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理论研究方法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888155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扎根理论研究方法(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課程:社會工作研究方法專題 授課老師:陳麗欣老師期末報告主題:個案研究法 研 究 生:路蓮婷報 告 大 綱壹、前言2貳、紮根理論研究法之內涵2 一、意義2 二、方法與策略3 三、紮根理論的目標5 四、理論觸覺5參、紮根理論的歷史發展與哲學淵源6 一、歷史發展6 二、紮根理論的哲學淵源6肆、實施紮根理論研究之設計原則與程序7 一、設計原則7 二、實施程序7伍、紮根理論研究法的特徵、限制與貢獻14 一、紮根理論研究法的特徵14 二、紮根理論研究法的限制批評.14 三、紮根理論研究法的貢獻.15陸、紮根理論研究的評估標準.15 一、從研究過程中來評估.15 二、從研究結果的經驗性基礎.16柒、結論.

2、16參考資料.17紮根理論研究法壹、前言 研究不只是對於外在現象的瞭解,它也反映了我們的先前理解;同時它讓我們反省我們原來是怎樣看世界的。然而每一個研究,不只是在白紙上加了一些圖案,或是在檔案櫃裡增加一些資料而已,它是透過研究者使用的研究方法,並促使了研究者的自我學習與轉變。本文以紮根理論研究方法,就其內涵、歷史發展與哲學淵源、研究設計、評估標準、及其特徵、限制與貢獻等,做一全貌的探析。除進一步對個人所感知的主觀世界,能有新的概念與詮釋外,並期對未來有興趣進行紮根理論研究者,有助於在實務上的運用。貳、紮根理論研究法之內涵一、 意義紮根理論乃由Barney Glaser 與Anselm Stra

3、uss兩位學者所創始,隨著時間的推移,對於紮根理論的描述亦進行補充與修正,對其意義的詮釋亦有不同的見解臚述如下: Glaser & Strauss(1967:1)對於紮根理論的定義是:在於如何從資料中發展理論,而這就稱之為紮根理論。亦即是紮根理論強調在社會研究中經由系統化的施行與分析以獲得理論。Strauss(1987:5)對紮根理論的定義是:紮根理論方法論的出現在質化資料上是朝向發展一個理論,無需要委託任何特別的資料,研究的管道。紮根理論並非是一個特別的方法與技能,它是進行質化分析的一種方式,它包含了一些區分的特徵,例如理論性抽樣(theoretical sampling);某種方法論的引導

4、,例如持續的比較及使用一譯碼的典範(coding paradigm),確立一概念化發展。Strauss與Corbin(徐宗國譯,1997:25)認為:紮根理論是用歸納的方式,對現象加以分析整理所得的結果。換言之,紮根理論是經由系統化的資料蒐集與分析,而發掘、發展,並已暫時地驗證過的理論。因此,資料的蒐集和分析,與理論的發展是彼此相關、彼此影響的。發展紮理論的人,不是先有一個理論然後去證實它;而是他先有一個待研究的領域,然後自此領域中萌生出概念和理論。吳芝儀、廖梅花(2002:19)對Strauss與Corbin所談到的紮根理論亦另有一番解釋,認為他們指的紮根理論是透過系統的蒐集和分析資料的研究

5、歷程之後,從資料所衍生而來的理論。在此一方法中,資料的蒐集、分析和最後形成的理論,彼此具有密切的關係。研究者在發展其研究案時,心中並不存在一個預先構想好的理論(除非他的目的是要推衍和擴充現有的理論);而是研究者從一個研究的領域開始,並允許理論逐漸從資料中浮現出來。理論衍生於資料,比僅是依據經驗或透過推測(事情應如何如何)就將一系列的概念聚合在一起,更為接近現實(reality)。由於紮根理論係從資料所建立起來的,更能提供洞察、促進理解,並對行動提供有意義的引導。綜上所觀,紮根理論簡單的可以歸納出是對質化研究資料進行比較、分析,進而形成理論。但其主要的定義,乃以國內學者徐宗國(1997:1)對紮

6、根理論提出一綜合的觀點,認為紮根理論的意義在提供一套明確、有系統的程序與技術,以分析由田野中所獲取的龐大原始資料,並將之概念化,聯繫起來形成紮根於現實世界的理論。二、方法與策略Strauss與Corbin認為紮根理論是從資料開始進而建立理論,並且經由歸納與演繹的循環,二者交替運行,直到把所蒐集到的龐大原始資料縮減、轉化、抽象化成為概念以致形成理論。也就是將發現理論與驗證理論的工作同時來進行。甚至在紮根理論研究中為形成理論,研究者有許多的假說驗證和決策擬定,是在一種非正式、隱晦的方式下形成的(徐宗國,1997:3)。因此,紮根理論研究方法的概念著重在於結合歸納與演繹,並持續的使用比較與分析的方法

7、。紮根理論研究法最重要的部分乃在於重視研究策略的採行,而紮根理論的策略是一種運用系統化的程序,針對某一現象來發展並歸納式地導引出紮根理論的一種質性研究方法。因此就其採行重要策略主要在重視創意(新)、資料的分析技術,茲分述如下:(一)重視創意(新)創意是紮新理論研究方法中一個重要的部分,因為紮根理論研究法的一些程序會迫使研究者自假定(assumptions)中釋放,而能由老舊資料中建立出新秩序。此一方法的創意部分,則表現在研究者有能力把所搜集到的資料經過概念化的過程予以命名;能自由聯想出一些足以令人深思的問題,以及能善用比較來幫助研究有新發現。(二)關注資料分析紮根理論的研究法十分重視及關注資料

8、分析部分,其分析是由三種主要的譯碼過程所組成:開放性譯碼、主軸譯碼及選擇性譯碼,使得原始資料逐漸概念化、範疇化,再對原始資料的交叉檢驗與驗證,使得理論可以確實的建立,以下就此三種主要的譯碼程序先做一簡略的介紹,其進一步闡述將在介紹紮根理論實施程序時再做說明。1.開放性譯碼 開放性譯碼是將資料分解、檢視、比較、概念化,和範疇化的一種過程。首先將原始資料經由分析、比較與檢視,分解成獨立事故、念頭等各個現象,再賦予個別可以代表這些現象的名字,此為概念化。為減少概念的數量,同樣藉由分析,比較與檢視的步驟,將看似同一現象的概念聚攏成一類,這過程即稱為範疇化(胡幼慧主編,1996)。開發一個範疇(cate

9、gory),首先要開發它的屬性(properties),再從屬性中區分出面向(dimensions)來。屬性是一個範疇的諸多特質或特徵,而面向則代表一個性質在一個連續系統上所有的不同位置,開放性譯碼不但幫助我們發現範疇,也協助我們確認這些範疇的屬性和面向。詳如圖一開放性譯碼歷程:概念化概念念分析範疇化比較資料範疇化範疇檢視圖一:開放性譯碼歷程2.主軸譯碼 所謂的主軸譯碼,就是研究者藉由譯碼典範(coding paradingm),依照所分析現象的條件、脈絡、行動互動的策略和結果把各範疇間聯繫起來,於是資料又被組合到一起的過程。而這些條件、脈絡、行動的策略和結果的這些範疇(現象),都是與同一現象

10、有關,故稱它們為副範疇(subcategories)。在主軸譯碼時,藉聯繫每一個範疇和譯碼典範裡的單元而把範疇充分發展。並藉典範模型中標明諸如因果條件、現象、脈絡、中介絛件(intervening conditions)、行動或互動策略以及結果,彼此間的關係,此一譯碼典範模型簡化如圖二。十分重要的是在主軸譯碼時,其重點乃是要在屬性和面向以外,對所譯碼的一個範疇獲知的更多、更精準(徐宗國,1997:109-131)。行動或互動策略(多數)中介條件(多數)脈絡現象因果條件(多數)結果(多數)圖二:主軸譯碼典範簡化模型3.選擇性譯碼 選擇性譯碼其主要工作是選擇核心範疇,把它有系統地和他範疇予以聯繫,

11、驗證其間的關係,並把概念化尚未發展全備的範疇補充整齊的過程(胡幼慧主編,1996)。因此,選擇性譯碼是統整和進一步精鍊理論的歷程,就統整工作而言,所有的範疇是以一個核心的解釋性概念組織起來的。接著就組織起來的核心解釋性概念可勾勒出理論架構,此一理論可藉由和原始資料對照比較,或是呈現給參與者並請他們提供回饋來驗證(吳芝儀、廖梅花, 2002:167)。三、紮根理論的目標紮根理論研究法的目標,是要去建立能忠實反映社會現象的理論(徐宗國,1997:26)。因為這是基於一種信念,即立基於社會實體的資料中所建立的理論,是一種有力的工具,可以用以理解外在世界,並發展可容對此外在世界稍做控制的行動策略(徐宗

12、國:1997:9)。另外Karen(1996)認為紮根理論當初寫作的目的是鼓勵研究者去使用智慧並創造發展理論,根據他的調查研究領域,並且建議使用紮根理論的方法,去發展理論的價值,不同於考驗的方法(引自翁懿涵等,2000)。四、理論觸覺理論觸覺(theoretical sensitivity),常與紮根理論一起出現的一個名詞,其意指是研究者的一種個人特質,一種能察覺資料內涵意義精妙之處的能力。其實理論觸覺,就是指研究者有能力去賦予資料意義,能了解,能區分相關和無相關的事物,並且有洞察力。以上這些特質,都是指研究者面對資料所施展出的一種概念化能力,而並非一定要面對現象本身。理論觸覺讓我們能夠發展紮

13、根的、濃密的、統合良好的理論,比沒有的人發展得更快(徐宗國,1997:45-46)。參、紮根理論的歷史發展與哲學淵源一、歷史發展紮根理論研究方法的發展應是1964年Barney Glaser與Anselm Strauss兩位學者,研究有關於臨終照護機構的研究(study of dying in health institution)所發出來的,並於1967年出版的紮根理論的發現(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一書,正式出現了紮根理論一詞(翁懿涵等,2000)。紮根理論研究法是針對當時美國社會學界所流行缺乏充裕經驗性資料的巨型理論,以及只有變數分析的經驗性研究所做的一種反擊。當時的社會背景,社會研究者大部分關心的是從理論去驗證假設。大部分的社會學者在方法上關心的是真實的事實能如何被獲取,以及理論能如何更嚴謹的被考驗(Glaser & Strauss, 1967:1)。 紮根理論的內涵隨著Strauss不同的觀點約可分為三個時期,每個時期的內容分別如下(王敏順,1995):(一)Glaser & Strauss(1967)初創階段: Glaser 與 Strauss初步認為紮根理論只是一種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