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调查方案设计.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884616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田野调查方案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田野调查方案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田野调查方案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田野调查方案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田野调查方案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田野调查方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田野调查方案设计.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田野调查方案设计篇一:田野调查方法论田野调查方法论田野工作的方法论,即调查者不论信奉何种理沦,服膺哪学派,在调查中都必须遵循的程序,每步骤中应奉行的原则和应注意的事项。一、调查课题的选择选择一个课题,即到什么民族或社区之中调查什么问题,一般说来应根据自己研究工作的需要而提出。它是长期考虑的结果,不能是“灵机一动”的产物。按文化人类学调查可分两种类型:全面调查对一个人口不多的群体或地区作全面详细的调查,最后可以写成一本描述文化各方面的民族志。定向 调查一一对一个或几个群体或地区作专题调查,用以验证或检查某一人类学理论问题,或解决现实生活中某一社会问题。例如,刀耕火种农业是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还是破坏

2、?某地毒品泛滥屡禁不止之原因何在?如何抢救日趋消失的某种传统文化?等等。你选择课题时,先要决定是做次全面调查抑是一次定向调查,这二者必居其一。一般说来,本世纪30年代以前,流行全面调查;而近几十年来,从事定向调查者多。但这是西方人类学界的情况,因为他们拥有丰富的民族志资料,已建立起系统的人类学档案。而在中国,由于过去基础薄弱,近几十年又受干扰,很多民族尚无全面详细的民族志,对汉族社区所做工作也少,全面调查仍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青年学者若能不趋时髦,不避艰苦,决心从事这一费时较久的枯寂工作,将能为中国人类学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当然,课题的选择是自己的事,应根据自己的志趣和能力来决定的,不能只看这一

3、课题是否重要。当前中国有些人类学研究课题的选择多迎合“潮流”,从易于申请经费出发,题目名称响亮动人,如“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山区改革和开发”之类,但调查者是否具备这方面的能力,调查成果是否真的能为现代化服务,全不考虑。一旦经费到手,多半不了了之,亦无人追问和检查。而在一个正常社会中,若提出自己力所不及的课题来申请基金,必然失败。因为基金会的决策者若不是官僚,是不易乱花钱和被蒙混的。二、调查方案和调查提纲的拟定课题既定,把你的考虑和打算写下来,这就是调查方案。拟定一个好的调查方案非常必要,这不仅为了申请经费,而且为了明确自己调查工作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在今后调查工作中有所遵循。调查方案中要包括

4、以下内容:调查地点和对象、调查日期和预计的时间长度,调查课题及其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你自己具备的条件及准备如何进行调查。这就是西方人拟定计划时常说的五个“W”。其中既包括了必要性,也包括了可行性。假如调查方案获得批准或支持,还要根据你的调查课题,是全面调查抑是定向调查,再拟一份详细的调查提纲。调查提纲中应列举你调查中准备提问哪些问题。它主要供你自己看,帮助你全面考虑问题,防止调查中有所遗漏。前人拟定的调查提纲或问题表可供借鉴。马凌诺斯基文化表格列举了文化三个因素和八种功能,包括经济、政治、教育、法律和秩序、巫术宗教、艺术、民间知识各个方面,可作一次全面调查的调查提纲基础。但它仅列项目,对初学者

5、来说不够具体;且它按功能学派观点安排,若完全照章行事,极易落入该派的理论框架而不能自拔。此外,国内外学者介绍民族志工作方法著作中亦常附有调查提纲或问题表,亦可参考。值得推荐的仍是上述英国皇家人类学会人类学的询问和记录一书,它几乎为调查文化各个方面列出应提问的问题,完全可供田野工作者作随身携带的手册使用。但前人调查提纲总不会完全适合你自己,只能参考,不能照抄。特别是定向调查当前人类学理论一些热点问题,现成经验不多,要根据课题性质自行设计调查提纲。事先拟定的调查提纲,无论考虑得如何周全细致,总不免闭门造车,有脱离实际之处。调查者在田野工作中可随时加以修改和补充。三、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像其他野外工作者

6、一样,人类学田野工作者未到调查地点之前必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充分与否,常决定调查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并能影响调查的质量。关于调查前的准备,人类学比其他科学更为复杂,有自己的特殊性。大抵言之,共有下列诸项:了解地理和历史的背景材料调查以前有必要对所去地区的地理情况,如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山脉、河流、矿藏,动植物),气候条件,交通情况,物品供应等等有所认识。此外,对当地的历史,如何时有人居住,历代建置情况,有什么重要文物古迹,历史上发生过什么重大事件,人民有什么特殊生活习俗,等等,亦应通过查阅地方志书及其他有关资料,作初步了解。这些均为调查前准备工作及熟悉环境所必需。此外,还应了解当地特殊问

7、题,如有无流行病、地方病流行,有无危害健康的昆虫或食物,社会治安情况如何,等等,以便调查者注意个人安全及安排生活。需要指出的是田野工作之前通过查阅资料对上述问题的了解,绝不能代替自己到达现场后的详尽调查。通过自己长时期的观察和勘查,总能发现一些新的情况,为前人所不知,可纠正前人之误失。掌握前人调查研究成果一切科学研究都是在前人基础上进行的。若所去地区过去已有同行作过调查,有关的调查报告和论文必须查阅,以便了解前人作过哪些调查,取得什么成果,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前人做过的工作和已解决的问题,自不必再重复。调查者参考或利用前人的调查研究成果,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必须在自己的调查报告

8、中详加注明。分明是前人调查研究成果,原封不动或改头换面地据为已有;或分明是参考前人论著中的材料,而不加注明,仿佛是自己新发现。这种恶劣学风在当前中国学术界颇为流行,为一切正派学者所不齿。有些地区迄无人类学家作过调查,但过去地方官吏、使臣、传教士、旅游者或已留下记载。他们虽不是专业的田野工作者,但他们的记载中往往包含珍贵材料,也是调查者必须查阅参考的。例如,1909年第一个派往云南独龙族地区的汉族官吏夏瑚著怒俅边境详情,便是研究独龙族传统社会文化的重要参考书,即使今天仍为去独龙河调查的人所必读。总之,所有前人调查研究成果及有关记载,在调查以前都应充分搜集,不厌其多;或摘录要点,或复印全文,供田野

9、工作中随时参考。为此花费一些时间是值得的,对今后调查大有助益。调查队伍的组成早期人类学调查是“一个人的工作”。人类学家通常是只身深入边远地区,长期生活在土著人民之中,调查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夫妇同为人类学家,亦有两人去同一地区进行调查研究的情况,如M米德曾和她第二个丈夫福琼 一起在海军大将岛调查马努人,费孝通和王同惠一起调查广西瑶族。这些调查当然不存在队伍组成问题。一个人知识有限,协作调查好处甚多。海顿领导的托列斯海峡考察团中,就包括原为心理学家利弗斯,音乐学家梅耶,原为病理学家的塞里格曼和一个摄影师。近几十年,随着科学分工和知识专门化发展,人类学家和其他专家组成一个群体共同从事一次田野工作的情

10、况日益加多。一个好的调查队的组成原则应该是:根据调查课题性质而有各方面专家参加;由一个有经验的人类学家为领导; 调查人员中最好包括有女性,便于调查婚姻或与妇女有关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一个调查队,其成员仍是各有研究课题。有自己的调查点,在田野中都是独立工作的。五六十年代中国开展大规模民族调查工作,有时几个人甚至十几人一组,住在同一村寨中,调查同一问题,分工不明,意见不,彼此牵制,这样调查的效果不问可知。装备、物品的购置携带什么装备和物品,应根据调查时间长短及调查地区件而定。除个人衣物及文具、书籍外,下列物件大概是一般调查者必须置备的:地图:所去地区及其附近地区的较新且较详明的行政区划图、交

11、通图、地形图等。摄影设备:个附有摄远镜头和广角镜头的照相机及足够多的胶卷是必不可少的。如带两个相机更佳。如有条件,带一个摄像机,对记录活动场面大为方便。假如可能,再带去简单的冲洗设备,使底片能及时冲洗出来。录音设备:假如无特殊的专业需要,一个小型录音机就足够了,而不必携带笨重的录音没备。但不要忘记多带录音磁带。记录表格:根据要调查的问题设计一系列表格并事先印好,调查中以填表方式来记录材料,将比一般的笔录大大节省时间。除人口调查表、亲属称谓表等常用表格外,还可根据自己调查需要并参考前人调查设计其他表格。药品:根据调查者身体状况及调查地区有何疾病流行,携带些药品是必需的。有了这些药品,还可给予当地

12、人民以简单的医药帮助。预防有害昆虫及净化用水的药物,有时也是必不可少的。个人证件:即旅行或长期居留所必需的身份证明或文件;在中国边疆地区调查,还应准备好边境通行证。仪器设备:如一切野外工作者常用的海拔表、罗盘、温度计、望远镜,等等。生活用物;如当地缺乏的生活必需品,特殊需要的物品,等等。必要时还应自带居住设备和照明用具。上述物件应在出发前购置齐备。特别去偏僻地区,购物困难,更应事先准备。四、调查的开始调查者到达目的地要经过一段时间来熟悉环境,并使自己安顿下来,这时期为调查的开始阶段。一般应做好下述一系列工作:选点和安排生活到达调查地区,首先要选择一个村落和社区作为调查者的驻篇二:4.田野调查的

13、基本方法田野调查(field research )的基本方法田野调查与实地研究(field research)田野调查最初来自于人类学的“田野工作”(field work),是人类学特有的研究方法,这种深入到研究现象实地进行调查的方法,在20世纪初发展成为社会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普及为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主要调查方法,则是中国社会科学界发展的独特现象。(一)不是所有社会科学都需要“调查”这一观念的破除是在黄宗智先生主讲的中国农村研究的课程上。那是第一堂课,学生来自北京各著名高校的各种专业,黄先生让大家讲一讲自己的专业、学术方向、研究设计等。一轮讲下来,黄先生提了一个问题,“大家注意到每个人在

14、谈自己的研究时,提到最多的研究方法是什么?”一回想,我们都傻眼了,因为几乎每个人都提到了“我要去调查”。而大家的专业真是五花八门,有以“社会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的社会学、人类学,也有较接近的经济学、政治学等,还有基本挨不上的中文、历史与哲学。黄先生就笑了,说在美国的大学里,除了社会学专业的学生会天天把调查挂在嘴上,其他专业的学生很少使用“调查”的方法,除非他的研究问题要求必须使用“调查”的方法,而这种情况是比较少见的。为什么,在中国大陆,几乎所有学科的学生,一谈到研究方法就必谈调查法而不是其他呢。这与毛泽东1930年代做过几次调查,并且自上而下大力倡导做调查有着根本的联系。以至于今天,就连从未

15、接触过调查方法的人,都能随口来几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之类的语录。但是正在大学里接受教育,学习如何研究的学生们,如果把这种“调查法”当作是真正的社会调查,并视为学问的之一,可真是大错特错了。究其词源,并参考实际方法应用,社会科学领域并没有单独的“调查”方法,或者“田野调查”方法,经常使用并有严格学术界定的是在欧美经常被使用的social survey1,中文通常译为“社会调查”的一词。这是一套随着抽样方法和问卷方法发展而成的结构化的资料搜集方法,常常被称为抽样调查或者问卷调查。也就是说,真正的“社会调查”指的是,根据抽样方法选取出有代表性的样本,然后用预先设计好的询问方式来搜集社会事实数据。因此,毛泽东所采用的直接到农村去,挑选农民进行谈话、开展座谈会等的方法,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社会调查方法。我们经常在方法教科书上看到的“典型调查”,是根据毛泽东的调查方法概括总结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个案调查方法。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只有以抽样为基础,问卷为询问的结构化资料搜集方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调查”。这种方法显然不是所有社会科学的学科都需要并且经常用到的方法。比如文史哲,就完全没必要采用抽样与问卷的方法进行资料搜集;法学、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