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评估检测(七)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0881452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46.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评估检测(七)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评估检测(七)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评估检测(七)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评估检测(七)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评估检测(七)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评估检测(七)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评估检测(七)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阶段评估检测阶段评估检测( (七七) ) ( (选修选修 1)1) (30(30 分钟分钟 100100 分分) ) 1.(12 分)酵母菌是生物科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生物材料,请回答: (1)酵母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_,其细胞内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的酶存在于_。 (2)某同学尝试用新鲜葡萄制作葡萄酒、为验证发酵液中含有酒精取 2 mL 发酵液加入试管中,滴 加 0.5 mL 浓硫酸酸化的重铬酸钾溶液并轻轻振荡,观察到溶液变_色,则证明发酵液中含 酒精。 (3)研究者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酵母菌,得到如下四种变异菌株:菌株不能合成纤维素酶, 菌株合成的纤维素酶不能分泌到细胞外,菌株合成的纤维素酶能分泌

2、到细胞外,菌 株合成的纤维素酶分泌并固定在细胞壁上。 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能生长繁殖形成菌落的是菌株_,若在培养基中加入 _,则菌落周围会出现透明圈。在利用纤维素生产酒精时,与菌株相比,菌株的纤维素 酶的利用率高,因为_。 (4)为研究发酵罐中酿酒酵母菌的生长情况,常要取样统计分析,并测定 pH。若某研究人员将样 品的次序搞乱了,那么判断取样顺序的主要依据是_(填“酵母菌的数量”或“发酵液的 pH”)。 【解析】(1)酵母菌不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且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所以 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其细胞内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是无氧呼吸过程,无氧呼吸的 酶存在

3、于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中。(2)酒精与浓硫酸酸化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为灰绿色。(3)由 于纤维素是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被细胞吸收利用,所以能分解利用纤维素的微生物必须要能合 成纤维素酶并能将其分泌到细胞外,如果不能分泌到细胞外,至少也要分泌到细胞最外层结构上, 结合题中所给的微生物特点可知,只有菌株和才能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繁 殖。若在纤维素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则凡是被菌株分解利用了纤维素的地方就会出现透明圈, 且透明圈越大,说明该菌株分泌纤维素酶的能力越强。与菌株相比,菌株分泌的纤维素酶固 定在细胞壁上,更新培养液造成的酶的流失较少,所以菌株的纤维素酶的利用率高。(4)在培养 酵

4、母菌的培养液中,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产生 CO2越多,培养液中 pH 越小,所以可以通过检测 培养液中 pH 确定被打乱顺序的样品。 答案:(1)异养兼性厌氧型 细胞质基质 (2)灰绿 (3)、 刚果红 菌株分泌的纤维素酶固定在细胞壁上,更新培养液造成的酶的流失较少 (4)发酵液的 pH 2.(14 分)(2019赣州模拟)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与运用的问题: KH2PO41.4 g Na2HPO42.1 g MgSO47H2O0.2 g FeCl30.1 g X1 g 维生素微量 琼脂 15 g (1)如表是筛选异养型细菌的培养基配方。从物理性质上看该培养基属于_培养基,其中成 分 X 除了

5、为目的菌提供能源外,还能提供_。制备该培养基的一般操作顺序是计算称量 _灭菌_。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方法是_。 (2)如图 A、B 是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C、D 是接种后培养的效果。某同学接种培养后 获得图 C 所示效果,则其采用的接种方法是 _( 内填“A”或“B”);接种 时可能的失误操作是_。 (3)微生物强化采油是利用某些微生物能降解石油、增大石油的乳化度、降低石油黏度的原理,通 过向油井中注入含微生物的水来提高采油率的新技术。为筛选和纯化该类微生物,应向培养基中 添加_作为唯一碳源;培养一段时间后在培养基上形成降油圈,此时选取 _就可获得高效菌株。 【解析】(1)题表中培

6、养基的成分有凝固剂琼脂,因此该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培养基除应含 有水、无机盐、特殊营养物质(维生素等)外,还应有碳源和氮源。制备固体培养基的一般操作顺 序是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2)图 A 运用接种环接种,表示的是平板划线法,相应培 养效果如图 D 所示;图 B 运用涂布器接种,表示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相应培养效果如图 C 所示。 图 C 所示培养基上菌落分布不均匀,可能是接种过程中涂布不均匀所致。(3)筛选和纯化能降解石 油的微生物时,应以石油为唯一碳源。降油圈越大,说明该处微生物降解石油的能力越强。 答案:(1)固体 碳源和氮源 溶化 倒平板 高压蒸汽灭菌法 (2)B稀释涂布平板法 涂

7、布不均匀 (3)石油 降油圈大的菌落 3.(12 分)某地盛产葡萄、柿子等水果,但因销路不畅,造成水果严重积压,腐烂变质。某驻村扶 贫支教老师为解决葡萄、柿子等资源严重损耗问题,组织学生设计了图 1 所示装置,试图探究以 柿子为原料制作柿子酒、柿子醋。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酵母菌的分离和纯化: 用清水冲洗葡萄 12 遍除去污物,用榨汁机榨取葡萄汁后,将其装入甲瓶中。葡萄汁的质量和 环境温度等方面满足需求,在_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 物则被抑制。应注意的相关操作是_。 若要通过酵母菌的单菌落进行计数,应在培养液中加入_,采用_法分离和计数。 能用这种培养基对酵母

8、菌进行扩大培养吗?_。 (2)柿子酒、柿子醋的制备: 若在甲瓶内装入打碎的柿子浆,加入_酶,能较好地提升柿子酒的澄清度。 当酒精发酵基本完成时,将果汁的酒精浓度稀释至 56 度,然后导入乙瓶(装有 5%10%的醋酸 菌液),搅匀,将温度保持在 30 ,进行醋酸静置发酵。该过程中,对乙瓶应进行的操作是 _。 为探究不同醋酸菌接种量(5%、10%、15%)与醋酸发酵的关系,进行了相应实验,获得图 2 所示 实验数据。在接种后 70 h,接种量为 15%的醋酸产量最少的主要原因是 _。 【解析】(1)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 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

9、精发酵。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 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因此相关操作是夹住 a、b,关闭 c、e,间 隔一段时间应打开 b 处夹子排出 CO2。若要测定培养液中活菌数量,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 并对菌落进行计数,应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琼脂制成固体培养基。对酵母菌进行扩大培养 时,通常使用液体培养基。(2)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能分解细胞壁,提高果汁的澄清度和出汁率。柿 子醋可在柿子酒生产的基础上改变菌种和环境条件进行生产,即菌种由酵母菌改为醋酸菌,环境 条件由无氧、1825 改为通入氧气、3035 。因此要用该装置进行醋酸发酵时,需要打开

10、 夹子 d,通入无菌的空气。接种后 70 h,接种量为 15%的醋酸产量最少,与菌体生长、繁殖消耗 较多营养物质有关,同时产生的代谢废物积累太多。 答案:(1)缺氧、呈酸性 夹住 a、b,关闭 c、e,间隔一段时间应打开 b 处夹子排出 CO2 琼脂 稀释涂布平板 不能 (2)纤维素酶和果胶 打开夹子 d,通入无菌的空气 醋酸菌生长、繁殖消耗营养物质较多,产生的代谢废物积累太多 4.(14 分)(2019棠湖模拟)我国是生姜的主产国之一,生姜精油在食品香料、制药及化妆品工业 中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以下是提取生姜精油的两种工艺流程: 工艺:鲜姜、茎、叶粉碎水蒸气蒸馏生姜精油 工艺:干姜粉碎乙醇萃取

11、 生姜精油 请分析回答: (1)请写出上述工艺流程中的步骤: _,_。 (2)工艺利用的原理是_;提取的效率主要受 _影响。 (3)工艺萃取过程采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_;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 _。 (4)两种工艺都经历粉碎操作,目的是_(至少答一点)。 (5)提取到的生姜精油需要低温保存,目的是_。 【解析】(1)工艺流程的步骤:鲜姜、茎、叶粉碎水蒸气蒸馏分离油层除水生姜精油; 工艺流程的步骤:干姜粉碎乙醇萃取过滤浓缩 生姜精油。(2)工艺利用的原理是 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生姜精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混合物又会重新分出油层 和水层;蒸馏时如果温度太高,时间太短,产品品质就比较差。(

12、3)工艺萃取过程采用水浴加热 的原因是萃取剂乙醇是易燃物,为防止燃烧、爆炸,故不能直接加热;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 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同时也受到原料颗粒的大小、紧密程度、含水量、萃取的温度和时间等条 件的影响。(4)两种工艺都经历粉碎操作,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使提取物质能充分溶解,提高出 油率。(5)提取到的生姜精油需要低温保存,温度过高生姜精油会挥发而损失。 答案:(1)除水 浓缩 (2)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生姜精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分离出油层和水层 蒸馏温度和时间 (3)萃取剂是易燃物,防止燃烧、爆炸 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 (4)增大接触面积,使提取物质能充分溶解(破坏

13、细胞结构,提高出油率) (5)防止温度过高精油因挥发而损失 5.(12 分)某研究小组从泡菜浸泡液中分离出两种不同的乳酸菌(植物乳酸杆菌和布氏乳酸杆菌), 并探究接种不同乳酸菌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请回答问题。 (1)分离和纯化细菌的接种方法有_,通过观察菌落的_(至少答 3 点)特 征区分不同种类的细菌。 (2)泡菜发酵过程中,分析图中第 12 天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原因是 _;第 25 天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原因是_。 (3)制作果酒时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_,制作腐乳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毛霉等微生物分泌 的_等物质。 (4)泡菜制作和果醋制作的最终产物是_(填“单一”或“多种”

14、)组分。 【解析】(1)分离和纯化细菌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通过观察菌落的形态、 大小、隆起及颜色等特征区分不同种类的细菌。(2)泡菜发酵过程中,由于蔬菜表面带有微生物, 腌制初期不抗酸的微生物大量繁殖,将泡菜中的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因此图中第 12 天亚硝 酸盐含量升高;乳酸菌分解亚硝酸盐,同时乳酸含量增加(pH 下降),抑制了不抗酸微生物的繁殖, 因此第 25 天亚硝酸盐含量减少。(3)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制作腐乳的过程中, 主要是利用毛霉等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和脂肪酶等物质,其中脂肪酶能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 酸,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和小分子的肽。(4)泡菜制作和果醋制作的最终产物都不是单 一的成分,而是多种组分。 答案:(1)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形态、大小、隆起及颜色 (2)细菌大量繁殖,将泡菜 中的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由于蔬菜表面带有微生物,腌制初期不抗酸的微生物大量繁殖) 乳 酸菌分解亚硝酸盐,乳酸含量增加(pH 下降),抑制了不抗酸微生物的繁殖 (3)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