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使用与效果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887523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使用与效果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使用与效果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使用与效果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使用与效果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使用与效果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使用与效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使用与效果(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精品文档考试教学资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第七章 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及效果7.1本工程拟采用“三新”的应用根据施工需要,充分推广应用“三新”科技成果,采用先进合理的技术措施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消耗、提高效益,圆满完成工程施工任务。本工程拟采用“三新”见下表。序号技术项目技术特点应用范围1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可以缩短工期,避免各专业管线交叉重叠、衔接不当造成的返工浪费,提高工程质量和工效。安装工程2辐照交联聚乙烯(PE-XC)管地热技术纯净度高、卫生性好、耐热、耐寒、易弯曲使用寿命长达50年。地热敷设3楼梯定型模板支护安拆速度快、视觉感

2、官好,截面平整光洁、误差小截面尺寸灵活多变。结构楼梯模板支护4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横向主筋采用直螺纹连接和竖向主筋的接长连接采用电渣压力焊,该技术工效高、成本低、焊接方法容易掌握、质量稳定。地下室基础结构钢筋5大体积砼电子测温技术大体积砼中埋设电子元件通导线,仪器上直接反映温度的变化,可以随时掌握温度变化情况及时控制地下室大体积筏板6全站仪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测量放线利用全站仪三维数据测量及autocad的线段数码化及捕捉点定坐标的方便性,实现快捷、科学、准确的测量放线。测量放线7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添加粉煤灰,提高混凝土性能、抗裂,降低成本。基础、主体结构8建筑节能新型墙体应用技术采用煤矸石空心砌块

3、作为隔墙材料,起到节能、节材同时减轻结构荷载作用。节能环保,耐压、抗磨、耐酸、耐碱强度高,损耗低等性能均高于粘土砖。墙体材料9闭路电视电子监测 系统的应用通过在现场安装摄像仪,通过电脑显示器及时对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跟踪监控。施工现场104D施工管理系统提高了数据的利用效率,减少了人为产生的信息错误。提高施工水平、确保工程质量,提供了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现场可视化模拟施工11信息化技术虚拟仿真施工技术、施工现场远程监控管理工程远程验收技术、工程量自动计算技术、项目多方协同管理信息化技术用技术、工程资料协同管理系统、4D施工管理系统。办公软件化12计算机应用和管理技术利用计算机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4、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劳动强度,加快信息传递,也利于文件资料的查阅。预结算、财务、计划统计、网络计划13无机不燃改性聚苯板具备防火,防潮,隔音,耐久性强等优势;施工方便:可以粘、钉、锯、刨、磨。外墙保温14WDZN无卤低烟线缆具有耐火、耐热的特性,保证电缆在火灾时也工作正常。电气安装15风管无法兰连接技术具有提高施工速度、减轻风管重量、提高施工水平的特点。通风制作、安装7.2采用新技术的特性7.2.1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7.2.1.1主要技术内容: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是施工管理技术随着建筑工程施工图纸电子版的应用,为施工过程控制以及竣工资料整理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更好的落实和调整过程建设方、监理及

5、设计的各项要求,合理分布机电工程各专业管线的位置,在设计交底和综合审图阶段,采用机电管线综合平衡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实现设计和施工之间的衔接,为施工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7.2.1.2主要技术特点:1、机电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的推行与应用,可以缩短施工工期,避免各安装专业施工阶段管路交叉打架、衔接不当而造成的返工浪费,提高工程质量并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2、机电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较快完善节点设计和施工详图设计。3、机电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通过采用综合图纸解决在保证功能情况下机电系统内部管线的标高和位置问题,避免交叉时产生冲突,配合并满足结构及装修的各个位置要求,全面发现施工图纸存在的技术问题,并尽

6、可能在施工阶段全部解决。4、通过机电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可以在排列各种管道时考虑运行管理维修和二次施工对不同管线尤其是先后施工的管线,同时综合平衡还可考虑对于需要维修和二次施工的管线的安排,对于以后需要维修留出足够的位置。5、通过应用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机电安装可以主动进行成本控制,可减少施工安装后的拆改工作量,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成本。6、机电项目有关的管理及施工人员,均通过综合图涉及的专业内容进行管理调整,及时掌握变更状况。7.2.1.3适用范围:在本工程机电安装总过程中推广应用。7.2.2辐射交联聚乙烯管(PE-XC管)的应用7.2.2.1主要技术内容:1、PE-XC管具有交联度均匀

7、、化学纯净度高、卫生性能好,特别适应于高要求的流体输送。PE-XC管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环保管材。2、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是一种健康、节能、环保、卫生的新型采暖方式.3、采暖管材有效的阻隔氧气渗入,阻止采暖系统尤其是金属配件的氧化、老化,保护系统更安全、使用更长久。7.2.2.2适用范围:在本工程采暖敷设过程中推广应用。7.2.3楼梯定型模板支护技术7.2.3.1主要技术内容:根据图纸所明确的楼梯形式及位置,对主体结构楼梯采用先施工楼梯墙板随后施工楼梯板的楼梯后施工法,并根据图纸所明确的楼梯形式和尺寸预制定型钢楼梯、便于周转、成型定型、加快施工的施工进度。7.2.3.2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楼梯踏

8、步。7.2.4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应用中粗直径钢筋直螺纹机械连接,该技术工效高、成本低、连接方法容易掌握、质量稳定。钢筋直径D16,直螺纹钢筋接头成本对比其他钢筋连接成本持平甚至较低。我司在几个大型工地都优先采用此技术,业主、监理、操作人员都非常认同。本工程推广部位:梁、柱钢筋连接。7.2.4.1主要技术内容:粗直径钢筋直螺纹机械连接技术是通过不同工艺方式将钢筋端头加工成螺纹,再用带有内螺纹的连接套筒将两根待接钢筋连接起来。直螺纹接头的特点质量稳定,性能可靠,接头可达到行业标准I、II 级的要求。另外,现场可实现提前预制,在连接作业面施工方便、快捷。技术指标:粗直径钢筋直螺纹机械连接接头的技术指

9、标符合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 的规定。7.2.4.2适用范围:粗直径钢筋直螺纹机械连接技术可用于HRB335、HRB400 级热轧带肋钢筋的连接,应用于抗震或非抗震设防的房屋建筑结构。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可选用不同类型的接头应用于水平、竖向及斜向钢筋的连接。7.2.5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和控制技术7.2.5.1主要技术内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是水泥水化热、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浇筑温度、养护过程中的混凝土浇筑块升降温、里外温差、降温速度及环镜温度等进行测试和监测。反应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内温度变化的实际情况及所采取的施工技术措施效果,为施工组织者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准

10、确采用温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7.2.5.1主要技术指标:根据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规定: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控温措施,按需要测定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7.2.5.2在本工程中的应用:主要应用于基础底板。7.2.6全站仪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测量放线利用全站仪三维数据测量及AutoCAD的线段数码化定点坐标实现快捷、科学、准确的测量放线。此技术主要设备为全站仪一台、手提电脑一台、AutoCAD软件一套、其他零星测量仪器一套,测量小组2-3人。7.2.6.1主要技术内容:1、施工控制网是施工放样的依据,其精度要求高,测设困难。利用GPS 精密定位

11、技术和全站仪观测技术能达到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且成果的可靠性有保障。2、利用GPS 建立施工控制网,布设满足该工程施工测量要求的控制网。控制点的布设根据工程的总体布局设计,控制网的网形能保证控制网有足够的几何强度和观测数据有足够的可靠度。3、全站仪是由于其集成化的设计,为施工测量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利用全站仪建立施工控制网可采用测角、测边或边角同测模式。控制网的点位精度参照有关规范和工程施工要求确定。7.2.6.2主要技术指标:(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H 2001-92(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JTJ/T066-98(3)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 17942-

12、2000(4)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94(5)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6)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1995。7.2.6.3适用范围:现场测量。7.2.7高性能混凝土在本工程的应用在本工程结构混凝土施工中掺加粉煤灰,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是保证超长混凝土无裂缝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7.2.7.1主要技术内容:1、节约水泥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项目经济效益。根据本工程不同的施工条件,可掺加1015的粉煤灰取代水泥用量,达到节能环保,也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2、大体积砼施工中不会因内外温差过大引起温度裂缝。3

13、、掺加了粉煤灰,增加了混凝土中细粉料数量,使粗细骨料得到了充分的包裹,聚性增强,增加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在泵送混凝土施工中,有利于防止了因泵送高度高、距离远而产生的堵泵现象。4、防水砼配合比设计中,掺加一定比例的粉煤灰,可增强结构自防水能力。其原理是掺加粉煤灰后,使砼拌合物中细粉料增加,填充了混凝土中的毛细孔,增加了砼本身的抗渗透性能。7.2.7.2本工程推广部位结构混凝土施工中。7.2.8建筑节能新型墙体的应用采用煤矸石空心砌块作为围护结构材料,起到节能、防止墙体裂缝同时减轻结构荷载作用。7.2.8.1主要技术内容:砌筑时提前将砌块浇水湿润,砌筑时还适当浇水湿润,严禁干砌块上墙,避免砂浆水

14、分被砌块过快吸干;砌筑时一边砌筑一边勾缝补缝,使灰浆饱满,重点是做好砌体与钢筋混凝土墙之间的接缝处理,砌块砌完后,待结构变形稳定后再将框架梁底与砌块之间的缝隙填实,对所有的灰缝进行二次勾缝,可有效防止裂纹的产生;对有暗箱、线盒、线管和钢筋混凝土墙的地方,在抹灰前锭铺密目钢网片,防止抹灰空鼓裂缝。7.2.8.2适用范围:本工程推广部位:外墙及内填充墙。7.2.9闭路电视电子监测系统的应用7.2.9.1主要技术内容:1、为了理解好地监控工地的每一个区域或每一个施工班组,配合管理人员对工程施工过程的管理,在施工现场安装电子监测系统进行管理,通过在现场安装摄像仪,将信息传送到于终端处理器,通过电脑显示

15、器及时对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跟踪监控,及时处理现场施工中出现的问题。2、本工程施工中在吊塔上布置摄影仪,并将之与项目监控室的终端监控室监视屏相联,终端监控室专人24小时监控,通过摄影仪角度的调整随时掌握现场的施工状况,以便及时协调控制现场施工,为工程顺利施工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7.2.9.2适用范围:整个施工现场。7.2.10 4D施工管理系统应用7.2.10.1主要技术内容:4D是基于网络环境开发的新系统。综合应用4D-CAD、工程数据库、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网络通讯以及计算机软件集成技术,引入建筑业国际标准,通过建立基于IFC的4D施工管理扩展模型,将建筑物及基施工现场3D模型与施工进度相链接,并与施工资源和场地布置信息集成一体,提供了基于网络环境的4D进度管理、4D资源动态管理、4D施工场地管理和4D施工过程可视化模拟等功能,实现了施工进度、人力、材料、设备、成本和场地布置的4D动态集成管理以及施工过程的4D可视化模拟。遵循IFC标准,系统实现了建筑设计与施工管理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可以直接导入设计阶段定义的建筑物三维模型,并用于4D施工管理,在很大程度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