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业在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中的地位和作用上海城管理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868261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服务业在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中的地位和作用上海城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金融服务业在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中的地位和作用上海城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金融服务业在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中的地位和作用上海城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金融服务业在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中的地位和作用上海城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金融服务业在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中的地位和作用上海城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金融服务业在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中的地位和作用上海城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服务业在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中的地位和作用上海城管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编样稿4720字金融业在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中的地位与作用黄少卿|上海海事大学学报副编审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要,20世纪90年代初,中央决定要把上海尽快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四个中心”虽各有侧重,但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如金融和航运同属服务业,都服务于经济中心建设,彼此联系密切,不可分割。一、金融服务业与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关系(一)发达的金融服务业是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有力支撑在一个开放的外向型经济体制中,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需要巨大的经济投入,这就离不开金融服务业的支持。纵观世界著名的五大国际航运中心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和香港,无一不是国际金融中心。因为航运业是一个资金密

2、集型行业,往往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这种投入分为硬、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方面主要是港航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建设码头、疏浚航道、修造船舶和通讯设施等;软件方面,如构建信息平台、航运管理、培养人才、保险、税收、通关等。这些单靠港航企业本身是解决不了的,特别需要金融服务业的鼎力支持。只有金融服务业发展了,才能给航运公司和港口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才能充分发挥金融业在航运投资、融资、结算和海上保险的作用。运输生产本身就是国际范围内资金流转的过程,只有不断改善金融服务业的环境,才能使之更好地为航运业大发展服务。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当今五大航运中心与金融服务业发展概况。伦敦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伦

3、敦租船市场是当今国际上最大的租船市场,成交量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伦敦的保险市场也很发达,同样是世界最大的保险市场。如著名的劳埃德保险社从开咖啡馆起家,逐步发展成为交换海运信息、接洽航运和保险业务的总会,目前已是国际著名海上保险中心。纽约是经济腹地型的航运中心。它是仅次于伦敦的又一个国际航运交易市场。其租船市场也很发达,年成交量约占全球总成交量的30%以上。纽约同时是世界第二大国际金融中心,其外汇交易量约占全球16%,衍生金融工具成交量约占世界的14%,外国债券发行量约占34%。日本东京是当今亚洲唯一可与欧美国家相比的国际金融中心。虽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市场地位有所下降,但其业务总量仍

4、居世界第三。日本国内稍大的财团、综合商社和贸易公司大多集聚于东京。新加坡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枢纽港之一,其航运中心的地位与其又为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的背景是分不开的。新加坡的外汇日均交易量和衍生金融工具日成交量均各占全球的7%,银行外汇结存余额占全球总量的5%,新加坡政府对外商务一贯奉行“自由主义”的门户开放政策,属于瑞士式的金融中心。我国香港是亚太地区以中转为主的航运中心,同时也是亚太地区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目前香港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量占全球6%左右,银行外汇结存量约占世界总量的7%,衍生工具成交量占全球的5%上下。从世界五大航运中心的历史发展来看,航运业和金融业犹如一对孪生兄弟,总是相

5、互联系并行发展的。没有金融业的全力支持,航运业就难以维持和进一步发展。(二)离开航运业,金融服务业将失去生存发展的基础发展航运业离不开金融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同样也离不开航运业。资金的本性在于流动,资金流动才能增值。金融业的资金只有在服务于经济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增值。航运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之一。航运经济的投入和产生都十分巨大,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也举足轻重。航运业所需资金不仅数额巨大,而且资金回笼快,增值率高。航运业历来是金融界资金争投的对象。一旦失去航运业,金融业的生存基础就会被动摇。从以上简要分析中不难看出,离开金融服务业的有力支持,航运中心建设就难以实施。离开航运业,金融服务业也将失

6、去资金的主要投入对象。 为此,建设航运中心必须同时伴随金融中心建设,两者只有并驾齐驱,才能共赢。这是当今世界五大航运中心建设发展的基本经验。二、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亟需金融服务业的全力支持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我国政府的战略决策。自1996年初,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上海召开的江浙沪两省一市负责人会议上宣布启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以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已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如先后建成了以外高桥港区、宁波北仑港区、洋山深水港区、南京龙潭港区为代表的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集装箱港区,并且正在抓紧建设苏州太仓港区、江阴苏南港区、宁波穿山大榭港区和舟山金塘港区,以及连云港、温州等集装箱港区。除

7、这些港口基础设施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也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如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首先在上海毗邻港区划拨1.03平方公里土地建立了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实现了“区港联动”发展。接着又在宁波北仑港保税物流园区和张家港保税物流园区实行区港联动。这些对于进一步提升上海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加快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都有巨大的联动效应。随着洋山深水港一、二期工程的完工和投产,2005年12月正式启动建设洋山保税港区,划拨7.2平方公里,作为我国第一个带有自由贸易区性质的海关特殊区域,可以享受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相关税收和外汇管理政策。这种管理模式充分借鉴了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的做法,集国内特殊区域各项优

8、惠政策于一体,实现了“港中有区,区中有港”的区港融合。此外,近年来,上海海关还实行了“统一平台,区域联动,选择申报,多点放行”的区域海关通关一体化作业新模式。长三角各港的电子口岸也在积极推进之中。上海口岸电子通关已占70%以上。上述事实表明:一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已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二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所以能积极推进,正是得到了金融服务业在资金方面的巨大支持。若是没有这种支持,上海航运中心就不可能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取得如此巨大成就。上海特殊的地理历史环境造就了上海特殊的金融环境。上海不仅是国内资金积聚地,也是国际资金的聚集区,国内国际银行、银团纷纷抢滩上海,使上海的融资能

9、力在国内独一无二。上海的金融市场发育得比较完善,上海有国内最大的证券发行和交易机构,保险市场、期货和黄金交易都获得较好较快的发展。上海正是利用这些金融优势,才有能力推进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一)上海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态势近百年来,上海一直是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中心。工业和航运业的巨大发展,也极大地带动了商业和金融服务业的繁荣。随着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推进和国际大都市的定位,金融服务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最新资料显示,上海目前各类金融市场(不含外汇市场)年成交量120万亿元;银行间市场、黄金市场等正接轨国际金融市场,吸引许多对冲基金、共同基金聚集,单在陆家嘴就聚集着50多家私募股机构,浦东

10、张江也有60多家风险投资机构。全国共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0家,上海就有6家。落户上海的养老保险公司有4家,资金占全国的六成。上海有6家信托投资公司,虽然其资金占全国的10.7%,但管理的信托资产却高达1000亿元,占全国的20%。国内最大信托投资公司中信信托投资公司,正借壳安信信托投资公司,即将迁入上海。截至2008年初,上海中、外资金融法人机构858家,比2002年时翻了一番。其中外资法人银行14家,中资法人银行九成以上选择上海作为注册地。独掌2.8亿美元的“今日资本”已成功投资中华英才网。美国凯雷投资集团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私人投资公司之一,管理着89亿美元资产,现在中国投资着20家企业,其

11、中对网络旅游公司携程旅行的投资就达800万美元,投资聚众传媒1300万美元。此外,亚菲特、东风日本汽车金融、松下电器(中国)财务、日立(中国)财务、申能集团财务等相继落户上海。上海各种要素市场发育良好。2007年中,上海证券交易所成交总额38万亿元,同比增长313%。如按市场总值计算,已超过香港联交所,排名全球第六。上海期货交易所2007年交易总额为23.13万亿元,同比增长83.4%,占全国期货总成交量56%。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交易总额4051亿元,同比增长27.6%。浦东的改革开放为上海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千年难遇的机遇。浦东小陆家嘴正在被打造成上海的金融城。截至2007年底,浦东聚集了49

12、3家金融机构,占全市金融机构总数的70%,其中455家金融机构落户于陆家嘴。事实上,金融城的概念已大大超越陆家嘴地区。在浦东张江功能区,正在规划建设上海张江银行卡产业园。目前已引入中国银联产业发展基地、平安保险全国后援基地、交通银行数据处理中心、中国银行信息处理中心、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上海期货交易所数据处理中心和金融衍生品研发中心等15个项目。这些项目一旦建成,将为陆家嘴金融城的运转提供强有力的后方支持。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强,上海建设金融中心的步伐也在加快。2007年成立了上海金融仲裁院,标志着上海已引入了国际通行的解决争端的机制,进而提升了上海作为金融中心的国际化程度。从基本条件和发展潜

13、力看,上海金融中心丝毫不亚于香港。在市场结构上,上海金融业多了商品期货品种,这已与纽约、伦敦老牌金融中心不相上下。上海特殊的地理、历史环境决定了上海金融生态环境是国内第一流的。(二)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向金融服务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上海金融中心的形成将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雄厚的资金支持。金融业为航运业服务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从传统上看,航运业建港和购建船舶的资金都来自银行。通常采取的融资模式是抵押贷款、船厂信贷、银团贷款等。如现在招商银行为满足国内船舶买家的资金需求而提供了中长期船舶按揭贷款,只需支付占船舶售价的30%的首付款,二手船的最低首付为50%就可办理。通过证券市场募集资金是航

14、运业筹款的另一种方式。目前在沪市上市的航运企业有中远航运、中海发展、中海海盛、宁波海运、ST天海、ST长运、亚通股份等。在沪上市的港口企业有天津港、营口港、锦州港、芜湖港、重庆港九、上海集箱等多家。为航运业提供海上保险服务也是金融业为航运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金融服务业的融资业务,不仅为航运业提供巨额资金支持,还为航运业提供海上保险。海上保险能确保航运业经营者合理地规避海上运输的巨大风险。目前,上海有保险机构近百家,但真正能提供海上保险的实力雄厚的机构并不多,只有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为海运货物保险和船舶保险业务,以及中国大地财产保险公司提供的海运货物保险和海洋货物冷藏保险。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需

15、要巨额资金投入,重中之重是筹措资金,如洋山深水港一、二期建成和投产,投入的资金高达数百亿,如此多的投入,无论如何离不开金融服务业的全力支持。当前,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步伐明显加速,这就对金融服务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上海金融业要抓住这一契机,多为航运业的发展提供多渠道的融资手段。如鼓励符合条件的航运企业多进入资本市场,使那些符合银行信贷条件的企业便捷而及时地获得急需的资金。提倡通过股票上市、企业债券、项目融资、资金重组、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金融业不能只墨守传统的融资手段,还要不断创造新的融资方式。在这方面,我们不妨借鉴德国的经验。德国航运业的发展曾采用建立在有限责任合伙制基础上的股权融资

16、模式。正是这一模式使德国在国际集装箱船市场得以控制纯粹船东(即本身并不经营船线的船东)所拥有船队的65%以上,这似乎是一个奇迹,而这一模式在中国实施起来仍有阻力,如存在着有违公司法规定,缺乏募集股权的合法途径以及银行债务融资能力的限制等。如果能突破这些限制,将能使我国现有船队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充,就可以解决中国长久以来存在的货运赤字问题。此外,要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还要进一步规范和发展海上保险市场。海上保险可以合理规避航运业的风险,上海应尽快形成完善的海上保险市场环境,这就需要充分发挥保险中介服务体系的作用,健全海上保险代理制度,发展海上保险代理人公司和经纪人公司。总之,航运业是个综合服务产业,它需要各方配合和支持。在这方面,金融服务业必将大有作为。责任编辑:欧阳忠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