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复习课卤族元素的教学设计1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872934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复习课卤族元素的教学设计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三化学复习课卤族元素的教学设计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三化学复习课卤族元素的教学设计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三化学复习课卤族元素的教学设计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复习课卤族元素的教学设计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复习课卤族元素的教学设计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化学复习课卤族元素的教学设计高考要求分析1从Cl2的结构和性质入手了解F2、Br2、I2等卤素单质的性质和用途等,理解卤素性质的变化规律。2从氯化氢的结构和性质入手了解卤化氢的性质和用途,理解卤化氢的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它卤素化合物性质的变化规律。3理解Cl-、Br-、I-等卤素离子的性质变化规律和检验方法,了解金属卤化物的性质。熟记F2、I2、HF、CaF2、AgF等卤素单质和化合物的特性,能从卤素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变化规律中理解某些物质的特性。知识综合脉络卤族元素的相似性、递变性和特殊性相似性(1)最外层电子都是7个(2)除氟外,正化合价均有+7、+5、+3、+1,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通

2、式为HClO4。(3)负化合价为-1。H2+X2=2HX(除氟外,其他三种需要一定条件下进行)(4)卤素单质都有较强的氧化性,与金属、非金属、水、碱等反应。递变性(1)电子层数逐渐增大。(2)单质的颜色由浅到深,状态由气态到液、固态,熔、沸点由低到高,密度由小到大,水溶性由易到难。(3)单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与H2、金属、水等反应的程度由剧烈到微弱,条件由易变难。(4)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5)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即F-、Cl-、Br-、I-。特殊性(1)氟无正价,无含氧酸。(2)氟化银易溶于水,且无感光性。(3)Cl2易液化;Br2是惟一的一种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单质且易挥发;I

3、2易升华且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4)F2跟水剧烈反应。F2能跟稀有气体氙、氪等反应,生成氙和氪的化合物。基础知识梳理一卤素的原子结构和单质的物理性质随卤素核电荷数增加,电子层数依次递增,原子半径渐增大,其原子结构的递变而使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呈规律性变化.从F2 I21颜色渐加深,状态从气 液 固,密度从小 大,熔沸点由低 高(分子晶体)2单质的溶解性除氟外(与水剧烈反应)在水中溶解度都较小,且由大 小,都易溶于有机溶剂,下表列出Cl2、Br2、I2在不同溶剂中的颜色.水CCl4汽油(苯)Cl2黄绿色黄绿色黄绿色Br2橙色橙红色橙红色I2棕黄色紫色紫红色二卤素的化学性质由于最外层均为7个电子,极

4、易得一个电子,因此卤素都是强氧化剂,在自然界均只以化合态存在.但随着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径渐增大,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渐减弱,得电子能力渐减弱,其氧化性逐渐减弱,主要表现:1都能与金属反应F2和所有金属都能反应.Cl2和绝大多数金属反应.Br2和较活泼金属反应.I2只和活泼金属反应.2都能与H2、P等非金属反应.F2和H2在暗处即爆炸(F2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Cl2和H2需光照爆炸Br2和H2需加热且缓慢化合(不爆炸)I2(蒸气)和H2持续加热且仍为可逆反应.3特性: 易升华 I2 使淀粉变蓝色 溴唯一的常温呈液态的非金属,易挥发保存时加水封. F2最强氧化剂,不能用氧化剂将F氧化为F2(只能

5、用电解法)F元素无正价.且能与稀有气体化合.卤化氢均易溶于水,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其中只有HF剧毒,但HX都是大气污染物,水溶液均呈酸性,只有氢氟酸是弱酸,从HFHI,酸性逐渐增强.NaX只有NaF有毒可用作农药.CaX2只有CaF2不溶于水,CaCl2作干燥剂.AgX只有AgF可溶,AgX均具感光性,AgBr作感光材料,AgI作人工降雨材料。 HClO、HClO2、HClO3、HClO4 酸性逐渐增强,氧化性逐渐减弱典型例题分析例1甲、乙、丙三种溶液各含有一种X-(X-为Cl-、Br-、I-)离子。向甲中加淀粉溶液和氯水,则溶液变为橙色,再加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依次含有( )。

6、(A)Br-、Cl-、I- (B)Br-、I-、Cl- (C)I-、Br-、Cl- (D)Cl-、I-、Br-解析非金属性较强的单质能从盐溶液(或酸溶液)中把非金属性弱的非金属置换出来。在甲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和氯水,淀粉不显蓝色,证明甲中不含I-离子,溶液显橙色,证明甲中含溴离子(溴水显橙色);再加丙溶液,无明显变化,表明丙中不含碘离子。综上所述,甲中含溴离子,乙中含碘离子,丙中含氯离子。答案B。例2将溴化钾和碘化钾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把溶液蒸干后并将剩余物灼烧,最后列残余的物质是( )。(A)氯化钾 (B)氯化钾和碘 (C)氯化钾和溴 (D)氯化钾和溴化钾解析溴化钾和碘化钾都能与氯气反

7、应: 2KBr + Cl2 = 2KCl + Br2 2KI + Cl2 = 2KCl + I2所以向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后,溶液中留下氯化钾、溴分子和碘分子,考虑到溴单质极易挥发,所以蒸干过程中,溴单质已挥发掉。考虑到碘单质加热条件下能升华,所以灼烧过程中,碘单质必定已升华了。最后留下的物质必定是氯化钾。答案A。例3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氟的含氧酸不可能存在,但是自1971年两位英国科学家斯凶杏尔和阿佩曼成功地合成次氟酸后,这种观点强烈地动摇了。他们在0以下将氟气从细冰上面通过,得到了毫克量的次氟酸。已知次氟酸的分子组成与次氯酸相似,且次氟酸与热水剧烈反应,生成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的溶液

8、。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次氟酸分子中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 (B)次氟酸分解会产生F2(C)次氟酸与热水反应可能有H2O2生成 (D)次氟酸的酸性可能比次氯酸强解析从“次氟酸的分子组成与次氯酸相似”可推出分子式为“HOF”,次氟酸跟热水反应的反应式为:HOF+H2O=H2O2+HF。进而就可判断出,次氟酸中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可看成是0价),由于非金属性氟比氯强,可判断出次氟酸的酸性可能比次氯酸弱。答案B。课堂练习1将下列卤化物跟浓硫酸放在烧瓶中共热,可以制得纯净卤化氢气体的是( )。(A)NaF (B)NaCl (C)NaBr (D)NaI 2人工降雨是缓解旱情的

9、方法之一,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及作用正确的是( )。(A)AgI,与高空冷空气作用形成小冰晶(B)AgBr,与空气中水蒸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雨(C)AgCl,使空气中水蒸汽液化(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3有A、B、C三种气体,它们分别是氯气、氯化氢、溴化氢中的一种,但不知各为什么气体。已知A和B混合不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绝不是氯化氢 (B)A、B能确定(C)C可能是氯化氢 (D)C不是氯气,也不是溴化氢 4某溶液中滴入淀粉溶液无颜色变化,加入氯水与CCl4后,振荡,下层呈紫色,则原溶液中一定有( )。(A)Br- (B)Cl- (C)I- (D)I25在50g含有1.70g硝酸银

10、和1.85g硝酸钯Pd(NO3)2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碘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5.245g固体,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银离子只有一部分参加反应 (B)钯离子(Pd2+)只有一部分沉淀(C)碘化钯(PdI2)难溶于水 (D)碘化钠和硝酸钯在溶液中无沉淀生成6气是氧化性最强的非金属单质。在加热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氟气与烧碱完全反应,生成氟化钠、水和另一种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氢气 (B)氟化氢 (C)氧气 (D)OF27已知精碘中含有氯化碘和溴化碘,而氯化碘和溴化碘的性质与单质碘相似,在粗碘中加入一种物质,再进行升华制得碘,此物质是( ) (A)C

11、2H5OH (B)HCl (C)KI (D)Zn 练习答案1B。2A。3C。4C。5C(第一,加入足量NaI溶液,Ag+必定全部反应生成AgI,1.70gAgNO3可生成2.35gAgI;第二,若1.85g Pd(NO3)2最多可生成2.895gPdI2;第三,AgI和PdI2 的质量之和恰好与最后所得固体的质量相等。综合以上三点,可得出,碘化钯必定是难溶于水的,全部Pd2+都转化为沉淀)。6D(从“氟气是氧化性最强的非金属单质”可得出:氟能在水中置换出氧气,氟元素跟氧元素的化合物中氟元素显负价。从“等物质的量的氟气与烧碱完全反应,生成氟化钠、水和另一种气体”,联系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1molF2 +1molNaOH 1molNaF+0.5molH2O+X所以X中必定含有氟元素和氧元素,且在X中氟原子和氧原子之比是2:1,所以生成的气体是OF2。7C(氯化碘、溴化碘中碘元素都显+1价,加入负价态的碘的化合物可发生归中反应把杂质转化为单质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