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教科版物理必修二讲义及练习:第四章 第5节机械能守恒定律4 实验讲义及练习: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讲义)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90860619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5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教科版物理必修二讲义及练习:第四章 第5节机械能守恒定律4 实验讲义及练习: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讲义) 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教科版物理必修二讲义及练习:第四章 第5节机械能守恒定律4 实验讲义及练习: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讲义) 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教科版物理必修二讲义及练习:第四章 第5节机械能守恒定律4 实验讲义及练习: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讲义) 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一教科版物理必修二讲义及练习:第四章 第5节机械能守恒定律4 实验讲义及练习: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讲义) 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一教科版物理必修二讲义及练习:第四章 第5节机械能守恒定律4 实验讲义及练习: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讲义) 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教科版物理必修二讲义及练习:第四章 第5节机械能守恒定律4 实验讲义及练习: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讲义)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教科版物理必修二讲义及练习:第四章 第5节机械能守恒定律4 实验讲义及练习: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讲义) (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物理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考点突破一、考点突破 知识点知识点考纲要求考纲要求题型题型说明说明 实验:验证机 械能守恒定律 1. 掌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 律的方法; 2. 会用计算法或图象法处 理实验数据。 实验题 本知识点属于高频考点,是力学的 重要实验,主要考查纸带处理、用 图象法处理数据,在最近几年高考 中通过实验装置变形考查系统机械 能守恒,故在本实验中要区分是单 个物体还是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二、重难点提示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重点: 1. 掌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方法; 2. 会用计算法或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 难点:难点: 1. 能够区分单个物体还是系统机械能守恒。 2.

2、变形实验的原理分析。 基本实验要求基本实验要求规律方法总结规律方法总结 1.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 通过实验,求出做自由落体运动物体 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和相应过程动能的增 加量,若二者相等,说明机械能守恒,从 1. 误差分析误差分析 (1)测量误差)测量误差 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一是测下落距离时都从 0 点量 起,依次将各打点对应下落高度测量完;二是多测几次取 平均值。 (2)系统误差)系统误差 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3. 实验器材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电源、纸带、复写纸、 重物、刻度尺、铁架台(带铁夹)、导线 两根。 4.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 (1)

3、安装器材)安装器材 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用导 线将打点计时器与低压电源相连。 (2)打纸带)打纸带 用手竖直提起纸带,使重物停靠在打 点计时器下方附近,先接通电源,再松开 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于是打点计时器 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取下纸带, 换上新的纸带重打几条(35 条)纸带。 (3)选纸带)选纸带 分两种情况说明: 若选第 1 点 O 到下落到某一点的过 程,即用 mghmv2来验证,应选点迹 2 1 清晰,且 1、2 两点间距离小于或接近 2 mm 的纸带。 用mgh 验证 2 1 2 B mv 2 1 2 A mv 时,由于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处理纸带时 选择适当的点为基准

4、点,这样纸带上打出 的第 1、2 两点间的距离是否小于或接近 2 mm 就无关紧要了。 5. 实验结论实验结论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自由落体运动 过程机械能守恒。 由于重物和纸带下落过程中要克服阻力做功,故动能 的增加量 Ek必定稍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2 1 2 n mv Epmghn,改进办法是调整安装的器材,尽可能地减小 阻力。 2.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打点计时器要竖直:安装打点计时器时要竖直架稳, 使其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以减少摩擦阻力; 重物应选用质量大、体积小、密度大的材料; 应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松开纸 带让重物下落; 测长度,算速度:某时刻的瞬时速度的计算

5、应用 vn,不能用 vn或 vngt 来计算。 T dd nn 2 11 n gd2 3. 验证方案验证方案 方案一:方案一:利用起始点和第 n 点计算 代入 mghn和,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 2 1 2 n mv mghn和相等,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2 1 2 n mv 方案二:方案二:任取两点计算 任取两点 A、B,测出 hAB,算出 mghAB。 算出的值。 2 1 2 B mv 2 1 2 A mv 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 mghAB 2 1 2 B mv ,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2 1 2 A mv 方案三:方案三:图象法 从纸带上选取多个点,测量从第一点到其余各

6、点的下 落高度 h,并计算各点速度的平方 v2,然后以v2为纵轴, 2 1 以 h 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作出v2h 图线。 2 1 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图线是一条过原点且斜率为 g 的直线,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注意:注意:本实验是验证自由落体(单个物体)的机械能守恒,若要验证系统的机械能守 恒,则和本实验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需要测量物体的质量。 例题例题 1 在利用自由落体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电源的频率为 50 Hz,依 次打出的点为 0、1、2、3、4、n。则: (1)如用第 2 点到第 6 点之间的纸带来验证,必须直接测量的物理量为 _、_、_,必须计算出的物理量为_、_

7、,验证的表 达式为_。 (2)下列实验步骤操作合理的排列顺序是_(填写步骤前面的字母) 。 A. 将打点计时器竖直安装在铁架台上 B. 接通电源,再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 C. 取下纸带,更换新纸带(或将纸带翻转)重新做实验 D. 将重物固定在纸带的一端,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用手提着纸带 E. 选择一条纸带,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 h1、h2、h3hn,计算出对应的瞬时 速度 v1、v2、v3vn F. 分别算出和 mghn,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看是否相等 2 1 2 n mv 思路分析:思路分析:(1)要验证从第 2 点到第 6 点之间的纸带对应重物运动的过程中机械能守 恒,应测出

8、第 2 点到第 6 点的距离 h26,要计算第 2 点和第 6 点的瞬时速度 v2和 v6,必须 测出第 1 点到第 3 点之间的距离 h13和第 5 点到第 7 点之间的距离 h57,利用中间时刻速度 公式计算出 v2和 v6,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为 mgh26mv62mv22。 2 1 2 1 (2)实验操作顺序为 ADBCEF。 答案:答案:(1)第 2 点到第 6 点之间的距离 h26 第 1 点到第 3 点之间的距离 h13 第 5 点到第 7 点之间的距离 h57 第 2 点的瞬时速度 v2 第 6 点的瞬时速度 v6 mgh26mv62mv22 2 1 2 1 (2)ADBCEF

9、例题例题 2 用如图 1 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 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m2从高处由静 止开始下落,m1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 能守恒定律。如图 2 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0 是打下的第一个点,每相邻两计 数点间还有 4 个点(图中未标出) ,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 m150 g、m2150 g,则:(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图 1 图 2 (1)在纸带上打下计数点 5 时的速度 v_m/s; (2)在打下第“0”到打下第“5”点的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量 Ek_ J, 系统势能的减少量 Ep_J;(取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g10 m/

10、s2) (3)若某同学作出v2h 图象如图 3 所示,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1 2 g_m/s2。 (所有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图 3 思路分析思路分析:(1)利用点 4 和点 6 之间的中间时刻速度计算,有 5 v v5 m/s2.40 m/s 2 (21.6026.40) 10 0.1 2 (2)Ek(m1m2)v200.58 J 1 2 Epm2ghm1gh0.60 J (3)由动能定理(m2m1)gh(m1m2)v2可得 1 2 2 2 v 21 12 ()mm gh mm 即图象的斜率 k 21 12 ()mm g mm 5.82 1.20 解得 g9.70 m/s2 答案:答案:(

11、1)2.4 (2)0.58 0.60 (3)9.70 例题例题 3 现要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一 倾斜的气垫导轨;导轨上 A 点处有一带长方形遮光片的滑块,其总质量为 M,左端由跨过 轻质光滑定滑轮的细绳与一质量为 m 的砝码相连;遮光片两条长边与导轨垂直;导轨上的 B 点有一光电门,可以测量遮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 t。用 d 表示 A 点到导轨底端 C 点的距离,h 表示 A 与 C 的高度差,b 表示遮光片的宽度,x 表示 A、B 两点间的距离, 将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看作滑块通过 B 点时的瞬时速度,用 g 表示重力加速度。 完成下列填空

12、和作图: (1)若将滑块自 A 点由静止释放,则在滑块从 A 运动至 B 的过程中,滑块、遮光片 与砝码组成的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可表示为_,动能的增加量可表示为 _。若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则与 x 的关系式为_。 2 1 t 2 1 t (2)多次改变光电门的位置,每次均令滑块自同一点(A 点)下滑,测量相应的 x 与 t 值。结果如下表所示: 12345 x(m)0.6000.8001.0001.2001.400 t(ms)8.227.176.445.855.43 1/t2(104 s2)1.481.952.412.923.39 以 x 轴为横坐标,为纵坐标,在如图所示坐标纸中描出第

13、1 个和第 5 个数据点(其 2 1 t 余 3 个点已作出) ;根据 5 个数据点作直线,求得该直线的斜率 k_104 m1s2(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 由测得的 h、d、b、M 和 m 数值可以计算出x 直线的斜率 k0,将 k 和 k0进行比较, 2 1 t 若其差值在实际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则可认为此实验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思路分析:思路分析:(1)当 M 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距离为 x 时,下落的高度为 h,则, h d h x 所以,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EpMghmgx,动能的增加量 h hx d () Mgh mg x d ,v,所以 Ek (Mm),根据机械能守恒,有 2

14、1 () 2 k EMm v t b 2 1 2 2 t b EpEk,即,所以; 2 2 1 ()() 2 Mghb mg xMm dt 22 12() () Mghmgd x tMm b d (2)如图所示,x 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取直线上相距较远的两点计算斜率可得 2 1 t k2.43104 m1s2。 答案:答案:(1) () Mgh mg x d 2 2 1 () 2 b Mm t 2 2() () Mghmgd x Mm b d (2)图象见思路分析图 2.43(2.302.60 均可) 【方法提炼方法提炼】力学实验原理与方法的迁移应用 找原型 把课本中的实验原型或者相关的物理理

15、论知识在头脑中完整、准确地重现出来。 找差别 将实验中所给器材与实验原型中器材进行对比,看一下少了什么器材或什么器 材的量程不满足要求,再看一下“多给”了什么器材,注意“多给”的器材往往就 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析原理 要根据题意,认真分析题目所提供的该实验的原理是什么,思考通过怎样的方 法、手段、步骤达到该实验的目的,并与实验原型相比较,找出达到实验目的的方 法。 重方法对于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基本是固定不变的,注意借鉴使用。 满分训练:满分训练: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分别为 m1和 m2的物块 A 和 B,分别系在一条跨过定 滑轮的软绳两端(m1m2) ,1、2 是两个光电门。用此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实验中除了记录物块 B 通过两光电门时的速度 v1、v2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是_。 (2)用已知量和测量量写出验证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 _。 思路分析:思路分析:通过实验装置可以判断,B 在 A 的牵引下向上运动,依次通过光电门 1 和 光电门 2,故实验是验证 AB 两物体组成的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两物块运动过程中,若 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则有 m1ghm2gh(m1m2) (v22v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