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网络与软 交换 技术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0880938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4.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一代网络与软 交换 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下一代网络与软 交换 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下一代网络与软 交换 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下一代网络与软 交换 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下一代网络与软 交换 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下一代网络与软 交换 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一代网络与软 交换 技术(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下一代网络与软交换技术 2004年12月8日,主要内容,NGN的发展动力 NGN的基础 软交换基础 软交换网络的结构 软交换网络的设备及协议 软交换网络的业务提供 关于NGN发展的思考,NGN的发展驱动力,NGN的发展背景,两大业务市场: -数据:我国INTERNET业务量已超过电话成为主流;其中宽带用户数将在数年后超过窄带用户数 -移动:2003年全球和我国移动用户数均已超过固定用户数 三大信息技术: -IP -光通信 -无线通信 两个融合方向: -通信网和计算机网融合 -固定网和移动网融合,发展下一代电信网的驱动力,革命性的技术当前,电信界正面临着一场百年未遇的巨变,开放市场、引入竞争的进

2、度明显加快,电信管制体制改革的力度明显加大 随着技术条件的成熟,网络的融合正成为电信发展的大趋势 当技术条件准备就绪后,管制的放开和市场竞争的需要成为关键因素,世界性的管制放开只是时间问题。市场需求、市场竞争和管制政策的变化已成为三网融合的外部推动力,从此,信息业进入了全面竞争时代,三网的最终融合已不可阻挡 。,通信网的演进,第一代通信网的核心技术:模拟通信技术; 第二代通信网的核心技术:基于TDM电路交换的数字通信技术; 第三代通信网的核心技术:基于统计服用分组交换的数字通信技术。,通信网的演进过程,业务节电的演进: -模拟:空分;电路交换 -数字:时分;程控;电路交换 -数字:统计;分组交

3、换(多种技术) 传输系统的演进: -FDM(载波) -TDM (SDH) -WDM -ASON 移动通信的演进: -FDMA -TDMA;CDMA -WCDMA,NGN的基础,什么是NGN?,并无统一的解释,不同背景和专业的人士有不同的解释 ITU-T SG13的定义:NGN是一个分组网络,它提供包括电信业务在内的多种业务,能够利用多种带宽和具有QOS能力的传送技术,实现业务功能于底层传送技术的分离;它提供用户对不同业务提供商网络的自由接入,并支持通用移动性,实现用户对业务的一致性和统一性。,对NGN的理解,NGN是在网络业务量与电信外部环境几乎同时发生巨大变化的前提下,电信业试图利用最新技术

4、成果适应发展、变革和竞争需要而提出的下一步网络发展的总体设想和思路。 NGN技术:是网络整体技术,不是单向技术 NGN推进:是演进,而不是革命 NGN现状:并无定论,亟待IT业联合创新 我国在NGN领域研究和国际同步,发展环境领先于国际,NGN的技术特征,网络层趋于采用统一的IP协议:实现网络和业务的融合 链路层趋于采用电信级节点:高性能核心路由器+边缘路由器/交换机 传送层趋于实现光联网:提供巨大而廉价的带宽,透明支持任何业务和信号 接入层采用多元化的宽带接入技术:无线技术将提供灵活的无缝介入 媒体层、呼叫控制层和业务层分离:独立的运营商,良性生态价值链 开放式体系架构和标准接口:分布式结构

5、,开放式环境,NGN发展目标,下一代交换网(NGSN):以软交换为核心 下一代传送网(NGTN):以MSTP、智能光网络为基础 下一代数据网(NGDN) :以IPv6为基础(NGI) 下一代接入网(NGAN):以多元化宽带接入技术(xDSL、PON、以太网、WLAN等)为核心 下一代移动网(NGMN):以3G为代表(B3G、4G),软交换基础,什么是软交换网络,以软交换设备为核心 提供各种接入手段 能够实现语音、数据、多媒体业务 采用统一的分组网络进行传送 采用标准协议的分层结构 支持标准的业务开发接口,软交换与电路交换的比较1,控制,SS7 Net,用户板,中继板,Time Slot Int

6、erchange,电路交换模式,T D M,T D M,SCP,管理,计费,软交换模式,IP ATM,软交换,网关,网关,IP ATM,H.248,H.248,T D M,T D M,Packet Data Backbone,软交换与电路交换的比较2,系统处理机模块,中继模块,用户 接口模块,信令终端,Message Bus,Switch Fabric,软交换设备,SS7 信令网关,核心分组传送网,软交换网络结构,HLR,业务控制点,PSTN/ISDN,七号信令网,AAA 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业务层,控制层,核心包交换网络,接入层,传送层,智能终端,软交换,软交换,软交换网络体系结构,路由服务

7、器,具有丰富的业务接口,如POTS、ISDN、V5、xDSL、以太网、CABLE、无线接入等。 完成媒体流的转换和适配。 接入层的设备作为分立的网元设备独立发展,它的功能、性能、容量都可以灵活设置,以满足不同用户和环境的需求。 整个软交换体系通过接入层屏蔽了用户接入设备的差异性,可以在此之上灵活地开发和生成适用于各种用户的业务。,网络功能分层接入层,是软交换网络统一的业务传送平台,要满足未来话音、视频和数据通信业务的需求,既要保证数据通信的可靠性,又要向话音、视频等实时业务提供QoS保证。,网络功能分层传送层,实现呼叫控制,并负责相应业务处理信息的传送,其核心设备就是软交换设备(Softswi

8、tch)。完成基本的实时呼叫控制和连接功能,支配网络资源,进行业务流的处理,并能够提供开放的、标准的接口和协议。,网络功能分层控制层,运营商、业务开发商、用户可以通过标准化的接口,开发各种实时业务,而不用考虑承载业务的网络形式、终端类型,以及所采用的协议细节。,网络功能分层业务层,软交换网络结构特点1,基于统一标准的分组交换网络平台 开放性、分布式。 将传统交换机的功能模块分离成独立的网络部件,各个部件独立发展,实现业务与控制分离,传送与接入分离。 标准接口协议使不同厂家设备之间能够互通,运营商可根据业务需求采用不同厂家的部件进行组网。 强大的业务提供能力 同时支持语音、数据、视频等多业务。

9、更快速地提供业务 提供开放的API接口,实现与外部应用平台的互通,使第三方能够快速、灵活、有效的实现业务的提供。,软交换网络结构特点2,继承性和兼容性 以软交换技术为呼叫控制核心的NGN体系天然的继承了传统PSTN业务的所有特性,并充分利用IP网络业务平台的优势,可以发展出更多新业务。 通过各种网关设备实现与现有电信网络的业务互通,保证网络的演进可以平滑地进行,对现有电信业务的完全兼容。 设备的综合接入 支持各类有线及无线接入方式 可向采用不同接入方式的用户提供无差异业务,软交换网络设备及协议,Signaling Gateway(SG):完成电路交换网(基于MTP)和包交换网(基于IP)之间的

10、SS7信令的转换功能。 Trunk Gateway(TG):在Softswitch的控制下,完成媒体流转换等功能,主要用于中继(SS7信令)接入。 Access Gateway(AG):在Softswitch的控制下,完成媒体流转换和非SS7信令处理等功能,主要用于终端用户/PBX接入、中继(非SS7信令)接入。 Integrated Access Device(IAD):作为用户端设备或网关,为各种用户提供多种类型的服务,如模拟用户接入、数字用户接入、局域网接入、直接五类线电话接入。,接入层网元构成,Media Server(MS):在Softswitch的控制下,为智能终端和媒体网关提供媒

11、体资源,如播放录音通知、会议桥、语音信箱等。 H.323 GW: 提供软交换网络与H.323 网络的互通功能 各类终端:包括提供传统语音业务的POTS、ISDN终端和可提供语音、信息和视频业务的智能终端,这些终端可基于SIP、H323、H248协议的硬终端和软终端。,接入层网元构成(续),ATM承载: ATM交换机 媒体格式为VoATM(AAL1或AAL2)、VoIPoATM(AAL5) IP承载: 二、三、四层交换机,路由器 应提供QOS保证 全程IP承载是发展的方向。,传送层网元构成,控制层网元构成,软交换设备 路由服务器(尚在讨论之中):用于软交换大型组网中,当软交换无法提供被叫路由信息

12、时,向其所属路由服务器查询。路由服务器维护一个中央数据库,包含了它所负责的一定范围内内的所有软交换设备的路由信息。,业务层网元构成,Application Server:对内或对外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I),通过提供业务生成环境,完成业务创建和维护功能。,软交换协议体系,软交换网络的业务提供,软交换业务特点,继承了传统交换机基本语音业务和增值业务(c4、c5类业务),同时具备IP特性,传统业务得到进一步扩展,典型应用包括广域Centrex、IP 超市等; 引入更多基于IP的智能终端(如H323/SIP终端),支持多媒体业务; 借助业务平台的开放接口,引导第三方参与业务开发,更便于为特定用户群提

13、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业务。 由于业务/呼叫控制分离和呼叫控制/承载分离,降低了业务对网络、接入终端的依赖程度 ,使业务开发和投放方便快捷。,软交换业务提供方式,方式一:软交换设备自身提供业务。传统PSTN/ISDN基本业务、补充业务、IP Centrex 方式二:通过传统智能网设备提供业务。800、200、VOT 方式三:增值业务应用服务器,配合软交换提供多媒体增值业务。UM 方式四:通过Parlay/OSA应用接口将业务开放给第三方。Web800.,IN,方式二 INAP,SG,软交换机,传统SCP,方式三 INAP/IP,xDSL,双绞线,AG,方式四,应用服务器,第三方/虚拟运营商 应用服

14、务器,方式一,L2,Parley Server,SIP,SIP/H323 Phone,Uniphone,长途/汇接,本地接入,大客户,软交换网络建设中应关注的若干问题,中国电信,2002年组织了四城市的NGN系统测试,包括北电、爱立信、西门子、中兴、阿尔卡特 2003年继续在四城市进行业务实验 2003年北京、河南开展NGN业务实验和试商用 2004年开始在广州进行试商用,协议一致性和互通性试验状况,针对中国电信的网络和业务需求,中国电信目前已经完成了软交换协议系列协议和设备标准,并指导厂商完成了一致性和互通性测试。 从互通性测试情况来看,信令符合标准,可以支持基本语音业务和基本补充业务的互通

15、。增值业务的互通性有待相关业务规范和相关协议修订完成后,再验证设备的互通性。,业务能力试验状况,能继承传统PSTN/ISDN网络的业务,并在业务特性上有所增强。 可实现与现有智能网平台互通,提供传统智能业务和增强型智能业务能力。 能提供宽、窄带合一的智能业务能力。 初步具备提供第三方开发与提供增值业务的能力,业务平台的实现在2004年-2005年完成。,存在问题(1),网络 部分接点网络质量不理想,影响业务的质量。如:通信质量不理想,丢包率高。 设备 仍然体现出不成熟,在试用过程中厂家的主设备均多次升版; 有些设备功能不完善,如自动倒换功能不完善,曾造成业务中断。,存在问题(2),业务 由软交

16、换提供的某些业务不及传统PSTN网络,如通过AG接入的传真效果差。 支撑 有些业务流程与传统方式差别较大,业务流程确定以及开发的时间较长,一定程度影响工程进度。如通过ADSL接入IAD的方案可行性需进一步确认。 业务开发人员不足 软交换业务相对与原有的电信业务,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在软件实现上,与现有的业务系统区别很大,需要跨越数据业务和传统电话业务,实现复杂。 维护 维护流程与传统方式不同,业务定位比较困难 一些误操作造成业务的中断,软交换网络架构,宽窄带分域组网?,宽窄带统一组网?,编号,E.164编号:软交换网络用户基本编号方式 SIP URL编号:SIP智能终端采用的补充编号方式,国家号码 长途区号 本地用户号码(PQRSABCD),用户名 域名,与PSTN的互通,与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