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规律:促进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规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869483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价值规律:促进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价值规律:促进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价值规律:促进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价值规律:促进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价值规律:促进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规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价值规律:促进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规律摘要: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中的主要规律,对市场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促进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方面更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价值规律通过调节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价值规律 供求关系 资源配置一 价值规律的内容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

2、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商品交换要以双方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因为商品交换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自己的劳动,两种商品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才能使交换成为互利的事情。如果是不等价交换,交换的一方占便宜,另一方吃亏,商品交换就不能长久持续下去。二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值规律是通过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表现出来的。在市场上,发生价格与价值相背离,主要是由市场上的商品供给和需求不平衡引起的。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买者同买者就会竞争,从而使价格高于价值;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卖者同卖者就会竞争,从而使价格

3、低于价值。可见,供求变化会影响价格,使价格上下波动,引起商品的价格经常与价值不一致。反过来,价格的变动也会影响供给和需求。当某种商品的价格高于价值时,会吸引商品生产者增加该种商品的生产,从而改变供求关系,导致价格下降;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低于价值时,会使商品生产者减少或停止该商品的生产,从而改变供求关系,导致价格上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价格上下波动的运动,这个运动表现为一条曲线。人们在市场上能够看见和接触的,就是价格上下波动的曲线。但是,价格的涨落总是围绕着一个中心来进行的,这个中心就是商品的价值。恩格斯说:“只有通过竞争的波动,从而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贯彻,社会必要劳动

4、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这一点才能成为现实。”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始终作为一种趋势,作为一个规律在贯彻着。所以说,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仅不违背价值规律,反而正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而且是唯一的表现形式。三价值规律促进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的分析 根据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一下价值规律是如何来促进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的。(一)资源配置作用角度分析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提出了“另一种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出“事实上价值规律所影响的不是个别商品或物品,而总是各个特殊的因分工而互相独立的社会生产领域的总产品;因此,不仅在每个商品上只使用必要的劳动

5、时间,而且在社会总劳动时间中也只把必要的比例量使用在不同类的商品上”。又指出:“社会劳动时间可分别用在各个特殊生产领域的分额的这个数量界限,不过是整个价值规律进一步发展的表现,虽然必要劳动时间在这里包含着另一种意义。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只有这样多的劳动时间才是必要的。” 对这另一种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究竟决定价值形成还是决定价值实现,学术界一直有争议。我认为,这是从宏观经济的角度,进一步揭示形成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深层含义,从而也揭示了价值规律对资源配置的重要功能。我们知道,在微观领域,考察某一生产部门内部单个商品的价值,只要考察部门内生产者的平均劳动耗费就可以了,因为可以假定这种商品是

6、社会需要的,把供求平衡当作既定的前提。但是进入宏观领域,社会供给与社会需求就成为实实在在的问题,无法回避。社会上有许多“特殊的因分工而互相独立的社会生产领域”,分别生产各类不同的商品,社会总劳动时间必须根据社会需要按比例地分配到各类商品上。只有符合“必要比例量”的劳动时间,才是社会必需的,才能形成价值。如果某类商品投入的劳动时间过多,大大超过“必要比例量”,那么,即使从部门内看,它属于平均劳动耗费,但从社会范围看,它已超过社会需要量,这时超过的劳动时间就不被社会承认,不能形成价值。表现为市场价值下降,市场价格也随之下跌。反之,如果某类商品的供给量少于“必要比例量”,这时较少量的劳动耗费就能代表

7、较大量的价值,产生一个“虚拟社会价值”。于是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都上升。正是这“另一种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运动,调节着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各个市场主体的切身经济利益,调节着各类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 马克思时代强调价值规律对社会总劳动时间的调节功能,那时劳动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现代市场经济强调资源配置,不仅包括劳动资源,还包括非劳动资源。在现代化大生产中,现代科学技术并入生产过程,劳动密集型产业越来越让位给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非劳动资源的作用日益显著。价值规律通过市场价格机制,引导、调节这两大类资源的流动和合理配置。价高利大的产业和行业,必须吸引众多的投资者,使资源

8、大量涌入;反之,价低利微的产业和行业,必然排斥投资者,使资源逐渐流出。价格的导向,利益的激励,竞争的压力使全社会两大类资源不断流动和重组,最终达到优化资源配置。(二)平衡协调作用角度分析 现代市场经济要求供给与需求平衡,但是市场供求又总是不平衡的。供求变动的趋势受市场价格、市场竞争所左右。如果供给持续超过需求,形成买方市场,市场竞争中买者处于优势,卖者处于劣势,为摆脱困境,卖者竞相压价抛售商品,引起市场价格下跌。价格下降抑制了供给,刺激了需求,引起供求状况向相反方向变化;反之,如果需求持续超过供给,形成卖方市场,情况就相反。买者竞争引起价格上升,价格刺激了供给,抑制了需求,使供不应求逐渐向供求

9、平衡或供过于求转化。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供求实际上从来不会一致,如果它们达到一致,那也只是偶然现象。所以在科学上等于零,可以看作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可是,“虽然在任何一定的场合,供求都是不一致的,但是它们的不平衡会这样接连发生,而且偏离到一个方向的结果,会引起另一方向相反的偏离,以致就一个或长或短的时期的整体来看,供求总是一致的,不过这种一致只是作为过去变动的平均。并且只是作为它们的矛盾的不断运动的结果。可见,价格、供求、竞争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供求总是从不平衡到平衡,这也正是价值规律平衡协调作用的具体实现。(三)平均利润形成的角度分析我们再从平均利润形成的角度分析价值规律是如何促进社会资源的最

10、优配置的。商品按其市场价格交换,由于投入社会生产各部门的有机构成不同,会形成不同的资本利润率。这就必然出现不同部门之间资本的竞争。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利润率较低部门的资本会向利润率较高的部门转移,由此形成社会资本(即生产要素和劳动力)在各个社会生产部门之间新的分配比例。由于商品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客观上存在有机联系,商品市场价格的涨落直接受供求影响,原来利润率较高的部门的商品,会因为现在供过于求而使其价值降低到平均价值以下;原来利润率较低的部门的商品,会因为现在供不应求而使其市场价格提高到平均价值以上,从而市场价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这样,各个生产资本为追求自身最大利益而展开的竞争,在价值规律的进

11、一步调节下,都能获得与其投入资本量大体相当的平均利润。等量资本应当获得等量利润,这是因为按社会消费需要构成分工于社会各个生产部门的个别资本都应当获得大体相等的经济利益;等量资本获得了等量利润,这是市场经济中通过各经济利益主体之间平等而充分的自由竞争由价值规律客观、公平、合理地调节经济利益分配的实现形式,同时也是价值规律合理有效地分配社会资源,使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之间建立起间接联系维持大体合理的分工体系的实现形式。 这样,在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一方面使不同质的各个个别劳动生产的各种产品通过市场交换折合为一个平均数,使各个商品生产者按耗费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量平等地交换劳动,获得自己的经济利益。这促使着商品生产者不断地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个别商品的劳动耗费,以获得更多的收益,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价格的涨落驱使追求自身最大利益的各市场主体自发地将生产资源和劳动力按社会消费需求比例合理地分配于各个社会生产部门,使分散的商品生产社会组织成为一个社会分工体系。商品的价值规律,创造了使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能在其中运动的客观形式,体现了商品市场经济中人们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总之,基于以上分析,结合现代市场经济实际,可以看出,价值规律在促进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上具有巨大的作用,所以,在市场经济中,我们一定要遵循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合理有效的进行社会化大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