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力学教学课件作者少学时王长连课件第9章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0859439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4.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木工程力学教学课件作者少学时王长连课件第9章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土木工程力学教学课件作者少学时王长连课件第9章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土木工程力学教学课件作者少学时王长连课件第9章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土木工程力学教学课件作者少学时王长连课件第9章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土木工程力学教学课件作者少学时王长连课件第9章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木工程力学教学课件作者少学时王长连课件第9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木工程力学教学课件作者少学时王长连课件第9章(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木工程力学(少学时),超静定结构概述,力法的基本原理与典型方程,位移法的基本原理与典型方程,单跨静定梁的内力计算,目录,单跨静定梁的内力计算,01,超静定结构概述,第9章 超静定结构内力的传统计算法,第 1 节,第 1 节 超静定结构概述,一、静定结构与超静定结构,从几何组成上讲,几何不变且无多余联系,从计算上讲,支座反力与内力都可用平衡条件求出的结构叫静定结构。,静定结构,结构的支座反力和内力,仅用平衡条件无法完全确定;从几何构造来看,这类结构是具有多余联系的几何不变体。,超静定结构,二、 超静定次数的确定方法,第 1 节 超静定结构概述,01,02,撤除一个支座链杆或切断一根链杆,相当于

2、去掉一个多余约束,撤除一个固定铰支座或撤除一个中间铰,相当去掉两个约束,二、 超静定次数的确定方法,第 1 节 超静定结构概述,03,04,撤除一个固定端支座或切断一根梁式杆,相当于去掉三个多余约束,把刚性连接处改为单铰连接或把固定端支座改为固定铰支座,相当于去掉一个约束,第1节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与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对于同一超静定结构可以按不同的方式撤除多余联系,从而得到不同形式的基本结构,但无论采用何种形式,超静定的次数是不变的。 (1)基本结构必须是几何不变系,即只能撤除多余链杆约束,而不可撤除维持几何不变所需的必要链杆约束. (2)基本结构一般应是静定的,所以应撤除外部支座及内部全部

3、多余联系。,02,力法的基本原理与典型方程,第9章 超静定结构内力的传统计算法,第 2 节,第 2 节 力法的基本原理与典型方程,一、力法中的基本未知量和基本体系,原超静定结构的基本体系: 指包含多余未知力和荷载的静定结构。,二、一次超静定结构的力法方程,设11 和1F 分别为多余未知力及荷载 q 单独作用在基本结构上时,B 截面沿X1的位移,如图 c、d 所示,这些位移与多余末知力的正方向相同时为正,否则为负。按叠加原理有 再如图 e 所示,11 表示X11(单位多余未知力)引起 B 点竖向位移,则有11 11 X1 ,于是上式改写成 11 和1F都是静定结在已知力作用下的位移,上式称为一次

4、超静定结构的力法方程。,第 2 节 力法的基本原理与典型方程,若要求得式中X1,应首先求得11 和1F。11 和1F都是静定结构B点在已知外力作用下的位移计算问题,均可按单位荷载法求得。 (1) 分别画出在X1 和荷载 q 作用下的弯矩图 M1 图和 MF 图,如图、所示。按图乘法求得 (2) 把 11、1F代入,求得多余未知力 (3) 上式为正值,表示X1 的实际方向与假定相同,即竖直向上。 多余未知力 X1 求出后,其余所有反力和内力从基本体系可看出都属于静定结构计算问题。绘制弯矩图则可以应用已画出的 M1 、MF 图,应用叠加法 (4) 例如:A 截面弯矩值为 于是可作出M图(最后弯矩图

5、),如图 c所示。,第 2 节 力法的基本原理与典型方程,三、力法的典型方程,撤除原结构 B 端约束,以相应的多余未知力X1、X2代替原固定铰支座约束作用,同时考虑荷载作用,可得基本体系如图 所示。 原结构在支座B处是固定铰支座,将不会产生水平、竖向线位移,因此,在基本体系上B点沿X1、X2方向位移也应为零。即位移条件应为 设单位多余未知力 和荷载 F 分别单独作用在基本结构上时: B 点沿X1方向产生位移记为11 、12和1F ;沿 X2 方向产生的位移记为21 、22和F (图c、d、e) 按叠加原理,基本体系应满足的位移条件可表示为 对于n次超静定结构,则必有n个多余未知力,相应地也就有

6、n个已知位移条件,假如原结构在撤除多余约束方向位移皆为零时,则可以建立如下n个力法方程。,这就是求解n次超静定结构的力法典型方程式。,第 2 节 拉压杆的内力计算,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步骤如下:,(1)撤除多余联系,假设多余未知力,考虑荷载,绘出基本体系;,(2)将基本体系和原结构相比较,按位移条件建立力法典型方程;,(3)在基本结构上,绘出单位弯矩图和荷载弯矩图,用图乘法求出主、副系数和自由项;,(5)按叠加法或静力平衡条件作出内力图。,(4)列力法典型方程,解力法典型方程,求解全部多余知力;,例 9- 1,例 试用力法计算图 a 所示两跨连续梁,并绘制 M 图。EI = 常数。,例 9-

7、2,例 试用力法计算图 a 所示超静定桁架。设各杆EA = 常数,求出各杆的轴力。,例 9- 3,例 试用力法计算图 a 所示超静定组合结构的内力并作内力图。其中梁式杆AB刚度为EI = 2 104 kNm2; 杆件AD、BD为EA =2.5105 kN;杆件 CD 为 EA = 5 105 kN,例 9- 4,例 图 a 所示等截面单跨超静定梁,已知支座B下沉的竖向位移为,试求该梁的弯矩图和剪力图。,例 9- 5,例 图 a 所示为一两端固定的超静定梁,全跨承受均布荷载 q 的作用,试用力法计算,并绘制内力图。,03,位移法的基本原理与典型方程,第9章 超静定结构内力的传统计算法,第 3节,

8、第 3 节 受扭圆杆的内力计算,一、位移法的基本原理,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是以多余未知力为基本未知量,当结构的超静定次数较高时,用力法计算比较麻烦。 而位移法则是以独立的结点位移为基本未知量,未知量个数与超静定次数无关,故一些高次超静定结构用位移法计算比较简便。,第 3 节 受扭圆杆的内力计算,位移法的基本原理是: 以独立的结点位移(包括结点角位移和结点线位移) 为基本未知量,以一系列单跨超静定梁的组合体为基本结构,由基本结构在附加约束处的受力与 原结构一致的平衡条件建立位移法方程,先求出结点位移,再利用位移与内力的关系,进一步计算出杆件内力。,二、等截面单跨超静定梁的杆端力,等截面单跨超静定梁

9、的杆端力的分类 形常数:指当单跨超静定梁仅在梁端发生单位位移时,在该梁两端所引起的杆端弯矩与杆端剪力。由梁端单位位移引的杆端内力,仅与梁的支承情况、 几何尺寸、 材料特性有关,故称为形常数。 载常数:指当单跨超静定梁两端支座不发生位移,仅由于荷载作用而引起的 杆端弯矩和剪力,实即力法中所讲的固端弯矩和固端剪力。固端弯矩及固端剪力只与荷载作用形式及支承情况有关,故称为载常数。,第 3 节 受扭圆杆的内力计算,第 3 节 受扭圆杆的内力计算,第 3 节 受扭圆杆的内力计算,二、位移法的典型方程,第 3 节 受扭圆杆的内力计算,1 . 位移法基本未知量的确定 位移法是以结构上刚结点的角位移和独立的结

10、点线位移为基本未知量的。 如图 a 所示结构,有两个刚结点(1、2结点),故其角位移未知量数目为2,设为 Z1 、 Z2 。,第 3 节 受扭圆杆的内力计算,确定结构独立的结点线位移时,既要考虑刚结点的水平和竖向线位移,也要考虑铰结点的水平和竖向线位移。 对于受弯直杆通常略去轴向变形,即认为杆件长度是不变的,从而减少了结构独立的线位移未知量数目。 如图 a所示结构的结点 1、 2、3均无竖向线位移,由于横杆长度不变,结点1、 2、3水平线位移是相同的,故只有一个独立的水平线位移未知量 Z3。因此结构(图 a )的基本未知量数目为3。 结构独立的结点线位移一般用观察法确定,对于较难观察的可用 “

11、铰化法” 确定: 先把结构中所有刚结点和固定端支座都改为铰结点和固定铰支座,然后进行几何组成分析,增加最少的支座链杆使结构成为几何不变体系,所增加的链杆数目就是独立的结点线位移数目。 例如图 a 所示结构,将其 “ 铰化” 后须增加一个 支座链杆才 能成为几何 不变体系( 图 ),故结构有一个独立的结点线位移。,二、位移法的典型方程,第 3 节 受扭圆杆的内力计算,2 . 位移法基本未知量的确定 位移法是以一系列单跨超静定梁的组合体为原结构的基本结构的。 为了构成基本结构,要在刚结点上附加刚臂,以控制刚结点的转动; 在有线位移的结点处附加支座链杆,以控制结点线位移。 例如,图 a所示刚架的位移

12、法基本结构如图 c所示。 其中附加刚臂处的“ ” 表示角位移; 附加支座链杆处的 表示线位移。 . 位移法的典型方程 对于具有 n 个基本未知量 Z 1 、 Z2、 、 Z n的结构,则附加约束(附加刚臂或附加链杆) 也有 n 个,由 n 个附加约束上的受力与原结构一致的平衡条件,可建立 n 个位移法方程为,二、位移法的典型方程,第 3 节 受扭圆杆的内力计算,求出结点位移 Z1、 Z2、 、 Z n后,可用叠加法按下式计算各杆端弯矩值并绘出结构的最后弯矩图 式中 和荷载单独作用于基本结构上时的弯矩。 用位移法解 题步骤概括如下: (1)确定位移法基本未知量,画出位移法基本结构。 (2)列位移

13、法典型方程。 (3)作单位弯矩图、 荷载弯矩图,求系数及自由项。 (4)解方程,求出基本未知量。 (5)用叠加法绘 M 图。,例 9- 6,例 用位移法计算如图所示刚架,并绘 M 图。,例 9- 7,例 试用位移法计算图 a 所示刚架,并绘制弯矩图。,04,力矩分配法,第9章 超静定结构内力的传统计算法,第 4 节,第 4 节 力矩分配法,一、力矩分配法的计算思路,力矩分配法是计算超静定结构的一种渐近法 当不考虑杆件轴向变形时,在荷载作用下刚结点 l 处不产生线位移,只产生一个角位移 Z1 。 刚架中各杆的杆端弯矩值可看成是由两种因素引起的,一种是刚结点处不产生角位移,只由荷载引起的杆端弯矩值

14、,即相当于结点 l 处附加刚臂,以 M F1约束转动时,荷载引起的杆端弯矩值(图 b),我们称其为固定状态; 另一种是刚结点产生 Z1 角位移所引起的杆端弯矩值,即相当于在结点 l 处施加一力矩 M1 MF1 ,使结点 l 转动 Z1角时的杆端弯矩值(图 c),我们称其为放松状态。 于是我们可以分别对固定状态和放松状态进行计算,再把算得的各杆杆端弯矩值对应叠加,即得到原刚架各杆的杆端弯矩值。,第 4 节 力矩分配法,二、 力矩分配法的三要素,固端弯矩 力矩分配系数和分配弯矩 传递系数和传递弯矩,第 4 节 力矩分配法,三、单结点的力矩分配,力矩分配法的物理概念简述: 先在刚结点 B 加上阻止转

15、动的约束,把连续梁分为单跨梁,求出杆端产生的固端弯矩。 结点 B 各杆固端弯矩之和即为约束力矩 MB 。 去掉约束(即相当于在结点 B 新加 M B ),求出各杆 B 端新产生的分配力矩和远端新产生的传递力 矩。 叠加各杆端记下的力矩就得到实际的杆端弯矩。,例 9- 8,例 如图所示为一连续梁,试用力矩分配法作弯矩图,第 4 节 力矩分配法,四、多结点的力矩分配,连续梁 ABCD 在中间跨加砝码后的变形曲线如图 a 所示,相应于此变形的弯矩即为要计算的目标。 (1)先在结点 B 和加约束,阻止结点转动,然后再加砝码(图 b)。 这时,可把连续梁分成三根单跨梁,仅 BC 一跨有变形,如图中虚线所

16、示。 (2)去掉结点 B 的约束( 图 c,注意此时结点 C 仍夹紧),这时结点 B 将有转角,累加的总变形如图 c 中虚线所示。 (3)重新将结点 B 夹紧,然后去掉结点 C 的约束。 累加的总变形将如图 d 中虚线所示。 从模型中可以看出,此时变形已比较接近实际变形。 依此类推,再重复批二步和第三步,即轮流去掉结点 B 和结点 C 的约束。 连续梁的变形和内力很快就达到实际状态,但每次只放松一个结点算。 最后, 将各项步骤所得的杆端弯矩( 弯矩增量)叠加, 即得所求的杆端弯矩( 总弯矩)。 实际上, 只需对各结点进行两到三个循环的运算, 就能达到较好的精度。,例 9- 9,例 试作图 a 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