竞争力的企业,中国的市场也就是它们的。为此跨国公司采取多种手段,通过多种渠道通过中国国有企业争夺中国优秀人才。跨国公司对中国的人才投资不再仅仅依靠高薪待遇挖“现成的人才”。现在跨国公司把目标转向名牌大学的学生,通过推行一些教育计划,或者竞赛项目,吸引中国的学生加入这些计划,使这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跨国公司产生好感。比如微软中国研究院推出“微软学者计划”,每年从各大学挑选10名计算机专业优秀博士

5、生,授予“微软学者”称号,并资助出国学术活动。不仅如此,跨国公司甚至已经开始把目光投向年幼的孩子,从争才到寻苗。比如美国摩托罗拉公司2000年启动了“希望之星奖学金”,负责这一项目的摩托罗拉人士称,他们将由单纯的救助转向人才的培养;美国英特尔公司和中国科协达成正式协议,资助中国最年轻的优秀学生到美国参加2000年5月举行的“小诺贝尔奖”的英特尔科学天才选拔赛;软件业最著名的跨国公司微软公司,决定向全球每一位一线授课教师和高级教师都将免费赠送微软公司OFFICE2000专业版和名为ENCARTA的百科全书一套。微软将捐赠价值344亿美元的软件来支持这一计划。同时,惠普等公司也参与其中。我们是否可

6、以认为:如果从小你接触的互联网和领你进入这美丽的网络世界的人都来自INTEL(英特尔)、MICROSOFT(微软),你会忘记它们吗?跨国公司的这些动作,预示着跨国公司对人才的竞争,正在发生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对人才的争夺,就是对中国最优秀的学生的争夺。一些专家认为,跨国公司在北大、清华建实验室,就是这种时空转变的最好体现。跨国公司把研究院办到中关村,就等于把远在美国的科研环境、待遇搬到中国来了,并以这种方式来影响中国最优秀的、最年轻的群体。(三)针对中国市场确定研究与开发课题许多研发机构在运作中都设计了针对我国并符合我国市场需要的课题,如计算机的汉化及中文环境下计算机的易用性问题;计算机进入中国

7、家庭及与家电结合、上网问题。微软中国研发中心自1994年以来,在开发中国市场需要的通用软件方面已有107个产品投入市场,成为中国软件市场上最大的外商。摩托罗拉公司在中国设立了18个研究中心和实验室,由于将其在华研发中心分设在各类产品销售部,与市场需要结合紧密,成效显著。目前,该公司在中国的总投资已达2856亿人民币,成为中国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除了应用性研究与开发之外,跨国公司还十分重视基础研究,以未来中国的市场需求为目标,进行各种课题的设计与研究,体现了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长期性战略目标。(四)确立在中国的知识产权、知识领域的垄断地位现在,世界经济已经到了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产权是知识经济的核

8、心。跨国公司在增加对中国投资的同时,通过申请专利的方式取得知识产权,以建立或维持在相关领域的垄断地位。根据统计,1999年7月到9月,国内企业申请的专利数量为3723件、国外企业申请的专利数量为5l71件。国内企业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为13480件,外观设计专利的数量26280件,大大超过国外企业申请的数量89件和6017件。同期,授予专利权的国内企业为784件,国外企业为1315件;授予实用新型的国内企业为15301件,国外71件;外观设计国内8920件,国外1004件。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属于发明水平较低的专利技术,在审查中,专利机关也只是对此进行形式审查。专利法对授予发明专利的专利申请,在

9、先进性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衡量一个国家或者企业的实力、尤其是科技实力,往往以掌握的专利数量和专利所涉及的领域为主要标志。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在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上,我国企业申请的数量则比国外企业少得多。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企业在创新的能力方面比较弱,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也比较淡漠。一些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积极申请专利技术保护,以便在一些相关领域建立或维持技术的垄断。这些跨国公司就是利用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较低,在中国企业尚未具备与他们抗衡能力的时候,先占据有利的地位。这有点象在技术领域进行的“圈地运动”。如果国外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里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知识产权

10、,这不仅影响我国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而且还将极大地限制我国企业的发展。这是我们当前许多企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二、跨国公司在我国实施RD战略的成因分析笔者认为,上述现象的出现并不值得大惊小怪,这实际上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实施市场争夺战略的一种深化,目的是控制中国有关技术的主导权,进而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从全球范围看,中国并不是第一个跨国公司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的国家,其中原因,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来探讨。(一)外部因素的影响近年来,跨国公司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因素发生了很多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国际竞争的不断加剧。这些外部的经济、技术、市场因素等都迫使跨国公司转变传统的

11、技术发展战略,从全球化战略角度出发,实现技术发展的全球化。1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一体化。其中,生产活动全球化是其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研究与开发的全球化是生产全球化的必然结果。跨国公司为了更好地开拓和服务国外市场,为生产活动的当地化服务而在海外子公司建立研究与开发机构,这种技术应用型机构的使命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解决工艺和设备的当地化;二是研究当地市场,把公司本部开发的产品当地化。另外,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深入使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关联度不断提高。跨国公司之间通过战略联盟、强强联合、兼并收购、参股控股和交叉许可等方式可减少研发活动中的专利摩擦和成本支出,集

12、中优势资源以提高团队竞争力。2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中广泛应用,这为研究与开发全球网络化奠定了技术基础。信息技术在全球研究与开发网络的应用,可带来以下显著效益:由于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而带来的资源效益;与专家的交流改善以及孤立状况的减少而带来的效益;空间柔性化,能充分利用全球分散的稀缺科技人才;全球研究与开发的管理与协调带来的效益等。这些效益大大推动了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的发展以及全球化技术发展战略的实施。3.国际竞争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知识经济的发展使

13、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创新成为企业获取高额利润、争夺市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为了保持竞争优势,跨国公司直是技术开发和创新的主要实施者。而为了实现技术的不断进步,很多跨国公司建立了海外研究与开发机构以跟踪和学习世界领先技术,或组织成战略联盟、合资企业以期通过发挥双方比较优势实现技术上的突破。第二,从细分市场开拓而言,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要在成本和质量上胜过对手,更要具备快速响应顾客的多元化需求,在产品开发速度上胜过对手的能力,提高产品或行业的进入壁垒。所以,为了迎合不同社会和文化对产品的不同需求,企业必须研究当地社会和文化,开发出当地市场所需的产品。建立当地化的研发部门有助于跨国

14、公司依靠熟悉当地人文、市场环境的人力资源来完成这类技术改进、技术辅助的研发活动。(二)内部因素的影响从跨国公司自身发展角度看,促进其进行全球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原因主要在于跨国公司弥补所存在的“战略缺口”的需要、规避风险的需要以及在全球范围内利用有效资源的需要。1弥补自身“战略缺口”的需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精、尖技术产品的研制过程也往往表现为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对科研资金、技术、人才以及组织管理等各个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跨国公司经常会发现,在竞争环境客观要求他们取得的技术突破与他们依靠自身资源和动力能达到的目标之间存在一个缺口,这个缺口被称为“战略缺口”。这种“战略缺口”使

15、得跨国公司如果仅利用自身有限的科技资源和创新能力来从事一些重大科研项目是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的。为了弥补这种“战略缺口”,就要求跨国公司在比较优势基础上开展国际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共同联手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充分发挥各自专业化水平的长处,实现双方优势要素的互补。2规避风险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费用、难度和风险相应增加;另外,产品标准化趋势不断加强,新产品的生命周期明显缩短。因此,跨国公司需要在全球制造网络内分摊这种高成本和高风险,以整个系统作为技术开发和转移的自由空间。对于一些需要巨额资金的技术开发项目,各跨国公司纷纷建立了不同形式的技术联合体,加强

16、在高新技术研究中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推动了跨国公司的科研开发日益走向国际化。3充分利用资源的需要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第三世界教育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全球技术发展的非均衡性,很多跨国公司开始设立利用当地智力的研究与开发机构,其目的在于更为有效地利用国外公司、大学和其他科研机构等技术资源,或寻求研究与开发的低成本,提高研究与开发的效率。由于知识是唯一不遵守收益递减规律的生产工具,一旦拥有则不断拥有,因此跨国公司通过设立利用当地智力和技术资源的研发机构,就可以积累经验和吸收他人经验的方式来不断修正自己,形成一种良性动态的“于中学”机制,并不断发展完善其全球化技术发展能力和经营组织能力,从而降低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的成本与风险。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